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英文名:“@Basilica and@Expiatory Church of the@Holy Family ”, 翻译为“圣神家族赎罪大教堂”,西班亚语简称“Sagrada Família”,中文简称“圣家堂”。“Holy Family”,通常就是指的耶稣一家(耶稣、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父亲约瑟)。所以,这座教堂应该是献给耶稣一家的。其实它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Antoni Gaudi)最著名的代表作,高迪倾注了他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来设计和建造这座“世纪”教堂。
安东尼 高迪(Antoni Gaudi):被称为上帝的建筑师(God’s Architect),他在建圣家堂时说了下面的说,反映了他在设计和建造这座惊世骇俗的教堂的心境:“The temple as a whole, as well being a place for divine worship, will artistically represent the truths of religion and the glorification of God and His Saints”
圣家族大教堂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发起修建。最初教堂由@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 负责设计建造,他的想法是建一座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 )式风格的教堂。1882年教堂开建,但一年以后总设计师辞职务后,高迪接手了教堂的设计和建造任务。他从31岁接手工程开始,工作了43年,直到1926年不幸死于车祸。
照片中的1882,即教堂开工建设的日期。
教堂只是一座“民间”建筑。它不像中世纪时期教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修建了许多著名的大教堂。圣家堂的修建经费主要来自教徒的捐献和门票收入。过去许多伟大的教堂都经历了100多年,甚至数百年的修建。但过去的生产力与现在比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现在科技进步了,但是单靠非政府组织修建,不免进展缓慢。这座已经建设了100多年的伟大工程,仍在建设之中。所幸的是,据称,圣家堂的总建筑师Jordi Fauli已经宣布,工程将赶在2026年6月10日高迪逝世100周年纪念日前完工,以纪念这位绝世无双的天才建筑师。
网上资料说,圣家堂还未完工就已经被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事实上这话并不准确,有点误导视听。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迪的7件建筑作品,以“高迪作品(Works of Antoni Gaudí )”的名目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收录入名录的是高迪为圣家堂的诞生立面(the Nativity façade)所做的群雕,而不是教堂本身。
所以,圣家堂的雕塑是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雕塑都是描述圣经中的故事,对西方人非常熟悉的圣经故事,许多国人不一定都那么了解。这里重点介绍这些雕塑后面的圣经故事,希望对将去参观圣家堂的网友有帮助作用;此外对参观过圣家堂的网友再看一看也许也会有所收获。
下面照片就是圣家堂的诞生立面(the Nativity façade)
教堂是一座象征主义建筑,最引人注意的是高耸入云的高塔。教堂共计18座高塔,中央最高那座代表@耶稣基督 ,高170米。其周围环绕4座130米高塔,分别代表圣经@四福音书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 以及@若望 。北面的一座後塔140米高,代表著@圣母玛利亚 。其余分别置于各立面共12座塔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分别有100米或110米高。目前只建好了东西两个面的8个高塔。(下面2张照片来自网络)
从空中看圣家堂,大部分高塔仍未建好。
下面是教堂的模型,可以看见中间的高塔高耸入云,顶部有十字架的高塔代表耶稣。
教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即“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于东侧、“受难面”(Passion façade),位于西侧;“荣耀立面”(Glory façade),位于南侧,未完工。这三个立面都是描述的圣经故事情节,被称为三维立体的圣经诠释。
圣家族大教堂的“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诞生立面对著东方,意寓耶稣的诞生。
下面这张诞生立面的照片来自网络,可以看到这个立面有三个门廊,分别代表神学美德的希望(Hope),信仰(Faith)和慈爱(Charity)。
侧面看诞生立面
耶稣诞生立面,中间门廊叫“The Charity hallway”。
下面将对“立面”上的雕塑逐一介绍。
圣母加冕(Virgin Coronation ):位于诞生立面中间门廊的最上。圣母加冕也是许多艺术家笔下的重要题目。
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瑟结婚(Virgin Mary and Saint Joseph marriage) :位于左侧门廊(The Hope hallway)的上方。讲述了玛利亚未婚先孕,上帝再給她找个老公,让他俩结婚。
耶稣诞生:处女玛利亚在马厩里生下了耶稣。雕塑下面两侧有牛马的头像,寓意马厩。
牧羊人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在@伯利恒 野地里的守更牧羊人,看见天空中光芒四照,这时天使告诉他们救世主诞生了。
东方三圣贤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Magician Kings):当得知耶稣诞生的消息后,来自东方的三位圣贤来耶路撒冷朝拜耶稣。这三人手中分别拿的是黄金、乳香、蜂蜜,作为朝觐之礼。
“三圣贤的崇拜”位于中间门廊的左下方。
天使演奏号角(Angels playing clarions):天使门庆祝耶稣的诞生。
小天使庆祝耶稣诞生
欢乐的天使们
诞生立面的左侧是“The Hope hallway”。 主要有4组雕塑,其最上方的雕塑是圣母玛利亚与约瑟结婚。
追杀耶稣:这组雕像位于The Hope hallway”的右下方。希律王害怕耶稣威胁自己的统治,但不认识耶稣,就下令将伯利恒和附近地区两岁以内的男孩子都杀掉 。
逃亡埃及:这组雕塑位于左侧门廊的左下方。约瑟得知罗马士兵要杀死耶稣,带著玛丽亚骑著毛驴从利伯恒逃走。
少年耶稣与圣父约瑟:躲过追杀的耶稣逐渐长大。
诞生立面右侧门廊是The Faith hallway : 这个门廊的雕塑相对不那么复杂,主要反映耶稣成长过程。
游览过圣家堂都可以感受到圣家堂“受难立面”的群雕与“诞生立面”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人都知道高迪,但对苏比拉克(Josep Maria Subirachs)却比较陌生。受难立面的群雕就是由苏比拉克所创作。
下面照片就是圣家堂的“受难立面”:受难立面面对日落象征著耶稣的死亡,这个立面由6个倾斜的立柱支撑,这个立面也有3个门廊,4个高塔。
苏比拉克是继毕加索、达利和高迪之后,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家,他是西班牙先锋派的代表,他与高迪不同之处是,苏比拉克是雕塑家,画家,不是建筑师。所以,在圣家堂的官网上甚至没有找到对他的介绍。
当他被选来完成圣家堂时,他说“...我是苏比拉克,不是高迪!”。他的风格与高迪迥然不同。面对高迪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以及柔和多变的曲线,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一贯风格,用方正硬朗的线条诠释着高迪的艺术理念。自己过去对苏比拉克也不了解,最近苏比拉克的作品来华巡展,才认识了这位西班牙伟大的艺术家。他不幸在2014年去世。(下面照片来自网络)
门廊的雕塑群分为3个水平,以“S”形上升,代表耶稣受难之路(@Via Crucis ),但这个S形实在不太明显。最下层讲述了耶稣被订十字架前最后一晚的情景,包括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 ),“戴荆冠的耶稣“(Ecce Homo)、公会审判耶稣(Sanhedrin Trial of Jesus)。中间层为耶稣受难地的场景,雕塑有三个玛丽(@The Three Marys )、圣维罗妮卡(@Saint Veronica ), 圣朗吉努斯 (@Saint Longinus ), 耶稣裹尸布上的印象(@hollow-face illusion )。最上一层有耶稣死亡,埋葬、耶稣复活(Resurrection of Christ)和耶稣升天(Ascension of Jesus)。
下图是苏比拉克创作“受难立面(Passion façade)”的设计草图。
受难立面的一角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这是许多艺术家都描述过的场景,最著名应该是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在晚餐中耶稣说:“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
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 : 犹大出卖了耶稣,但来抓捕的犹太教祭司长不认识耶稣,犹大就与他们约下暗号:"我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这就是所谓犹大之吻。照片中间那些神秘数字不知道代表什么?
苏比拉克的雕塑来华巡展,“犹大之吻”也来了。
犹大之吻
彼得不认主:耶稣被抓后,耶稣的12大徒之首的彼得也在场。连续有3位使女(照片中耶稣左侧)指认彼得与耶稣是一伙,但彼得矢口否认。 这时鸡叫天明,耶稣痛心疾首。
鞭打耶稣(The Flagelation):耶稣被绑在立柱上被鞭打。 三级台阶象征复活节的前3天。
立柱两旁是入口
戴荆冠的耶稣(Ecce Homo): 罗马总督彼拉多(Pilate)拉耶稣出来示众,对众人说:Ecce Homo(拉丁语意:瞧这个人!)后来,这一场景成为基督教艺术的重要题材,“Ecce Homo”也被转义为“戴荆冠的耶稣。“荆冠”是抓捕耶稣的士兵用荆棘給耶稣编制的一个“王冠”,用于嘲讽耶稣,说你这个犹太人的国王就是这个样。“荆冠”现在也成为了天主教的圣物。
耶稣受审(The Trial of Jesus)::该场景被中间有老鹰的立柱分为两部分。耶稣抱的是十字架,正面不太容易看出来。 耶稣身后士兵的头部借用了米拉之家的烟囱状,是苏比拉克在向伟大的高迪致敬。
耶稣受审(The Trial of Jesus):被老鹰柱隔开的另一面。
圣维罗妮卡(@Saint Veronica ):在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走向行刑的苦难之路中,一名叫维罗妮卡的女子用毛巾给耶稣擦汗,毛巾留下了耶稣的面容。下面照片就是描述这段情景。
福音传教士(The Evangelist, 上面雕塑中最左侧):他在默默地记录这里发生的一切。苏比拉克用高迪的肖像做模特塑造这个传教士,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师高迪。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西方艺术之中,将真人作为模特融于艺术作品之中,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下面照片的上方是掷馓子的罗马士兵,下方是用长矛刺耶稣的罗马士兵朗吉努斯。
掷馓子的士兵(Soldiers Playing Dice): 这些罗马士兵都想得到耶稣的上衣,就用掷馓子的方法来决定。
朗吉努斯(Longius):耶稣被订十字架后,罗马士兵都不知道耶稣是否已死,士兵朗吉努斯用长矛刺耶稣,试探是否有反应。 看雕塑似乎不太理解这段情节,但知道圣经故事的人就比较容易看懂。
三个玛丽(@The Three Marys ): 全称应该是耶稣受难的三个玛丽(The three Marys at the crucifixion)。圣经新约中记录在耶稣受难现场有三个叫玛丽的女人,她们分别是耶稣的母亲玛丽;抹大拉的玛丽(@Mary Magdalene ),她一直以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但是其真实的身份有许多争议,甚至有学者认为她是耶稣的老婆;革流巴的玛丽(@Mary of Cleopas ),玛丽是革流巴的妻子,革流巴是耶稣早期的门徒之一。三位玛丽都掩面而泣,悲痛不已。
耶稣受难:被订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安葬耶稣(The Burial): 雕塑中右侧跪在那里的是悲痛欲绝的圣母玛利亚。
受难立面的教堂门
仍在施工的教堂内部
教堂内立柱模型
教堂内部
高迪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所以,在高迪的作品中很少见有直线,多数是曲线,弧形,圆形等构成,所以,他的作品设计和施工都很困难。 这也造就了高迪独有的建造风格。因此,高迪也被称为上帝的建筑师(God's Architect)。
苏比拉克同样是当代西班牙伟大的艺术家,据称苏比拉克完成的“受难立面”是根据高迪的设计进行完成的。但可以清晰地看得出来,受难立面雕塑的风格则完完全全是属于苏比拉克。可能有人不太喜欢苏比拉克的风格,但这使圣家堂的风格更加多彩。艺术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伟大的艺术家才有伟大的作品,圣家堂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