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坐落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初名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1918年11月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年改称关东厅博物馆,1934年改称旅顺博物馆。1945年10月,由苏联红军接管,改名为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1951年2月苏军将博物馆馆舍连同馆藏20637件文物、7700册图书移交给中国政府。1952年12月,改称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1954年,定名为“旅顺博物馆”,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
旅顺博物馆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还坚持引进和推出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先后多次举办出国文物展,扩大对外宣传,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已成为具有卓越影响力,能够代表中华文明形象的最优秀博物馆之一。是中国著名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也是大连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馆藏文物有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达200余件,藏品以大连地区考古出土文物、新疆文物及中外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代艺术精品荟萃,文物类别丰富,突出不同地域文物鲜明特征的藏品体系。藏品涵盖考古、铜器、陶瓷、甲骨、玉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碑志、佛教造像、竹木牙雕、新疆文物、外国文物、货币等20个门类。其中尤以西周青铜器吕鼎(铸街铭文44字)、西汉马蹄金、南北朝至唐木乃伊(9具)、书画、新疆文物、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著录的商周时期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旅顺博物馆主馆(关东厅博物馆旧址)
关东厅博物馆旧址就是现在的旅顺博物馆。是日本帝国主义在1905年侵占大连以后,于1916年在沙俄未建成的军官俱乐部基础上改造建成。所以建筑既有近代欧式风格,又有东方艺术装饰特色。
旅顺博物馆建筑主体为砖石木框架混合式结构,主体两层,局部三层,另有一个500余平方米的地下室,建筑每面均有大门与室外相通。建筑正面呈中心对称式结构分布,以正门上部的塔楼为中心,两侧的结构完全对称。
旅顺博物馆的正门,由古希腊建筑样式的半圆形门廊、两根艾奥尼克式石柱和混合柱头组成。整个建筑的窗户高大明亮,均有边框为饰,部分窗户设计成半圆形,充分体现设计者于统一中追求变化的理念。立面有的装饰华丽的樱花、莨菪叶、橄榄枝等浮雕图案,也有的用狮子图案做装饰。橄榄枝形式各异,有的下垂呈不封闭圆形,有的上卷圆环形,有的顶部加樱花装饰、有的用卷草纹作底饰,总之,细微之处总有不同。这些外立面装饰中,尤以半圆形门廊上方正中的五瓣樱花和塔楼下方三角形山花内中心部位的宝珠最具匠心——樱花贴以橄榄枝环绕;宝珠周围环绕花草纹、莨菪叶纹,装饰繁密、线条优美。
唐·仕女骑马俑
唐·三彩文吏俑
西周·吕鼎
青铜鼎内底铸有铭文5行44字。
“吕”即西周穆王司寇吕侯(周穆王为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后因吕国改成甫,所以又称甫刑。)此鼎铭文因为摆放原因没有看到,他的标牌的旅字也备注错了。
清·铜鎏金六臂大黑天立像
大黑天,密宗中专治疾病之医神与财富之神。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或称为大日如来)降魔时呈现出的忿怒相。有六臂、四臂、二臂玛哈嘎拉三种。六臂玛哈嘎拉是香巴噶举派护法神,亦是格鲁派的护法神。
清·铜鎏金吉祥天母像
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译“拉娔诗米”,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她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传说是天神和仇敌阿修罗搅动乳海时诞生的。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称吉祥天女),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后来她成了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唐·苏常侍造白骨相善业泥
清·长寿佛坐像砖
清·铜鎏金宗咯巴坐像
宗喀巴(公元1357年(丁酉年)~公元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常见的塑像人物。
清·铜鎏金莲花生大师坐像
清·四大天王木像
这四尊天王的木像制作非常精美,规格也很大,近距离无法照其全身,虽然照佛像为不敬,但是这四尊和上面这尊真的很漂亮。
四大天王,原为佛教二十诸天中四位护法天神的合成。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和北方@多闻天王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过程中,纳入了伦理纲常、阴阳五行学,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四天王分别执司“风”“调”“雨”“顺”。
主馆内的瓷器展示的比较多,为一个大的展区,以明清时期的为主。除了本国的瓷器之外,还有一些邻国的,都比较有特点。
明治·青花山水图盘、明治·青花彩绘花卉小瓶
(日本明治时期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当时中国正是在晚清时期)
、
清 嘉庆·绿地粉彩描金炉
清 嘉庆·粉彩婴戏敞口瓶
清 光绪·粉彩八宝纹盘
清 道光·黄地粉彩花卉碗
清 嘉庆·粉彩婴戏图盘
伊万里 江户 18世纪·青花金鱼纹长方盘
江户·青花人物纹盂
伍良太甫 江户 17世纪初·青花三足洗
清 嘉庆·斗彩团花盖罐
清 雍正·仿成化款斗彩盘
清 乾隆·斗彩团花马蹄形碗
清 嘉庆·斗彩云龙盖罐
清 康熙·康熙款黄地三彩双龙盘
清 ·五彩棒槌瓶
清 同治·五彩人物小盘
明 万历·五彩鱼藻大缸
宋·建窑兔毫盏
宋·磁州窑童子习字枕
明 宣德·青花缠枝花卉大盘
清·粉彩花卉鱼缸
清·青花海马瑞图将军罐
李朝·青花云龙尊
李朝,朝鲜王朝(1392—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 。
李朝·褐釉铁花牡丹纹缩
馆内所展两具木乃伊,一男一女,都是新疆出土的,保存比较完整。旁边还有复原的蜡像模型,不过没有拍照所以只能盗取网图了。
清·青玉如意
清·青金石
青金石(英文:Lapis lazuli,来源于拉丁语),在中国古代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佛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资料显示,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
前面的这件带钩特征比较明显,致密、细腻并且没有裂纹,黄色和蓝色相结合,非常漂亮。而且过去这么久了,上面的黄铁矿在灯光照射下仍然非常亮。不过遗憾的是没照出来....
清·碧玉花洗
清·水晶兽耳活环炉
清·翡翠兽耳活环炉
清·黄玉佛手
清·芙蓉石雕花鸟盖瓶
珐琅器
馆内珐琅器的藏量比较多,为一个独立展厅,展出的数目在40件左右。珐琅器是盛行于我国明清时期的一种手工艺品,因不同制作分掐丝珐琅、內填珐琅、画珐琅三种,展厅内这三种皆有展示。除了清代时期的一些珐琅器之外,展厅内还有珐琅器的制作流程,讲解的也是比较详细。
清·嵌珐琅蕃莲豆
清·嵌珐琅长颈瓶
清·嵌珐琅饕鬄纹方觚
清 乾隆·嵌珐琅万寿无疆碗
万寿无疆碗是朝廷专为乾隆帝祝寿时专门制造。碗口沿錾刻一周夔龙纹,外壁饰有相同的四朵莲花间有圆形开光,开光内在宝蓝釉底上分别装饰“万”“寿”“无”“疆”四个度金篆体,下部錾刻一周填釉莲瓣纹,外底刻“子孙永宝”四字篆书款。
此外还有漆器和青铜器的展厅,由于光线不好所以没有拍。
青铜器展厅
青铜器展厅
此照片取自 淡淡的垚垚,瓷器展厅。
此照片取自 淡淡的垚垚,珐琅器展厅。
和许多百年老建筑的用途不断变更不同,旅顺博物馆可能是旅顺地界唯一从建成至今一直以博物馆身份存在的地方。从一开始就吸收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先进设计理念,其建筑结构、展厅设置、陈列设施以及之后的展览设计等各方面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具博物馆形式的。
贯通式的展厅路线设置是当时各国博物馆展厅布局设计的流行趋势,大小展厅依据建筑的高低错落巧妙设置,展厅之间的门按纵向和侧向两种方式设置,门的走势完全可以根据展览的整体设计灵活使用。如果是连续性陈列,大展厅和小展厅之间可以通过纵向通道形成贯通式展线;而以突出主题展览为主线时,大展厅可以通过侧向通道规定展览走势,小展厅则成为辅助展览部分。
博物馆内棕黄色的和式风格木作结构,装饰着墙裙、壁面和屋顶,茶褐色的展柜分两排纵向林立,展柜的庄重与展厅的宏阔浑然一体。展厅内一排排高大气派的展柜独具特色。旅顺博物馆的展柜大体分三种,一种是大型展柜,高三米多,两面有三扇相等的玻璃面,两侧也是宽大的玻璃面,内设连体品字形展架,展架为支腿式,侧面有镂空的格式装饰,观众可以环绕展柜参观其中的展品。另一种展柜被安置在面积较小的展厅,均于墙边设置连体立式边柜,边柜有连续而且相等的玻璃展面。展厅中央设置着不同造型的地中柜,其玻璃面相对宽敞,便于观众环绕参观。
所以除了所展示的文物之外,旅顺博物馆本身就极具看点。他所带来的原汁原味的沧桑美感,是向所前来参观的人叙说着他近百年的岁月中他所经历的小故事,所以来大连此地是你旅行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