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武武康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弧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858号东美特公寓已更名为武康大楼,位于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处,是武康路标志性建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武康大楼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这座公寓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请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早期作品。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
武康大楼楼高8层,成古典主义“三段式”,分为檐部、中间部(主体)和基座。建筑看点有三:一是连续的拱廊通道。商店设在廊内。这是针对公寓所占的地面狭长、紧贴马路而采取的灵活处理,巧设骑楼式通道让出可躲风避雨的空间,以方便行人顾客通行与购物。二是在街头转角处,从第三层朝上设有出挑的阳台,犹如船舰上的瞭望台,既方便住户步出室内观望街景,又丰富了正立面形态。三是第三层有三角形山花窗棂,还有花瓶式栏杆,十分醒目,透出古典式建筑的风韵。
武康大楼淮海路一侧的长廊,为经过这里的人们遮风避雨,很是人性。
透过摆满鲜花的拱门,里面是一间间特色小店。
大楼的入口,显得非常的低调。
大堂不大,两部老式电梯很有特色,铜色的电梯门板,最特别的是楼层的显示为钟表的指针式,现在很少能看到,透露着那个时代的奢华。
武康路口偶遇两辆三轮摩托车,而且上面竟然坐着一家子老外,让人有点“洋鬼子”进城的赶脚。在轿车遍地的今天,看到这样的场景,实属难得。
由于大楼坐落在五条路汇集处,所以大楼为不规则设计。从武康路看大楼的另两面。
沿着武康路向北走,开始慢慢感受这里曾经的繁华。街边的小店,不大,但很温馨。
很有哲理的四个字,懂得感恩才会幸福,拥有幸福更应感恩。
395号是上海北平研究院旧址,房子是1926年建成的巴洛克花园洋房,风格有点小梦幻的感觉,算下来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创建于1932年国立北平研究院的药物研究所曾落户于此,1977年至2003年期间,此洋房由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使用。
相机伸到铁门里面拍摄的,不容易啊!
路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遮天蔽日,平时这里车少、人也不多,偶尔来这里走走,可以感受一下老上海的味道。
这是去年冬天拍摄的街景,有些萧瑟,但有别样的感觉。
武康路393号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黄兴于1916年在上海居住过的寓所,人称“黄公馆”。虽然黄兴只在此生活不足4个月,但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这里与他共商要事。“黄公馆”现已成为民宅,不对外开放。楼很大,外观有点像公寓或写字楼,当年黄兴一家要住这样一座大楼?
武康路390号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办公楼,是上海优秀的历史建筑,为砖木结构、平缘四坡红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互为相通。采用平拱、圆扶门窗洞。墙面涂浅黄色,白色边框,体现出活泼欢快气氛。南面屋顶中部有突出弧形山墙老虎窗,雅致新颖,风格独特。
这里曾是意大利驻沪领事馆,许多中国青年通过来此作申办赴意登记手续,走出国外,进行语言与其他专业学习以及从事工业、服务业和手工业等业务。
花园不大,但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已经是相当的奢华了。
路边随拍的小店,透露着店主的文艺范儿。
桌子上小小的一盆绿色植物,透露着上海人的小资情调。
武康路378号,一幢外观很像居民楼的老房子,顶部的大钟很有特色。
这栋老房子(378号)的一楼是一家咖啡厅,周末的上午很多的老外在这里用餐,除了环境不错外,味道也一定很有特色。
隔壁就是武康路376号,它是一个很大的院子,现在应该叫武康庭吧。大门很有特点,随拍门柱上的一个“康”字。
自2005年,香港康世齐集国际建筑师、工程师及设计师重新规划翻新”武康庭“,在保留其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连年获奖的法国餐厅、展览纷呈的画廊、专业的葡萄酒店、别致的花店、欧式服装店、休闲咖啡店、一站式美容店等等...提倡优雅生活的理念,”武康庭“为多样的海派文化更添了一分别具一格的生活艺术。
在门口偶遇一个“小萝莉”,光着小脚丫在滑踏板车,和我们大方地聊天,很配合地让我拍照,非常可爱。应该是个小混血。
从武康庭内回望大门,有点低调,所以去游玩时千万不要错过。
地处于前法租界保留的最完好的精华区域,“武康庭”以其融合了欧洲和海派文化的氛围为“历史文化名街——武康路”平添一抹优雅与惬意的生活情调。武康庭素有小欧洲之称,庭内随处可见的西班牙小尖顶和法式红砖老宅都是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保护建筑,有曾为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的,也有为原上海仪表局办公楼的,还有为原涉外星级宾馆的。攀爬在墙沿的常春藤,露天各处摆放的融合了各自餐饮风格的桌椅,以及与环境完美结合的雕塑艺术品...万国文化,千种风情,一览无余...
品牌的 i 和 c 分别节取自三年前设计师草创成立的两间生活馆和咖啡馆名的第一个开头字母。在主持店务同时,为生活使用而作的设计品便不断地在设计师的双手间成型。从开始的布类手艺商品,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木制家居产品。三年间不仅在产品设计种类上品项增加,设计师对自有设计品的美学概念也益发为人熟知并能吸引共鸣。
门口的雕塑是不是很萌!
出大门时看到一个铁制的艺术品,顶端的叶子上竟然蹲着一个裸体的男人。
给个特写。
马路对面又是一片老洋房,但门口立着“私家别墅,禁止入内”的牌子,我们只能拍个大门。
376号的隔壁又一个别致的小院。
院子里随拍的盆花。
在一个岔路口上发现了这个”世界小学“,一看果然也是很有历史,建校于1936年。
对面的大院门旁也挂着牌子,一看就是很有“内容”的老建筑,但依然是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
网上百度一下:武康路117弄1号花园洋房,是一幢中西合璧混合式的建筑,外形具有西方折衷主义风格。小楼于1944年建成使用,楼高3层,面向南,砖木结构。花园住宅由当时上海华籍著名建筑设计师范能力设计,近年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曾是原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旧居。
李及兰旧居,武康路117弄2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1904—1957)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
南部庭园仿中国式园林布局,小桥、流水、假山点缀其中,并植有香樟树、广玉兰、桂花、腊梅等多种名贵树木。
人家不让咱进去,只能从门缝中”偷拍“一张了。
老房子很漂亮,只是现在成了居民住宅,有点可惜!
武康路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单位,普通的一栋建筑与这么大的单位名称似乎有些不相配。
武康路240号,原名开普敦公寓,建于1940年,带有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其熨斗样的建筑形态最为特别,流线型风格特征、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与沿街立面的走势连贯,使整幢建筑看似正在行走的船只。这里曾先后为公和洋行和敌伪银行的办事机构,也居住着许多银行中高层职员,现为民居。
我们从房屋外面的各个角度,怎么都看不出船只的样子,可能只有航拍才能一览它的真容了。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公寓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93.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8平方米。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密丹公寓,从建成至今已经走过近80年的沧桑历程,但整幢建筑保存完好,风姿犹存,现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
密丹公寓为贲安洋行设计,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为三角形,深灰色水泥拉毛外墙面。方形窗,局部窗台层层挑出,纵向窗间墙饰有几何图案。外墙顶部北端有卷涡装饰,有巴洛克装饰图案风格。由于曲线山墙及卷涡,使得公寓楼建筑外形与大象的形体相似,右侧为象首;自四层起,卷涡纹饰弧线逐级跌落,遂成为象颈;窗户为象眼;倒置三角形突出墙面为象牙;圆形壁柱为象鼻;左侧以突出墙体作腹;整幢建筑是一座颇具趣味性的仿生建筑。
武康路111号,现代派花园住宅,初为英商利纪生寓邸。只是大门紧闭,我们只能拍个大门。
武康路的109号,有高高的围墙,修缮得体的窗棂,浅黄色粉刷的外墙,在午后的斜阳里,神秘而略带忧伤。最让人心动的是,大门上方,绿色藤蔓缠绕着弧形支架,无声无息而又姿态尽显。
近百年的大树已经挣脱了围墙的束缚,坚强地伸向了院外。
院内果实累累,墙外摄影爱好者在记录着美好的瞬间。
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师”。
冬日里院内一只悠闲散步的老猫。
非常漂亮的洋房,曾经在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只是门前晾晒的棉被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正在我们感叹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定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土豪们时,却发现了这个隐蔽在豪宅中的小菜场,原来土豪们也不是天天下馆子的。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院内的老房子正在维修,应该是修旧如旧吧,上面的老物件似乎还很好地保留着。
武康路上随便一扇铁门,一个小院,一幢老房子,都是一则故事,一段历史。
武康路,沿线极富特色的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是对上海历史的反映。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文化遗产,是反映上海历史文化结点的典型的一条道路。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让人们感觉一个城市在发展进程当中,它的历史、它的一些文化是怎么来沉淀下来的,一个城市是怎么一步步发展。武康路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轨迹,所以保留一些风貌道路、和风貌相关的沿街的建筑,实际上是保留了城市的历史。
好多的老房子正在修缮中,也许再过一段时间这条老路会更有味道。
虽然这里可以说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老别墅街道,但这样的身影依然可以看到,毕竟生活不全是阳春白雪。
他们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累了,就躺在车上歇会儿。
上几张冬日武康路的街景。
回家的路上,复兴西路街景。
复兴西路上随拍的老洋房,都挺漂亮的,真的应该好好保护,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
聂耳音乐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