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它没死以前——“活着的古镇” 神垕小游(更新在楼下)

作者:pussy13 显示图片

百科镇楼。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禹州市、郏县、汝州市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0 人,其中镇区人口3.2万人,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你要知道,本人作为一个荷兰人,知道我大荷兰的古镇并不多,最近听闻这个地方快拆的差不多了,于是某个阴霾的早上心血来潮匆匆独自出门上路。
从郑姆斯特丹坐车到禹州市,大概路程是1小时,禹州有很多车去神垕镇,大概路程也需要1小时左右。





神垕有许多古寨,其镇区就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



从上图就能感受到,如今这个时代,再古老的东西都在一点点被城市化的进程吞噬蚕食。


 
 从这段碑文看出,神垕这地方,古镇之间应是有水环绕的,可惜去看的时候,皆已干涸,此桥建于明代,1957年发水被冲毁后重修,是为新桥。




神垕古镇上的居民并不多,偶能看到三三两两散步晒懒的老人,和坐在家门口唠家常的嫂子大娘们。年轻人多居与离此1公里外的新镇。
 



呵呵,露个小脸。





 

 和镇上的居民聊天,问了老人,他们其实也并不知道这些房子具体有多久了,一个老者说似乎目前这些房子们应该是清代留下来的。



 


神垕能够驰名,并号称“活着”的古镇,无外乎从宋代开始此处一直在生产著名的钧瓷。




由于时间匆忙,没来得及去烧瓷的窑厂去瞅瞅,稍微有点小遗憾。有个朋友说,现在禹州其实名声不太好,除了著名的钧瓷外,该地文物造假也挺有名。希望他说的只是一面之词。


 
 上面是古镇上的一家类似于钧瓷博物馆的地方,可以进去瞅瞅,我个人的感觉是昨日辉煌具浮云,钧瓷复兴之路还很长。

神垕镇上民居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院子进深非常深,感觉一个院子能住很多户人家,由此推断,此地繁华之时想必也是门庭若市。



 


其实此行最大收获应该是伯灵翁庙(已在文革时被拆除...空剩两座戏台和一个旧址)

来自百科

伯灵翁庙
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伯灵翁庙,该庙也称窑神庙、火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灵翁庙位于镇区老街中心,它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重修。
伯灵翁庙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其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  、道房、东西日月门。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充满神秘色彩。正门为花戏楼,门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青砖饰墙,玻璃金瓦,风铃叮当。门旁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包含着阴阳八卦、天地造化、工商经济等诸多内容。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形象生动,透出祥瑞之气。
伯灵翁庙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传说中的“金火圣母”。每一位神像背后都有着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细节太美了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