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浮宫看雕塑,即便是跑马观花,也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这些文物的历史跨度如此之大,涵盖地域如此之广,艺术造诣如此之高,尊尊雕塑如此之精美绝伦,实在是叹为观止。每一尊雕像都来自另一个时空维度,都有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都代表了曾经时代的文化品位。因而在这浓缩的时空中穿越历史长河,遨游知识海洋,领略人间沧桑,得到艺术熏陶和文明启迪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
卢浮宫比较固定的展览由6个部分组成:东方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珍宝馆;雕塑馆;绘画馆。雕塑馆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雕塑馆看到的雕塑,因为卢浮宫展厅的分类不尽科学,有的以地区分,有的以年代分,有的以艺术种类分,不免有交叉。游览过程也比较乱,每到一厅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在令人目不暇接的雕塑中,莫名兴奋地欣赏着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一些经典之作,路过走过时也看了一些不知其名的藏品。当然在卢浮宫短短的时间来不及看到更多,但是卢浮宫没有错过的遗憾,每一件作品都是稀世珍宝,看到了,感受了美,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走近雕塑世界。
女神柱,是卢浮宫建筑的一部分。
当年到卢浮宫首先去看的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很是震撼,印象深刻,可是这次没有来得及找到,而且古埃及的文物都没有顾得上看。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它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象征,这座2米多高的玄武岩石碑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王在公元前18世纪建造的,距今已经3700多年。它既是艺术品,也是历史和文学作品,还是在圣经法典之前最全面的司法典籍。古巴比伦信奉太阳神沙玛什,碑的上部雕刻着坐在椅子上的太阳神和站在左方的巴比伦王,寓意巴比伦的法典源于太阳神的意志。碑的下部是用楔形文字记录的法典内容。这些模糊的文字是人类古代社会最早的法律记录,并且为古美索不达米亚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做出了总结。
古巴比伦的壁画。
人面牛身石雕。两河流域文明在巴比伦之后是亚述帝国的崛起和强大。公元前8世纪,国王萨尔贡二世在都城建城堡,有高约4米的人面牛身石雕做守护神。人面是国王的面孔,高冠,长胡须;公牛是两河流域神性的象征,牛身前部为立体雕刻,后部是浮雕,两腋刻有鸟的翅膀,使牛的神性升为图腾的象征意义。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近代的西方雕塑。有很多不知其名的雕塑回来上网查到了,还有很多雕塑实在没法搞清楚它们的前世今生。
帕特农神庙浮雕。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古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标志着希腊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西方列强对帕特农神庙的雕刻大肆掠夺,正如从中国劫掠文物一样,大英博物馆里甚至有整座搬过去的神庙建筑。卢浮宫则收藏了非常精美的神庙浮雕饰带。饰带刻在神庙两廊的大理石板上,表现的是雅典人供奉保护神雅典娜进行的祭祀仪式。这块饰带上的人像头部已经有些破损不完整了,但是仍然可见人体姿态闲适优雅,衣纹雕饰清晰优美,透露了希腊黄金时代民主制度下的市民阶层有着高贵的信仰,以及雅典精神文明所达到的心灵高度。
半人马在亵渎一位Lapith女人(Centaur raping a Lapith woman)。公元前447-440年的作品,来自帕特农神庙的南墙。
战士雕像。公元前100年的作品。战士右手握刀,左手高举,全身在紧张中出现动人的肌肉张力,仿佛血脉偾张、你死我活的战斗场面重现。
阿尔特弥斯的狩猎女神 。古罗马公元前50年的作品,发现于意大利。卢浮宫里的这个是原件,原本是在枫丹白露的花园里,现在枫丹白露有一个青铜复制品。罗马神话中的戴安娜,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耳忒弥斯,宙斯的女儿,狩猎女神。
枫丹白露的狩猎女神像。
阿尔勒的维纳斯。古罗马作品,1651年出土于法国阿尔勒的古罗马剧场遗址。每个艺术家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维纳斯,这个维纳斯丰满,柔媚,优雅,有人觉得这个维纳斯比米洛的维纳斯还美。
不同姿态,不同神态,各具风采的女神们。
美惠三女神像。公元2世纪的作品,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位女神。人体比例匀称,人物动作自然,相互搭肩的形式将3人连在一起,和谐中有变化。
美惠三女神像。姐妹三人形影不离,无论到哪儿都带去美丽欢乐的气息,她们与生俱来的气质和神性与一切丑恶相隔开来。
受刑的马西亚斯。向太阳神与艺术神阿波罗挑战的深林之神,落败后被判将身上的皮活生生剥去,此时的马西亚斯被吊着,痛苦地等待刑罚的到来。
睡着的赫马佛洛狄忒斯。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两性人,原先并不知道这个,所以只看了他女性的一面。身子下的豪华床垫是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大理石的床垫看起来柔软而舒适。
丘比特与人头马。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1-2世纪,17世纪在意大利出土。
小丘比特给弓箭上弦。
丘比特与普赛克。18-19世纪的近代作品,讲的是长大的丘比特吻醒普赛克的故事。
小孩与鹅。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海神波塞顿。
近代雕塑 。
墨丘利。作者Giambologna(1529-1608),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
爱神阿费罗蒂特。
马拉松战士宣布胜利。作者Jean-Pierre Cortot(1787-1843)。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的马拉松激战一场,希腊人胜利了。这位希腊战士为了传送胜利的消息,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跑了42公里195米,传达完消息就累死了。现代马拉松运动就是为了纪念他设立的。
还有很多不知年代、不知名的雕塑。
院子里还有很多雕塑。
俘虏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