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刹---福州西禅寺

作者:休闲人 显示图片

       福州西禅古寺,俗称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西禅寺位于福州工业路西祭酒岭怡山之麓,距福州市中心1.5公里,占地7.7公顷。
       西禅寺为六朝古刹,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定名“清禅寺”,后改为“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距今有1148年历史。西禅寺以规模宏大、文物丰富而著称。寺内有白龟吐泉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身记石碑、唐代七星井、五代慧棱法师塔、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西禅寺的历史见证,也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西禅寺在海外久负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的双庆寺,越南的南普陀寺、二府寺、观音寺等,至今仍由西禅寺派禅师常住管理。
       西禅寺的中心是一座整体布局对称,典雅庄严的四方形建筑群,其南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左右两侧偏殿有:钟楼、鼓楼、祖堂、念佛堂、禅堂、方丈堂、伽蓝殿和斋堂。主轴线外有玉佛阁、华严三圣阁、观音阁、500罗汉阁、报恩塔、藏经阁和亭子等大小建筑38座。

       西禅寺放生池


       报恩塔


       华严三圣阁


       玉佛阁


       五百罗汉阁


       西禅寺内林木郁郁葱葱,园林式的绿化让环境显得清幽古雅,红色的寺庙和绿色的树木相映衬,显得十分和蔼、典雅,时不时传来的了诵经和木鱼敲击声,让游人置身于一座花园式的寺庙中,流涟忘返!




       曲径通幽,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西禅寺大门
       西禅寺大门坐西朝东,是一座巍峨而壮观的建筑,在国内堪称少见。门上方的“八闽名刹”十分显眼、引人注目。大门两边的坊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钟声千古响唐音,荔树四朝传宋代”,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对联,点明西禅寺是建于唐朝的古寺,寺内的荔树是宋朝时种植的。门前还有一对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石狮。




       通往山门道路的两边都是荔枝树,树上挂满红红的荔枝



       ●放生池
       步入寺大门,便可看到右手边的放生池,池中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
       晨曦中,放生池中的九曲桥、亭子、拱桥和远处的报恩塔、500罗汉阁,在池中的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九曲桥


       放生池中的红鲤


       ●山门(第二道门)
       沿着放生池前行,在左手边会看到西禅寺的山门,门两边的山墙上书写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山门两边的坊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青山如画古犹今、碧涧生潮朝自暮”。而山门两边的镂空雕的花岗岩龙柱和花岗岩石狮,充分展现了福建的雕刻艺术。


       山门前的荔枝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荔枝





       精美的缕空雕花岗岩龙柱


       栩栩如生的石狮


       ●三门(第三道门)
       步入山门,右拐进入第三道门,就是西禅寺寺中心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门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江涛竹籁昙花香里普慈云,山色湖光荔子蔭开法席”。


       ●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现有建筑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住持微妙禅师重建,1980年又作修建。
       天王殿的大殿中供奉着弥勒菩萨像,两侧为高达4米的四大天王像,殿后面供奉着韦驮菩萨像。


       天王殿前形态逼真的雌性石狮(前足处有一小狮)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由住持复本禅师、监院妙禅师重建,1980年又作修建。
       大雄宝殿的大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祖像、药师佛像和阿弥陀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像,殿后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像、文殊菩萨像和普贤菩萨像。


       大雄宝殿逢年过节烧香的人太多、香火太旺,为此殿前摆放着三个高达2米的长方形铜铸香炉,香炉的正面、背面、侧面和柱子上,各铸有二条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龙,其精致程度国内少见。殿前的中央摆放着一个高3米左右的仿古铜铸大香炉,香炉的正面铸怡山西禅寺,背面铸有二条龙。


       



       香炉上的龙柱




       大雄宝殿屋脊两头的龙首翘角


       大雄宝殿屋脊中间的七层宝塔


       ●●法堂
       法堂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住持微妙禅师重建,1980年又作修建。
       法堂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地藏王菩萨像和目连尊者像,两侧是二十四诸天像。
       法堂前也有一个高达3米左右的铜铸大香炉,正面铸有怡山西禅寺,背面铸有二条龙。法堂前两侧还有一对石塔。




       ●宋荔
       法堂的右前方有一株宋荔。据史载,西禅寺所在地怡山产荔,始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古时荔树成片,有四、五百株。并有佳果(优良品种)“中冠”、“丁香”、“天洗碗”等。
       法堂前的这株荔树为宋荔之孑遗(指起源久远的宋代),已有1100年的树龄,至今仍年年结果。


       宋荔之孑遗树(左侧)上也挂满了红红的荔枝



       ●●玉佛阁
       玉佛阁位于大雄宝殿西侧,建于2000年,重檐翘角,雕梁画栋,红柱、红梁、黄瓦、绿椽,是一座十分美观而有特色的建筑。阁中供奉着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祖,一尊卧式佛祖,高3.7米,重10吨;一尊坐式佛祖,高2.95米,重8吨,为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玉佛。



       玉佛阁大厅顶上的双龙彩画


       玉佛阁的重檐翘角


       在玉佛阁楼上拍摄的西禅寺钟鼓楼、报恩塔和500罗汉阁。






       ●●华严三圣阁
       华严三圣阁建于1992年,也位于寺中心的中轴线上,在法堂之后,是一座巍峨而壮观的建筑。阁中供奉着铜铸的华严三圣像,配以汉白玉砌成的底座,精美而庄严。居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连同佛光屏高18米,重20吨;两侧供奉着文殊菩萨像和普贤菩萨像,各重15吨。




       
       华严三圣阁大殿十分宏伟壮观,大殿前有六根镂空雕的花岗岩龙柱;殿前的台阶处有花岗岩石鼓;大殿的墙上和台阶的墙上均镶嵌精美的石雕。



       精美的镂空雕花岗岩龙柱



       精美的镂空雕花岗岩窗户



       在华严三圣阁的大殿前,可观赏到观音阁、500罗汉阁和报恩塔,与市区的现代化建筑很和蔼地融合在一起。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华严三圣阁东侧,建于1988年,阁中供奉着一尊铜铸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法相庄严,慈悲垂视。观世音菩萨高9.1米,端坐在莲花台上,加上法屏高达11.3米,重29吨,为全国仅有。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观音阁大殿前有一对七层六角的铸铸铁百佛塔。



       ●500罗汉阁
       500罗汉阁位于观音阁的东边,是一座十分雄伟的大殿,共六层。其一楼大殿内和六楼大殿内各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祖雕像,从一楼到五楼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的500汉罗彩塑。


       罗汉阁两边的荔枝树上挂满了荔枝




       罗汉阁一楼、六楼大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祖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






       罗汉阁大殿正门前有四根花岗岩镂空雕的龙柱,殿前台阶的正中央有花岗岩九龙石雕,台阶处有花岗岩石鼓。


       花岗岩九龙石雕



       ●藏经阁
       藏经阁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由住持复本禅师、监院微妙禅师募捐。始建于寺中心中轴线法堂之后,1941年与1980年重修,1996年移建在500罗汉阁(南面)之前。
       藏经阁中珍藏有清《龙藏》一部,及高僧刺血抄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均为极其珍贵的文物经卷。


       ●报恩塔
       报恩塔位于500罗汉阁的西南侧,建于1986年,高67米,地上15层,地下一层,每二层设一厅,共设八厅。外造九廊,为仿古八角飞檐石塔,巍峨壮观,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外围的龛中共有76尊石雕罗汉像。塔内八厅的墙壁上,从下而上有32幅壁画,描绘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成佛的过程,并以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的图案装饰其间,是一座十分宏伟高大、美观的艺术石塔。可惜报恩塔平时不开放,无法目睹塔内的精美壁画和塔外龛内的石雕罗汉。


       报恩塔四周的荔枝树上也挂满了红红的荔枝



       报恩塔是新加坡双林寺主持淡禅法师募资建造的。淡禅法师是1983年由西禅寺委派到新加坡双林寺任主持,为报答祖寺的培育之恩,将他募资建造的石塔命名为报恩塔。



       ●宋荔
       报恩塔的前面也有一株宋荔,树龄已1100多年,树干内早已朽空,仅剩下一层不到10厘米厚的残存树皮,不但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枝叶茂盛,年年结果,堪称奇迹。荔树前有一石刻,昭示“宋荔”。

       宋荔的树干早已朽空,仅剩下一层不到10厘米的残存树皮。


       树龄1100年的“宋荔”老树上挂满鲜红的荔枝




       据《西禅小记》记载: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树,最多时有四、五百株,其中多为佳果,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自明朝开始,每当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寺内就会举办"怡山啖荔"盛会,邀请地方上的文人雅士来寺内啖荔,他们一边啖荔,一边或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留下不少轶事和诗词。其中有清代朱彜尊、吴震方、查慎行联吟的"咏荔",传为佳话。
       宋朝书法家宋襄曾称赞西禅寺荔枝:“荔子丰标全占夏,荷花颜色末留香”。1937年诗人郁达夫来西禅寺啖荔,书赠七绝一首:“鸡鸣腐鼠漫相猜,世事因人百念灰;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注:陈紫即陈家紫,方红即方家红,皆为荔枝品名)。1981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初来西禅寺,也留下诗句:“我来首访西禅寺,几历沧桑岁月长;色见声求无是处,好从坏病证医王。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
       如今西禅寺内仍有数百株荔枝树,其中有半数以上是以宋荔为母体嫁接繁殖的。每当荔枝采摘时节,就会吸引大批善男信女前来品尝,1100多年来,怡山啖荔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西禅寺内目前仍有100多棵荔枝树,丰收时,寺内的荔枝树上都挂满了荔枝











       备注:凡是荔枝树上挂有荔枝的照片是2018.6.26~27日拍摄的。

       ●住宿
       西禅寺周边的酒店有:福建怡山大厦、福州伯爵大酒店、春晖商务酒店、福州凤凰假日酒店、福州润泰酒店、鑫晟快捷酒店。
       ●歺饮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南国地方特色,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佛跳墙“和生猛海鲜;更有福州有名的特色风味小吃,象鱼丸、太平燕、鼎边糊,不可不尝。
       ●交通
       市内公交有:14、27、39、64、74、91、96、97、112、113、123、128、165、307、317,在西禅寺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