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边走边看:最美地下艺术宫殿~莫斯科地铁站

作者:令狐冲 显示图片




莫斯科地铁站,是我来莫斯科之前做功课的必选地之一。早就在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久闻世界最吸引人的十大地铁站“莫斯科地铁”的大名,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地下的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的熏陶啦。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站。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在近200个地铁站中,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华丽典雅的莫斯科地铁站一直是俄罗斯人的骄傲。
    
    地铁站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并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作品美妙绝伦,令人流连忘返。来到莫斯科不亲眼看一看莫斯科地铁站,那将是来俄罗斯旅游最大的遗憾。    
 
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是世界上使用效率第二高的地下轨道系统(第一是纽约)。莫斯科地铁实行一票制,只在入口处检票,途中可以自由换乘,可以买单次票和各种多次票。如果预计在莫斯科需要多次乘坐地铁的话,买多次票很划算。

第一站:完美装饰艺术的典范 ~莫斯科地铁马雅可夫斯基站


莫斯科地铁站不少地铁站以俄国大文豪命名,如“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其中名气最响的是“马雅可夫斯基”站。“马雅可夫斯基”站是为了纪念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站之所以有名不仅在于诗人,更是由于车站的建筑特色。它是莫斯科地铁站的精典。在世界地铁工程史上也是一个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完美融合艺术设计的典范。它的的建筑风格被归入当时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义”,设计师杜什金Alexey Dushkin吸取美学的精华,以简约大气的墙柱式结构取代传统的塔柱式结构,并以金属和石材混搭的方式,将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推到极致。前卫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别有一番诗人般的浪漫情怀。

大厅两侧的每座大理石拱门都镶着不锈钢。一盏盏照明灯围成圆形,嵌在穹顶。



地面中央的红色大理石“通道”,犹若一条红地毯,仿佛在欢迎每位乘客。




         地铁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花板:千万别以为只是灯饰围成圆形这么简单,其实每个圆圈里面都另有风光。这里镶嵌着苏联名画家杰伊涅卡的马赛克壁画,共有31幅。该设计方案于1938年在纽约国际展上获得大奖,使“马雅可夫斯基”站成为世界级的地铁站。













地铁入口处立着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头像,目光深邃。






第二站: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莫斯科地铁共青团站




亲,好好揉揉眼睛,这不是沙皇的宫殿,这是共青团地铁站。

莫斯科地下铁系统赢得“地下宫殿”的美誉,绝非偶然。最富盛名的便是共青团站。此站在科尔特瑟瓦雅地铁线以及莫斯科整个地铁系统中最有名气,它也是莫斯科的标志,部分原因是它处于莫斯科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共青团广场。这个地铁站是到莫斯科和俄罗斯其它地区的枢纽,它的设计主题是展示爱国史,激发人们对俄罗斯的未来充满向往。

共青团地铁站运用了金黄色元素和富丽堂皇的吊灯,颇具皇家宫廷气派。难怪会有莫斯科人自豪地说,莫斯科宫殿城堡多,那属于沙皇;而地铁则是可让人民自由出入的人民宫殿。

一盏盏明亮的吊灯,映照在大理石的墙面,映照在花岗岩的地面,映照在有马赛克画面装饰的拱形顶部。繁艳绚丽的月台让枯燥的交通变成了奢华丰富的视觉之旅。



 
屋顶上的浮雕,寄托着和平的意愿。




苏联妇女手举镰刀铁锤和丰收的稻穗,背后是克里姆林宫的塔楼和红场的列宁陵墓。




五角星中央那4个字母 cccp ,苏联的象征。




精美的马赛克拼图~列宁在演讲。




第三站:保留着浓郁的苏维埃历史印记的革命广场站

与红场只隔一条街道的革命广场地铁站,建于1938年,是早期建设的地铁站之一。实际上,莫斯科很多地铁站只听名字就能让人感觉到浓郁的无产阶级革命气息。譬如“工会”“马克思”等。而“革命广场”站则更是一派全民皆兵的景象。它的候车大厅就像一座博物馆,大厅和走廊间每一个门洞两侧壁槽内放着青铜制人物雕像:工人、农民、士兵、游击队员、水手、空军飞行员、抱着婴儿的母亲等,共76个群众形象,用以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  红军反法西斯战争。

在这里我感受着前苏联的浓浓气息,怀旧情结得到了小小的释放。
简洁明亮的革命广场站候车大厅




雪白的天花板大厅与枣红色拱形门洞,深褐色的雕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冲锋陷阵的@苏联  红军、站岗值勤的哨兵,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早已定格在激情澎湃的历史年代。




一只狼狗的鼻子被路人摸得发亮,女儿也凑上热闹摸它一把。







正像列宁所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里展示着苏联人民的革命英雄史。看着在这里匆忙过往的人群,感到俄罗斯人仍然涌动着追求美好的激情。




第四站:与乌克兰历史息息相关,媲美宫殿的基辅地铁站

基辅地铁站是导游向我们推荐的,他最喜欢的地铁站,也是我们地铁站之行的意外收获。(乌克兰,是@欧洲  除@俄罗斯  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  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  后,乌克兰独立,首都基辅。)

基辅站里的精美的大理石柱面,典雅的吊灯,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大量的社会主义绘画,让我有一种不是地铁站而是美术馆的错觉。





既然名为基辅站,所有的彩石壁画自然都与乌克兰的风光和历史有关。顿河彪悍的哥萨克,美丽的乌克兰姑娘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克里米亚和黑海的旖旎风光,每一幅,每一件都吸引着我的目光,它们生动而又鲜明。由于壁画太多,不能一一展现,亲临马赛克壁画现场的感受更令人震撼。


爱国主义也是地铁壁画的主题。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1812年抗击拿破仑的入侵、十月革命的爆发等等,有的是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反映了苏联人民英勇奋战的壮观场面。


列宁在演讲




斯大林和群众




普希金在乌克兰。英年早逝的普希金是最受俄国人爱戴的诗人。




乌克兰青年男女采摘果实。




能干的乌克兰帅哥





可能是我们带着女儿的缘故,我一上车就有一个年轻人起来给我让座。导游告诉我,这就是莫斯科的地铁文化:在车上自觉地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让座位。在他们看来,一位妇女站在那里,而男性却坐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导游说,俄国人长期受这种环境熏陶,具有着很高的素质。他们乘坐地铁,进出地铁站,在百米深的地下,井然有序,礼让老弱病残,全无嘈杂混乱,更不见前推后拥。就是人再多也很有秩序,绝少有哄抢现象。乘自动扶梯时,人们都自觉地站在右边,有急事的人可以从左边快速走过,就像超车。
  的确,从地铁乘车秩序可以看出莫斯科人的修养和素质都比较高。行驶中的车厢里,所有的乘客都不高声喧哗。地铁里几乎找不到一块果皮或一张纸屑,一切都显得那么整洁,使人难以相信这里是供人们匆匆来去的公共场所。
  在莫斯科地铁站里还设有造型各异的休息坐椅,因为这里冬天可以躲过严寒,夏天可以抵挡暑热,又没有刮风下雨的干扰,年轻人就喜欢在这里谈情说爱,地铁站真是一处伊甸园式的美妙场所。

第五站:胜利公园站

建于2003年的胜利公园地铁站曾经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铁,距离地面的深度高达97米。在这里人们还能体验欧洲最长的自动扶梯,这里每部自动扶梯都有126米长,有740级阶梯。从下面坐电梯上去要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在自动扶梯底部,人们看不到它的顶部。


据说,很长时间里,胜利公园站地铁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铁,但是,这个记录还是被打破了,平壤新建的地铁特意建在地下137米处。



圆拱形、明亮的胜利公园车站候车大厅用产自俄罗斯的红白两色大理石来装饰。建筑工艺显得十分精细,华丽的大厅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米黄色大理石柱和墙面与柔和的灯光相辉映使中转大厅显得格外高贵 典雅。




大厅两端各有一幅壁画,纪念着两次卫国战争的胜利,拿破仑和纳粹德国的入侵,曾经是艰苦的奋战,但是胜利是属于俄罗斯的!

这是纪念俄罗斯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的胜利,中间那个身穿绿色元帅大衣的是库图佐夫元帅。




另一端的壁画是纪念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画面具有浓厚的苏联时代特征。






 买一张地铁票在各个地铁站转来转去,看不够就是不出站台。看到喜欢的地方,兴奋得我哇哇大叫,真过瘾。短短的时间内只能参观这几个著名的地铁站。有机会再来莫斯科的时候,我一定要再多去欣赏几个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