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称“紫禁城”,自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开始建造,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又经明清时期的多次改建、修建、重建,成今日之规模,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说是后来仔细清点,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这里曾居住过24位皇帝,是明清两代共500多年的皇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东西两翼。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等和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的“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
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因而被称为“故宫”。
据说,故宫收藏有180万多件的文物,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现在一些宫殿中设立了不少的展馆,如书画、瓷器、青铜器、钟表、玉器等。
游览故宫,其实可以按照三条游览线进行;一是中路,也就是中轴线,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都位于中轴线上:二是西路,主要有西六宫和养心殿;三是东路,可以又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是东六宫、斋宫和奉先殿,其中奉先殿是钟表馆所在;另外一路是宁寿全宫,即珍宝馆。要是喜欢清宫剧的来,会看到许多熟悉的地方滴。
其实故宫不仅限于以上,还有很多的地方未开放滴。现在只能从天安门进入,从北面神武门出,周一闭馆。
故宫淡季门票:40元,绝对超值,另有解说器出租。
我的游览路线是上午8:30从天安门进入故宫,先走中路至御花园,再走西路返回武英殿,再东去文华殿再至东六宫一线,再返回至奉先殿,看钟表馆,最后去宁寿全宫,参观珍宝馆,再经珍妃井,从珍宝馆后门出,至神武门,下午15:30出故宫,共耗时7小时。去故宫那天,天气难得的好!这肯定又是人品的缘故了!
先中路,冬季暖阳下的天安门,看着真舒服
天安门前
天安门后
后面也有两根华表的
这是端门
门钉都是9*9的,铜质
再进来是午门,就是那个推出午门外斩首的午门了,明代大礼仪之争时,在这里,用廷杖可是打死不少大臣啊
西面是社稷坛,即中山公园
东面是太庙,严格遵循左祖右社的规矩
到时正好8点半,旅行社的游客已经很多了,等候多时了,购票,拿上免费地图,GO!
西面有日晷
东面是国--旗护卫队住所
东面有嘉量
再看午门
天上有云彩了
继续前行
金水桥
到达太和门
丹陛石够大,其实后面还有更大的
雄伟铜狮
又见嘉量
铜炉
魑首
西面的东东不见了,估计是日晷
太和门廊顶
好大的空地,太和殿,我来了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西面是武英殿,没开放,东面是文华殿
是三块丹陛石
日晷
铜鹤
铜龟
最高等级的檐角
最高等级的建筑,重檐庑殿顶
嘉量
西面铜鹤、铜龟
一位骑兽仙人带领着十个走兽
说是鎏金铜缸,消防设备
二龙戏珠
门上也是二龙戏珠
乾隆御笔
上方藻井轩辕镜
门
后门是这样滴
接着是中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220年),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此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也是乾隆御笔
后门
继续,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乾隆时重修。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
还是乾隆御笔
远处可见北海公园之白塔,本来有计划如有时间就去景山和北海的,可惜,时间来不及
前方乾清门
大石雕,石长16.75米
乾清门
丹陛石
乾清门前铜狮
红色宫墙,配上黄绿琉璃,养眼啊
天!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养心殿后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后,成为清代皇帝停灵之地,再转至景山,再到陵寝安葬。
正大光明匾后,不知现在还有秘密建储之诏书否
后门
紧接着,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两头有暖阁,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还是坤宁宫,全景
侧面看交泰殿
交泰殿的顶
交泰殿的门
坤宁宫,
内景,喜庆!
后门
御花园门
御花园,在坤宁宫北面,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
御花园里的树不少都是这样滴,又是树又是门,少见
天一门
两侧铜麒麟
两树不分离
燎炉
钦安殿
御花园内建筑颇多,都是对称的,都是高大上
九爪槐
古树参天
万春亭
藻井
浮碧亭
摛藻堂
堆秀山
铜象两只,再出了门就到故宫北门神武门了
延晖阁
澄瑞亭
西面是千秋亭
走完中路,去西路,从北向南走。
西路主要有西六宫、养心殿和武英殿。西六宫中有3个没开门的,武英殿也没开放。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清兵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康熙皇帝开始将这里作为刊刻典籍之所。
西六宫中的翊坤宫、储秀宫和养心殿是主要看点。
先看西六宫,这可能是漱芳斋的大门,可惜没开放
这是北京的天吗?
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皇家颜色,如今就在眼前
华妃的翊坤宫
前有铜炉、铜凤、铜鹤和铜缸
后门是这样的
井,上面的井口也太小了,真想下去,必须把下面的石头挪开
体和殿
储秀宫
左右两棵古柏郁郁葱葱
内景,只能把镜头贴在玻璃上才行,就在这里慈禧生下了同治皇帝
丽景轩
末代皇帝,命运多舛
皇后金册
去另一个院落
太极殿
养心门
门前铜狮
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
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
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
西暖阁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养心殿全景
东暖阁门
西暖阁
本认为皇帝住养心殿是没有嫔妃陪着的,事实不是这样滴,住哪里都有陪的
终于拍了个人少的养心门
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军机处竟然在这里,不起眼,感觉是后来盖的,但是距离养心殿很近滴,议事方便
西侧廊房有展厅,清代清八件和仪仗
这是金交椅
金提炉
金盒
金唾壶
金瓶
金盆
清代静鞭,甩的啪啪的,告诫要肃静了
回到中路,继续东路
东路,先从文华殿开始,主要看点是东六宫和奉先殿;东六宫中有几个宫设有捐献馆、青铜器展、印章书画等展厅,但是有两个没开放;斋宫也没开放;奉先殿里是钟表馆,文华殿中则有瓷器展厅。
文华殿,初为皇帝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为明清皇帝经筵之所。
丹陛石上只有云纹
这是文渊阁,当年都有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大学士官职,好像都是正一品啊,许多名臣名相都曾是。
碑亭
出文华殿,再看太和门
又见太和殿
有两个小外在留影
东路开放的只有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和永和宫,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奉先殿即钟表馆和珍宝馆即宁寿宫的位置
捐献馆设在景仁宫,都是孙瀛洲先生无偿捐献的,品种很多,精品也很多
明代德化窑白釉伏虎罗汉雕像
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据说是孙瀛洲先生40个金条换来的
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纹花口花盆
乾隆白釉双连盖瓶
这是延禧宫,这是火灾后的样子,没见安嫔,有书画展和一个明清贸易瓷器展
烧成这样,质量还是不错的
承乾宫
永和宫
有些逛累了,休息会,在商店里给老婆和儿子买了个书签,算是纪念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