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口的南美之行中有两段多天徒步。刚开始在秘鲁走四天的印加古道去马丘比丘,有向导有厨师。在雨林里钻来钻去唯一的困难就是高原稀薄的空气,所幸一年前骑行川藏的经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原反应的程度。十二月中旬从复活节岛回到圣地亚哥后我们只过了一晚变搭乘南下Punta Arenas的航班前往百内国家公园。我本来一直认为成功快乐的徒步之行有三个关键因素: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合理耐用的装备。过了百内,我觉得还要加上在强风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鉴于我们的徒步经历和一路上的所见,觉得很有必要从前期的准备开始详细介绍,而不能懒惰的堆砌一些随手拍摄的照片然后再随意发表一堆毫无意义的感慨。
不记得从哪个网站上看到所谓世界“十大”徒步路线,其中有Torres Del Paine(百内群峰)国家公园。也不知道看到了哪张照片就把它放在了南美之行的重点。既然决定去了,就不要再留任何遗憾,"O"环线自然成了我们的首选。既然决定去了,就应该认真的做功课。这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不追求虐待自己的身体以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我们也不着急完成所谓的”壮举“而忽视脚边的奇花异草。
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南部与阿根廷共有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草原腹地,到这里南美大陆已经收缩的非常狭窄,安第斯山脉逐渐变低。由于冰川的侵蚀,大洋两岸的地貌显得支离破碎。这里地广人稀,气候更是恶劣多变。草原上原先居住着Mapuche人为主的原住民,欧洲人到来后先圈地,再挖矿,后放牧。与其他许多美洲的部落不同,狩猎为生的Mapuche人一直同智利政府斗争到今天,并且成为拥有一百万人口的第一大少数民族。在巴塔哥尼亚旅行一定要尊重当地人的政治选择(这里很多路都以Mapuche军事领袖Lautaro命名)。
阿根廷和智利自“古”以来互相不对付,虽然同是以白人移民为主且同说西班牙语,但阿根廷的主要移民国是意大利,而英阿马岛战争期间智利背后捅一刀站在了英国一边。若干年前两国还差点为了麦哲伦海峡上的几块礁石打起来。最后教皇出面调停才平息争端。这中间的故事在后来去阿根廷时感受的更加深切。(在智利不要说梅西比桑切斯强就是了)
抵达百内的路线主要有智利和阿根廷两条:
1. 智利
从北方坐飞机直接到境内的南方重镇Punta Arenas, 再从这里坐大巴到百内门户Puerto Natales(纳塔雷斯港),过夜后一大早再从长途车站出发前往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公园售票处。
2. 阿根廷
离百内最近的阿根廷城市是El Calafate (卡拉法特)虽然签证的时候阿根廷的大使先生好心告诉我这个区域没有固定的长途班车,但实际上至少是有一家公司的,而我们从百内出来后也确实从Puerto Natales 坐班车去了 El Calafate。需要注意的是智利国内的公路为路况较好的柏油马路,但Puerto Natales和百内之间往阿根廷方向的岔路则是全程的烂沙石路,包括海关等待,大概需要五个小时才到El Calafate。
目标是一周左右以露营且自备伙食为主的徒步,经过实践检验,真理如下:
衣着从脚往上:
1. 鞋,防水重型高帮徒步靴。环线因为人少等原因,路况比W线要挑战的多,不但要直上/下1千米,在被冰雪覆盖的斜坡上大风中保持平衡,还要在泥浆中穿越大片绵延数公里的沼泽。低帮鞋虽然轻便且抓地力尚可,但容易进水,且不易在陡坡上行。其实最大的缺点是它缺乏对脚踝的保护和支持。 当你背负30公斤的大包在乱石中艰难前行时,不慎崴脚很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高帮徒步靴本身就是为长途步行设计的,行走过程中把脚踝紧紧包裹,即使不慎失足也会提供强力支持。而在水和泥中简直就跟穿着套鞋一样。我们一路下来不管雨多大,水多深,脚一次都没湿过。
缺点:重,一只就有两斤多。
2. 袜,白天穿的建议中或长筒,不用太厚,但一定不能是棉的。最好羊毛混纺化纤。棉的吸汗不排汗,湿了不易干,还容易臭。羊毛排汗透气,带两双轮流穿即可。换下的洗干净一两天就干了。在营地睡觉穿的就随意了。
3.裤,一条速干长裤,一条短裤。最好再带一对保暖化纤护膝(骑自行车那种),在冷的时候穿上,还能保护膝盖。
4.上衣,速干运动体恤(化纤)两件,至少一件是长袖。在营地里随意。一件带帽子的防雨外套,就是所谓冲锋衣吧。衣服要勤洗,绑在包上干得很快。
烹饪
1. 炉子和燃料, 首先是燃料,百内最流行也最容易获得的燃料是丙烷(Propane)以及其与少量丁烷(Butane)的混合。而且都是统一规格的压缩罐。大的16盎司,小的8盎司。Puerto Natales 的超市,户外店, 以及公园入口的小卖部都有销售。一般来说一瓶大罐足够一个人一周的使用量了(早晚两顿),可能还绰绰有余。 但是谨慎的心理造成几乎所有人都有剩余而又懒得带走。所以如果没有时间买到气,看看W线两端的宿营地的厨房/饭厅棚子里专门的方便储物架,上面有大量没用完的食材和气罐。各取所需,当你走完路线后也请留下些什么给后来的人。其他种类的燃料诸如液态的煤油 (Kerosene) 或者石脑油(White Gas) 都很难找到,固体酒精就算了,那点燃烧值还不够暖手。知道了燃料,炉头就好办了。那就是可以直接装在燃料罐上的轻便丙烷炉。用的时候拿出来装在罐头上,不用了拆洗折叠后还不到巴掌大。是在没有准备的话Puerto Natales的户外店也有售。建议使用可以调节火焰以及防风的,当然最终会发现白内的风中露天是没法把水烧开的,呵呵。不用带火镰或自动打火器,买包火柴就够了,或者直接捡一包。
2. 炊具, 人多的话带轻质铝锅,像我们两个人共用一个军用铝饭盒就可以了。既当锅又当碗。水瓶每人最少1.5升的容量。形状能很好的和背包结合即可。
3. 食物和饮水,食物遵循营养结构,以及个人喜好。主食可以是意大利面配番茄酱,煮麦片,以及火腿肠补充蛋白。饼干建议多多益善,有一种透明塑料包装的长条款,朴实无华,但分量非常足且极为廉价。走在路上冷了饿了吃几片,实在弹尽粮绝时也能救急。同样,黑巧克力也多买几板。在路上走了几天后就会发现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的补充是那么的重要。面包/蛋糕也可以买,但只需要前两天的量,它们含有水份时间长了会发霉。零食什么的就算了,还是买几袋什锦坚果吧。要知道这些都要自己驼的。能量棒随意,毕竟这不是攀登高山。切记不要买方便面之类只嘴上爽的东西。
百内的一大优点是,对,就是丰富且清澈的泉水。宿营地旁的小溪,路边的山泉,垭口融化的积雪,都可以放心的直接饮用。挑剔的话顶多沉淀或者过滤一下杂质。当然,由于水源来自山顶的冰川,自然是越高越安全,在有些低洼的地方最好还是忍耐一下。难免会有动物的排泄物等等。水里没味怎么办,超市里面的袋装果汁/冰茶(粉)可以数秒内让你的水瓶内香甜无比。可以说一路上歇息喝水的美好时光因此变得更加幸福。
其他装备
1. 背包。 平均一个人至少65升,装载所有行李。最好几个人再共享一个20升的小包,有些需要回头的路线(比如法国谷)可以把大包留在营地,带上小包轻装上阵。
2. 防雨布。 具体实用性比较复杂。首先没有背包是真正防水的,当然可以把包内的东西都分别放入防水袋中,但是行李多的话这样其实很麻烦,有些物件比如羽绒睡袋和食物受潮就废了。使用大小合适的防雨布的话可以完全无视降水。问题在风,小包还好,大包在某些地段,即使高档防雨布有固定带也会被风吹得跟个降落伞似的。这时候要果断拆下,风小了再装上。
3. 睡袋。 即使在夏天,有时晚上也会比较冷。建议带-5C或者-7C的三季睡袋。羽绒的轻便,但不能受潮且略贵,合成材料稍重一斤多,压缩比也较小些但容易打理。具体选择根据自己现有条件不必过于苛刻。唯一要注意的是最好把它装在防水压缩袋里,虽然有些小贵,但扎紧后既节约了空间,又不用担心受潮。
4. 防潮垫。 图便宜带付泡沫的挂包外,省地方找个充气垫平常卷好只有水瓶大小,可以塞包里面。
5. 帐篷。 任何防风帐篷都成,我们还见到过单人微型睡袋帐篷。
6. 登山杖。毫不夸张地说,除了脚上靴子以外最重要的器材。 最好一双,要相信四条腿肯定比两条腿稳当。为了不让上身多出来的几十公斤背负毁掉自己的膝盖。请记得带上它。
首先我们参考了不同旅游网站的资料以及许多个人的经历,然后发现具体路线不过就是顺时针和逆时针两条。因为是环线,起点同时也是终点。 大多数背包客都选择逆时针,据说是因为翻John Gardner Pass那一天会好走一些。方向确定后剩下的变数仅仅是出发点和路上在哪几个宿营地休息。百内的宿营地有很多,既有公园国营的免费营地,也有私人公司运营的商业营地。免费营地只提供最基本的服务:空地,水,和厕所。而私人营地可以买餐,租赁帐篷,防潮垫,有些甚至可洗热水澡!不想住帐篷的话大型私营营地甚至有条件不等的木屋床位(上下铺)出租。别指望星级酒店的享受,有几个营地更像是夏令营。根据势力范围,西北的营地多为Vertice经营,而东南(W线大部)则多属于为Fantastico Sur。进入十二月旺季开始后床位便开始趋于紧张,尤其在一些本身就不大的营地。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做好住房子的打算,一定早些跟相关公司联系预定。这里要强调一下住木屋真没什么丢人的,有些营地木屋又吵又不通风,晚上一股汗臭味还不如帐篷里清净呢。
因为环线的关系,我们十二月中旬的徒步,十月初便和Vertice联系,他们网站上有参考行程以及报价。往往复复20多封电邮后终于按照我们的需要把往返车票(公园大门-Puerto Natales) 和船票 (Vertice Paine Grande 营地-Pudeto码头)在内的行程(顺时针)都订了下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到时候遇到“惊喜”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行程必然会经过Fantastico Sur的营地,Vertice 只会为你订宿营而不会主动提供Sur的床位,具体原因我们也不知道。
这里奉上扫描的官方地形和高度图,以及百内群峰的合照。因为用过了所以有些部分磨损了。还有就是这些图的版权归智利国家公园(CONAF)所有,我只是扫描,请不要转载。
这张是区域大图,包括周边所有路线。注意图中黄色是属于私人的地区(游客仍然可以经过)。
下面是中间截的小图,红线包的一个圈便是O环线,它的南部两个倒写的“T”便是W线。每段路都表明了正常气候下所需要的时间。从左下角的Vertice Paine Grande 开始,顺时针方向的宿营地依次是:
1. Vertice Paine Grande
2. Vertice Grey
3. Campamento Passo (垭口营)
4. Campamento Los Perros (狗营🐶)
5. Refugio y Campamento Dickson
6. Campamento Seron
7. Refugio y Campamento Chileno
8. Campamento Torres (群峰营)
9. Refugio y Campamento Los Cuernos
10. Campamento Italiano
Refugio = Refuge = Shelter = 简易小木屋
Campamento = Camp = 宿营地
以下是高度图,以及每个月的日出日落时间。颜色代表路段“难度”。
最后来张合照。话说自从连看了一周,以各个角度。。。
2014年十二月十一日,圣地亚哥。昨天晚上才从复活节岛回到南美大陆,早上四点就又得起床准备赶六点前往Punta Arenas (蓬塔阿雷纳斯)的飞机。这段航程只有两家公司运营:LAN 和 Sky Airline 。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子公司。我们本来打算订较为便宜的Sky 的飞机,可是要在Puerto Montt转机只好作罢。在机场托运行李的时候,鱼的登山杖被工作人员认真的把金属头用纸和胶带包了一百层还分开按两件行李托运。深深佩服在这么个散漫国度里还有这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到达Punta Arenas上空时已近中午,机窗外弥漫着极地地区常见的灰白的云与雾,我们与巴塔哥尼亚大风的缘分就从这里开始。这张照片拍摄后几秒飞机就开始上下颠簸,随即转为左右摇晃,然后继续颠簸。。。终于坐在我旁边的大妈“哇”的一口吐了一袋。机长则丝毫不受气流的影响,以“30多度”的侧倾硬是把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机舱内从还没吐或是已经吐干净的乘客暴发出一阵掌声。
不记得从机舱走出来的第一感觉是狂风还是寒冷,习惯了阳光与蓝天的我们悲催的发现,这里太阳似乎永远躲在云和雾后边。
因为明天就要到达百内,我们在这里的行程非常紧张。从机场取到行李后便要马上坐中巴 (记得好像两个人3000多比索)去市区找到预先联系的客运公司取去Puerto Natales的票。除了我们订的 Pacheco外,还有许多其他选择,比如Bus Sur。本来订了下午六点的票,这样到达Puerto Natales 就得晚上九点多,那么所有的补给就得就地采购齐备。可是显然Punta Arenas虽然贵为大城市,其实并没有多少户外器材的店面。好在我们早上十点多就赶到了Pacheco的办公室,一问才知道早上11点还有一班车且可以免费给我们改票。顾不得舟车劳顿我们又跳上了去Puerto Natales的大巴。。。然后车又开回了机场(😓)。可惜票只能在公司办公室开啊,不然还能省机场中巴的钱和时间呢。
三个小时的路程,略显无聊的风景,空旷的草原上不时能见到被吹得横着长的树以及很多很多的羊。Puerto Natales 是一个不大的港口城市。大巴经过一个明显没有开业的机场,在小雨中到达中心长途汽车站。包括第二天去百内的大巴在内,所有方向的车都从这里出发。
在汽车站先别急着出去,在这里有各个公司的营业窗口,先把后面几天来回的车票和时刻表搞清楚。工作人员英语说得不是很流畅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在谷歌上是看不到Puerto Natales地图的,因此除非事先了解过住宿的具体所在还是去问问车站第一个门旁旅游服务问讯处吧,这里还有一张详细地图装在镜框里,建议用手机拍下来()。离车站50米就有一家中等大小的便利店,灯很显眼,如果你急需什么东西的话。
我们住的小旅店Hostal Morocha离车站大概20分钟的步行。这是个超赞的小旅馆。老板Pablo 是当地的私人导游,而老板娘Jaqueline则来自德国。两口子都对登山特别痴迷而在百内的门户开了服务背包客的旅店。他们门面很小房间也不多(4间?),但是非常整洁且安静。这还不够,二楼客房外还有一个生着炉子的小客厅/图书馆。类似的设计在青年旅社其实很普遍,这里则从墙上的照片,藏书的选择甚至羊毛地毯都处处体现着主人的细心雕琢。第一次入住的房间墙上写着“Dream as if you'll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ll die today" 对被恶劣的气候折腾的情绪低落的我们也是急需的鼓励吧。管家Angela在我们到达之前就主动跟我们联系,并向我们介绍了Puerto Natales所有重要信息。 在我们从百内返回严重延误的时候,等待到深夜,直到我们安全返回后才去休息。他们既有德国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有南美拉丁的热情好客。我们不仅仅感激,更觉得借鉴,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
安顿好后我们便赶紧上街采购,好在城市不大,大超市,户外店,杂货店,银行,和餐馆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步行便到。
第二天早上去公园的大巴七点半便发车了,我们之前通过Vertice订的Bus Gomez的车,虽然网评不怎么样,来回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可能我们要求比较低吧。同行的还有另外几辆车,统一把人拉到公园大门(一个小时之后)。之后便是排队买票,领地图,听防火安全教育以及公园里的各种规定。这些规定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经过护林员小屋的时候主动登记,这样一来一旦遇险,公园搜救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故路段。出来后车分两队,我们这队继续往西,前往Pudeto码头,在这里排队等待登船 (船票也是之前买好,但有些人在这里现买)。双体船不大,中间的空间被留出来放行李。当然如果你最后上船,半小时后可以拿了最后放在上面的包转身就包,但你也可以再拿到自己的背包之前帮忙给别人搬运,传递。由于Pudeto和终点Paine Grande码头就在Pehoe湖水边毫无遮拦,两地的风非常大,这时候背负最重,重心最高,一定要小心,别摔跤,甚至掉到水里就╮(╯﹏╰)╭了。
我们晌午到达Paine Grande 营地, 下午无所事事去码头边 上山小路转了一圈,这里路的确难走,石头上刻出来的不是路的路。根据地图前面有一个瞭望点。阴沉的天空下,狂风卷着冰冷的湖水,鱼没走多远就吵着要回去。。
在Vertice Paine Grande的宿营厨房昨晚第一顿晚饭熟悉了我们一些新买的器材便回房间休息。今天订的小木屋。和另外三个陌生的房客。因为这里床位很多,所以晚上很吵。门窗关闭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汗臭味。半夜一个妹子不幸做噩梦,一声尖叫我就再也睡不着溜出去洗澡了。这里遇到个独自走W线的韩国妹子,据说她听人说这里很好,然后没怎么准备就来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整个人都快崩溃了。而且钱也快花完,正考虑是否继续北上去Glacier Grey(格雷冰川)。诉说了悲惨遭遇后强烈建议我们打道回府算了,对此我只能呵呵。跟我们同机又同车有大叔一家子七八人,带了大帐篷和大量给养一路扎营慢走W线,他们还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最终坚持下来,说明W线并不困难,只要认真准备以及时间充沛。
今天要走八个半小时,却只覆盖3.5个小时的里程,走回头路有点让人不爽 。一大早出发去Campamento Italiano看看Vallee Frances (法国谷)一路沿着Nordenskjold 湖,路很平,东面的群山在朝阳覆盖下甚是壮观。最初一个小时风很大,一是因为在湖边,二是2011年一场大火把这片森林烧的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如果树有骨骼的话。因为没有树皮,这白色森林是永远不会再长出哪怕一片绿叶了。昨天的防火教育切记在心。
森森“白骨”下,许多高纬度地区的寒带灌木和苔藓迅速铺满了地面,随处可见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花朵。
一个小时后便进入树林,周边的风景便被林木所遮蔽,直到再过一小时便可远远听见水声。一条二十米宽的河从山上流下,连接对岸的Campamento Italiano的是一条吊桥,站在桥中可以远望Vallee Frances
按照计划最后一天还要从另一个方向路径此地并逆流而上深入Vallee Frances。当前只能补充饮水然后掉头在中午之前回到已经结账了的Paine Grande。午餐过后启程前往Glacier Grey 冰川旁边的 Vertice Grey 营地。计划路程3.5个小时。这已经不是正统W线路的一部分而是可选延伸,对于O环线来说这段是实际上的第一段(之前去Campamento Italiano的一圈权当热身了)。
这段路开始阶段行进在山谷中,碎石路面起伏较大,整体成上升趋势,最初一两公里严重顶风,之后沿着山脊行走后风势略微有所缓解。因为重背负,不到半小时我们已经汗流浃背。左边山下便是Lago Grey(格雷湖),平静的水面上偶尔漂来破碎的浮冰,随着数目的增多,我们也越来越接近Grey冰川。路上的游人已经较W线少了很多,两个小时后便抵达这段路的最高点,相对出发点海拔提升只不过200多米。闪过一个山口,冰川突然跃然而出。路边也很应景的做了个指示牌。之后便是下坡,一个小时后到达营地。
相对于Paine Grande,Vertice Grey设施显得状况要好得多,人也要少不少。这里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度假山庄。壁炉,热水,可口饭菜(可不便宜6000多比索一人),空气中总是飘浮着松木燃烧的香味。因为早起我们到达时间大概下午五点 ,洗漱后离晚饭还有不少时间,便轻装拿了相机出来靠近Grey冰川。在百内碰到难得一见的晴天我们也真是运气超好。
来回路上经过宿营地以及一个前往码头的路口,原来这里也经营冰川探险的线路,使用特殊工具导游带着在Grey冰川的安全地段穿行。晚饭遇到一对从加拿大来的中老年夫妇,他们计划用十一天的时间逆时针慢慢走完环线。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不少之后几天路线的最新信息,我们最终还会再次在Las Torres(所谓“百内塔”烂翻译)相遇。
既然最后一天还要走Campamento Italiano到 Paine Grande这一段, 第二天早上的这五小时显得毫无必要。同时第一天中午便已经抵达Paine Grande, 甚至比次日启程去Vertice Grey的时间还要早,因此如果当时直接去Vertice Grey(甚至Campamento Paso 以减轻后面一天的负担)而不住Paine Grande是完全可行且合理的。况且Paine Grande在风口上。。。不过呢,对我们来说,如果这么做便会失去在阳光下欣赏Grey冰川美景的宝贵机会。据说这片区域遇到晴天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
对于徒步和登山爱好者来说,今天是爽死的一天,前提是像我们这样遇到好天气。这段路同时也是环线的第一难点。主要原因是正常状态下都要行进11个钟头,垂直落差从海拔1百不到上到一千二,然后再下降至六百。从高度图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大多数人环线都逆时针从左向右了,这样少上多下而且接近尾声包里会轻一些。我们顺行则要一路向上,背更多的东西,不过此时体力相较逆行更加充沛。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体力,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今天的路根据地形,时间,路况分为三部分:
1. Vertice Grey 到 Campamento Paso (垭口营)
2. Campamento Paso 到 Paso John Gardner (垭口)
3. Paso John Gardner 到 Campamento Los Perros (狗营)
每段结束后都到达一个节点,在此各长休息一次,吃喝,补水。路上的里程牌,告诉你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多远,大都不可信,真正走到后不是心里骂两句就剩呵呵了。
下面分段介绍各部分。
第一段 目标 垭口营
我们早上五点钟出发,目标最迟中午11点抵达Campamento Paso。从营地出来时天还没有亮,或者说5个小时前才黑。沿着Grey湖在山脊上缓缓北上,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当金色的晨光洒在(西面)远处的山头上时我们已经走过了冰川与湖水的边界。现在展现在左手边的是一条波涛壮阔的冰河,这个钟点,万物俱寂,远远眺望,无边无际。它不秀丽,却原始,粗暴。静止的庞大的躯体竟散发出一股推到一切的气势。冰川表面爬满大大小小横向的裂缝,表明它在不断地向前挤压。我们之前亲身见识过许多世界各地的冰川,还从未被如此震撼过。即使数月后一边写作一边回忆。。。我想它与众不同的美是一种尊严的美。
这段路虽然长,但不算累,况且要为下午保存体力,所以边走边玩挺享受的。唯一的“难点”是要经过两个山涧,路到这里就断了,山上水流造成塌方。桥是没有的。想必公园觉得走到这里的背包客手脚都比较灵快,山涧两边个装了一两段简易铁梯,但是落差少说也有20多米 (尤其是第二个),不够的地方就靠一根粗麻绳了。 这个时候就要先把登山杖收起来,活动的行李固定好,万一掉落多数就找不回来了。上下梯子的时候一定要两手都腾出来,只要不恐高, 还是很好过的。
后来经过一段暴露的山脊后就开始盘旋下坡,这里因为陡峭,路边都有金属护栏,我们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从对面过来的背包客。互相问候后得知再往前40分钟便到营地。
第二段 目标 Paso John Gardner
到达Campamento Paso时候正好十点半,这是个免费的的帐篷营地。这时大多数昨天翻过来今天去Vertice Grey的人刚刚起床还在洗漱。我们赶早到达的一个原因是出于安全考量前方道路下午三点便不让进入了,而且大家必须结伴而行。 我们在护林员处登记后被告知要等半个小时集合我们这个方向的伴。借这个机会向反向的朋友们介绍了Vertice Grey的状况,把所有水瓶都装满(这里取水点接的水有些杂质需要沉淀)吃了些饼干。十一点多终于可以上路了,和我们同行的有一个智利妹子陪着一个法国帅哥,两个澳大利亚帅哥,和我们。他们背的东西都比我少,却比鱼多。其中一个澳大利亚朋友的鞋已经张嘴了,他用袜子套在外面,勉强把鞋子包住。他们还没有登山杖,靠捡来的一根树枝。大家开始边走边聊,方向也从沿着山往北右转九十度往山上直奔过去。随着路越来越陡,渐渐只有力气喘气了。开始大段的土路还算好,后来随着地势的快速升高,我们走出树林,在阳光暴晒下艰难爬行在碎石上,路线的标示这时已经看不太清了。两点左右时终于抵达垭口,这时候饮水已经完全耗尽有半小时了。然而又渴又饿在这里休息却不可避免,好在我很快在石缝中发现涓涓小溪。确定来源就是垭口两旁不远处的冰雪融化后简单过滤一下就开始享受正宗的冰泉。虽然流经大量石头,这水由于离源头非常近又有强紫外线消毒,其实是非常纯净的。回头一望,尽管我们站在海拔1200米高处Grey冰川竟然还在眼前,可见它的冰原多麽的辽阔。后方的队伍也跟着边喝边洗。
第三段 目标 Los Perros营地
我们在垭口上休息了很长时间,毕竟往后便是下山的路了。别看这里到处都是石头,远远往前方望去山下却是郁郁葱葱,视线尽头一个小湖,目的地Los Perros便在北岸。下山的路远没想象的轻松。首先要穿过一片片刺眼的雪地,然后翻过一段段布满碎石的山坡。40分钟后才到达有草木的地段。这里有个牌子,显示里目标还有两个半小时的路程。骗子!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从下山开始,路况已经明显比山那边恶化了许多。有些地方路标已经找不到,只能直接看下一个,一路上有几只超级大虫子一直缠着我,伺机下嘴咬一口。早就听说十二月鹿蝇(Deer Fly/Tabanos)会很活跃,没想到这么烦人。到了树立还好,可是从这里一直到营地的森林相较之前突然变得非常湿润。 我想这可能跟地形有关,以致一路要无休止的穿梭在树根和烂泥中,趟过多条小溪。直至营地。一看时间,从垭口出发算,已经过了四个多小时。别看从山顶上远远就能看见,真正走起来才觉得艰辛。所以说徒步的乐趣,不在于到达,而是旅途。
又过了好一会儿,和我们同行的其他几个人也陆续到了,鞋坏了的澳大利亚帅哥说他穿着“袜鞋”下山走的想死的心情。他俩累的后来一晚上都默默呆坐一角。我们挺为他们难过的。智利妹子和法国帅哥则计划直接前往下一站而没有停留。对我们来说,早上五点就出发。到了晚饭时间已经极为疲劳了。似乎今天翻山过来的就我们这几个人而已,营地里的其他人都是反走准备明天去垭口的。餐桌上,他们的兴高采烈和我们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一个人,那就是我们住店在Hostel Morocha的房东Pablo, 作为私人导游,他带领游客反走环线,在营地居然认出我们了。可我们还猛一眼没认出来,几天不刮胡子区别还真大。Pablo知道明天的路不好走。。
漫长的一天终于就要过去,我们也开始睡帐篷,阳光烤着防水布,也不用担心蚊虫叮咬。洗个冰水澡真正解乏,我用随身带的 Velcro Tape 把洗过的衣物都挂在树上。
从Los Perros 到 Refugio Dickson的路非常轻松,我们一直睡到早上10点才出发,这时候营地里已经空了,护林员见到我们还没有动身的意思便关切的询问我们的计划。当我们告诉他Refugio Dickson方向而不是去Paso John Gardner后护林员脸上才放松。全程都在Los Perros 河的河谷中。相对昨天今天森林变得更加高大,路况也是相当不错,以至于保持着时速4公里的速度三个小时便赶到目的地。唯一的遗憾是天气开始多变,不再是完美的晴朗。
Refugio Dickson 座落在Los Perros 河汇入 Paine 河的河口,这里还有一个长条形的大湖。这里既有宿营地也有极少的床位。 因为这里处于环线的正中顶点,离两面的公路都很远,所以给养似乎需要靠水路。管理人员只有区区几个人,当天住床位的只有我们俩和另外几个人而已。本来我们的小房间将将好挤下三张床,两边的人头还好,脚都要伸到房檐边的狭小空间,中间的床则整个挤在里面。总算最终就我我们两人住这间。在这里我们和昨天直接过来的法国帅哥和智利妹子又见面了,看来他们由于身体不适决定在Dickson多呆一天。时间非常充裕,我们到河滩上去溜达了一圈,这里的河水汇合后颜色从之前的青灰色变成了翡翠色。多喷点驱蚊剂。剩下的时间都在小木屋里看书(小木屋里面自带的植物说明和杂志之类),恢复体力直至晚餐。早听说Dickson的饭菜很可口,我们品尝后表示名不虚传。
其实从Refugio Dickson到 Campamento Seron 的路并不是特别的长,只有19公里,但我们居然用了7个小时才到。今天全段沿着Paine河南岸,第一部分大多在平地,称之为“长途跋涉”,第二段恰逢Paine河拐弯,海拔上升,山上陡峭,风大到这个地步也算是极品了,所以叫“吹死没商量”。
第一段 长途跋涉
好日子到头了,从出门便开始下雨,而且云还一直跟着我们。今天虽然大段大段的平路,多数路面都是沼泽地,偶尔扔几片木板便是桥了。刚开始我们还注意不往水里踩,不到一小时就无所谓了。灌木丛中不时有兔子河狸跑过,还有就是遍地的野花。雨停之后,微风吹过,无数片波浪起伏,很是好看。按说反方向的背包客我们会遇到不少,结果直到护林站Coiron休息时才遇到第一对从Seron出发的人。也难怪,我们登记的时候护林员才刚刚起床。不祥的预感,后半段路可能很费神。
第二段 吹死没商量
过了Coiron后地势很快开始上升,Paine 河在前方开始会做个90度的拐弯。而我们要沿着山脊走完环线的北段开始东段。先是雨开始变大,我们给背包装上防雨布,然后背后开始刮侧风,风越来越大,把防雨布从背包上掀下来缠在脖颈上。好容易把防雨布收起来,路两边开始生长许多带刺的灌木。一不小心刮倒在里面,能疼得喊出来。好几次就像被人从后面猛推一把,踉跄几步多亏带着登山杖才没栽倒。
终于抵达拐点,风口上。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一段。请听。。。。
带盖子的花(不知道是不是用来捕捉虫子的)。
带刺勿近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一路顺风,对面逆风过来的许多人更加痛苦。风力夹杂着小石子,打在皮肤上,或是没有固定好的背包带抽在脸上。。。建议这段路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请小心行走,一不注意就可能掉落山下,而滔滔河水就在眼前。
拐过弯后风虽然还是很大,但没有刚才那么恐怖。Paine河流动也变得缓和许多。雨过天晴,离Campamento Seron 说来不是很近,可也就是个下山的路,至少现在脚底稳当了许多。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要经过一段湿地,不经意看到路边一具大型动物的骨架站立在沼泽里。肉已经高度腐烂了,因该是一只不幸的原驼,在雨季淹死在此,水退了后便露了出来,始终保持着直立的姿态。显然周围的水源是不安全的。再往前1公里便到达Campamento Seron
这个宿营地有一个缺点,就是建在平原上周围树木太少。风可以肆无忌惮的把我们的衣物,食品,餐具弄到天上去,把炉子吹灭,或者让水永远烧不开。有些人捡了些树桩碎片,垒成一圈,事实证明这也是徒劳浪费燃料。 虽然公园要求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生火做饭,可这里竟然没有相应的建筑(别的营地基本都有)。我们最后厚着脸皮找管理员的厨房烧意面,还用了他们的燃气。管理员人真好!!幸运的是从这里开始,每个宿营地都有热水淋浴了。快到W线上,设施果然要好很多。回想Los Perros的冰泉澡,呵呵呵。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大叔一家,从第一天分手后他们走W我们走O,最终在这里又相遇了,他们明天就要从东面的出口直接坐车回去了,而我们则会继续旅程,W线从东至西。想起他们当初在Punta Arenas 机场大巴上给我们指路,一路同行,多少有些伤感。
略显无聊的一天。 从Campamento Seron 到 Las Torres 酒店这段基本上在树林里转悠。而且离群山越来越远了,风景有些单调。除了走环线的背包客以及换班的护林员,没有人会走到这里来。天气也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阴转小雨。树林里有时候路标不甚明显,容易迷路。出来后直接走到公路上,这也算徒步路线吗。
沿着公路向西,经过好几家酒店(看来不止Las Torres一家)和大巴站才再次找到通往Chileno营地的路。 小径突然变得开阔一开始还很不习惯,而且这边的路标是给司机看的。还没有吃午饭的我们找到一家酒店门口在路边开的小卖部买了些饼干酸奶,太贵了!住酒店的消费水平果然高,本来还想买条巧克力,最后咬咬牙算了。过了酒店就当正式进入环线的南部,也就是W线了。上山的路变宽了许多,游人也是成倍地增加。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旅行团,统一行动统一休息造成有的路段居然拥堵。比较烦的是,有些轻装的团爬山比我们快,又老是休息,所以超过我们后又被我们超过,反反复复。到目的地的路地图上标志两小时,其实只需要1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这个营地是由Fantastico Sur经营,员工们也都穿着公司的蓝T恤。到了这里有两个选择:在此休息或者继续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免费营地Campamento Torres。我们因为预订所以只能留下,但可以想象如果天气晴好计划爬到Base de las Torres看日出的话。请继续向前。这个营地因为地方狭窄,所以人非常多,上百张帐篷沿河扎成连营。主建筑后面工人还在装修一个饭厅。我们在他们下班后溜进去做饭,到还清净。在这里租床位的话,应该非常吵杂潮湿。
说起食品,晚饭后就剩上面这点了,还要撑两天呵呵。
作为招牌景点,Las Torres被放在公园地图的首页。显然这是不得不去的,我算过,如果只去这里是可以从Las Torres 酒店一日之内来回。多日来养成的习惯,早上5点就已经起来了,可早上营地发电机坏了不能洗漱,准备直接出发,却又听说昨晚暴雨引发了一定的洪水把某个桥冲坏了。最终我们决定不管那么多,把大背包留在营地,只带贵重物品和水前往Campamento Torres。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衣服一定要多带,山里气候多变!!!开始水的确挺大也的确要过不少桥,但都没有断掉的地段。爬上山后气温就开始下降了,雨却还在下。 一个小时便抵达Campamento Torres的顶上。心里默默为今天恶心的天气捏一把汗。这里是个分叉口,右手往下是营地,直走便开始真正爬山的路,也就是等高图上红线段。爬到顶上的冰川湖海拔大概八百多,从这里开始要跃升250米。上山的路非常陡,有些地方要利用流下的溪流,所以鞋一定会泡在水里面的。还有一些路要沿着光秃秃的峭壁。等我们爬了2/3 天气稍稍转好,阳光偶尔从云里透出 一两秒。
等真正到了,云雾缭绕中说实话有些许失望。可能要等到蓝天白云才能显示它的美吧。
呆了半小时后觉得冷我们便开始下山, 没走两步居然开始下雪了,气候还真是多变。等回到路口,一切都恢复正常。待我们回到Chileno营地,这里天开始放晴了。
午饭过后我们便启程前往最后一晚的营地 Campamento Los Cuernos。从Chileno出来不久便有往西的捷径,所以不用走太多回头路。这段一直都背靠大山沿着Nordernskjold湖,风景非常美,山里的云看来没有跟着我们出来,潮湿的衣物一会儿便晒干了。不知不觉整整走了近五个小时,因为上午的爬上爬下,路上多休息了几次。
去Los Cuernos的捷径(右侧)
这个果子叫做 Calafate,原住民的主食,现在被用来作成果酱。我曾想要是饿得不行了,可以靠它果腹
快抵达Los Cuernos 的时候突然暴雨倾盆,我们要是晚到几分钟便看不见路了。这是个比较大的营地,帐篷的背后紧紧挨着便是Cuernos del Paine山,甚是壮观。这个营地也是Fantastico Sur经营,但是感觉服务不太到位,可能因为人手不足,什么事情都得等半天才来人。因为噼噼啪啪的大雨,我们吃完最后的晚餐后就休息去了,在帐篷里期盼来日也是最后一天能有让人激动的经历。
依照惯例,我早上5点就起来洗漱。爬出帐篷,天已经开始亮了,环顾四周,发现帐篷上,地上都覆盖着薄薄一层雪,以至于去厕所的路上都差点滑倒。扭头一望,原来Cuernos del Paine 也被银装素裹,在照样照射下闪闪发光。赶紧跑回帐篷去拿相机和手机。
今天虽然是最后一天,但时间却非常紧张,因为要赶Paine Grande 码头往Pudeto的船,还要攀登全线第三高点。从营地出来后继续沿着湖边西行,在到达Campamento Italiano前甚至有机会走到湖边的石滩上,往湖对岸望去远处的雪山若影若现。
路上还途经一条瀑布从山里流出。
时隔一周,我们再次到达Campamento Italiano。这次我们将继续深入Valle del Frances前往Britanico。 护林员却通知我们Britanico关闭了,而且有专人巡视,不许游人经过,但允许我们到达第一个瞭望点。话虽如此,到达第一瞭望点的路并不好走,我觉得除了环线北段外,这是最有难度的一段路了,甚至比爬Base del Los Torres 还要累。我们同样把行李留在营地,第一段路要沿着河逆流而上,在许多大石头上手脚并用向上爬行。有些石头并不稳定,所以要小心摔倒。另外些地方是几乎笔直绝壁。最终爬上一段山脊后进入森林地带。早上这里也下过雪,随处可见积雪以及苔藓,地面非常湿滑。
这英语水平。。。还好能猜懂。
我们最终登上一片开阔地带,这里便是第一瞭望点。左边一片树林后高出就是法国冰川,右边三座大山,继续往前便是Britanico了,透过风雪,依稀可以看见前面的山谷。
随后我们开始掉头下山,重新经过Campamento Italiano取了背包再走了第三遍和Paine Grande之间的路。终于在下午三点多回到Paine Grande。经过了八天,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这里风还是依旧的大,可心情已经非常的淡定。买了几个蛋几包泡面把剩下的汤作了默默地在储物架上留下多余的燃料罐,默默的等船,上船,转大巴,最后离开公园。告别路旁的野生原驼,心里默念我们以后还会再回来的。
回Puerto Natales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个长得像圣诞老人的英国老爷爷,除了跟他瞎聊些各国的奇闻异事外我们还互通了徒步资料。原来他已经第三次走环线了,还从来没在太阳底下见到过Grey冰川(我们顿时感到自己好幸运)。很多我几年来走过的地方他在我出生前就去过,其中包括印加古道,乞利玛迦罗山。还有些我向往的路线(比如Diente de Navarino)。他们一行人接下来也要去El Calafate所以我们约好到时候路上再见。
等到回到城里都晚上快十点了,还没吃晚餐的我们自然已是两眼发绿。一周来的强烈消耗和身上所剩小几千现金成了尖锐且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在大街上找到个家庭餐馆好像叫Catalina。主人不会一点英语,但是饭菜超便宜,当然我们剩下的钱也就够一人一个汉堡了。这在公园里只够瓶可乐。我发誓,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有诚意的汉堡:
好吧,我是用颤抖的双手含着泪吃完的。
再次回到Hostal Morocha都十一点了,前文提到Angela还在独自看书等我们。洗漱完毕后我们又只有不多的休息时间,因为第二天要赶去El Calafate的大巴。都怪我,安排的太紧张了。一周不睡床,突然这么软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踏实入睡,然后我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