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周六放学的时间调整到了上午的10点40分,我的自驾游计划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因为本周的旅游目的地就在18公里外的张家港市区,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为了不让自己的出游影响中午饭菜的质量,我在星期五晚上就去超市把菜买好,星期六一大早将两个有预约功能的锅都用上,一个做米饭,一个炖大骨头,需要炒的菜洗好留待接了女儿回家后再做。把厨房里的事做好,天也放亮了,背起只装了充电宝、钱包和湿巾纸的双肩包,我出发了,去同事推荐的吃货天堂——张家港杨舍老街,吃早饭!
自九月份定下周末的慢生活格调后,已经两个月了,纯粹为了吃而出门,还是第一次。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网友拍的老街照片,想看看有哪些老建筑值得拍,不过,看来看去好像都是新建的,其中的店铺多数和吃有关,所以,我放弃了带着相机去拍景的想法,就一心冲着吃而去。而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我想象,我在老街里转了两圈,除了个别面店开门营业外,其它各式吃铺,不管是高大上的还是低小下的,均像橱窗里的展览品一样,只能隔窗观赏而不能亲口品尝。我不禁感慨:张家港杨舍老街就是为爱睡懒觉的吃货而建!由于要赶回去接女儿,我不能一直等到所有店老板来上班,杨舍老街的美食之旅也因此没有了预想中的饕餮盛宴,更没有彰显我节俭美德的打包行动,我在张家港的慢生活于是就演变成《以吃的名义》。
女儿没出生之前,我创下过连续6个周末骑自行车去张家港玩的记录,旧家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多数是从张家港所买,后来女儿出生后使用的大到童车、浴盆、小到浴巾、奶瓶等也还是从张家港搬回家的。而古街所在的杨舍镇就是张家港的市区所在地,我理应非常熟悉,可是最近几年我难得去张家港市区,由于部分街道的改建,对于曾经多次走过的步行街附近街区我也很陌生了,直至返程在路口等红灯时看到国际购物中心的大楼,我才隐约找回以前的感觉。
从杨舍的历史沿革可以知道,杨舍和江阴有着密不可分的瓜葛,杨舍堡城的建造和抗击倭寇有关,而江阴被称作“忠义之邦”,可见,两地自古就是民心齐、民性比较刚烈的地方。当代的这两座城市在各方面都发挥出色,江阴更是多年占据全国经济百强县的首位。富裕之后的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也为老百姓修建了一些休闲娱乐的场所以丰富大家的生活,比如万达广场、比如步行街,比如美食街、酒吧街、影城等。杨舍老街是“集观赏、旅游休闲、零售购物、餐饮和娱乐为一体,富有苏式园林风格的商业旅游文化特色风情街区”,其实老街面积并不大,但是功能比较多,也即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本来抱着去吃早饭的目的,但由于7点刚过就到了杨舍老街,也就是太早了,按照我徒弟的说法:老街还没起床。不会睡懒觉的人还是蛮多的,老街旁边就是个菜市场,里面已经熙熙攘攘了,菜场四周的早点店也都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在那里,老派的豆浆、大饼、油条可以吃到,还有苏南传统的面条、小笼包子可以吃到,想尝尝外来的口味就得花时间等了。我所指的“外来口味”并非海派的洋食物,只是来自黄土高坡的羊肉泡馍或肉夹馍或biangbiang面而已,我在古街里慢吞吞转了两圈,还是等不到我想吃的西北风味的面食,最后只好走出古街,到菜场斜对面的“淮南牛肉汤”店里叫了10元一碗的牛肉粉丝汤。尽管老板在我询问是否为正宗时很自信地回答我吃了就知道,我充分调动味蕾,始终品不出20多年前的1元就可以买一大碗的淮南牛肉汤的味道。是我的口味变了,还是牛肉汤变了?或者是10元与1元的差别?比起在拉面馆里吃过的牛肉汤,我觉得此处牛肉汤的汤味还是略胜一筹的,所以,我一直吃到碗底露出来才停止。
估计没有哪个吃货到了杨舍古街都能拿出来像我这么充足的时间去拍照,当然,我的时间多就多在我不会睡懒觉,我的时间多还多在我是一个人独行,因为我不用去迁就同伴在某一处驻足,也不用考虑吃饭时拍照会不会让同伴有被忽略的感受。时间充足的我夸张到慢悠悠地在空荡的古街里踱步,我拍虚位以待的生肖椅,垃圾桶也成为我拍照的对象,还有隐藏在一片绿色中的空调外机。我有时间去看人钓鱼,有时间拍古街的水中倒影,甚至还有时间到马路对面拍摄挂满树枝的小果子,我有时间等着当地居民经过时询问那颗树的名称,我还有时间看位于水中央的建筑到底派何用场。脚挪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手机也就拍到哪里。
对于心怀减肥梦但没有决心坚持节食的我来说,吃,真的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杨舍老街吸引我前往的原因并不是它的美食,而是它符合我的本周慢生活在时间上的要求。我计划着要把女儿没吃过的传统小吃或是喜欢吃的洋快餐打包几样带回去,可是由于时不我待,根本就没有预想中的食物让我选择。经过菜场时,我忍不住像市场观察员一样走进去多处问价,最终买了嫩藕、太湖白虾和平菇,也算圆满地完成了点题工作:《以吃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