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岛共计17天。大洋路及十二门徒之行是我澳洲之行的必去目的地之一,也是我此行澳洲看到的最美丽壮观之大自然风光。
而《我的墨尔本城市之旅(澳大利亚游之一》,请见链接@https://imfw.cn/l/245044218
澳洲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印记(澳大利亚游之三)@https://imfw.cn/l/297930034
观光步道左侧的两座门徒和直升机。
伦敦桥晚霞
先上美图两张
关于大洋路的基本情况如下: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市西南方,有一段澳洲最美丽的海岸,它的尽头是著名的“十二门徒”坎贝尔港国家公园。沿海开凿的一条蜿蜒的公路便是“大洋路”。据说一战后,大批参战的澳洲士兵回国后找不到工作,在维多利亚州第二大城市的吉隆市市长的倡议下,从1919年9月19日开始,由一战中退役的维州士兵们开始修建大洋路,到1932年全线完工。这条路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基本没产生经济效益,但因其沿线壮美的风景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沿海公路”,也就成为澳洲一战老兵永恒的纪念碑。
网上下载的大洋路方位图两幅
我是在国内报名参加澳洲宏成旅行社大洋路一日游,上车地点是墨尔本CBD唐人街。特点是方便、省心,司机兼导游,服务讲解到位。文章按出发的时间路程顺序书写,精华美景在后边。关于墨尔本自助游请见我的游记《我的墨尔本城市之旅》@https://imfw.cn/l/170680699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达安格尔西小镇(Anglesea,又名天使海)将这里的小公园停留约20分钟,稍作休息, 顺便在湖边逗逗海鸥,透过堤坝看看远处白浪翻滚的外海。
天使海一角
天使海观景台的海鸥和远处凹处能看到外海。
透过堤坝凹处看看远处白浪翻滚的外海
天使海边伺机抢夺人们投放食物的海鸥。
冲浪小镇海岸的冲浪人群,“冲浪海滩”段:从托尔坎 (Torquay)到阿波罗贝(Apollo Bay),全长91.6公里,主要沿海行驶;
没有去著名的奥特威灯塔就上幅 Aireys Inlet小镇的白色灯塔吧,作用一样,都是为船舶指路啊。这座灯塔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白色的The White Queen灯塔
过了 Aireys Inlet小镇的白色灯塔不久车停在一片开阔的沙滩,天然原始,岸边就是 长着灌木的沙坝。这时天气阴沉,风大浪急,只有水边的海鸥可以拍拍。
在灯塔不远的的沙滩上,一边是远处的灯塔山大浪打起的水雾迷迷茫茫,一边是近处的山包和眼前的海浪海鸥。
以上仅仅是大洋路美丽风景的铺垫和伏笔,真真的大洋路从下边开始。
大洋路古朴的大门,大门左侧还有一战退伍军人挥镐修路的塑像。进入大门就开始了真正的大洋路之行。
依山临海的大洋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在快到达洛恩镇时海边的连绵沙滩渐渐被突兀的礁石替代,阳光从云缝中透出,蓝天再现。
洛恩镇到了,窗外的风景变得丰富多彩。
林边的小屋和蓝天绿树的倒影清晰可见。
白色的人行吊桥横跨小河。
长长的栈桥前方,便是那垂落于海中的黑暗的雨云,这里经常上演东边下雨西边晴的气象大戏。
阳光从云缝中透出,天蓝了、海蓝了、眼前的世界美丽多彩了,令人应接不暇,大家不停地感叹自然造就的美景。
在阳光的照耀下海水如碧玉般透亮。
海边不时闪过海钓的人。这段行程阳光充足,海岸风光看上去异常美丽,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将在阿波罗镇吃午餐。顺带说一下,小镇的餐饮一般,价格高(参比墨尔本市),唯一的一家中餐馆牛肉米饭套餐15澳元一份,没吃饱。
阿波罗镇的大草坪。
“绿色雨林”段:从阿波罗贝(Apollo Bay)到普林斯顿(Princess Town),全长78.3公里,逐渐离开海岸,在内陆行驶,途径奥特威国家公园(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
都是些平凡无奇的树林。
阿波罗海边戏水的人。
嬉戏的母女,也有点像祖孙。
聚餐的年轻人。饭后考察了小镇风情后,我们乘车继续前行。
“沉船海岸”段:从普林斯顿(Princess Town)到彼得伯勒(Peterborough),全长30.3公里,重回海岸,进入大洋路的精华,最具代表性景点12门徒岩(Twelve Apostles)。
哦呵呵!下车后走约十几分钟后,盼望已久的十二门徒终于到了,景色之美令人震撼。
世界上风景最美的海岸公路大洋路的精华是十二门徒。十二门徒石为于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的海岸线上。从一、两千万年前开始,大陆架上质地较软的石灰岩峭壁受到波涛汹涌的南大洋和狂风的不断侵蚀,逐渐在悬崖上形成了洞穴。 这些洞穴最终成为了拱门,当拱门坍塌的时候,形成高达45米的岩柱奇石。 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凿成12个断壁崖岩柱,孤独地矗立在湛蓝的海洋中,形态各异。因为其数量和形态酷似耶稣的十二门徒,因此得美名“十二门徒石”。他们酷似人面,表情迥异,看似悲哀,恰似温柔,巧夺天工。然而时至今日,海浪经年累月的冲击使其中的3座已经坍塌,只剩下9座 。这里是不断变换着的地质风光,也许几十年后,十二门徒重生,海浪又造就出新的门徒,也可能海浪又摧毁现有的门徒,一切皆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气是如此配合,蓝天白云搭配碧海红石,最美的风光呈现给我们。
顺光时的景色:蓝天、白云、绿树、碧海的画面上,点缀着两座门徒,色彩饱和、美丽无比。
而逆光之下的海岸更具气势,海风吹起巨浪,不停地拍打海岸,腾起层层白雾,呈现动态的雄浑,不停地滔蚀着海岸。
从下面开始是阿德湖峡景区。
这是刀背岩(The Razorba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般大场面的美景。单反相机装不下,只好用手机拍全景。
沉船湾(,Loch Ard Gorge),源自1878年一艘航行3月来自英国的客轮在此沉没,54名乘客和船员中只有两个18岁的孩子幸免于难。站在峭壁之巅,会震惊于陡峭连绵的山崖和在劲风吹动下,巨浪上下飞舞、涛声震天的壮观表演。
据说此处有一个连接两块巨石的拱门,拱门于2009年6月塌掉,成就了两个不相连的岩柱,人们便以幸存的两个孩子Tom和Eva命名两石。
海水正涛蚀的岩洞,也许多年后,会形成新拱桥或岩柱。
高达十多米的巨浪不停地用它那柔软的大手雕塑着岩柱。下一个倒塌的岩柱或许是它。
据导游讲:两名幸免于难的18岁男女,被海浪冲到一个风浪较小的海湾,他们相互扶持爬上海岸,在岸边相拥取暖度过了寒夜,被人救起后成为夫妻,所以此湾被称为避风湾。
避风湾的入口相对狭窄,湾内的海水显得相对平静,清澈见底。
避风湾内的洞穴。这里可以看到渺小的人和高达45米的岸壁。
避风湾湾口依然大浪滔天。
最后看到的景点便是著名的伦敦桥,因时间紧迫,来不及走到最佳拍摄点,只能就近拍摄了。
伦敦桥 (London Bridge),曾经是海上岩层上一个带洞穴的天然拱门,但是在1990年石桥突然坍塌,于是形成了现在中间不再相连的伦敦断桥了。
回程的晚霞灿烂无比,随着时间和路程变化,天空呈现着不同的霞光,当晚霞满天时司机果断停车让大家上洗手间,我就有机会拍得下片了。
荒原晚霞
天空的晚霞令我欣喜万分,给我的大洋路之行打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心中仍然充满看到美丽大自然的欣喜并在今后会经常地回味、回味......
关于墨尔本自助游请见我的游记《我的墨尔本城市之旅》@https://imfw.cn/l/17068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