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富川县城北面约三十公里的朝东镇,广西与湖南交界的偏僻之地,山高水长,层峦叠嶂,秀水瑶族状元村就座落在这山川河谷之中。虽然地方偏远,但由于临近贺州,又靠近桂林旅游圏,交通还算方便,我们从湖南江永沿着富桃公路过来,直接就进到了就在公路边的秀水村。
秀水村在富川乃至贺州都还颇有些名气,既有历史,又有来头。据传它最早是由唐朝开元年间的贺州刺史毛衷创建的,至于这位当地的最高权贵是何方人士、当年为何选择此地落根则传说不一。总之是他不仅带着辟地盖房的银子,也带来他传家继世的成箱书籍。依靠着圣家教谕和道德理念教化一方,在这荒蛮的穷乡僻壤开创出一个当时具有先进农耕文化的文明新村。经过一千多年的世代繁衍,开枝散叶,由一个荒无人烟之地发展到现在已有二千多人的四个自然村。所以现在的秀水状元村只是一个泛称,实际上这里已分为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共四个村。更重要的是,秀水村坚持尊崇孔孟之道,倡导道德教化,在从刀耕火种发展到万顷良田的同时,不忘教书育人,一个小小村庄居然建有四所古书院。于是乎一个过去的蛮夷之乡成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历朝历代,贤杰辈出,科举进士不断。仅宋朝富川的十八名进士中就有十六人出自该村。其中最光耀的当然就数高中状元的毛自知。说起这位毛状元,他不仅是古村千年唯一的状元,更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才俊。当年他以抗金复土弘论博得圣上亲睐,并委以重任,为开禧北伐前后奔走,出谋划策。后不容奸佞,惨遭贬赐,客死他乡。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家乡人民加倍的爱戴,状元村之名由此广传。
秀水村也属于典型的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与其他传统古村一样,选址布局十分讲究,体现着中国传统阴阳风水的理念。整个村庄背后是绵绵青山,村前是清清溪河。秀水从村前缓缓流过后,突然在村口沿着村边蜿蜒拐入了村里,自然顺势将村外与古村分割成阴阳两面。村口北面的秀峰与南边的峻岭自成青龙白虎之势,而村内纵横交错的街巷也暗合乾坤卦象之局。整个布局看上去既自然成形,又顺理成势。我们来到村口首先就看到那棵古老的龙形树。与其他遒劲挺拔的古树不同,这棵粗大的古树横空出世,从村外腾空跨越溪河伸向村内,真似蛟龙出水,平添古村气势。顺着龙树所向跨过小桥就是秀水村最有名的状元楼,楼前一方小坪,这里前后左右集中着一大批古建筑,如古戏台、古牌楼、古祠堂、古泉池、古罩壁等。秀水村的古建筑物具有典型的岭南风格特色,其中大部分为清代建筑,也有部分明朝甚至更古老的建筑,所以它被称为当地宋元明清古建筑天然博物馆。不知道是村中人多,还是节约耕地,看上去村子的民宅密集成群,黛瓦屋顶层层叠叠,青水墙面排排相接,房屋多以天井组合,墙檐饰有彩绘或砖雕,室内外门庐漏窗到处都点缀着花鸟鱼虫的图案。争奇斗艳的风火墙,迂回幽深的古巷道,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整个秀水村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典雅又清新明快的感觉。
我们在村中穿行,又环绕着古村走了一圈,发现整个村庄实际上都是以秀峰为中心并围绕着它而建。秀峰高不过百米,平地兀立,倒是气派。妙的是,除了秀峰山下有一座状元楼和戏台,在四周还分布着另外四座祠堂和戏台。原来秀水村算是过去这一带的市集中心,一个村就有三个交易市场,无怪乎小村能有如此规模。看来任何地方的发展终究是不离经济发展左右的。我们顺着古村旁边的秀水河走向后山,水旁新建了新亭,河上修复了风雨桥。越往上走河道越宽,两旁的景色越来越丰富,古村的田园风光也越来越浓厚。原来秀水村不仅古迹众多,风景同样优美,当地也是号称拥有八大自然景观。我们没有去细数这八大景,只是站在风雨桥上,看着眼前秀峰毓秀翠青,望向远处群山晴云浓淡,平谷中的座座青山无一不似十里画廊般美丽。时近黄昏,牧牛晚归,炊烟初起,水流无音。此番田园秀色,竟毫不亚于阳朔美景。真是秀峰秀水,别具风情。
返回村头,我们走进古朴陈旧的状元楼。里面陈设简单,仅有泥塑一尊供人凭吊,倒也显得肃穆庄重。只是建筑过于简陋,就是门房、天井加一厅,没有楼。听说旁边的小坪就是原来计划盖真正的状元楼的,只缘这位抗金英雄最后被贬谪夺了状元,楼就敷衍了事变简单了。楼没有起来,乡亲们的心里已经建起了一座不朽的楼;状元被夺了,此地仍叫状元村。状元村能有如此民族英雄立世,更具风光。
秀水状元村
村口溪水
村口见古宅
古戏台
秀峰山下
状元楼入口
状元楼
秀水村唯一的状元
秀峰门坊
溪水环绕
龙形树
这是招牌树
古戏台前
古井
老街
祠堂
古井
长寿井
古巷子
古宅
读书人
这里橘子多
村中古戏台多
毛氏宗祠
休闲老年人
秀峰
乡村风光
风雨桥
秀水村田园景色
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