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揭阳博物馆,看揭阳的历史文化。和朋友来到了揭阳的地标建筑:揭阳博物馆。
揭阳市博物馆址揭阳学宫(孔庙)1957年列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纪念地和省级古建筑保护单位。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其主要建筑有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西斋、崇圣祠、尊经阁。主体建筑均为大圆柱,红瓦绿檐,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整个学宫占地面积15800万平方米(现存部分)博物馆使用的是学宫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面积6344平方米。
没有想到的是,和所有人一样,当真正身临其境与之亲密接触的时候,同样被它那恢弘的气势、磅礴的大气以及端庄古朴的风格深深震撼了。伫立其前,突然有一种笔拙的感觉。真的,实在想不出更多更好的辞藻来形容这座取法汉代形式的建筑!眼前,那仿古青砖砌就的凝重的城墙,那嵌有54颗金光闪烁门钉的红色厚重的大门,那高悬在城台上面的喜气的灯笼,那十足商周遗风的青铜方鼎,那岿然不动的流纹岩泰山巨石,无不给了我以视觉和心灵上的极大冲击与享受!
该馆于1958年6月26日成立,隶属县文化局。不久,与县档案馆联合成立揭阳革命档案资料征集委员会,1962年博物馆改为陈列室,属县文化馆领导。196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申公布揭阳学宫《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纪念地(1957年揭阳学宫已被列为省古建筑保护单位和革命纪念地)。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陈列室停止活动。1979年5月,恢复博物馆建制,馆址仍在学宫,属县文化局领导。1991年12月,国务院调整行政区划,设立揭阳市,博物馆划归揭阳市。隶属市文化局。
揭阳楼博物馆设计说明:
此项目为潮汕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公建项目。
首层公共区域
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极大限度地弥补了原有空间、人流路线不明朗的空间结构,因此,设双通道, 从城门通道, 两侧用拙朴而现代的水泥墙分割留缝(原始与潮流),与地面颜色线条更显融洽,黑白根石材装饰“揭阳历史博物馆”门厅入口, 给人简洁,气派;进入门厅,地面与天花的造型统一协调,各厅门面用米黄石材门套搭配复古风格木门,加上仿古造型的门拉手(揭阳古代牙璋造型)的点缀,更显得再现历史而又现代化的高品位创新,同时附属了一个别致幽雅的休息区,这里增加了绿化景观,有翠竹流水:翠竹代表和平、吉祥, 揭阳市区东北部埔田镇还有着“中国竹笋之乡”的著称,竹木也是古越揭阳的主要建筑材料。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让参观者亲闻翠竹的清香,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感受历史!为本空间设计的一大特点。
二层公共区域
乘电梯直上二层,天花造型局部与一层统一风格,协调了空间的整体性,这里增加了廊桥,将人流作有序的规划,廊桥使用通透清玻璃搭配深色烤漆金属扶手,两侧窗户设计博古木构架,使得本空间通而不透。增加了空间的亲和力。延着廊桥过来是设置了休息区及咖啡茶座,让参观者可休息片刻,通向展厅的走廊,突破性的设计了弧型泡沫水泥墙面,线条流畅,加上明亮的灯光设计与地面抛光砖的反射,让现代艺术也掺透在历史文化中。
此层还设置接待室及音像放映室设置了影象、音响设备等电子设备,做到了现代音像的智能化。通过现代化的方式体验历史。
三层走廊
三层走廊延续外观建筑风格。
四(夹)层(藏品库房)
库房是博物馆设计必备功能之一,所以设计风格上,不但要考虑到空间的实用性,还做到了通风,防火,防潮等条件,是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存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五层(留芳阁)
留芳阁作为揭阳名人的捐赠或事迹展示。让有贡献的人和事迹流芳百世。
卫生间
它也是整栋楼房的一个重要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馆区的形象。在平面上考虑了各个人群的需要,反映了人性化这一主题。灯光以柔和的漫光源为主,使用了同色系的材料在质感上有些变化,基本上是简单的黑白对比,营造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环境。
整体采光
根据“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为了保护展品,本空间设计综合光(即自然光和电力照明相结合),从一层的绿化景观区直至三层中空顶部,使用玻璃天窗及每层的玻璃窗户透光(自然光),使整个空间明亮,通透,简洁!
早就听说,建成后的揭阳楼将作为揭阳市历史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我们是幸运的,那天,正好碰上了二楼展厅开放的机会。领了免费参观券之后,便随着人流拾级而上
二楼,这里就是以“故乡记忆”为主题的揭阳市特色文化展览馆,包含了揭阳文化遗产陈列、揭阳通史陈列和揭阳革命史陈列四个展室(其中揭阳通史分为两个陈列展室)。当我穿梭在各个展室之间,流连于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以及简洁的文字介绍时,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完全被陶醉了。我知道,展示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座粤东古邑深厚的底蕴与不朽的神话,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实现了奇妙的碰撞与交接,并且是如此的完美。
揭阳楼广场主轴为东西走向,布局考究。从轩昂的汉阙到太和石碑,从文化列柱到八景浮雕,从小桥流水到重阳名木,都力求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种美的极致之中,大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婀娜盛开、美轮美奂的莲花地景图案,特别是线条流畅,发端于广场入口处泰山标志石后面并延伸至莲花之萼的花茎步道,这简直就是一卷沧海桑田的画轴,清晰地记录下了揭阳这座岭南水城从百越时代一路走来的印痕。不知怎的,踩着岁月的足迹,追寻历史的记忆,我突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缄默中似乎穿越了绵亘的几个千年,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城市古老而又年轻的气息和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