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江楼开始,转入正东路一直走,再到正西路,再取道西江南路,前往梅庵,最后沿着宋城二路,回到古城墙“朝天门下”,登上城门,沿着城墙转向南方,穿过新街,直达西江之滨。
这条路线,一圈下来约5公里,囊括端州古城最知名的景点——阅江楼、丽谯楼、梅庵、古城墙等,最有韵味的历史街区——正东路、正西路、新街等等,绝对是喜欢自助游、人文摄影等会玩之人不可错过的一条行摄路线。
这条最佳的肇庆行摄线路,始于阅江楼,止于西江边,值得花半天时间慢慢行走,可以较好体会肇庆旧时建筑、商业、民情。下面就按照线路的顺序,总结一下这条线路的10大看点。
1.阅江楼
现为肇庆市博物馆,馆中展览主要有3大内容:叶挺独立团史迹、端砚及肇庆历史文化展厅。
展厅最后的图片墙,发现几位建国后的元帅都曾是叶挺将军的部下。要是叶挺没有在建国前去世,应该封什么军衔?当年他独立团下的排长在55年都被封为元帅了!
宋代端砚
博物馆里我比较关注的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不多,不过还是看到了几个汉代仿建筑明器,东晋狮型注水和钧窑碗,也算是有点收获。
汉代明器
东晋狮形水柱
元代钧窑碗
2.正东路联达购销部、苓记货仓
购销部这一名词还是来到肇庆才第1次看到,估计是计划经济或刚改革开放时的产物。一连三间铺,还是这间有卖各种竹制品的最吸引我,差点想买顶草帽扮路飞。
上面的小猫,颇像自己家的那只。小萌猫往外看,老爷爷往往内走。
可能是建国前的骑楼,上面写着苓记货仓,现在为肇庆市端州区粮油购销部。
3.高要学宫
现仅存大成殿,为明代遗构,目前正在维修中,蹭着开门,我们偷拍了一张,被看门的大叔发现后,马上就把们关上了。
4.巧心面店/裹蒸 必须推荐的小食店
店内的装修很有旧时面店的风味,裹蒸粽、云吞全部是现包现买,保证新鲜、好味!阿姨还满足我食粽要加糖的奇葩要求,给了一碟我。临走时,一位叔叔见我们不断在门口拍照,就对我们说“呢间喺老字号,现在肇庆也冇几间了!”(这是老字号, 现在肇庆也没多少间了)
图片由同行的弟弟@Kevin-Sit 拍摄
最喜欢这里的裹蒸粽,馅料里没有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就是绿豆和猪肉,我中意!
店里的事物、装修都充满旧时风味。
5.丽谯楼 官衙入口
旧时肇庆府衙的入口,红色的台基是明朝遗构。
6.翕庐 质量一流的民国老房子
为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的兄长余骏谋故居。走到正西路,不难被这座漂亮的民国建筑所吸引。如今,这座故居被开辟为肇庆市图书馆的分管,里面装修颇有民国风,走过路过不过要错过。
此图,由同行的弟弟@Kevin-Sit 拍摄
去的时候光影正好。细心观察建筑的用料,可以发现质量一流!
相关资讯:@***#g222477=1
7.梅庵大殿 岭南最古老的木构
梅庵,相传是一位名为智远的和尚,为纪念六祖慧能曾在此植梅而建,历代屡有兴废、重修,但建于公元996年(北宋至道2年)的梅庵大雄宝殿,奇迹般地完整保留了1000年前的大木架构,是广东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大殿斗拱壮硕,有柱子高度的近1/2,月梁、梭柱,皆形制古朴,更难得的是枦斗下竟刻出皿板,表现南北朝、唐代早期建筑之遗意。若梁思成先生在抗战前就发现了梅庵大雄宝殿,我想它必定能与五台县佛光寺等同时入选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鸣谢@Kevin-Sit 友情出镜,作为建筑参照)
内部梁架
相传为六祖所挖的井。看井口所刻花纹,有可能是宋代作品。
8.端州古城墙
端州古城墙是肇庆旅游一大卖点,糅合了宋、明、清、今4代的重修印记,但个人觉得好的是没有因为上面这层假古董而动迁背后的民居,让古城墙充满生活感觉,居民在上面晾晒这生活用品、食品,贩卖点特产,挺好。古城墙是广东少有的、可以找到宋、明、清3朝的印记的城墙,毁于民国,现在最上面崭新的城砖则是近年之物。
不是天朝,是朝天。朝天门即古端州城的北门。现在的端州城门为今人修复,采用宋代长方形的门,而不是明清时期的拱形门洞。
最喜欢的是古城墙的生活气息。
在朝天门上城墙后,沿著城墙往东走(即图片所示方向),顺着城墙转向南,就可以前往新街。
9.新街&正东路、正西路建筑、小巷随拍
新街,一条街聚集各种商品的批发街道,从胶袋、到渔具,再到锅碗瓢盆等等,行走其中有种和广州那些规范化的批发市场不一样的风情。径直沿着新街,穿过两座大楼的底部,就可到达西江江岸。
另外,正东路、正西路两旁的建筑、小巷,很多都值得大家去探寻、发掘。
中国传统青砖大屋和骑楼的结合品,很有意思。感觉有点效仿皇宫的“前朝后寝”的营建制度。
路旁小巷随拍
肇庆医药大楼
南方购物中心(图片由@Kevin-Sit 拍摄)
肇庆立体声电影院,如今破落不堪,但似乎可以想象它作为新事物出现时的热闹场景。(图片由@Kevin-Sit 拍摄)
翕庐附近,一座不错的三进民居成了危房。(图片由@Kevin-Sit 拍摄)
正西路上一横巷的古城墙,在不用见游客的地方,在修复上马上体现不用心。有点无语。(图片由@Kevin-Sit 拍摄)
包裹蒸。在正西路的一条横向,一位阿姨正在包裹蒸粽,整个画面很有肇庆风情。这也是当日自己最喜欢的相片之一。
10.西江江岸&西江大桥
西江之宽阔和水质之好,亦是超乎想象。日落前来到江边,是最佳选择。 沿江保留大片农田,从新街走到江边,见到的农田耕作的景象,仿佛再往前穿越了几十年。
西江滩涂不用说肯定土质肥沃,加上水质甚佳,直接用江水灌溉,感觉很科学。
有太阳的冬日,清风徐来,在江边看看当地人种菜,挺好。
西江大桥。建于1980s,是广东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之初就获得鲁班奖。大桥东侧是巨大圆形副桥,供自行车上桥用;西侧是椭圆形副桥,供摩托车上桥用;另设两楼梯,供行人上桥。大桥有多雄伟?看看图中桥和人的比例相信可以感受得到。
供摩托车上下的副桥。
如何表现大桥的功能?图片最右(新桥上)刚好有一还算显眼的汽车驶去,中间远方的火车正在驶来,左边副桥又有摩托车驶去,最左边又有2台准备上来。刚好表现到大桥通行的3种交通工具。除了线条的影到,火车的“三来”和汽车、摩托车的“二去”,令画面更多了些内涵。
不足的是,当时火车尚不够近,而当够近时,最右的新桥上又没有车经过了,而且原本的阳光也刚好被云遮住,好的时机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西江大桥,是我推荐的另一个扫街必行景点。要注意的是,桥下正修路,整个空气都仿佛烟尘滚滚,单反千万不要随便换镜头。坐6路车,可以到桥脚下,跟司机说就ok。
相关博文:
@Array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转载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