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帝都到承德,本不过四个半小时车程。然而因为避让等原因,最后晚点了四十分钟。在火车上坐着睡了一觉,早上并无丝毫不适。(后来晚上在旅店里面,得知下午出发的那一拨晚点了二十分钟,都是晚点的情况。所以要前往承德旅行,得考虑晚点的可能。)为防晚点吃掉游览时间,之前我已经给初见的霍掌柜打了电话,他答应留好床位。而我一下车,就直接背着包去了避暑山庄。因为只住一夜,除了毛巾内衣内裤水和午餐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累赘。因为早已得知避暑山庄是森林,可能有爬山行为,我穿的是登山靴。如此准备,是没有什么遗漏了。
以前的老同事小赵是承德人,满人。之前听他说起承德的种种。承德的热河行宫是当年康熙接见蒙古王公的地方。当时北京城内天花泛滥,蒙古王公不敢去,康熙就只好北上了。门前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所写,但表面上是避暑,实际上是避瘟。夏天城市里流行病泛滥,逃往北方可以远离传染病。
承德老火车站,现在被包夹在新火车站和站台之间。真搞不懂为何要这样设计。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火车站的金顶,是仿班禅的行宫金顶造的。
下火车时约为七点半,直奔火车站的老四羊汤。要了一份13元的小份羊汤,要了一个2元的火烧。承德的火烧特别夯实,一个顶北京的三个火烧大,老四羊汤的羊汤做得很仔细,没有什么膻味,口感却很香。火烧虽然比北京的大,但是没有北京的那么多层次,回味方面还是差了一些。
从火车站有5路车直达避暑山庄正南门,即丽正门。南边其实有三张门,但这张门是直通宫殿的,所以是正门。比起北京的皇宫,这里也就是个石头围子的感觉。
到了售票口才知道,今年8月15日,票价从120上涨到145.。挺贵的。在门口可以请导游,也可以租讲解器。我决定租一个讲解器,押金一百,租金二十。至于其他的细节,可以偷偷蹭听嘛。避暑山庄游客非常多,导游极多,所以想要听一听不是什么难事。
丽正门开三张门,中门为帝王进出,大臣和王公走侧门,左右还有下马石碑一对,前面有大石头狮子一对。
这是避暑山庄的全图,河西一圈是避暑山庄,外面山上的建筑是众多寺庙,其中有八座庙是皇家寺庙,成为外八庙。实际上周边有十二座庙。这外八庙现在开放的只有五座。而且不少地方还在修复中。
避暑山庄的这张图是全盛时的图,其实很多已经是废墟了,只剩下地基。公园修复了一部分,但大概还有一半建筑是维修中或者是只有地基的。这点和圆明园有点类似。避暑山庄有五分之三为森林,剩下的为草地,湖面和建筑群。虽然号称是最大的园林,但是比起颐和园和万园之园圆明园来说,规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收费,让人感觉游玩一次性价比不高。对于我这种扒历史而且是铁腿杆子,什么细节都不放过的游客都觉得性价比不高,对于外来的客人来说,那只会更加失望。我希望我能够中肯的来描述这个中国规模最大的行宫的旅游价值,但是我的叙述难免会有主观因素在内,那么,可不可信,还是看官自己来界定吧。
从丽正门进入,那一组建筑群就是皇帝住宿区。有九进。房子的格局和圆明园九州清晏相似,区别只是还保存在这里。从木料来看,有很多是替换重修的,但基本上还保留了古朴的特点,没有太多现代的气息。
这座行宫的屋顶都是黑瓦。面对的是一张门,叫内午门,左右墙壁上嵌了乾隆的四首诗。
宫殿的东边有钟楼,正门左右是一对雄雌青铜狮子。康熙在门上写有匾额。
行宫内的一些建筑和北京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左右的稍微高一点的亭子,不知是不是卫兵的哨所。这些细节,播放器里是不会说的。
进门以后,看到的是一处大殿。左右各有一个展馆,东边的展馆是避暑山庄的来源,也就是说康熙见蒙古王公的故事,一般一次聚会要修一个庙……或者以庙落成为理由来召集王公来朝。最开始这里是八旗兵练武围猎的活动,后来在乾隆六十年的经营下,成了一个大的园林。附近的山里面还有老虎洞。乾隆曾经亲手用枪射杀老虎。
西边的展馆是关于外八庙的介绍。承德的大庙真心不少。
面对的大殿就是澹泊敬诚殿,是山庄的正殿。
匾额是康熙所写,也是康熙读书的地方。这里曾屯过大量书籍。乾隆曾在这里会晤班禅六世,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有过很多重要的外事活动。
悬挂在正殿之外还有乾隆的三块金匾,分别是乾隆六十一,七十一,八十一岁时所写。
正殿之后是四知书屋,乾隆皇帝所题的“四知”一语出于《易经》。因《易经》中说“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对此话十分赞赏,因为恰好表达了他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后,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两边房里陈列着帝后车舆。从木料上看,四知书屋是按照样式雷的图样仿建的。
在书屋之后的一系列建筑为回廊式建筑。东边有一组建筑为松鹤斋,为乾隆的母亲居住的地方,现在在维修。
穿越回廊,后面就是后宫了。山庄的后宫范围很小,有横过来的一线长建筑,分别收藏着瓷器,石鼓,景泰蓝和西洋钟。
景泰蓝又叫珐琅器,源于埃及,元朝时期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中国。
这是比较有趣的铜珐琅卍字香熏。
这是铜斩胎蓝七珍。
石鼓。这是乾隆时仿石鼓文造的假石鼓,内容是说乾隆打猎的盛况,副本有两份,一份在沈阳,一份在这里。
这是山庄中珠源寺的遗迹。珠源寺是山庄里的一个大寺,中心建筑为一铜铸的建筑宗镜阁,可以自由拆卸,是中国铜器史的上的经典。在1944年被占领热河的日本关东军强拆拿来铸造武器,用暴力方式摧毁。1975年,铜的匾额和抱柱楹联在沈阳找到,送回此处,但整个建筑已经不复存在,成为绝笔。
这是郎窑红,又称牛血红。
这是龙泉釉葫芦瓶。
这也是经典,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石鼓的位置有一个正中的通道通往后宫正殿,烟波致爽殿,此处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阔7间,进深3间,康熙帝谓此“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因此得名。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小跨院,为后、妃居住之所。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携东、西宫等后妃出北京至热河避难,即居于此殿。嘉庆和咸丰帝病逝于此。 避暑山庄在整个清朝时期,只有四个皇帝在这里住过,分别是康熙,乾隆,嘉庆和咸丰。
皇帝的床窄而长,取瘦长寿长之意,嘉庆咸丰就是在这个房间的床上挂掉。
咸丰在病中,就在这个房间签下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死的时候恐怕也是一肚子气。
后宫的西所住着兰贵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慈禧的崛起便是避暑山庄。慈禧一生喜好排场,即便是宠物狗也有不少不同款式花色的狗衣。不过,也许其他妃子的狗的狗衣被用到她的名下吧……历史上对于慈禧的评价,很多都是武断和偏颇的。
慈禧晚年专攻书画,据说有名画家代笔。不过,既然名画家肯定是要模拟她的,由画也可以看出她的实力是有的。
慈禧晚年爱写大字,她的下笔虎虎生威,超过同治,光绪,甚至她的老公咸丰许多。
这是洋人给慈禧七十一岁拍的照片。从面相上看,像刚刚过五十岁的女人。慈禧非常会保养,每天要梳六次头,李莲英因为手艺好而得宠。慈禧平时喜欢用玉按摩太阳穴,晚年还雇佣一大堆年轻漂亮的奶妈用人奶供她食用。这种养生方后来还被一些老大臣运用。
慈禧听政的地方。
慈禧的卧室。
其实西所的卧室非常小。在北方,房间越小,房子住起来越舒服。所以即便是帝后,都是睡小房间。这卧室,比我租的房间还小呢。
咸丰死后,一方面让两宫太后处理政务,一方面又任用了八大臣,让两派互相牵制。而他的弟弟,代表后党的北京派恭亲王奕,和慈禧联手发动辛酉政变,消灭了八大臣为首的热河派,从此登上权力的顶峰。
在西所和东所之间的后院,有一座小楼,上写云山胜地。云山胜地楼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1间。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自然磴道。因其踞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
眼前的假山就是楼梯,但现在是不让走的。
云山胜地楼左右为辛酉政变展览,咸丰临死前将权力下放,又怕同治不能控制,就赐予东太后一枚御赏印,同治一枚同道堂印。所有的公文要生效,最后都要盖这两个印。他希望借用八大臣的治国经验,又不希望大权旁落。在这个清朝风雨飘扬的时候,他还这样左右摇摆,如果内部是分裂状态,可能清朝很快会亡国。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将大权收归中央,后来发展洋务运动,延缓了清朝的灭亡,造就同治中兴的假象,但终归是清朝的回光返照。自中而下的改革,无法改变独裁政体的腐败和衰亡,清朝在这个时段,变得更加腐败和专制了。
一楼是皇帝的休息室,皇帝在这里听戏,下棋等娱乐。
在东所,也就是慈安皇太后居住的地方,现在是展出清朝时的玻璃器。中国的玻璃虽然发现很早,但技术一直不过关,后来通过从洋人那里学习,才逐渐有了中国的高级宫廷玻璃厂。但比起西方的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慈安皇太后的住房。
走到楼后,就是出口岫云门。博物馆出去以后不能回头。出了门会发现,宫殿建在一座小山之上,后园的湖水是不可能冲到宫殿的。
后门的东边是东宫和戏楼,如今只剩下地基。正前方是湖,也是避暑山庄早期建筑所在。西边是高山,高山上有两处亭子可以俯瞰避暑山庄,分别是南山积雪和北枕双峰。山中有游览车,50元一次,但都是些废墟,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所以我并未选择坐车。后来才知道,坐车也就是在林子里串,最后到两峰之间的鞍部,有一处叫做青枫绿屿的古建筑群和平台,可以远眺棒槌峰。其他,也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了。
如果说北京的圆明园见证了辫子王朝在文治上的由盛而衰,避暑山庄见证的是其武略方面的由传统至没落。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矾观鱼 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矾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
如果以一分钟为期来游览,也需要一个多小时,何况景点之间是有距离的。所以想要在一天之内收七十二景是不现实的。但很多风景是废墟,所以可以不去,收其中比较经典的即可。
从岫云门下山,进入避暑山庄苑景区游览。这部分分为平原区、山区、湖区三大块。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乘电瓶车或乘船游览。环山路停靠三个著名景点,可以俯瞰整个承德市,还可以看到外八庙。我向来不考虑车的,靠双脚穿山抄近路也可走全,于是我从中路进入湖心岛,开始了避暑山庄拉练行。
过红色的木桥进入湖中,会踏上一到堤坝,名为芝径云堤。此堤连接三岛:环碧、月色江声、如意洲。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路线。康熙帝初建避暑山庄,疏导湖区时,亲自度量设计,其《芝径云堤》诗云:“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幅奇。”此堤对山庄湖区各处风景实有管理全局之妙。避暑山庄首先是从此处破土动工,挖池积土,成堤成洲,按说原本是避暑山庄的第一景,但皇帝的寝宫为老大,要居第一景,这里就只能退居第二了。入夏以后,漫步长堤,满眼苍翠碧绿,四周胜景层层,步挪景动,百态千姿,绿柳袅袅,大有西子湖中“苏堤春晓”之风韵。
环碧岛很小,在芝径云堤的西边,有房子一所。环碧岛是山庄最早的景观之一,康熙皇帝曾亲题楹联为“夹岸好花萦晓雾,隔波芳草带晴烟”。殿外游廊环绕,游廊直伸岛北湖滨,滨湖建有草亭一座,乾隆皇帝题额“采菱渡”,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三景。当年随皇帝来承的皇子们常在这里读书。周围为荷叶环绕,故而得名。但房子没有开放,从门缝偷窥拍摄一张。
从采菱渡北望,见荷叶田田,湖中多是摇橹舟楫。可遥看南山积雪亭。
从芝径云堤上看环碧岛。此屋便是澄光室。
穿越芝径云堤,便到了如意洲。此地因形似如意而得名。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为宫殿区。面积3.5万平方米,是山庄最大洲岛和主要景点之一,康熙、乾隆七十二景中有十二景在此。这里既有殿堂,又有寺庙;既有北方四合院,又有南方小巧园林,布局精巧灵活。主要建筑有无暑清凉(门殿)、观莲所、金莲映日、水芳岩寿(后改名乐寿堂)、延薰山馆、一片云、沧浪屿等。
上洲后西边便是观莲所,是以前帝后观赏莲花的去处。
从观莲亭看荷叶。因已入秋,荷花多谢,所幸绿叶不凋。观莲所亭和金莲映日为邻。由于如意湖中荷花最盛,夏日万柄芙蓉,布满湖面,鸥浮上下,鱼戏东西,是赏景观荷的最好地方,所以乾隆题额曰“观莲所”。同时亭之北又有金莲花遍地,这里也是观赏金莲花之处。乾隆幼时,康熙曾在此亭中将亲笔所写的条幅赐给他。他充满激情地写下了“寸心已觉趋陪幸,尺幅曾颁翰墨光”的诗句。
如意洲正中央建筑群为山庄最早建筑,康熙就在此处居住。如意洲的门殿,是一组三进庭院的主体建筑,南阔5间,进深1间。殿本身“广厦洞辟,不施屏蔽”,四面皆水,景色秀美,夏日凉爽清幽。门殿题额“无暑清凉”,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三景。康熙称此处“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
无署清凉左右展室分别陈设有清朝的皇帝皇后格格的各种服装,以及官员补子等仿制品展示。
一片云,是“延熏山馆”的东跨院,由门殿、戏台、看戏楼、彩廊组成一个方院,是仿浙江凤凰岭一片云楼建造的独立小院。东北是相连的两座二层看戏楼,北楼坐北朝南,上下5间,是帝后们看戏的地方,5间后抱厦为帝后休息室。康熙以贾至“一片仙云入帝乡”的诗意题额为“一片云”。东楼西向,面阔7间,进深1间,北与一片云楼相连,南与门殿相接,楼下是大臣等要员看戏的地方。楼上是近支王爷福晋看戏的地方。西面原为看戏彩廊,是少数民族首领看戏的地方。南面与一片云相对建一戏台,乾隆题额为“浮云片”。戏台后是5间门殿,也是扮戏房,康熙时期,群臣常在此看戏。乾隆建清音阁后,这里只作皇家看戏处。一片云楼东侧接近湖岸,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夏秋之季,山庄云气氤氲,变幻莫测,更具幽深之趣。乾隆赋诗赞:“白云一片才生岫,瞥眼岫云一片成。变幻千般归静寄,无心妙致想泉明。”
水芳岩秀为如意洲后殿。面阔7间,前出厦5间,后出厦3间 。殿内正中挂康熙皇帝题写的“奉三无私”匾。其联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这里曾是康熙皇帝早期居住和读书的地方。该殿位处如意洲最深处,“镜波绕岸,瑶石依栏”。康熙皇帝称赞 这里:“水清则芳,山静则秀。”乾隆皇帝的母亲也曾在此居住,为 祈愿其母长寿,故又题匾为“乐寿堂”。殿内陈设至今保留原貌,皇太后用过的金漆雕龙宝座及屏风,福寿大方斗,龙头寿字宫灯,都在原处,保持原样。
乐寿堂正殿内景
乐寿堂厢房陈设。
如意洲东边有一个小寺庙法林寺,又名般若相,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是清朝在承德建造最早的寺庙,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16景。
法林寺坐北面南,主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门殿为垂花门,上悬康熙皇帝御题“法林寺”匾一面。进门后两架转经筒分置门内两侧,每架上有6个嘛呢轮,计12个。每个嘛呢轮内外都刻写有6字真言和经咒,据说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每推动一圈,即表示将咒念了一遍,与诵读同功。正殿主尊为无量寿佛,左右为救度佛母。无量寿佛是自在王佛的弟子法藏,本是一国王。《无量寿经》上讲:当时有一国王,闻王说法,心中欢悦,抛弃国家和王位,出家为沙门,法号“法藏”,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经过无量劫难,法藏积累无量功德,后果然成佛,号无量寿佛。 东配殿:供雷神一尊,雷神又称雷公、雷师。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道教认为雷霆可以为天“代言”,“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由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专制九霄三十六天,掌握雷霆之政。 西配殿:供龙王一尊。龙王是传说中司兴云降雨之神。有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等。遵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旨意,领施雨安坟之事。法林寺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它为清帝在承德建造最早的寺庙,栉风沐雨历时了三百个春秋;二是它为一座供奉佛道两教神像的庙宇。在清代,每年阴历六月二十日,热河总策率苑丞带各种供品虔诚地来这里祭神,祭神后,诸官开怀畅饮,祈求一年的平安,每月初十日喇嘛还要在此念经。
法林寺既汇聚了辉煌盛世的风光,也经历了乱世的凄风苦雨。从清末无钱修葺,任其倾废,后又经军阀、日寇、国民党的大肆破坏,到解放时寺庙破损的程度已非常严重,殿内精美的佛像和供器也被洗劫一空。如今看到的都是复制品了。
从法林寺往东到水边,可以看到对岸有一组傍山建筑,山顶有阁,有石刻金山二字。从月色江声西过小石板桥,沿湖滨小道往北,跨叠石小桥可达金山岛,包括康熙三十六景第十景的“天宇咸畅”和第十二景的“镜水云岑”两组建筑。康熙帝南巡,欣赏江苏镇江金山景物,因于山庄内仿造此景,筑亭台楼阁于怪石之间,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
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山上建有江天寺、妙高峰、法海洞、慈寿寺等名胜。康熙曾爱慕此地,亲手书写江天一览,至今在金山寺犹存,此内容可参见我本年四月的镇江行。
如意洲北部有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烟雨楼为澄湖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但说说而已,山庄中的二楼制高点多半都不开放的。
乾隆皇帝赋诗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芍荷香。”山庄秀美的湖光山色,众多的琼楼玉宇,吸引了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们把山庄作为拍摄地,轰动全国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是在此拍摄的。
从烟雨楼往西可看到水流云在
烟雨楼便停泊的画舫。
传说中乾隆曾在烟雨楼连续三次梦见一江南美女,后来画成图像四处寻访,最后在嘉兴找到了原型。乾隆大喜,将她养在此地。也许这个故事是大明湖畔夏雨荷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
登上烟雨楼西假山俯瞰烟雨楼
从烟雨楼往东南,过关闭的沧浪屿。北三间在水池之上,檐下悬康熙题额“沧浪屿”,源于屈原 《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池水清澈见底,红色鲤鱼漫游于睡莲菱叶之间;池北假山,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挺拔陡峭,形成“屿不满十弓,而陡壁直下,有千仞之势”。在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内,殿堂、水阁、清泉、假山同门座、小亭、曲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相互因借,不旷不抑,恰到好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建筑和假山,但门禁深锁,不可近看。《卧虎藏龙》中俞秀莲和玉娇龙初次见面取景便是在这园子里。
此为从沧浪屿看连接如意洲和西岸的石桥。
过桥就是水流云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该亭造型精巧,比例完美,是清代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从水流云在看正午的烟雨楼
往北行是一片草原,即试马埭,位于文津阁东部,万树园西侧。这里地势平坦开阔,青草如毯。纪晓岚曾记述过此处的景象:“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罽,高不过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在草地上辟有230亩的驰道,可以扬鞭策马,纵横驰骋,是清朝皇帝“考牧”的地方。当年清朝皇帝由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之前,总是先在此“考牧”,通过在此处赛马,选出大批宝马良驹随八旗官兵奔赴木兰围场进行“木兰秋狝”大典。康熙常在此举行骑射、马戏、摔跤比赛活动。乾隆十九年(1754年)立碣题名为“试马埭”,赋诗描绘赛马的生动场面和感受:“试马榆阴锦埭平,流珠喷玉只虚名。骊黄牝牡皆形相,骐骥惟当识性情。”
南边似乎是废墟重建的部分建筑,大约是远近泉声的一角。
此地为曲水荷香,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五景。此景约建于1703年至1708年,方亭建在参差不齐的怪石中,其意境与曲水流觞极相似,昔日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在此宴请大臣、蒙古王公。《热河志》说:亭南向,在北山麓,奇石参差,麟次瓦叠。洞水潺潺,随石折为小沼,中植芙蕖,亭亭万柄,翠盖红葩,自然香远。圣祖题额曰 “曲水荷香”。旧在暖溜暄波北,今移于此。
康熙诗一首:
碧溪清浅,随石盘折,流为小池,藕花无数,绿叶高低。每新雨初过,平堤水足,落红波面,贴贴如泛杯。兰亭觞咏,无此天趣。
荷气参差远益清,兰亭曲水亦虚名。八珍旨酒前贤戒,空设流觞金玉羹。
再往北行为文津阁。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室内油漆彩画也很考究,深绿色的柱子,蓝色封套卷册,白色的书端,都以冷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气氛。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这里曾藏《四库全书》,以及经、史、子、集分类,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万册,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弘历(乾隆皇帝)在《文津阁记》中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文津阁庭院,由粉墙围绕,是山庄的园中之园。这组建筑,坐北朝南,依次布置着门殿、假山、水池、藏书楼、花台、曲池、山石、月门。东侧有碑亭和值房3间。阁前池水清澈,澄泓见底,水草丛生。池南假山呈半月形环抱池沼,拱峙搂阁,叠石大多仿承德十大景堆砌,与山庄西山浑为一体。假山上有赏月的月台,其西有趣亭(已不存)。假山上有磴道,下有洞府,入门进阁,必经此洞。石洞曲折幽邃,洞顶有一曲形石孔,光线漏射到池水中,恰如一弯新月,每当丽日当头,水池中却素月高悬,“抬头看日,低头观月”,日月同辉,景观绝妙,又为山庄一绝。
阁东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阁碑记》一通。文津阁建筑手法科学,外观两层重檐,内部三层结构,中间夹层能防止阳光直射。所谓《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精巧设计。上悬乾隆帝御书“文津阁”匾额。阁前有平台,台下池水,池水南为假山叠石,叠石设计奇特,暗隐缝隙,折射入池水中,形成倒映的弯月,成为山庄一绝。
文津阁
入门是一片设计很精妙的假山。
日月同辉,正午太阳强烈,上方的月牙倒影模糊不全。
澄观斋在山庄东北部,到了这里就是山下了。暖流暄波的北面。此地背山面水,又踞山庄诸水上流,远离宫殿区,因而是一处极为规整而幽静的庭园。没观斋正殿五间,康照题名“惠迪吉”,乾隆改名“澄观斋.”“澄观”者,“澄怀观道”之意.意为在这样清爽幽静的环境里,心怀得到净化之后,就会集中精神去探求人生的奥妙,更觉这里清净美好。玄烨驻山庄时,命翰林院儒臣在斋内校阅他的诗集。清代著名数学、天文著作《数理精蕴》、《律历渊源》等也曾在此编修.乾隆时,一些文人根据乾隆指令,曾在这里编纂过《热河志》。
旁边有一城关,背后就是山区了。
沿着小路前往南山积雪亭,回头客看到文津阁等一系列建筑园林。
至山腰,远眺避暑山庄的建筑和湖水遮蔽在绿树种,这一带叫万树园,万树园位于澄湖之北。北面依山,南面临湖,面积约近千亩,占平原区的大部分。这里绿草如茵,古树参天,数百年前的古愉、巨槐、老柳散植其间。不施土木,不立篱墙,糜鹿悠游,野免出没,极富山野之情趣。乾隆在园中立一石揭,上题“万树园”三字。当年乾隆常在这里接见各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举行野宴,观看烟火、马技、杂耍等活动,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和六世班禅都曾在这里被接见过。
在南山积雪亭前请一位美女帮我拍照。虽然是秋天,太阳猛得像夏天。
从山上可以遥看棒槌峰。这里曾给康熙改名为锤磬峰。因为嘉庆嫌弃谐音,又将名字改了回来,从这里可以远眺山下的外八庙之一普乐寺。(山右下方的尖顶建筑)
从南山积雪往北,有一座孤立的小院青枫绿屿,下为悬崖绝壁。此处多枫树,叶茂荫浓完全可与江南的梧桐和芭蕉相媲美。庭园南部是半圆形的篱笆墙,进月门,东侧有殿3间,面西额题“霞标”。每年中秋佳节,乾隆皇帝策马登山 ,临此听鸟观山,登高赏月,吟诗诵赋。篱笆门的正面有南向殿3间,额题“青枫绿屿”,殿后 粉墙横隔,墙根山石疏点,过圆 洞门,便是5间大殿,殿额为“ 风泉满清听”。院西有吟红榭殿 ,每当霜秋,锦树分丛,丹霞沉彩。乾隆帝常临此殿,透窗欣赏。
据说当初乾隆宠爱的嘉兴女子淘气,故意用笔点污了乾隆的奏章。乾隆大怒,虽然是心爱的女人,也被赶到这里来面壁思过。女子平时万般受宠,自以为自此失爱,绝食而死,玉陨于此地。
罨画窗和清枫绿屿相连,可于室内看景,现在里面是古筝表演区,没有表演的时候可以逛逛。
再往北,行人稀少。
最北边一座山峰上有亭子一座,为北枕双峰。北山之巅有双排柱攒尖方亭,康熙题名北枕双峰,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十景。其亭南与南山积雪亭相对,东与罄锤峰相望,是山庄东北的制高点,也是山庄主要借景点之一。是远借距山庄数十公里以外的金山和黑山,呈三者鼎立之势。所以得名“北枕双峰”就是因一峰高踞山顶。
“北枕双峰”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七年,为三开间单檐攒尖顶方亭。方亭坐落的北面群山叠嶂,一个枕字,颇为传神。头“枕”黑、金双峰,虽距数十里,则“借”至身边,而足尖却直触向与之对峙的“南山积雪”亭。伸向正宫和僧帽峰,气压全园,傲湖山之胜。 站在北枕双峰向南,可一览山庄内楼、台、亭、榭、洲、岛、桥、堤诸多美景,向东北可观承德市区周围的众多寺庙群及磬锤峰等名山景点。 承德人喜欢登山,一般在山庄内都登南山积雪,如果不尽兴,从南山积雪后山下来一少半处就可以登北枕双峰了。由于北枕双峰高于南山积雪,真可以称得上是更上一层楼了。 北枕双峰亭前立两通自然形石碑,分别镌刻康熙、乾隆题诗。
康熙题诗: 奇冈岫紫宸关,乾地金峰坎黑山。 苦热云生双岭腹,盆倾瞬息落息弯。
乾隆和诗: 欲排云雾叩仙关,咫尺罗天即此山。 却喜晴明聊纵目,滦河如带一湾湾。
从山顶远眺,可见宫墙之外的金顶皇家寺庙。这便是普宁寺(大佛寺),号称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世界上最大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普宁寺于清朝乾隆时代修建,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的相当完美。门票80,不过这次旅程没能去成。
安远庙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方向,武烈河东岸的冈阜之上。此庙背衬雄奇的群山,依托苍松翠柏,坡下武烈河银波生辉,寺院严整密合,烘托出一种辽远清幽的神秘气氛。
从双峰往下可到城墙边,因为虎皮墙的宽度相当于两匹马,那边又叫二马路。因为太阳暴晒的缘故,我决定从松林直插地图上画的宿云檐建筑区,即图中东路最北的一个平原景区。然后计划一直往南,这样可把湖东的所有风景一收。
我穿越松林,发现松林里面有大量的松蘑,于是不客气,边走边采,很快采了一满兜。走到山下,是水的源头,有悬崖,应是泉流石壁。有一块牌子说不让游客前进,但前面就是悬崖,五路可走。回头看到,正是二马路的终点。我穿越铁丝网来到水边,有一座亭子,一对青年男女在钓鱼。原来这里是公园管理处,此处景点叫望源亭。在亭子里拍摄一张。两位告诉我说,这里虽然是山庄内部,但不是游览区,怕从这条路南下会要再收门票,建议我原路返回。
原路返回要想快还得钻山,又采了许多蘑菇。累是累,但是也没白累。
往上到了游览车线路,一路向下,在山下城关附近遇到一家当地人在采蘑菇,他们主要采得多的是肉蘑,这种蘑菇承德人爱吃,一斤要200多。据说炒出来颜色和肉一模一样。大姐送了我一个玩。
清点一下战利品。
从此地往东是蒙古包,也是山庄住宿的地方,据说奇贵。以前皇帝接见蒙古王公,就安排他们住在这里。
蒙古包东边是万树园门,往北是永佑寺。岁月蹉跎,真正的古迹只有这座塔和石碑,后来都是重建的,大殿和佛像都没有,空的一个寺庙,但是塔还是很威武的,旁边一个高台是乐成阁的台基。
八角塔的排水,这是乾隆年修的塔,矗立了200来年。
出寺往南,穿过牡丹园芍药园,便是湖北边的一组建筑,也是个茶楼,叫萍香沜,特点是亭子在院子中间。
位甫田丛樾东,南与香远益清相对。《热河志》载:“万树园之东南,湖水分流,一鉴澄澈。中多青萍,丰茸浅蔚,清香袭人。水滨有殿三楹、南向”。殿后有方亭,再后有垂花门,周围白灰墙。每值炎夏三伏,萍香泮花盛开,绿波荡漾;凉风微度,袖拂余馨。乾隆有诗曰:
香风摇荡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
词客关山月休怨,来看塞北有江南。
萍香泮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
此处便是热河泉。热河的名字来源于此。据说在清朝的时候,这里的水温高达60度,隆冬蒸汽弥漫。而随着地理变化,往日盛况已然不在,但隆冬时这里的水温在6度以上,鱼儿可在这里自由生活。
萍香沜南跨越热河泉的木桥
“香远益清”一景位于金山东北部的古松林中,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东有小溪曲沼洄沿,前后临池。以花取景,绿房紫葩,芳香竟放。因此康熙题名“香远益清”,说此处“出水涟漪,香远益清,不染偏奇”。乾隆也题诗赞道:“春光六月天,照影濯清涟。逸韵风前别,生香雨后鲜”。
香远益清的东边建筑已然成了废墟,南边有流杯亭一座。这种亭子在北京有好几处。
在金山上转上帝阁,天宇咸畅,人满为患,继续往南为汇万总春之庙的废墟。此时往东南过红色小桥有一处建筑遗址,上盖了现代小楼。找到一处有阳光的地方休息休息,顺便把收成晾一晾,风风干,可别起霉了。这些都是松蘑。
往西南就到了月色江声建筑群,月色江声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临湖3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岛上建筑布局采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间有游廊相连。门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赏荷。门殿北为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处。房后莹心堂,亦为清帝书斋。堂后四合院,康熙帝题额为“湖山罨画”,开窗纵目远眺,湖光山色,罨映如画。门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实际上却坚牢稳固,这是山庄建筑三绝之一,据说这样的设计处于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现在室内是避暑山庄建筑展,后花园有一定特色,但并不开放。
冷香亭在月色江声的西南侧,由于热河泉水的影响,湖中荷花,虽近中秋,仍然开放。“荷花仲秋见,唯应此泉热.”冷香亭就是因为山庄荷花在仲秋之时依然开放,在此亭中不时可以闻到荷花和青交等散发出的清幽香气.,故曰“冷香亭”.正如乾隆在咏《冷香亭》诗中所写的:“晚荷几朵支歌影,风韵今朝握冷香。”
这是山庄里梨花伴月遗址的复原图,和圆明园的佛香阁建筑架构有点相似,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走到堤上,和远处的金山合影一张,时近黄昏。
金山建筑,在下午看就不逆光了。这个阁楼上以前放的是道教神。
水心榭,在卷阿胜境之北。这里原是湖区界墙上的出水闸。康熙时,热河行宫扩建,在界墙以东增辟了银湖和镜湖,水闸由界墙变为湖心,遂在闸上架石为桥,桥上修建了三座重檐亭榭。因在水中,所以被称之为“水心榭气水心榭两侧山环水绕,游鱼点点,碧波涟漪,空间辽阔。夏日荷花盛开,接天映日,山光水色,可与西湖的苏堤、白堤相比美,是山庄湖区最佳景点之一。
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7),为仿苏州狮子林而建,园内假山崎岖,建筑精巧玲珑,具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笔下的狮子林图及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意蕴。园内十六景为: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心阁、藤架、磴道、占峰亭、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画舫、云林石窟、横碧轩、水门。
有铁栏之后因为去年假山崩塌,现在游人不让入内。不过,看感觉我是不是到了苏州?
水心榭牌坊,看起来真是大气。
隔着荷花池看狮子林全貌。
走过东宫的废墟,来到了丽正门附近的钟楼,落日拉长的影子已经遮蔽了建筑物的大部分。
斜阳下的钟表馆。
在西边看黄昏的采菱渡。洲北水滨有草亭一座,形如一竹笠。亭后有正殿环碧。由于这里湖面多菱,莲叶获花丛生,每年夏季,皇帝和殡妃们常来此乘舟采菱,嬉笑于花间水面之上,故曰“采菱渡”。此名源出于唐代王维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丽正门到了点就关门,所以黄昏撤出山庄得走靠东边的两座城门。虽然很卖力地走,一天内想要看穿72景还是有难度的。山庄里不少地方还在修缮……外面一支5角的冰棒,在山庄内卖5元,这个价钱也忒不厚道。此外,这些关门的信息没有提醒游客,导致游客走冤枉路,这对于5A风景区的配套设施来说是做得不够的。
避暑山庄的游览价值,门票定在80元左右应该是合理的。目前的票价,是超出服务范围很多的。此外,导游讲解仪在某些地方不能激发,这也是令人觉得遗憾的。好在导游多,还可以在一边听。不过按照今天的推进速度,其实是没有多少时间去跟听导游的。
已黄昏,我前往预先定好房间的青年初见旅舍。一路上找不到公交车站,但是发现承德真的很小,找啊找啊就直接走到了旅馆。
那种感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承德的空气比以前去过的河北其他城市要好得多,城市建设也相对要强大,但物价水平也相对高一些。避暑山庄占了古承德三分之二的面积,这个城市,似乎就是倚靠景区而存在。承德人可以免费进出避暑山庄,外地游客就被宰杀得厉害。据说现在避暑山庄的人比以前的要少得多,就是前几年被宰过了,不愿来第二次。道听途说的复述,也许对承德不够公平,也就姑妄言之,可别全信了。因为从承德人本身来说,待人接物的态度都很友好,虽然好不过扬州,但也是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