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城内的明代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因地震坍塌后又依明制重建,后遭破坏,1984年在原址按原样修复,是我国现存的惟一一座体现明代形制的县衙古监狱。
这所明代监狱现为山西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其原因除因监狱的久远历史外,还因明正德年间监狱里囚禁过一个在洪洞县蒙冤受难的北京名妓苏三,苏三的故事被编成戏剧后不仅广为传唱而且流传于后世。
因戏剧而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一曲脍炙人口的《苏三起解》就发生在这里,所以这所明代监狱又称作“苏三监狱”。据说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当年的案卷。
苏三塑像的左手边,是普通犯人的监禁区。监禁区过道的两旁对称分布着12间大小相等、窗小门低的牢房,过道尽头装有较大木栅栏窗户的是禁房,即看守人员办公、休息的场所。
牢房的面积为4平米,里面有一张只能蜷起身子才可以躺得下来的炕。讲解员介绍说,当关押的犯人多时,加上墙角还要放置便桶什么的,犯人只能挤坐在炕上或蹲在地上,这便是为什么叫“坐”牢和“蹲”监狱的由来。
禁房内现有手持禁棍和脚踩木凳并向外张望的泥塑狱卒各一尊。
牢房外的屋檐之间布有铁丝网,网上可挂有铜铃,一旦有犯人企图攀爬越狱,便会触响起到报警作用的铜铃,真可谓是“天网恢恢”。
禁房和牢房之间的墙根处有个小洞,称作死囚洞,是当年运送尸体的出口。犯人在狱中病死、饿死或受刑致死,不能走大门抬出,只能从这个小洞拖出。小洞直通狱外的大街,平时用砖砌着,需要用时才打开。
由于监狱的墙外是街道,为了防止囚犯外逃,狱墙不仅高达一丈八尺,而且是厚度为五尺一寸的两侧砌砖、中间灌有流沙的夹层墙。
如果犯人想要在墙体上打洞外逃,流沙便会从破开的洞口中流出,使其难以打通,阻止外逃。这样的狱墙设计体现了没有电子科技时的古代人的智慧。
“虎头牢”是关押死刑重犯的监区,牢门上方石刻的动物头像叫狴犴,传说是龙王的儿子,凶猛善搏,龙王派它镇守牢门,看管囚犯。因长得像老虎,所以俗称“虎头牢”。大门高约1.6米,进出牢房的人都要低头鞠躬,以示王朝刑律的威严。
进入虎头牢要经过两道门,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不容易打开第二道门。一个在门上的小改动,能起到拖延囚犯越狱时间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
“黑牢”是囚禁即将被判死刑的囚犯,牢房墙壁厚达三尺,而且没有窗户,故名。
牢房内黑暗狭窄,阴暗潮湿,连一张炕都没有,戴着枷锁和镣铐的囚犯只能站立或蹲坐在地上。
被人诬陷、屈打成招的苏三就关押在这样的死囚牢里,含冤忍辱达一年之久。即将“把命断”的苏三匍匐在地上,倾身向前,像是在呼唤着她“来生变犬马也当报还”的“三郎”。
监狱里除了苏三囚牢,还有一苏三蜡像馆,全景式叙述了苏三的传奇经历。
苏三原名周玉洁,其父为山西大同府尹,幼时因父母双亡被拐卖至北京苏淮妓院并改姓为苏,因在妓院排行在三,故取名苏三,花名“玉堂春”。南京官家子弟王金龙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倾心相爱,苏三要王金龙发奋上进,并誓言不再接客。
失去利用价值的苏三被老鸨卖给了山西洪洞的商人沈延令为妾。沈延令长期在外经商,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延令带苏三回到家中,皮氏嫉恨,与赵昂合谋订计害之。用药面毒死了沈延令,却嫁祸于苏三,以达一箭双雕之目的。
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一同收监,赵昂从皮氏家中拿出数千两白银行贿知县。受贿的知县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打成招,忍屈画押。苏三被定为死罪,监于“虎头牢”中,只等秋后问斩。
王金龙离京归里,奋志读书,再次进京应试,高中进士,并升任山西巡按。当得知苏三已判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明苏三冤狱案情后,回府便令洪洞县衙,起解“谋杀亲夫”案一干人犯到太原复审。为避亲审惹嫌,委托刘志仁推官代为审理。
刘推官公正判决,通过“公检法”三堂会审,案情真相大白,苏三冤情得以昭雪,皮、赵两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金龙结为夫妻,有情人最终成了眷属。苏三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一个虽身为高官但却不忘旧情的王公子。
如果苏三没有遇见有情有义的王公子,会有后来的人生结局吗?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在参观这所监狱后题诗一首:“哀哀弱女诉冤情,俯首古槐不忍听,藐贵团圆缧绁侣,至今南北唱金龙。”至今仍在传唱的《玉堂春》,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清官情节”。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像苏三这样社会地位卑微、遭受冤屈直至含冤而死的女子何止千万?封建专治的社会是官本位人治的社会,受侮辱、受欺凌的底层平很难有途径去申诉自己的冤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能秉公办案、有正义感的某个清官身上。
尽管“清官情结”在民众的心里有着太多的迷人光环,但传统的清官文化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现代社会需要清官,但更重要是要有一个能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反腐倡廉建设,法治制度的建设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