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自10世纪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帝国后,便丧失了作用,四百年来几乎全部废弃。辽帝国的统治下,也给这座原本属于中原重镇的大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辽金时期,对于大同来说,是古中国大分裂时代中一段短暂的“美好时代”。做为辽金两朝的“西京”。自古就占用重要地理优势的大同更加有了用武之地。而它一旦获得和平的环境,便会奇迹般地创造出异常绮丽的光彩。而上下华严寺就是那个岁月下的宗教产物,是散落在古城民居中众多的古刹中的领航者。
华严寺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建。华严寺分为两组,俗称上寺,下寺,北上南下。
华严寺广场与西面的华严寺连成一片,气势宏伟。
上华严寺,俗称为上寺,建造于金国时期,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个建筑群。而整个上华严寺又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进入寺庙的山门,便可以看到方门两侧的门楣上,分别刻有“拈花笑”“擎竹间”几个字,这几个字均出于佛家的典故,而且也是佛家禅宗里最为经典的几个字。
上寺的大雄宝殿,形制雄朴,结构顽固,全无华饰,屋顶坡度和里面比例有“唐风”,带有强烈的宗教感。大雄宝殿建在高大宽广的月台上。大雄宝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辽金时期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佛寺中最大的佛殿之一。
月台前部的对称小亭,都显示出辽代寺院的布局特色。整座大殿坐西朝东,不同于中原传统坐北朝南的寺院建筑,具有浓厚的契丹民族特色。史载,华严寺还曾一度作为祭祀辽王祖先的宗祠,其中供奉有辽代诸帝铜像。
上寺的大雄宝殿,形制雄朴,结构顽固,全无华饰,屋顶坡度和里面比例有“唐风”,带有强烈的宗教感。大雄宝殿建在高大宽广的月台上。
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为明代佳作。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为泥塑。殿内四壁布满清代绘制,保存完好的21幅巨型壁画,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华严寺大雄宝殿厚重巨大的屋顶风格几乎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基调。
薄伽教藏殿是下华严寺的主体建筑,建于公元1038元,为寺中最古老的建筑。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释迦牟尼称号之一。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是华严寺的藏经阁,通俗讲即为佛经图书馆。大殿的体量和面积虽然远小于上寺的大雄宝殿,但辽风更浓。从建筑形制到内部雕塑,壁画等皆为辽代佳品。其中殿内辽代原塑大小佛菩萨金刚等31尊,颇为精美。最为经典的合掌露齿塑像体态婀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非常高,更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此外,普贤菩萨像更流露出细腻动人的民间感情,魅力独具。
薄伽教藏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十分严谨,而且形制稳健。殿内的四壁,排列着38间重楼市雕木藏经阁,而在大殿后壁正中间,则悬一天宫楼阁,构成了整个大殿,这里曾被著名建筑学者梁思成先生成为“海内孤品”。而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
正东方凌空飞阁造型出自于下华严寺中木质藏经阁的模型,次模型曾被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旅游小贴士:上下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门票是65元,从九龙壁沿着和阳街过了牌坊,走不远就是仿古街,从仿古街的入口进去不远就是华严寺的大门,虽然距离近还是建议坐公交代步吧。还是那句话还是节省体力留着到云冈石窟使吧,市区新建了仿古街和华严寺浑然一体,所以寺庙的周围有很多素食小点,可以尝试一下。华严寺附近有凤临阁,这里是《游龙戏凤》中明代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如今装潢考究精美华丽,是大同人和驴友到大同必到之地,强烈推荐凤临阁的烧卖和糖火烧,还有特色菜非常好吃,在这里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凤临阁下午两点之后,晚上九点之后是闭餐时间,请注意掌握好用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