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上涞源白石山:仙雾飘飘与湛蓝如洗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涞源白石山是中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景区。
        峰林是中国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之一,常见的峰林有喀斯特峰林(桂林、兴义、荔波、罗平……)、花岗岩峰林(黄山、三清山)等。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同样,涞源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也是国内的孤例。
        除了涞源白石山之外,太行山的中段东坡皆以大理岩为主。涞源以南一百多公里的曲阳,其地盛产白石(即大理岩),奠定了曲阳成为雕刻之乡的原料基础。曲阳与涞源之间的古北岳恒山——大茂山,山体亦以大理岩为主。
        最先知晓白石山大理岩峰林,是因为2005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举行“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涞源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进入了“峰林”一项的候选榜单。但当时没太放在心上,因为那时除了黄山之外,三清山、武陵源、桂林等著名的峰林景区都没有去过,白石山还暂时排不上号。2010年左右曾在网上搜寻过白石山的相关信息,发现其内外交通皆不便,开发力度不够,照片也一般。因此依旧将其放在一边。2014年想搜索一下河北有什么值得一去的自然景观,于是将目光再度投向在记忆中被尘封已久的白石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查,惊喜地发现白石山的旅游配套设施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白石山景区于2012年封山一年,大力建设悬空栈道等基础设施,后来又推出了玻璃栈道,变得非常适合游玩。再看看蚂蜂窝上白石山的游记照片,壮美的大理岩峰林尽览无遗。此外还发现,白石山作为房山地质公园的一部分,早在2006便已入选了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于是白石山之行便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
        

        保定客运中心去涞源的车有两种:一种走高速,称为961路,61元,车程两个半小时;另一种走普通省道,称为661路,车程三四个小时,车费不详。我们选择了前一种,13:00出发,15:45到达涞源新汽车站。 

        从易县西部开始进入太行山区,隧道一个接一个,紫荆关一至四号隧道,每个的长度都在4千米以上。这是过了紫荆关隧道后看到的涞源境内高速公路北侧的群山:



        北太行山的雄浑苍莽之气逐渐显露出来:



      对照地图,这一段未开发的长城应该是乌龙沟长城:





        大巴驶到涞源县城东南郊时所见:



        涞源汽车站外景(15:47):


        涞源汽车站门口的公交站:


        3路与4路都可以到旧汽车站。在涞源公交系统中,新汽车站被称为“长途汽车站”,旧汽车站则被直接称为“汽车站”。



         虽然公交站就在长途汽车站前,但公交车一般不入站。我们上了3路车,是在下图中这个路口的红色建筑物旁边上的车,距长途汽车站150米。


        旧汽车站门口的3路公交车,涞源的公交全都是这种小巴,从新汽车站到旧汽车站用时约15分钟,车费1元。


       旧汽车站的入口(16:06):


       旧汽车站承担的是从涞源县城到下面各乡镇的城乡交通车发车任务,没有正规的售票处与安检,走到站内广场,看车头的牌子找到你需要的车,再上车买票。


        从县城到白石山东门的风凉沟村(一说叫“丰粮沟村”,总之读音相同)的车也是在这里发车的,每小时一班,末班车是下午5点,车费据说是8元。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是下午4点,但在广场上却没有看到去风凉沟的车,不知是否刚刚开走。有工作人员问我们是不是去白石山,要帮我们联系私人包车,由于不知根底,没有答应。
        车站有一个简陋的候车室和形同虚设的检票口。



        个人认为,涞源的旅游与交通管理当局对白石山的交通车不够重视,应该开设从县城到白石山东门的专线车,而且发车点尽量靠近长途汽车站,让外地游客能顺利换乘。这方面安徽天柱山做得比较好,天柱山与白石山一样,都是世界地质公园,离县城的距离都在15公里左右,所在的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天柱山所在潜山县城就有专门开往景区大门的专线车,每小时一班,发车点离长途汽车站也不远,值得涞源县借鉴。
       涞源县城到白石山东门的公共交通手段,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从长途汽车站到白石山东门的出租车,这里正规的车与黑车都有,一般单程为60元,即使是正规出租车也不打表。
        白石山还有一个西门,在插箭岭村附近,从县城去也没有专线车,只能靠包车。

        涞源县城内还是有两处古迹值得一看的:一个是泰山宫与兴文塔,一个是阁院寺。泰山宫与兴文塔就在旧汽车站旁边,走过去只用两三分钟。刚才到旧汽车站只是侦察一下去风凉沟村的交通车的状况,既然没看到,那就先去看看兴文塔。

       泰山宫与兴文塔在拒马源公园内,虽说是拒马河的源头,但水质一般:


      从这个小湖走到泰山宫,要经过一段沾满黄泥的路。这个公园是当地百姓休闲的场所,热闹非凡。

       兴文塔又在泰山宫内,这是全景:


        西侧的钟楼:


        东侧的 鼓楼:


        从门外看兴文塔:



        塔刹有点歪:


        塔、钟楼、鼓楼俱全,有这些配置,说明这本来应该是一座佛寺。然而眼前的泰山宫显然是一所道观,不知这当中有何曲折变化的过程。

        据称泰山宫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门票10元。现存的建筑估计以明清时期的为主,这是正殿碧霞琳宫:


        旁边的财神殿:


        东边的太阴殿:


        东北角的后殿:


       从院内这个角度看塔刹,则显得不太歪:


       兴文塔亦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的塔是辽代重建,明嘉靖年间大修过。


        所谓泰山宫始建于唐代,估计是指这座兴文塔而言,不包括其它建筑。其它建筑只是攀龙附凤,连带着被称为“始建于唐朝”而已。


        在泰山宫门口看东南方向的群山:


        拒马源公园的另一角:


     泰山宫不大,20分钟就已经转了两个来回了。
     这时候,我们联系了将要入住的白石山东门风凉沟村朋聚农家院的老板娘,她帮我们联系好了去风凉沟村面包车,本来两个人要60元,在老板娘的帮忙下砍到40元。司机在拒马源公园门口等我们,让他拐到阁院寺,另加了10元车费。从拒马源到阁院寺,开车3分钟就到了,其实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

      阁院寺始建于东汉,现存辽代应历十六年(966)所建的文殊殿。阁院寺被圈在了涞源县旅游文物局的大院内。这是大门:


        我们下车后,门口有个三十多岁的男性工作人员盘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来参观一下阁院寺,他毫不客气地说道:“这里是单位,有什么好参观的?”我连忙说在外墙看看,赶快绕到西边的围墙下,看到了文殊殿的歇山顶:


        但这个角度也只能看这么多了,回到文物局的门口,似乎包车司机用本地话跟工作人员说了几句,这厮已经不见了,我们赶紧潜入门中,看到了庭院:


        向左沿身后的围墙到达洗手间,再往右拐入下图左边这排殿的后面:


      立刻沿小道狂奔30-40米左右,到达阁院寺。只见阁院寺一派忙碌的场景,确实有大批水泥、砂石等建材堆在空地之上,建筑工人们见了我们,露出诧异的眼神,却没有人来干涉。传说中的20元门票自然也省了。


        事不宜迟,奔向文殊殿。这是殿东南侧的辽代飞狐大钟,铸于天庆四年(1114)。


        文殊殿的斗拱:


        文殊殿前居然有工作人员晾的十几床被子,本来文殊殿与山门的间距就不宽,即便退到山门也很难拍大殿的全景,加上殿前横了这批乱七八糟、五颜六色的被面,更加挡镜头。无奈之下,只能拍一些局部:



        阁院寺从辽代至今,未经过大修,木结构显得格外陈旧苍凉:


        辽代保存至今的菱花格子窗: 









        殿西还有石碑与经幢:


        天王殿的后面:


        阁院寺的藏经楼,现存建筑是清代的:


        从文殊殿的后方倒是能够拍全景,可以看到,屋顶杂草萋萋:


        由于是偷偷进来的,不敢恋战,只呆了15分钟左右就撤了。
        从阁院寺到风凉沟村,车程15公里,耗时25分钟左右,入住朋聚农家院。

        涞源县城也有一批过得去的酒店,新汽车站旁边有尚客优快捷酒店,其余大多集中在以旧汽车站为圆心,半径500米以内,又以在旧汽车站东面为主,包括驿家365连锁酒店(涞源百泉路店)、万悦大酒店、涞源豪都大酒店、都市118连锁酒店(涞源店)、华荣旅游接待中心等,价格从100-300元不等。住在旧汽车站附近是比较理想的,无论乘车或驾车去白石山东门都比较方便。
        我们选择住在风凉沟村,是因为那里就是景区的入口,虽然接待条件比起县城来说要差一些,然而可以乘第一班大巴或缆车上山,免去从旧汽车站等车、乘车这一系列时间,从而延长在山上观景的时间。原先白石山西门的农家院起步比东门早,生意较火。然而从观景的角度,从东门上山比较好的选择。早上由东往西,不管是走双雄石路线还是飞狐峡路线,中午到达路线的最西点,下午返回时由西向东走,全程都处于顺光的状态,利于拍摄。早上从西门进、下午从西门出就恰恰相反了。
       2014年在携程网上只能查到西门的农家院,从2015年起,东门风凉沟的农家院也出现了,有朋聚农家院、金龙农家院、老闫农家院等,都在售票处附近,价格都在100-200元之间。我们选择了评分较高、点评内容较好的朋聚农家院。此外,风凉沟也出现了商务酒店,如谷轩山庄等,200多元一晚。

      我们住在朋聚农家院的二楼,在门口的走廊可以看到白石山全景,下图正中的的山峰是最高峰佛光顶,左边是祥云门,右边是飞云口一带的山峰。


        朋聚农家院的房间:



        二楼走廊:


        在二楼还可以看到白石山东门,走过去大约三分钟:


        在二楼还看到了一场雨雾从无到有、渐生渐灭的全过程:











        以上照片是用尼康单反照的,只有普通镜头,没有长焦镜头。
        用佳能的卡片机PowerShot  SX710的长焦镜头一拉,还可以看到一些在山上看不到的奇峰怪石:


        特别是下图中的石柱,类似三清山的“巨蟒出山”,在山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朋聚农家院的外景:


        风凉沟村的西部:



      东部靠景区大门一带:


     景区停车场:


        涞源旧汽车站到风凉沟的车就停在我所站的位置后面的停车场。


        新开了一家驿捷度假连锁酒店,酬宾价为双人标准间160元,以后肯定会涨上去。


       山上祥云门附近新建有京友宾馆,到目前为止,性价比较低,价格要三百多元一晚。京友宾馆的工作人员在东门出来的路边设了一个接待点,并用大喇叭不断地宣传。

        清晨起来,白石山是这个样子:


        很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根据天气预报,涞源8月3日有雷阵雨,眼前的景象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这时对是否要上山,非常犹豫。然而不上山,呆在风凉沟村也没什么事情可干,即使是去十瀑峡也用不了一天时间。回想起8月2日,整个保定市辖区内都预报有中雨,上午保定市区的确是阴天,然而中午在前往涞源的路上,天色渐渐晴朗起来,到了涞源之后已经是万里晴空。因此,我心怀侥幸,还是决定上白石山碰一碰运气,只不过将乘缆车上山的计划改为大巴。

        白石山门票150元,大巴单程20元,7:30开始售票。我们早早地等在售票处,但还是只赶上了上山的第二班车。图为整装待发的大巴:


        大巴车7:45才开动,车行13公里的盘山路,耗时约25分钟左右,8:10已经出现在韭菜园了。然而天气的确令人失望,除了刚上山时逮住了一点蓝天的尾巴之外,全天都是阴雨天气。

        在韭菜园景区入口看到的一点点蓝天:




        我们走的是景区推荐的路线,先走红色的飞狐峡路线,一路都是下坡。到飞云口后再走黑色的双雄石游览线返回,双雄石路线比较平,虽然时不时要走上下起伏的台阶,但总体坡度不大。

       入口处的分岔路标:


        飞狐峡路线的分段里程:
韭菜园-南天门:930米    南天门-仙人晒靴:900米   仙人晒靴-三叉口(1):720米
三叉口(1)-瞰海亭:558米  瞰海亭-三叉口(2):190米   三叉口(2)-三洞天:85米
三洞天-太行之神270米  太行之神-一天门:130米  一天门-索道下站:160米,共3943米。
       以上是根据景区路牌作的统计,路牌本身不太严谨,然而也大致不差,可供参考。


     踏上飞狐峡路线没多久,就看到了建设中的韭菜园索道,而在景区的地图中,可没有注明是“建设中”的。看过白石山游览图很多次,还以为韭菜园索道与祥云门、飞云口等索道一样,是开通了的呢。窃以为,韭菜园索道完全是画蛇添足,这就么一点距离,即使从下站走回韭菜园,也不太费事。建个索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


        抬头向北望去,看到双雄石游览线,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条线都是贴着白石山主脊线以南的山壁走,只不过双雄石路线较高、飞狐峡路线较低罢了。原先看了地图,一直以为双雄石路线在主脊线以北,飞狐峡路线在主脊线以南,形成一个环形。


        当时经过这块岩石的时候不知道它是什么,后来根据对比分析,知道这其实是“海豚出水”,当时走在它的正下方而已。


          下图很可能是佛光顶:


        东南方向的群峰:


        回首刚刚走过的飞狐峡栈道:


        这时已经来到了南天门附近:


        再往前走是“绝壁长廊”,长廊两头各有一个观景台。在第一个观景台向东望:




        向南看到第二个观景台:



        就是这样一条长廊:


        长廊下的深谷:


         从第二个观景台回望第一个观景台:


       在第二个观景台上惊喜地看到了“云无心而出岫”的景象。








         白石山号称“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眼前的景象说明这句话颇有几分道理。在许多名山中都碰上过晴好天气,然而“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的云雾蒸腾景象却不是时常能碰到的。虽然没有碰上蓝天,但内心也说不上沮丧,倒有几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感觉。





        走回第一个观景台,继续欣赏这一片云烟:









         从“绝壁长廊”前行,很快就看到了对面山峰上正在施工的第二条玻璃栈道,预计8月底开通。看上去,比飞云口附近的第一条玻璃栈道更加壮观。


        这时候又一片云雾涌来:









        宛若蓬菜仙岛:




        继续前行,一路回望第二条玻璃栈道所在的山峰:







        从这个隘口翻过去便是“仙人晒靴”:


        由于碰上了云雾,从南天门到仙人晒靴这900米花的时间有些长,达一个多小时。

      接下来的这段1278米的路耗费的时间更长,接近两个小时,有不少时间本是可以节省的。


        开始雾有点浓:


        一会儿便消散了:


     在“仙人晒靴”前的观景平台看对面的山崖,这时已经开始下雨了:


         上面的双雄石:


      下图是从双雄石到飞云口一线的山壁,图片下部中间的建筑是建设中的飞狐餐厅。


      飞云口一带也起了雾:


        双雄石及其下方的观景平台:




      在“仙人下靴”正下方的观景台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突然发现东面的山谷起雾了,而前方二百余米的转弯处才是最佳观赏位置,连忙赶过去,这时候东面山谷之中雨雾越来越浓了。


         从这个角度从“仙人晒靴”:



         东面山谷中的云雾越发浓了:


        逐渐吞没了山谷:


        西北方向的双雄石一带也飘起了雾:


     东面山谷下起了大雨,雨雾笼罩了整个山谷,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一直等了二十分钟,云雾才逐渐散去。





        一瞬间便云开雾散:


         继续前行二三百米,道路左侧出现了三座山峰,虽然没有看到景区的指示牌,但不难判断出,这就是“三佛朝圣”:


    越往前行,东面的山谷越发开阔:


        “三佛朝圣”往下延伸,还有更小的“三佛”:



        东面山谷的全景:


         道路的东北方向有一堵大理岩石墙,类似九华山小花台景区的花岗岩“石长城”:


        回头看看走过的道路:


         愈发开阔的东面山谷:


      道路近旁的奇峰: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瞰海亭附近:



        飞云口北侧的山峰:


       往前来到第二个三叉口:


      在三叉口往右50米的观景台,看到的是这片峰林:


        从观景台退回,取道中路前往“三洞天”:


      过了三洞天后,取道右前方的路线前往“太行之神”:


        在隘口看飞云口方向,这个隘口的风力很大,雨伞险些被吹飞:


      北面“天衣有缝”-翠屏峰一线的群峰:


         又一个隘口:


         翠屏峰一带:


        从高处看“太行之神”:



         越往下走,“太行之神”越来越清晰:


        北面的群峰显得越来越高:


         西北方向的群峰:



        观赏“太行之神”的最佳位置:


        可惜此时这个山谷此时没有起雾,或者说刚才起雾时没有到达这个山谷。否则,云雾缭绕的“太行之神”一定宛如巫山女神:



        继续前行,来到一天门:


         东南方向的山谷:



        飞云口索道下站北面登飞云口的道路:


        再往前行,便是游览路线的最低点——飞云口索道下站,到上站的垂直高差是312米,步道路程约658米。本来这点路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我们更乐意爬山,然而这时候却又下起了大雨,气温明显下降。我们已经走了一上午,没有坐下来休息过,而且在大雨中登山也不是什么好的享受。因此吃了一批背上山的干粮之后,赶紧乘索道上山了。没有登这一段山路,是此行的一大遗憾。
        缆车只运行四五分钟,票价却是45元。其余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京津与河北的其它地区,可能对付华北的山有经验,全都穿着长袖,而我们只穿着短袖,手心明显发凉。值得庆幸的是,早上还是换上了长裤,否则后果更严重。出了索道上站便是飞云口,回身看下面的峡谷:


         双雄石路线的分段里程:
飞云口-玻璃栈道入口:610米    玻璃栈道97米,玻璃栈道出口从另一侧返回入口:120米   玻璃栈道入口-双雄石:583米   双雄石-风云际会:200米  风云际会-侧身崖:450米  侧身崖-韭菜园:1000米,   不算玻璃栈道绕的圈,共 2843米 。
        另外,侧身崖-佛光顶:450米

        飞云口,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大风口,呼啸声响不绝耳,北风扑在身上,既寒且栗,幸好转过下图中的这个山壁,风就小了很多。


        山谷中不知名的奇峰:


        山谷全视野:


         上图左侧便是“心”形观景台,走到这个观景台,看南面的群山:


        飞云口下的深谷:





        东北方向的玻璃栈道全景:


      竖直的石柱:


      在“心”形观景台看翠屏峰全景:


       南面的山峦涌起了白云:






        这片云雾是下午的唯一亮点。


        从飞云口往双雄石的第一个“U”型峡谷,左侧便是玻璃栈道:


        谷中的石墙:



        由于下雨,玻璃栈道上游人较少:


        在玻璃栈道上看U型峡谷及右侧的“心”形观景台:


      过了玻璃栈道后,绕到山壁背后,东南面是景心亭:




        继续往韭菜园方向走,时不时来一阵小雨,雨伞几乎一直撑开。       
        一批不知名的奇峰:



        佛光顶:


      东南方向的群峰:


        这时已经绕到了前面几张图中柱形山峰的东北侧:



        回头看“天衣有缝”:


        到了双雄石附近,竟然又下起了大雨。        
        近看双雄石的全貌:


        南面的峰谷:


      更近地看双雄石:


        大理岩的纹路:


         “猪八戒背媳妇”:



       过“风云际会”的时候,这个地方的风力凶猛程度果然名不虚传,比飞云口更大,手中的伞根本握不住,几次差点被吹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控制住。想起“风云际会”这个名字,不禁啼笑皆非。如果起名者感受一下此刻的寒凉,他不一定会起如此优雅的名字。这时候又显出我们与北方游客的差距来——人家都是披雨衣的,在这种风雨中,雨伞根本不顶用。狂风的肆虐声一浪高过一浪,身体开始有刺骨的感觉。上面的最高峰佛光顶上,灌木东倒西歪,估计没人敢上去。剩下1400米的路程,草草走完。
        在“风云际会”与侧身崖之间有两个 观景台,可以看到西南方向的大理岩峰林全貌:




        忘了是侧身崖还是豁然崖:




        “姜太公钓鱼”,那根钓竿显然是人为加上去的:


         从南面上佛光顶的路口:


        过了豁然崖后再看“姜太公钓鱼”:


        又一个通向佛光顶的岔路口:




        西南方向的峰林:


        东面的山谷,这与飞狐峡路线看到的山体是一样的,只不过高度不同罢了。


          “海豚出水”:




         更近处看“海豚出水”:


        回看从双雄石走过来的路线:




        可恨的是,景区大巴上山时送到韭菜园停车场,下山的发车点却在祥云门停车场,二者之间相距700米。平时这点路算不了什么,然而在大雨中就要命了,雨势越来越猛,膝盖以下全湿了。好不容易捱完这段路,冲上了大巴。值得庆幸的是,上车一两分钟之后,大雨升级成为暴雨,雨点是横着打在车窗上的,噼里叭啦作响。如果再晚两分钟上车,全身都得湿透。下山途中,公路上有刚落下来不久的碎石,阻停大巴,还下车帮司机扔了十几块石头。
      这一天7:30买票,16:45回到山下。尽管上午看到了风烟四合的壮观景象,但中午以后雨势较大,很不尽兴。
       更令人不爽的是,7月下旬河北中南部的雨势已经折磨我十多天了。上山最怕遇雨,当年在黄山、张家界、青城山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来河北之前,知道8月1-3日有雨,已经随时做好了调整行程的准备,将曲阳、定州的行程与涞源对调,为的就是想在白石山碰上好天气。白石山处于相对干旱的地区,年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许多网友的白石山游记都是蓝天白云一片,难道就我这么倒霉?跟自己相比,在泰山、华山、峨眉山、天柱山、五台山、太姥山、武当山、九华山、雁荡山等地都碰上了晴天,难道来了白石山,人品都用光了?虽然上午的云雾不错,仍心有不甘。

        下山吃完晚饭后,天空中竟然出现了晚霞,仰望佛光顶一带,山峰都染成了金黄。当下决定,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是晴空万里的话,放弃原定去十瀑峡的计划,一定要再上白石山。毕竟从广州来一趟不容易,以后很难再找机会来白石山了,来了就要尽兴。因为大风大雨,最高峰佛光顶没有上,也是一个重大遗憾。
        十瀑峡经常缺水,下了大雨后,当然是难得有水的时候。然而与白石山比起来,这算不了什么。白石山与其它大多数山岳型景区不同,门票只是当天有效,第二天再上的话要重新购票。而许多山岳型景区的门票都是两日有效的,张家界的门票甚至是三日有效。然而重复花门票钱已不在话下,关键是不留遗憾。

         东门售票处北面的山坡:


        继续用佳能PowerShot  SX710的长焦镜头看晚照之中的白石山:













        用尼康单反相机拍的晚霞:



         4日六点多起来,在朋聚农家院的二楼走廊,用佳能相机看到白石山是这个样子:










       用尼康单反相机看到的则是这个样子:


        吃完早餐,毫不犹豫地前往售票处,购买了门票与祥云门缆车票。缆车票原价70元,近期无论上还是下,一律优惠到50元,距离2800米,用时8-10分钟。在晴朗的天气下,早晨的阳光简直是寸金难买,早一点上山,早一点感受万里晴空下壮丽的大理岩峰林。

     景区入口处的景象:


        月亮还挂在天空:


           虽说是7:30开始售票,然而由于缆车车厢要从山上下来,在索道下站一直等到7:59才进了缆车车厢。在缆车里看白石山:


        山下的谷轩山庄,在风凉沟村的最西部:


        俯瞰风凉沟村:


        白石山慢慢靠近:


        盘山公路的西段:


        村子越来越远:



        山峰越来越近:


        快到索道上站了:


        西面的花岗岩山坡,十瀑峡在山的另一侧,也是花岗岩峡谷。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是座立在花岗岩基石上的。


        进索道上站前看到的山岩:


       索道上站离祥云门的下山大巴发车点很近,出了索道口,还要沿公路走七八百米才能到韭菜园。公路东南方向的远山:



        韭菜园东南的望云亭:




        太行老祖像。由于白石山没有什么人文历史传统,所以只能制造这个老祖来象征太行精神。


         韭菜园入口处的景观,无论是近观还是远眺,感觉与昨天完全不一样:








        这次不再走飞狐峡路线,而改走双雄石路线。一来是不走重复路线,二来经过昨天的实地侦察,飞狐峡路线虽然是一路下坡,便于行走,然而视野却不够开阔。相反,双雄石路线全在海拔1800米以上,利于欣赏壮阔的大理岩峰林。返程从“风云际会”开始,则走图上的绿色线路——佛光顶游览线。


        从北面看“海豚出水”:


        五行台一带形似骆驼的山峰:


        仰视佛光顶:


        前方的路:



        从南向北回看逆光状态的“海豚出水”:



        东南方向的山谷仍处于阴影中:



      变幻莫测的流云:



      名不虚传的  “白石晴云”:


        这个角度看佛光顶:


       在“秀若列屏”观景台看大理岩峰林:






        下图远处最高的山峰,我估计是古北岳恒山——大茂山的主峰。大茂山没有作旅游开发,只有山民与驴友才能问津。出于对北岳的热爱,在GoogleEarth上察看了大茂山相对于白石山的方位与距离,发现大茂山在在白石山西南方向约二十来公里处。在南面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大茂山是最高的山峰,其余如唐县的大石峪、秀水峪都比不上它。这次来白石山,很想顺便眺望一下大茂山。我没有户外登野山的能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够远眺一下也就够了。昨日已于阴雨中望见了大茂山,然而效果不佳。今日一眺,方遂我愿。从距离、方位、高度几个方面来看,都对得上号,越发肯定这就是大茂山(涞源人称为神仙山)。


        在下一个观景台看峰林全景:


        回看“姜太公钓鱼”:


         俯视飞狐峡一线,如果走到这条路线,抬头看到的都是在阴影中的峰林: 


        侧身崖:


        行进方向前方——西南方向的峰林:



        不少网友认为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与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很相似,乍一看,似乎是这样。但如果认真观察,则会发现,白石的颜色比石英砂岩还要浅。更重要的是,张家界多是细直的峰柱,白石山则兼有石柱、尖峰、石墙等多种形态。进一步而言,白石山的大理岩峰林多在海拔1600以上,无论是绝对高度还是相对高度,都大于张家界的峰林,从而显得更加大气磅薄。总而言之,白石山峰林绝不会处于张家界的阴影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阳刚美。





      构成  “天衣有缝”的山峰:




        东面的峰柱:







        不知名的孤峰:



       孤峰的另一侧面:



        今天的“风云际会”倒是风平浪静。下图中的图标所示,“风云际会”离玻璃栈道1750米,应该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实际上应该是800米左右。“风云际会”-飞云口才1150米,应该是走红桦林的旧路。


        “猪八戒背媳妇”:


       东南方向的裂谷:





        双雄石:


       一批石柱:





        又一不知名的孤峰:




        往飞云口方向的第一个U型谷:


        写意的云:


        回看佛光顶:


        “天衣有缝”:



        回看来时的路:


        又一批峰柱:




         过了“天衣有缝”后看到的山峦,玻璃栈道就在近处较低这座山峰的背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大皮靴”:


        玻璃栈道入口处北面的山峰:



         玻璃栈道对面通往飞云口的绝壁栈道及“心”形观景台:


        第二个U型谷的底部:


        今日天气晴朗,玻璃栈道上的人多了数倍,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才拍到一张没有人的照片。玻璃栈道上一片惊叫之声,但从下图可知,实际上的视觉效果并不怎么惊险刺激,看上去也就几十米深(实际上有三百多米)。我有轻度的恐高症,在绝壁栈道与“心”型观景台的边缘拍照时总是小心翼翼的,但在玻璃栈道上走了两次,无论是阴雨还是晴天,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完全就是普通地行走。


        玻璃栈道对面的景色:



      从西南面回看“天衣有缝”与佛光顶:


        晴天看景心亭:



        沿着玻璃栈道绕了360度的一圈,继续向飞云口挺进,这是第二个U型谷:






        “心”型观景台:


        游览路线最西端的翠屏峰:


        飞云口下面的峡谷:



        飞云口:


        从飞狐峡登上飞云口的路,昨天没有走这条路,比较可惜。


        依然是那座孤峰:



        本想登翠屏峰,但夫人想将体力留到登佛光顶时,尊重她的意愿,放弃了登翠屏峰的打算。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不知在翠屏峰顶向西向北眺望或俯瞰,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另一个遗憾是:在玻璃栈道建成之前,从飞云口到“风云际会”,走的是红桦林路线。本拟不走回头路,改由红桦林路线返回,不料保安告诉这条路已经封了,只得作罢。估计景区封路的原因在于诱导游客走玻璃栈道,一是玻璃栈道要5元门票,经济上的实惠大大地;二是提升玻璃栈道的人气,否则花了大力气推出的玻璃栈道少人问津,管理者脸上无光。

         原路返回,看玻璃栈道全景:





           整个上午看双雄石,都处于逆光的状态:


        类似“仙人晒靴”的怪石:


        又一次看到“猪八戒背媳妇”:


        “猪八戒背媳妇”与双雄石:



        接下来,为了不第三次走从“风云际会”到韭菜园这一段路,改走游览图上的绿色线路——佛光顶游览线,即从“风云际会”开始,沿北坡登上佛光顶,再取道紫阳岭下山到韭菜园。
        佛光顶路线(绿色路线)里程:风云际会-佛光顶:530米,佛光顶-韭菜园:1400米,共1930米。
        佛光顶北坡也是红桦林:


        回头看上山的路:


        登顶前的分岔路口:


        佛光顶的最高处有一个30米左右的水泥平台,四周有栏杆。在平台上俯视风凉沟村:



        远处是涞源县城:


        县城近景:


        东面:


      下图中部的下方是“秀若列屏”观景台:


        下图左侧的道路是紫阳岭到韭菜园的线路,右侧是双雄石到韭菜园的线路:


        在最高处看南面的峰林最真切:


        果然是“一览众山小”:


        东南方向的山谷:


        东北方向的电视转播台:


        天高云淡:



        从下面两张图可知,佛光顶西面下方还有一个观景台。下图右侧的两组奇峰怪石,正是在山下看到的景观之一,只不过角度不同罢了。而在环山栈道上看到的绝大多数景观都是无法从山下看到的。



        拉近了看双雄石:


        大理岩峰林:



        在最高峰远眺大茂山(神仙山):



        东南方向的远山:


        东北方向的远山:


        西北方向的远山:


      西南方向的远山,不知哪一片山峦是山西的五台山?


        佛光顶上还有一块石碑,刻着“太行之首”的字样。太行山的主峰是蔚县的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比佛光顶的2096米高出了一大截。这里说“太行之首”,当然带有一些夸张的成分。然而大理岩峰林的气势确实无与伦比,站在佛光顶上,冼星海的那首歌一直在心头回荡: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在佛光顶西侧峰下的观景台可以看到,西面群峰之间也有一条环山栈道,估计就是已被封闭的红桦林路线。看样子景色也相当不错,可惜去不了。



        从佛光顶下到五行台路上所见奇石:


       五行台的路标上,箭头往右的韭菜园指的是紫阳岭路线,箭头向下的指的是下到侧身崖,再到韭菜园:


        继续走紫阳岭路线,一路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奇石:



        向南的隘口:



        从侧身崖通往“海豚出水”的路:


        紫阳岭的下山道路:


        从高处看“海豚出水”:


        回看佛光顶:




        换一个角度看“海豚出水”:



        第三个角度看“海豚出水”:





        东北方向:


        下图中的远山可能是易县的狼牙山:


        望云亭:




       从8:00-13:15,重游白石山,感受了湛蓝天空下完全不一样的白石山。由于中午缆车要休息一小时,再度乘大巴下山。        
       祥云门停车场附近正在建设的新宾馆:


        京友宾馆也在这一带:

        13:23在游客服务中心上车:


       13:51 到得山下的停车场:


       在朋聚农家院二楼最后看一眼中午的白石山:


        朋聚农家院的老板娘再度约好了面包车,恰好是前天送我们进山的那位司机,仍然以40元的价格到达涞源新汽车站。

          这次没有去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等其它景点,略显遗憾。然而贪多嚼不烂,能够用两天时间畅游白石山,绝对是满意的收获。

        白石山虽然原先名气不大,但近年来明显呈现出上升势头,其大理岩峰林可以与三清山的花岗岩峰林、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相媲美,是一流的河北名山。然而白石山的游客以京津冀三地居多,未能像三清山、武陵源那样吸引全国各地的游览观光者。希望白石山能尽快走出河北,走向全国,成为中华名山。

       在回县城的路上回望白石山:


        涞源到保定的大巴车:


       涞源新汽车站还算整洁明亮:


      站内广场一角:


       乘15:40的班车回保定(下一趟是末班车,17:00),18:00到达客运中心。在涞源县城东南方的公路上回望白石山:


        保定汽车站外景。看来雨后第二天保定市区的空气质量也不错。


更多游记请看:
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