2011年6月,走进喀什,拍下这些,发出来分享,不是游记,也不是随笔,只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
在喀什,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们,他们离开妻儿,离开家乡,来到这里,他们叫援疆干部。
2010年以来,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19省市全面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新一轮援疆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综合援疆,是经济援疆、干部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的全面援疆。如今行走在新疆大地上,你会发现所有援疆项目中,最好的一定是学校和医院,最靓的一定是安居富民房,建设最快的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2011年6月,有机会跟随援疆干部在喀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让我大致看清了喀什的模样,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图片让大家对喀什多一份认识吧。
喀什,1986年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4年,喀什市在《环球时报》启动评选中,荣获2013年环球时报总评榜“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奖。喀什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28个镇、140个乡,155个社区、2296个村委会。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我们这次的行程包括喀什市、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
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几天的考察下来,确实领会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奔波,每个县之间距离很远,基本上都是走乡村道路。
从济南坐飞机从乌鲁木齐中转,达到喀什机场,喀什机场很小,一下飞机,便跟援疆干部接上头,坐车到住的宾馆。喀什噶尔宾馆,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宾馆的外观是典型的伊斯兰清真的风格,这里应该是喀什地区比较好的住宿酒店了。这里的餐厅很大,口味也是超级棒哦!
疏勒县是古疏勒国的一部分。清光绪十年(1884年)在恢武城,即道光七年(1827年)所筑喀什新汉城为治所,设疏勒直隶州时,使用汉唐疏勒古地名作为直隶州名而沿用。直隶州属喀什噶尔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疏勒直隶州升为疏勒府,府治即今疏勒县城。疏勒府本府范围包括今疏勒、岳普湖二县和阿克陶县的一部分。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疏勒县,仍属喀什噶尔道。1929年属喀什行政区,1943年属喀什督察专区。1949年以来先后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喀什地区。
大枣林
岳普湖,东北部和西南部为戈壁沙漠,西北部和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有岳普湖河、铁热木河、达瓦昆湖等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气温春升、秋降快,春夏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县名得自岳普湖河名。岳普湖,据传是由突厥语"亚巴库"演变而来。亚巴库是突厥语的一个部落,11世纪时在这一带定居。
岳普湖县汉代为疏勒国领地,唐属疏勒都督府,宋代为喀拉汗王朝辖地,后为西辽领地。清光绪年间为疏勒府本府五大回庄之一,称岳普尔湖庄。1940年4月由疏勒县析出岳普湖,成立岳普湖设治局。1941年由疏勒县析置岳普湖设治局,1943年升为岳普湖县,属喀什督察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1978年后属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中国毛驴之乡、中国优质甜瓜之乡、中国小尾寒羊发展之乡、中国高产棉之乡"。瓜果有达瓦昆沙漠甜瓜、赛力杏、木纳格葡萄、无花果、石榴等;重要畜种有"疆岳"驴、小尾寒羊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干草、肉苁蓉、枸杞等;著名地方产品有烧驴肉、驴奶、甘草酸、达瓦昆酒等;主要旅游景点有达瓦昆沙漠风景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用作色素生产的菊花基地
哈密瓜才刚刚开花。
大枣和西瓜间作,看地上管子,就是滴灌设施,这些设施比内地做的好很多。
麦盖提,素有“多浪舞之乡”,“农民画之乡”、“多浪羊之乡”“棉花之乡”“瓜果之乡”美称。麦盖提县有“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乐舞之母”)、农民画为代表的多浪文化,维吾尔“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莎汗出生于此,农民画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该县的库木库萨尔乡距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近处仅为13仅公里,具有丰富的沙漠旅游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资源。1993年中英联合探险队就由该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刀郎文化:居住在叶尔羌河中下游麦盖提县的刀朗人是历史上蒙回的后裔,对音乐舞蹈的痴迷程度令外人难以理解。有时一阵音乐声传来,田野里的农民立即放下手中工具、路上行人脱掉外衣扔下褡裢,便如醉如痴地跳起舞来。 麦西热甫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的名称,指那种有众多人员参加(所谓参加是指在场者没有观众而全部是活动参加者),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麦西热甫有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之分,也有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等,最常见的是丰收麦西热甫。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风格大同小异,惟独刀朗人的麦西热甫最具特色。刀朗麦西热甫狂热、强烈、奔放,在有组织的麦西热甫活动中,谁都想过过跳舞之瘾。做游戏是麦西热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抢腰带就是最常见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两人参加,甲持腰带要设法抽到乙身上,而乙在躲避过程中要设法把这条腰带抢到自己手里。掌握腰带的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游戏对象。
叶城为叶尔羌的简称,县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叶尔羌系突厥语,据《西域水道记》,释为“土地宽广”,一说意为“崖上的城市”,当地流传着“此地好客”的说法。维吾尔语称喀格勒克,《西域图志》作哈尔噶里克,《新疆识略》作哈尔哈里克。其它还有哈拉噶里克、哈哈里克等名称。《西域同文志》释:“回语。地多林木,群鸦巢焉,即所有以名其地。”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一看到新疆人牵着小毛驴,我就想起了阿凡提。
跟一位同行的姐去这位维族人家里上厕所,结果因为语言不同,也没有听明白,她跑进里屋拿出卫生巾递给我们,我们直摇头,她捂住嘴害羞的笑了,情急之下我们便自己进去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厕所,原来她家厕所在外面,要出家门才能看到。但是看到了家里的情况,真是家徒四壁,身后便是他们睡觉的床。
曾经在2012年2月28日18时许,数名暴力恐怖分子在新疆叶城县城行凶,造成多名无辜群众伤亡。
泽普,是我们到过的地方里面,经济相对发达,城市建设较好的地方。泽普的维语美丽含义 :她位于巍巍昆仑山下,滔滔叶尔羌河畔,维吾尔语誉为“漂着金子的河”。泽普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便是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座落在泽普县西南40公里处的亚斯墩林场境内,镶嵌在叶尔羌河冲击扇上缘,三面环水,景色宜人。风景区内天然胡杨林面积广达3万亩,春天百鸟欢歌,生机盎然;夏季浓荫蔽日,杂花生树;入秋黄叶如染,如诗如画;冬日银装素裹,满目苍劲。“胡杨、水、绿洲、戈壁”四位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塞外边疆的独特画卷,堪称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不可多得的一处旅游圣地。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1]
盛产薄皮核桃
巴达木,其别名甚多,古时称扁桃、扁核桃、婆淡树,也有称:巴旦姆。也有俗称薄壳杏仁,是新疆维吾尔人民最珍视的干果,为维语音译词。新疆巴旦杏是从古波斯(现今伊朗)传入。我国种植巴旦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酉阳杂俎》、《岭表录异》有记载考证,唐书文中载: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树。长五六文,周四五尺,叶似桃而阔大,三月开花,白色。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为之偏桃。其肉涩不可唆,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对这就是“美国大杏仁”(Amygdalus comnnis),与巴旦木同属一个属种。只是生长的环境在美国境内。故有“美国大杏仁”之称。营养价值和巴旦木类似。个体稍微大些。价格不菲。我们市面上销售的“美国大杏仁”基本上都是“巴旦木”。而不是真正的“美国大杏仁”。而我们常说的有美白作用的也是属于“美国大杏仁”和“巴旦木”。并非南北“杏仁”。而“美国大杏仁”和“巴旦木”也没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圣女红果
在车里,看到维族小孩,他们都是赤脚走路,难道是买不起鞋子?
商业街上,远远就看到挂着漂亮的地毯。
人民广场
人民公园
出售鱼食的维族大姐,她卖的馕,味道还不错哦,除了鱼儿喜欢,喂鱼的人也比较喜欢。
建筑工人在房顶做彩绘。
叶尔羌河两岸,全是胡杨林,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
英吉沙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昆仑山北麓,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英吉沙,原名“英吉沙尔”,建县时定名为“英吉沙”县,意为新城。英吉沙县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色买提杏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也是创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高空王子阿地力的故乡。
手工小刀厂
山东援建的农业项目
小白杏,很香甜,只是不能吃多,会引起腹泻,但是当地人有绝招,那边是,吃过杏肉以后,一定要把他的杏核砸开,去吃杏仁吃下,据说,那样吃上他两斤也不会有问题的。
在喀什走了这些地方,看了众多的新疆特产,可谓是一方沃土,可是因为这块地盘毗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国、巴基斯坦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大多数居民是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所有因素加在一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这些紧张情绪而不愿意谈论这里,也让我们对喀什产生了一些复杂的情感。我的感触比较浅显,但是这里的一切却总是藏在援疆干部的心底,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赞他们为了国家建设、社会和谐牺牲自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