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客家第一神山

作者:行者老湖 显示图片




冠豸山,这个位于福建龙岩市连城县的风景区,距离南靖土楼的“四菜一汤”只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景色却是迥然不同,流连于闽江、汀江、九龙江的“三江”源头,大有忘却繁华都市梦,我在山中等雾来的感觉。从冠豸山旅游回来,大家不是问这个地方在哪里,而问得最多的,还是“冠豸山”这几个字,到底念什么?“豸”字在打字的时候,要打“zhi”(志),而在当地,大家都念“zhài”(寨),冠豸山以其主峰酷似古代御史(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不仅只是字很特别,景也特别。
 




深圳有高铁到龙岩,四个小时就能到达,往返车票340元,一直没发现深圳竟然有飞机直飞冠豸山,五十分钟就到了龙岩冠豸山机场,含税往返六百块钱的机票,将我送达了另一个天地。连城有不仅有丹霞地貌的冠豸山,中国十大最美村镇 — 培田古村落,还有罗胜的客家酿米酒,天一的温泉,游石门湖、登冠豸山、观明清古村落、畅饮客家米酒、泡天然温泉,冠豸山之旅,纯粹是让都市人脱胎换骨一般。
 



 
冠豸山风景区距离连城县城莲峰镇只有1.5公里,在车上还没看够四周的风景,便已达到。进入冠豸山景区,最常规的旅游线路便是先船游石门湖。石门湖景区3.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十佳湖泊之一,解说员滔滔不绝地介绍湖景点的来由,生命之门、莲花峰、马鞍寨、狮面人身像、河马饮泉、大象戏水等众多景点,不过我更喜欢自己在船上静静观景。
 




从冠豸山的码头上船,20人满了就开船,一路游过湖面,穿过湖汊,游船也不再返回,而是从另一个码头上岸。下船的码头有一段木头的栈道,大家在这里喂了锦鲤、白鸭,就直接登冠豸山了,这里还有点吃喝的买,可以买点水带上登山。



 
景区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云霄岩等景区组成,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只去石门湖景区和冠豸山景区,而我更喜欢竹安寨景区,游记封面的照片就是竹安寨拍的,因为这里没有过度开发,有古寨和古城堡的遗址,适合登山徒步,据说,竹安寨也将要全面开发了,我倒觉得乘着没有开发之前,先去看看最自然的景色。




冠豸山虽然地处武夷山脉西南段,但是因为平地而起,海拔也不高,即使是普通游客去登山,也没太大难度。特别是刚开始第一段,穿过三叠泉,没走多远,就到达了一个民宅,看见有“天下第一蛋”的招牌,原来是枸杞蒸白鸭蛋,蒸熟之后加上客家酿米酒和蜂蜜,虽说天下第一蛋未必就是这里,不过做法颇为类似,甘甜清凉。
 




坐下来吃一碗蒸蛋,就听见山间有广播,说是有高空杂技表演,原来在两山之间有一根钢丝,两名表演者在钢丝上表演骑车,引得下面的游客阵阵惊呼。




十一月的连城,山下都还穿着短袖T恤,冠豸山山上却很凉快,刚好下了点小雨,温度只有十几度,必须穿上外套,如果是夏天来这里,倒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的景观很像之前去过的小武当,登山难度也相当,景区修建了完整的登山道,走完整个冠豸山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比起登华山和武当山,这里登山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了。




看过很多人在大晴天拍的冠豸山,蓝天白云配上绿色的山岚,彷佛是一幅明信片。不过,虽然说我们去的时候刚好下雨,雨雾弥漫,到更有点像是一幅山水画,虽然说拍照有点难度,不过景色倒也十分养眼。
 




走完365个台阶,过了鲤鱼背,路途就好走了许多,沿着台阶上山,很快便到了山顶的“长寿亭”,我们还以为这里是最高点,其实这里只是一个较高的峰而已,不过长寿亭倒是冠豸山最佳观景点,拍照自然也是这里最佳,不过这里拍照必须得快,因为这里大雾随风飘荡,如果你观景稍微发了会呆,山峰一下子就藏到了雾中。




国人虽然羞于谈性,不过对生殖的崇拜倒是一点不少,如同丹霞山的阳元石,冠豸山也有一个“生命之根”,据说这里是必看之处。其实像这样的景观,在丹霞地貌的地区比比皆是,不过这里的景色倒也确实很美,在绿色的冲林中,褐红色的石峰凸起,云雾在四处飘荡,确实有点人间仙境的感觉。




在生命之根的另一面,山峰的悬崖上刻着三个大字“人长寿”,是连城书法家罗丹的杰作,他写的字体很有特色,独成一体,被称之为罗丹体,在冠豸山,从宋代到明清时代,共有五十多处这样的摩崖石刻。
 




再登山去一线天的台阶上,很多人回头在看景,我们也乘机歇息一下,回头一看,长寿亭的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也是十分好看。




到了一线天,一边就是661米高的灵芝峰,是冠豸山最高的山峰,另一边就是五老峰,是中国滑翔伞训练基地。有一道狭窄的台阶可以登顶灵芝峰,看起来难度也不大,只是下着小雨,石阶有点滑,大家都不想上去,我也只得作罢。




穿过一线天的寨门,便是一路下山,走得格外轻松,向导说马上就要下山了,其实这里还有几个不错的景点,丘氏书院、修竹书院、东山草堂和雁门书院等,很多人到了这里边匆匆而过了。




这里的丘氏书院最值得一看,因为丘氏书院是冠豸山自古老的建筑物了,据称在连城设县以后,丘姓叔侄两人便再次读书,后中进士,从门匾上的恩荣两个大字就能看出,这里就是御赐的,可见这里的规格还是很高的,当年虽然遭遇兵火劫难,单着石门楼一直未被摧毁。
 




在快下山之处,有一处最大的摩崖石刻,这里就是冠豸山之名的由来,刻有“冠廌”,“灋”是“豸”的古体字。记得读法律专业的时候,老师第一堂课,就是讲繁体字“法”(灋)字的来历,“廌”是一种独角神兽,“触不平者去之”,所以古代的“法”写成“灋”。“上游第一观”是指冠豸山是闽江、汀江、九龙江的“三江”源头,,这里是源头的第一景观。
 




游完冠豸山,返回连城的县城,县城所在地的莲峰镇也有不少老宅子,穿过文川桥,就有几条小巷子,很容易找到这样几乎荒废的古宅,拍人像也是一绝。




在文川桥上,还可以吃一碗扁肉(馄饨),五块钱一碗,好多肉,真的实在,还可以在古宅的小巷子吃了地瓜粉做的蒸饺,一块钱三个,连城的美食真的好吃又便宜!不过连城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涮九品“,真的是喝酒吃肉的首选。”涮九品“是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辅以佐料、米酒和蓼薯等数味中草药制成,有一餐吃了一头牛的说法,涮过牛肉的客家米酒,带有一点油花,有甜味,吃着牛肉,乘热喝了米酒,真是一绝。
 




第二天去的地方是我最中意的地方,就是中国十大最美村镇— 培田古村落,是摄影爱好者必去之地。培田村在连城县宣和乡,从连城县开车过去,大约42公里,约一个小时左右。这里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明清时期的客家古建筑。




虽然去的时候,阴雨连绵,拍照十分不便,不过这氛围倒是真的适合摄影,雨中的古村落显得格外的有年代感,虽然说是客家的村落,不过那些木质的房屋,几进几出的院落,明亮的天井,彷佛回到小时候居住的地方。
 




培田古村落由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培田村面积为13.4平方公里,现在居住着315户人家,共有1400人左右。据说自乾隆以来,村里出了文武秀才、举人、国学生、贡生等140多人,进士5人,步人仕途者19人,五品以上的有7人。




培田村整个村子只有“吴”姓一个姓氏,一脉香火相传至今有800年了。吴氏宗祠衍庆堂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培田吴氏家族祭祀和举行家族活动的场所,此外,在村子里,各种祠堂老屋随处可见,随便一栋老宅子,很可能就是福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很喜欢在雨中漫步在村里的鹅卵石和石板路上,四处清静、整洁,偶尔几个红灯笼,点缀在灰色的古建筑上,顿时凸显出一点动感的张力,但又不显得过于奢华,这样不会破坏古村落的色系,整个村子旧而不破,真的是摄影的不可多得之地。




培田村古建筑的最大特点是”九厅十八井“,九厅是指:门楼厅、下厅、中厅、上厅、楼下厅、楼上厅、楼背厅、左花厅、右花厅等九个正向大厅;十八井则是直:五进厅共五井、横屋两直每边五井共十井,楼背厅有三井。



 
在村子古戏台的对面的院落中,有几位村民在卖当地的小吃和水果,我们刚好在这里避雨,看到一位村民的摊子上拍着一个铜唢呐,问他会不会吹,他说会的,但他犹豫了片刻,我觉得也许是要买了他的东西就会表演,我说等一下会买橘子吃的,他拿起唢呐吹了起来,背后墙上刚好是以前写的繁体的”节“字,阵阵唢呐声回荡在古老的戏院中,很是应景。



 
一起去的摄影爱好者不少,到了村子里便都不见了踪影,估计各人都找到自己的所好拍照去了。路上几只鸡在雨中觅食,一条小狗旁若无人地走了过来,给静谧的小巷子带来了些许活力,房子边上挂着牌子,写着”祖传秘方“的字样,彷佛在提醒我们这里的历史。



 
这个独特的景色叫做最美大回角,一个房间建在两个巷子的中间,站在这里,刚好能拍到两条巷子。正当我们找位置拍照的时候,一位妇女过来说不要挡住了他们家的门口,原来我刚好站在一个小店的门前,于是赶紧道歉,不过她倒也反而没事,让我在门前拍完。村里人大多比较友善,早已习惯了我们这些外人四处钻进钻出的,偶尔走进了人家里,他们也没有说不让拍照的。



 
容膝居,是培田村过去的妇女学馆,培田村人认可女性识字、经商,所以大夫第的主人吴昌同为培田女姓创办了妇女学馆,对妇女进行三从四德、礼仪、工艺、烹调等方面教育,还进行妇女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容膝居的照墙上镌刻的“可谈风月”四个大字。当我进入容膝居的时候,一位剪纸的妇女刚好在给同行的女孩剪影。记得我小时候,奶奶还教我剪福禄寿和双喜字,现在也都忘光了,这个古老的手艺如果不再传下去,估计都会失传了。我坐在边上看她剪纸,跟她聊了聊家常,乘她表情自然的时候,顺便拍了照片。   
 




走到屋外,雨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村里有些寒意,村民们也都在家中,村子的石板路边上就是溪流沿路而过,潺潺流水更衬托出村子的清静,河源溪环绕着培田村落,这些小溪流来自河源溪,好像泉水一般,真想掬一把尝尝是否甘甜。




培田村的房屋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点。外墙为青一色防火砖,内建木制构架,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檩窗屏木刻雕花彩绘漆画,用料考究、工艺精致。有时候真的觉得这里不是一个村落,而是进了一座座富贵人家的行宫,无论我们走进哪一家,都彷佛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走过了主巷,顺路看看边上的小巷,还能见到过去的红土墙,一位村民打着红伞走过,暖色调的土墙明显不同于其他大院的冷色调,在雨中看起来要暖得多,这里才有点村子的感觉。




攻略说培田村最好是两个半小时,我们预留的是半天的时间,没想到到了集合的时间,我还没注意走完每一家院落,如果不是要参加罗胜的酿酒节,真的不想走了,估计我下次再来这次摄影,一定要留足一天的时间,好好地拍一天,用一大堆的照片,清空自己的大脑,在这里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依依不舍离开了培田村,出来吃了中午饭,我们开车去了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因为这里也有一个我很喜欢拍的具有人文气息的活动,那就是首届福建罗胜“十三家”酿酒旅游文化节,我们不仅可以畅饮客家米酒,参观酒窖,体验传统客家米酒酿造工艺,迎酒神,品尝儿时美食糯米团,亲手酿造客家美酒,体验客家打糍粑、爆米花、擂茶。
 




曲溪乡罗胜村,地处世界4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风景秀丽的将军山麓,,也是一个古村落,虽然没有培田村那么辉煌,也没有那么多保存完好民居,不过从村子里祠堂的旗标数量来看,可以肯定罗胜村也绝不是一般的小村子,罗胜村的历史据称有900年。
 




罗胜村的海拔的海拔有1200米,气温常年在18度,我们去的时候,几乎要穿羽绒服了,如果是夏天,这里一定是一个避暑度假的好地方。罗胜村古树参天,有不少的巨大杉木,曲溪罗胜村大树兜的一株古杉木,树高36米、胸径1.97米,平均冠幅15米,在“2013年福建十大树王评选”中摘得“杉木王”的桂冠。
 




我们到了罗胜村的时候,时间晚了一点,错过了祭拜酒神的仪式,不过刚到村口,就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每人一碗米酒,真是香甜可口,同行的朋友忍不住喝了两碗。走在罗胜村,一会儿大雾弥漫,真有云山雾海的感觉。
 




村民们都在蒸糯米,酿米酒,打年糕,热情地招待全国各地前来的游客,我在拍照的时候,忍不住吃了两个糯米团,沾上花生芝麻粉,真的好香啊。村子里鞭炮声声,空气中四处充满了酒香,行走在各家各户,观看村民酿酒,做擂茶,恍如过年般的感觉,这种乡土气息的年味真有点久违了。




罗胜村有“十三家”之称,据说整个村子都是一个祖先的香火,分支成十三户人家,然后逐渐壮大,故有十三家的传说。许多人家都在洗糯米,蒸糯米,然后用传统的酒曲酿米酒,一派年关将近的氛围。




半道上看到一家村民的酒窖,糯米酒都已封缸,家家户户都有酿酒,过来游玩的游客,随时可以购买米酒带回家,如果我们不是坐飞机过来,真想买上十斤客家的酿米酒带走。




晚上,在罗胜村的老戏院改成的大礼堂中,所有的游客参加了罗胜“十三家”酿酒旅游文化节的晚宴,村里请来了十番民乐乐队,用传统的汉族乐器演奏传统的经典曲目,村民用自己做的地道美食和传统的客家酿酒招待了我们。席间还有游客的抽奖活动,我还有幸中奖,得到了一个村民自己种的超大南瓜。




在连城旅游的三天,还参加了连城县举办的2015地瓜节和“天一温泉杯”中国环冠豸山自行车大赛,不过还有还多美食没吃到,颇有些玩不过来的感觉。特别是临走的那天,离飞机起飞还有几个小时,我们几个还跑到县城的老巷子去拍照,去了文川桥上吃当地的扁食,真是流连忘返。或许下次,我还会再带着家人过来,来到冠豸山,要在山中等雾来。
 
更多攻略请关注作者微信:khufu_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