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现司马台西段封闭整修,短期内是不能走这条线了********
********司马台长城东段部分开放,可从古北水镇进入游览:参阅本人水镇的游记:@http://www.mafengwo.cn/i/3288603.html
那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全程约10公里,5小时左右走完。2010年清明节,我们3台车先开到金山岭停车场,10个人挤上一台荷载7人的面的,摇摇摆摆地像返乡民工一样,被拉到司马台西1号楼的山坡下。司机说顺着这条路上去就是,然后开着面的一溜烟走了。丢下我们茫然顺着小路上去就发现似乎无路可去,还好有位老太太自告奋勇带路,顺利来到西1号楼,全队意气风发,出发前留此合影。
司马台:西1号楼城门洞
司马台长城东段,从鸳鸯泉以东,在势如五指并拢的山峰之巅,长城似巨龙蟠伏在绝崖峭壁上,桓亘东西,千米之内竟密布14座敌搂。在窟窿山巨大的圆洞上方,凌空飞跨着一座天桥,在陡立的山峰两侧,耸起一架天梯,这便是司马台长城最惊险之处。登上天梯,爬过天桥,才能见到“仙女楼”和“望京楼”。望京楼海拔986米,是北京市最高的文物景点。
*备注:2014年十一假期曾游览司马台长城东段,只开放了8座敌楼。天桥,仙女楼,望京楼等奇观统统不得见。参阅:@http://www.mafengwo.cn/i/3288603.html
司马台:西2号楼(3眼楼)
司马台长城:西3号楼,又名小胡同楼
司马台长城:西4号楼,长长的缓坡,用长焦看到先行的同伴正在缓慢攀登
司马台长城:西4号楼,2位小伙子已经到了
司马台长城:西4及西5号楼
我坐在司马台西8楼,看刚走过来的4-5-6-7,雄关漫漫啊
司马台长城:西10号楼。残破的地面。
这段文字砖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文字砖长城,这些砖上面主要记载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的年代以及部队番号,如“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等。这些文字用楷书或隶书写在砖坯上,烧制而成。
在西12楼 看前面的西13楼(麒麟楼)和西14楼
在麒麟楼(西13号)敌台2层南垛墙的中间有座麒麟影壁。影壁通高199厘米,宽两米多一些。影壁下部是几层砖砌成的须弥座,上部盖以瓦顶,两侧是圆柱形的砖框,中心便是砖雕麒麟图。图由15块方砖组成,横5竖3,一尊硕大的麒麟占据了其中大部分面积。这幅长城影壁上的砖雕麒麟是奔跃的形象,四蹄生风,收臀耸腰,尾巴上翘,鬃毛飘拂,目嗔口张,回首长啸,刚烈壮美,八面威风。麒麟的周围饰以犀角、宝珠、古钱、珊瑚等杂宝,是明代典型的民间风格。可惜好不容易进到敌楼,里边没楼梯,没办法爬上2楼。
走过麒麟楼后,再回望一下。以后练会了攀岩,就可以爬上2楼看麒麟壁了
回望:高处的敌楼就是西13号楼麒麟楼。近处的是西14号楼,进入它之前就要买金山岭长城的门票了。14号楼其实是很高的一座楼,有很陡的楼梯,可是当你翻越过来回头看的时候,似乎不过尔尔,完全看不出来它曾经的威武雄壮了。
看那高耸的,就是西14号楼。走完长城,会有这样的感觉:高与不高,难与不难,真是相对的。
雄关漫漫从头越
回望西14和西15
这是最长的陡坡,很多人都走小路绕开了这3个相当高的敌楼,不过非常值得,一定要走!
后川口东面的悬崖上有一座形似棺柩的敌楼,就是这座花楼(又叫将军楼)。据当地上了年岁的老人介绍,当年花楼装饰得可美啦。楼内四面墙壁上有牡丹、海棠、绣球、荷花等各种花卉雕刻。就边楼门石柱都是用汉白玉石雕砌的。只可惜在日本侵略军占领这一带长城时,都给破坏了。只留下点残迹。将军楼外侧绿草如茵的山破上,有一座坟墓,叫将军墓。将军墓西北面有一条三里多长的大沟,叫将军沟。传说,这些命名,都是为纪念牺牲在这里的一位将军-- 女扮男装的武桂花。
后川口东面的悬崖上有一座形似棺柩的敌楼,就是这座花楼(又叫将军楼)。据当地上了年岁的老人介绍,当年花楼装饰得可美啦。楼内四面墙壁上有牡丹、海棠、绣球、荷花等各种花卉雕刻。就边楼门石柱都是用汉白玉石雕砌的。只可惜在日本侵略军占领这一带长城时,都给破坏了。只留下点残迹。将军楼外侧绿草如茵的山破上,有一座坟墓,叫将军墓。将军墓西北面有一条三里多长的大沟,叫将军沟。传说,这些命名,都是为纪念牺牲在这里的一位将军-- 女扮男装的武桂花。
无论是从金山岭入口还是司马台入口,徒步到花楼都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正是最累的时候,有些人都已经忍不住要用手撑住地向上攀登了
金山岭长城:花楼和后川口的残墙
远望司马台长城东段,我默默对最高峰的望京楼说:有机会我会来拜谒您的。
后川口
后川口
后川楼
大金山楼。上层一间仿木制的砖砌小铺房,其椽、檩、檐都是用青砖磨制而成,如果不细心看,真以为是木头制的呢。
金山岭长城上,还可看到数不清的射击孔、了望孔,都饰以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等,一个个精巧别致,耐人寻味。
在金山岭长城的一些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有一道道短墙,这就叫障墙。障墙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万一敌人攻上长城,守城士兵可以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
山脊上的那截长城叫“支墙”,确实是万里长城所罕见。它与前面的库房楼相通,是库房楼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敌兵来犯,守卫在支墙上的士兵可以最先与敌兵交火,万一抵挡不住,可以凭借支墙,边打边撤退,最后撤到库房楼里,继续与敌人战斗。而且支墙北面200米的两侧山头上,各有一个圆形的墩台,那叫烽燧,就是烽火台。古代战时,利用它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烽燧和支墙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对戚继光曾经驻守的库房楼的多层保卫。
【the end】
有幸还去过2次金山岭:
2009年11月6日 梦一样的日子:轻舞飞扬金山岭 @http://www.mafengwo.cn/i/7092773.html
2009年11月20日一起去看流星雨,金山岭长城的晨光
@http://www.mafengwo.cn/i/7091513.html
【点此,回到本人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649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