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篇》香港“三尖”之钓鱼翁

作者:宇瀞 显示图片






香港的山峰超过300座,分布于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263多个岛屿以上。其中,有三座尖削的山峰,分別是西贡的蚺蛇尖、釣魚翁,及屯門的青山,因其地勢陡峭及碎石满布,难以行走,故被合称为香港三尖。
上周末,我们约会了钓鱼翁~~



钓鱼翁位于九龙清水湾半岛东南,属于清水湾郊野公园,海拔344米,为火山岩地质结构的山峰。
 交通还算方便。从港铁钻石山站、将军澳站、宝琳站、观塘站分别有九巴91号, 专线小巴16, 103, 103M 到“五块田”下车即到。


香港政府辟出的“钓鱼翁郊游径”实际上起点在离“五块田 ”一里路的“孟公屋”,全长6.5公里,终点在临近布袋澳村的“大庙”。步行全程均速3小时。
上图蓝线标出我们的行走路线。严格地来说,这条路不是完全的钓鱼翁郊游径,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不是政府提倡行走的,而是行山爱好者走出来的,因而在谷歌地图上标出“未命名”。
当然,我们没走完全程,这个下面有交代~~



这里就是五块田汽车站,行山的起点。
因为是周末,前来行山的人较多。这不,眼前的一群驴友就是来自深圳。
香港当地的居民(包括老人和儿童)休假日行山已是常态,可内地驴友来此行山的也不少,这是咋回事?
是深圳的山让他们都爬遍了?不大可能;
是深圳的山没有香港的风景美?都在海边,不会有多大区别;
是香港对郊野公园的管理好一些?也不尽然~~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理由靠谱。那就是:
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新鲜、刺激!


于五块田站下车后,沿凉亭旁的郊游径梯级缓缓而上,部份路段在林荫下行走,两侧一人多高的毛竹和其他植物将视线挡得严严实实,看不出来在行山。说句笑话,想摔下山都不可能~~


深圳的驴友们青春活泼,一路上欢声笑语。有她们作伴,我们顿时感觉脚下有劲多了。
看到俺的镜头时不时对着她们,有人搞笑:我们成了风景了。
这话不假。在摄影爱好者眼里,风景有物也有人。
绿树丛中有鲜艳色彩帮衬,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当然,也少不了宠物。
万物众生共同组成了这和谐世界~~


需要说明的是,钓鱼翁郊游径是一条行人和越野单车可以同行的郊游径。这在其他行山路径中不多见~~


走不一会,视野开朗。不知觉,人已经站在半山上。
回头北望,蜿蜒的海岸线和连绵的青山历历在目。
图中高点的建筑群是香港科技大学。
那里还有俺的家~~


拖家带口,看来是常客~~


快到上洋山时,小径高低不平,出现很多黑色的石头。火山岩石,依旧保留着它们当年在熔焰中冶炼的痕迹~~


登上上洋山,神清气爽。东西两侧的风景已经很可观了:西侧远处是大厦林立的将军澳;


东侧是青山绿水的西贡一带,形成颇大的景观对比。


山顶上风较大,这位全副装备的行山者形象有点尴尬。


在有些地方,单车和行人是分道的。在行人郊游径上是不允许单车进入的,否则就是违法。这在内地有些不可思议。有些朋友可能联想到香港最近发生的那些事。呵呵,有点不同~~


你们看,山上有几处这样的三岔口,当小径合并后,可要注意快速下山的单车哟。


不相信会有人骑车上山。谁知还真有这些找刺激不惜力的!没法子,任性呗~~


过了上洋山不多久,就见到这两块路标。
在这里,郊游径又一次和无名径分开,勇敢的行山者舍弃了平缓的郊游径,不顾政府在入口处竖立的“悬崖危险,切勿前进”警告牌提醒,义无反顾的踏上无数人踏出的坑洼崎岖的小径,冲向庙仔墩挑战钓鱼翁!
行山人除了老年人和体弱者外,多数人走了左边~~


沿路见到不少这样单枪匹马的跑山客。据了解,他们多不是本地人,是在山旁海边租住村屋的异国有钱有闲人。游山玩水,活得滋润着呢!


山径越走越窄,不久看到了庙仔墩的顶点。
不高,不险,就是没看到路。
先一步到顶的深圳驴友队已经在欣赏美景了~~


原来路又隐藏在了灌木从中。
可爱的宠物也跟着它的小主人踏上了这条难行的路~~


不甘示弱的老两口,忘记了加起来120多岁的年龄,轻松地上了这个“小山包”。
风景是没得说的。背后远处的那座山峰叫“鹧鸪山”,海拔400多米,比钓鱼翁还高。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虽然俺就住在鹧鸪山下,可还没上过山顶。
就是它了,下一个目标!


风景是没得说的。将军澳的高楼大厦一览无余~~


风景是没得说的。“高不可攀”的麻鹰,如今仿佛就在腰间,伸手可及~~


风景是没得说的。这边是日出康城和将军澳海湾~~ 


风景是没得说的。已经可以看到钓鱼翁山顶了。
老伴借风力抛出了彩色纱巾,是想罩住山峰?还是想将翠鸟(别名钓鱼翁)逮回家?
任性啦~~


风景是没得说的。将镜头焦距拉开,海市蜃楼、琼台仙阁隐现天边;


风景是没得说的。蓝天碧海,牛尾洲、滘西洲、吊钟洲宛如巨蟒横卧~~


群山绵绵、叠水滔滔。直升机也在轰鸣:风景是没得说的。




 镜头转向近处,我们再来说说钓鱼翁吧。
从北面望去,钓鱼翁尖峭险峻 。东面是悬崖,西面坡度较平缓。沿着山脊攀登上顶,很有刺激。
有说此山峰很像一位头戴斗笠的渔翁面向大海在垂钓,故起名为钓鱼翁;也有说,此山峰很像翠鸟宽扁而长的嘴,故而得名。可左看右看都不像。下图是俺在新加坡拍到的白胸翡翠鸟,看像吗:


有说,清朝一位姓许的诗人,游走山间时有感而发,便写了一首《六约西贡竹枝词》。其中关于钓鱼翁的一句为“上洋行过下洋来,偶遇钓鱼翁上台”。可见,此山名由来已久。古人这样起名总有道理的,也就不必去考究了吧。




 钓鱼翁山顶是由酸性熔岩形成的火山岩石崖,地势陡峭,且布满节理。
 在下坡不远处的右手边也有一条退路。若望顶生畏,不敢再攀,可拐到郊游径继续前往~~


 眼望着深圳驴友队走下庙仔墩,消失在灌木林中~~


他们除除下降到山坳处,又在接近尖顶处出现。


看来,爬这样的山对于年轻人来说,就像是玩儿似的~~


山径虽略崎岖,但路途不长且初段比较易走,接近顶部较为陡斜及略带碎石,须用手来扶助登上。
时不我待,我们很快跟上,一口气就来到这里。
再往上走就有点考验人了。
到底是年龄不饶人,脚下的碎石好像一颗颗小地雷,轻易不敢踩上去;越上越陡,两眼不敢四处看,死盯脚下;干脆两手着地,攀着两边突出的火山岩,一步一步向上挪。
老伴是在俺的鼓励下向上爬的,可此时还显得较轻松;再看老夫,活像一只乌龟在后面跟着,惨啦!


玩的就是心跳!
终于,我们挣扎着、相互搀扶着熬到山顶,来到测量标杆柱前合影留念。
我们如释重负地笑了。
惭愧,俺笑得勉强。心魂未定哈~~


山顶的风景更没的说。和庙仔墩相比,这里可以360度鸟瞰四周,同样的景色,看得更远、更炫、更酷!
突出的岩石下面是陡峭的悬崖。不怕鬼的小伙子就敢爬上去拍照!牛!


我们只敢靠在岩石上秀一秀。呵呵。
背景是波光粼粼的清水湾、布袋澳渔村和清水湾高尔夫球会。
谁敢说不美?!(俺指的是景~~)


偷拍的美眉;


偷拍的淡定哥。


青洲以及更远的果洲群岛。
无敌海景!


绿草如茵的树林,碧绿的清水湾岸及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尽收眼底。


从南面看钓鱼翁,一点也不尖。
南面的山径因为风化作用的关系,部分路径满布沙粒,行山者应加倍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下山途中,俺依旧是手脚并用,如履薄冰。留下的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脸上的肌肉都僵硬了~~


下山经过一片树林后,来到和郊游径的交汇处。
路牌显示,从走向无名径的岔路起,沿郊游径走到这只有1公里;而我们翻越两个山顶,至少多走500米,且是崎岖的山路。
在这里,我们退出了,没有继续向前。理由是:做攻略时的安排,登钓鱼翁是主要目标;住在香港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次走完;年纪大了,体力有限。
对于首次来此行山的年青人来说,走完全程是好的选择。前面的路相对轻松,风景也不错。
据介绍,沿平缓的山径继续前行,途中可俯瞰清水湾及其海湾一带。及后经过一段长长的梯级急降至山坳后,再踏上干迴的石级登上田下山,山径不需登顶,只在山坡越过。随后一边经梯级下山,一边欣赏布袋澳的渔排及高尔夫球场的景色,途中也看到天后庙,不久到达山脚的高球场闸口后,沿行车路左走,接上右方的布袋澳村路,再下行到布袋澳小巴站完成整个行程。 
 退路:上田下山前的山坳有支路到大坳门路。 


 沿着这条幽静的小径,我们下山了~~


路边发现一条龙!
像吗?


大约行走不到1.5公里,我们来到清水湾道边。这里有巴士车站,可以到前述的各港铁车站。


再一次仰望钓鱼翁山,有一种征服感和自豪感。

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