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古迹,世外净土——陈家桅杆偶遇的惊喜

作者:caruso 显示图片

国庆长假,想出门,又怕人山人海;全部时间待在家,又心有不甘。朋友们推荐了附近的种种去处,都不能让我满意。名山大川,到时去肯定是只能观赏人头。人文古迹,所谓的各种古镇,几乎全部是新修的仿古建筑及小商品集散地,这样的地方想想就让人反胃。该去哪里呢?在网上各种搜索直到深夜,几近绝望时忽然眼前一亮,陈家桅杆,就是它了!

以下是网络上关于它的介绍:

陈家桅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乡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经年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占地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大小12院,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逗木结构,门前原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

确定了目的地,第二日便早早动身。按照导航的指引,很方便地来到了它的附近。但靠近了导航上的地点,却怎么也不见到它的真实踪影,在绕了几次冤枉路后,我们凭感觉拐进了主路旁边的一条狭窄的小道,就在路的尽头,它的踪影终于出现了。真是一片世外的天地啊!

人迹稀少的幽静的广场,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在国庆这样的处处人潮爆满的日子里。太好了!选对地方了!这正是我想要的!


门口高耸的两个桅杆,就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了吧?!


这里,竟然不收门票,只需要简单登记一下身份证,就可以随便浏览了。这,这,这是一场梦吗?竟然来得这么美好?!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这样的地方真实存在?



刁斗上不同的雕刻图案,其寓意不言自明。





大门左右墙楣上的“观物“、”见实”的训语,体现出这家人不同凡响的家风。



进入宅院,照壁上精美的雕塑反映出这家人当时的阔卓。根据介绍,整个宅院是同治年间建成,离现在已经150多年过去了,保存到现在这样,也实属不易。




据说整个宅子有12重院落,没有去细数,总之是一个院子连着一个院子,规模的确很大。


实木建筑上有描金的边,应该是近年重新装修过的,隐隐显露着当时这个家族的辉煌。






飞檐翘壁,雕梁画栋,真是豪门哪!








据说这个假山是根据青城山的山势修建的,只能怪自己眼拙,看不出来,但气势是很有的了。



游客很少,真是让人享受啊!希望这里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的安静,不被世俗气息所污染。








墙壁上的雕刻,基本都是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陈家的家规家风由此可见。



精美的水缸,每个图案都是一个故事,是件宝贵的艺术品。


主人当年的题记,不明觉厉。








记得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房屋,也有这样的明亮天窗。




陈家私塾。






整个宅子的建筑上都有着不同的图案物件,可惜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太少太少,只知道它们的精美,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瓦当上也是具有寓意的图案。细致入微。














屋顶上竟然有两个小人偶,不是是什么意思。







鲤鱼跳龙门喽!陈家又出人才喽!这大概就是这个鱼尾巴的寓意吧。





整个宅子花个把小时就逛完了,如果我们能够有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我想在这里可以发现更多的值得品味的东西,我想即使用一天的时间也未必足够。可惜我们对祖先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是多么的可惜。

在这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稀少的游客让我们能够几乎是独处般地领略一座真正古建筑所带来的历史印记,这是何其的难得与可贵。这里,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甚至连一个小的商店都没有,所有的空间都给了历史,这在当今的时代是多么的难得。临别时,从心底希望这样的氛围能够永远保存下去,就是是给历史保留最后的一点净土吧!

陈家桅杆,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