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东北工学院建筑群,沈阳市文保单位)

作者:空谷逸士 显示图片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
          【【公交】】东大北门:【南湖公园站】,东大东门:【盛京医院南湖院区站】或【沈阳音乐学院站】,东大南门:【东大南门站】(244路是把这三个校门附近都经过的典型线路)
          【【地铁】】沈阳地铁2号线【工业展览馆站C口】:【东大北门】沿文化路西行至南湖公园,而后沿望湖北路南行,步行不到2000米;【东大东门】沿文化路西行至三好街,而后沿三好街南行至东门,步行不到2000米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
         【【公交】】毡匠路口站,如394路;【【轨道交通】】沈阳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东北大学”站,可在“国际软件园”站换乘沈阳现代有轨电车2号线,并可在“白塔河路”站换乘沈阳地铁2号线




        位于白山黑水间富饶东北大地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沈阳的东北大学,于2013年迎来了九十周年校庆,今年也就是2014年已是第九十一个年头。回顾这九十多年来的肇兴、辉煌、流亡坎坷、重整上路,往事一幕幕地映出东北大地上中国人高等教育强国梦想的痕迹。

民初北洋政府掌权,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中心城市成立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自原京师大学堂分出,今@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今@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今@武汉大学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今@中山大学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今@四川大学  ),@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今@东北大学  )。其中沈阳高师的旧址已经不见,但位于今天南运河畔东滨河路附近的科学家花园一带。

       俄日两只豺狼早已瞄上东北这片沃土,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战争爆发后,《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得东北逐渐为俄日染指。虽出身草莽却不忘自己中国人身份的东北军阀张作霖逐渐产生了在东北开展高等教育,以强国御敌的想法,并得到了王永江等名流的指点。按照张作霖最初的想法,在沈阳筹措东三省议会按奉6吉3黑1比例拨款成立的东北大学。但当时在吉林省主政的张作相是张作霖的把兄弟,认为吉林省应该有自己的“吉林大学”(【成立于今日吉林市的“吉林大学”,最初在丰满区办学,师生从市内去江南要摆渡十分不便,后从江南丰满区迁到今吉林市传统城区船营区一代。张作霖、张学良、张作相等东北实权派人物邀请当时来东北访问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与东北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的建筑设计。吉林西站【国保单位“吉海铁路总站旧址”】(黄旗营站,现存同旧德式济南站最像的中国火车站)便是由才女林徽因设计,其夫梁思成监理完成的。】【梁林还应邀设计了吉林市的“吉林大学”教学设施,现船营区东北电力大学内的国保单位“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便是梁林的早期杰作。石头楼按海空陆的思路,将东石头楼设计为有烟囱的军舰形状,西石头楼设计成象征陆军的堡垒形状。而中间的主楼部分则设计成了飞机形,飞机的尾部用于图书馆的扩充,直到前几年才完全形成飞机尾部的形状】),因此议会拨款比例变成了奉9黑1。

       此种背景下,1923年东北大学成立,当时理工科在沈阳高师旧址办学,文法科在沈阳文学专门学校旧址办学,东大两地办学,王永江任首任校长。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中国法理和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张作霖被日本人在“南满铁路”(今长大线)皇姑屯附近炸成重伤,不久不治身亡。这也使得东京审判时将日本正式侵华的原点定为皇姑屯事件。事发后,日本领事馆派领事夫人探听虚实,张作霖五夫人、抗击沙俄殉国的黑龙江将军寿山之女张寿懿沉稳应付,为张学良从关内回东北整顿文装武备赢得宝贵时机。1928年,怀着国仇家恨与高等教育兴国御敌梦想的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宣布东北易帜。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中国统一。

      1929年东大首届毕业生毕业,张学良亲颁证书并择优者赴英法德留学。1929年秋,拨款、筹款、张氏个人捐款而成,仿造德国柏林大学建筑风格的东北大学校舍在北陵落成(【东大北陵校舍,现成为【国保单位东北大学旧址】,为辽宁省府、省军区占据】【曾为远东最大体育场、东北大学旧址之一的汉卿体育场,保护境地不容乐观】)。当时东大逐渐进入辉煌期,校园面积广阔、占地亩数堪比盛京方城,校园环境优美、教授洋楼群条件优越,办学经费充裕、为清华大学三倍,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前往任教。如文学科的黄侃,法学科的章士钊、梁漱溟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更是在东北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后来被称为“建筑四杰”的梁思成、童寯(音隽,满族,辽宁沈阳人)、杨廷宝、刘敦桢四人中,梁思成、童寯先后担任过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杨廷宝参与过沈阳多个知名建筑的设计。“九一八”战争爆发后,东北大学流亡关内,童寯加盟了当时已有杨廷宝、刘敦桢的中央大学,使得当时中央大学及今日东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实力得到相当加强。(【提到东大建筑系的原因,不仅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建筑系。更因为东北大学1980年代完成复名大业的校区主体——东北工学院,也直接由继承东北大学建筑系衣钵的一批知名学人规划、设计完成】)。九一八战争前,为怕关内加盟学者担心东北流通货币的多样性,东大教授工资一律用银元支付。为照顾关内学者,北陵校区有供教授们居住的洋楼群。教授、教授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享有东大提供的每年往返老家车票和“满铁”通票(日本殖民“国策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通票,九一八事变前在长春——沈阳——大连、沈阳——丹东等多条线路通用,并可与京沈铁路、长春——哈尔滨、滨州铁路、滨绥铁路联运)。

         “九一八战争”后,东北大学踏上流亡关内之路,主要经历过北京、开封、西安、四川等地。西安时期,东北大学工学院被部分抽出,组建了今西北工业大学。四川三台时期,郭衣洞先生就读并成为日后的宝岛知名作家柏杨。

1945东北光复后,东大的势力逐渐迁回白山黑水。回到东北的东大,却受了类似和日后参与“院系调整”的境遇:完整的工学院和部分理学院迁到长沼湖(今沈阳南湖)南和浑河北的土地上,成为东北工学院即1980年代东北大学复名的主体;文法商教等科主力,迁入长春“东北大学”,造就了今日的东北师范大学;理科大部和部分文法商教科,并入“东北人民大学”,即今日东北的“高校航母”吉林大学;1956年,更是将肇源于中国首个高校建筑系旧东北大学建筑系的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土木系,并入今日@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东大流亡西安期间,部分工科抽出,组建了今日的西北工大前身。1956年西北工大的建筑、土木等系,亦并入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复旦大学农学系,并入今@沈阳  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今中国医科大学。

       1980年代,东大海外校友联合大陆校友,以张学良将军结束软禁为机,完成了东北工学院复名东北大学的活动。当时为了减少复名压力,东大方面没有坚持恢复对东北大学北陵旧址(【东北大学旧址,国保单位】辽宁省府、省军区占据,迄今未对百姓开放参观)。海外校友里,以东大前代校长、秘书长宁恩承教授(沈阳辽中人。赴台后曾任KMT中央委员,赴美后曾任美国共和党中央委员)、张捷迁教授(辽宁开原人。台北“中研院”“院士”)出力最大。1980年代,宁恩承教授捐资的宁恩承图书馆在东北大学(南湖校区)落成,今日宁恩承图书馆南侧的东西两翼便分别安放着宁恩承校长、张捷迁教授的半身像。

        1980年复名方案曾有以东北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同时复名东北大学(沈阳)、东北大学(长春)的方案,东北工学院、辽宁大学合并为东北大学的方案,东北工学院为主并恢复对北陵旧址控制权的方案,以东北工学院为主复名东北大学几种方案。最终,各方压力最小的以东北工学院为主,恢复东北大学校名的方案得到落实。

       今日的东北大学,已经成为985、211工程院校,大陆首批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东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成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科学哲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采矿工程4个二级学科,成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东北大学于198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的校董会,开放与沈阳音乐学院交界东门形成的“沈阳中关村”三好街、著名上市企业东大阿尔派等,成为东大一张张口碑良好的王牌。




【【游览路线】】【东北工学院建筑群,沈阳市文保单位,东北大学(南湖校区)】:
        【(一)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主校门(北门)和校园平面图牌】【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冶金学馆】——【(二)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原主楼(70年代沈阳十大地标,今信息学馆)】——【(三)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宁恩承图书馆】——【(四)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首座——冶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南)】【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主校门】——【(五)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亚座——建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北)】【黄民生设计】——【(六)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季座——机电学馆1953(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南)】【王耀设计】——【(七)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1956(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北)】【侯继尧设计,校内其他作品还有学生第三宿舍】——【(八)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西翼——汉卿会堂】——【(九)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东翼——刘长春体育馆】——【(十)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其他建筑、雕塑】





        【(一)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主校门(北门)和校园平面图牌】



 【简洁大方、雄浑古风的石柱门——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东北工学院)主校门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冶金学馆】


 【东北大学校名,由老校长张学良题写】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主校门后的老榆树】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东北工学院)平面规划,刘鸿典设计】


 【规划平面图牌附近的东北黑松】


【人物】【刘鸿典教授】刘鸿典(1904~1995),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丹东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东大建筑系学习期间,刘鸿典得以是从“建筑四杰”中的梁思成、童寯两位和林徽因、陈植等大师。作为旧东北大学建筑系二期的毕业生,刘鸿典赶上了梁林的亲自指导。梁林赴北京营造学社任职后,童寯成为东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教授,直至九一八战争爆发。
       “九一八”战争后,刘鸿典辗转上海等华东区域开展设计,作品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福州交通银行、杭州交通银行、上海淮海中路独立别墅群等;东北光复后重回盛京,成为东北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参与了东北工学院校园总平面、主校门、四大学馆首座的冶金馆的设计。领导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师生完成四大学馆的设计;“院系调整”之风开始后,1956刘鸿典教授随东北工学院建筑、土木系整体并入新成立的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担任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刘鸿典教授于1995年在西安病逝。


 【此为网络图片,貌似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保存】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东北工学院)主校门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冶金学馆】





         【(二)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原主楼(70年代沈阳十大地标,今信息学馆)】






 【当时规划要把东北工学院办成沈阳境内的“莫斯科大学”,因此东北工学院原主楼颇似莫大列宁山校区主楼这座斯大林式建筑的简化版】【莫斯科现存的斯大林式建筑比较典型的是莫斯科大学麻雀山校区(即原列宁山)主楼和外交部大楼,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哈工大部分教学楼也受到斯大林式建筑影响】

【1970年代,当时在高楼还不是很多的沈阳,每当人们在沈阳站(日伪时期“奉天驿”旧址)下车时,总能眺望到这座当时沈阳十大地标之一的“塔顶”】




          【(三)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宁恩承图书馆】
          1980年代,东大海外校友联合大陆校友,以张学良将军结束软禁为机,完成了东北工学院复名东北大学的活动。海外校友里,以东大前代校长、秘书长宁恩承教授(沈阳辽中人。赴台后曾任KMT中央委员,赴美后曾任美国共和党中央委员)、张捷迁教授(辽宁开原人。台北“中研院”“院士”)出力最大。1980年代,宁恩承教授捐资的宁恩承图书馆在东北大学(南湖校区)落成,今日宁恩承图书馆南侧的东西两翼便分别安放着宁恩承校长、张捷迁教授的半身像。


 【宁恩承图书馆北侧及大树】


 【宁恩承图书馆正门,南侧】



 【张捷迁教授,辽宁开原人。著名科学家,台北“中研院”“院士”】【张捷迁教授半身像,位于宁恩承图书馆西南,教授像西北是1952年投入使用的四大学馆次座——建筑学馆】



 【宁恩承校长,辽宁沈阳辽中人。赴台后曾任KMT中央委员,赴美后曾任美国共和党中央委员】【宁恩承校长半身像,位于宁恩承图书馆东南,教授像东北是1956年投入使用的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




      【(四)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首座——冶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南)】【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主校门】


 【东大(南湖校区/东北工学院)冶金学馆1956,正门南侧】





【冶金馆】【“坐北朝南呈工字型平面,高四层中间塔楼五层,双层大台阶直接进入大厅,门廊为三个石拱门组成;塔楼窗子采用竖向垂直划分,用伸出五块石板垂直墙面的锥型作为收顶,以利加强建筑的耸高感;整个外墙垫假石饰面,窗间墙有浮雕。全楼构图严谨、尺度比例适宜、古朴凝重典雅。”——侯继尧,《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四大学馆首座冶金学馆,工字型平面,1952年使用,刘鸿典设计,18000平方米,草坪东南】
 



       【冶金学馆南侧自成一体的小院落】
       【四大学馆首座冶金学馆,工字型平面,1952年使用,刘鸿典设计,18000平方米,草坪东南】


 【冶金学馆东侧的实习工厂】


{{【【《插曲——东北工学院四大系楼称“学馆”的由来》】】}}
【【【【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校级)靳树梁教授,受到较完整的旧式高等教育,除冶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外,传统文化底子也较深。建设冶金、建筑、机电、采矿四大系楼时并未命名,是靳树梁力排众议、统一命名,沿袭中国古代称呼开馆讲学场地为“学馆”的传统叫法,将东工四大系楼“学馆”。】】】】
【靳树梁教授,1899——1964,冶金专家,毕业于北洋大学,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校级)】


 【靳树梁教授像,此为网络图片】












      【(五)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亚座——建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北)】【黄民生设计】






 【建筑学馆】【“地处中轴线西侧,采用不对称布局,体形错落有致,室内外空间渗透,造型优美,是在新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神韵与形式很成功的尝试。”——侯继尧,《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标志着1952这个建成年份的石幢】



 【大平台下的山里红】



        【四大学馆亚座建筑学馆,L型平面,1952年投入使用。时任东工建筑系黄民生副教授(【毕业于教会上海沪江大学,沪江大学校址并入今上海理工大学,师资调整给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财经等校】)设计(后随建筑系迁入今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093平方米,大草坪西北。】

         【1956东工建筑系、土木系被集体并入今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直至1997年重开相关专业,2011年获一级硕士点,2013年与江河玻璃幕墙公司合作成立江河建筑学院,才改变东大/东工“建筑学馆”有馆无院的尴尬局面】





        【(六)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季座——机电学馆1953(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南)】【王耀设计】





 【机电学馆】【“呈一字型平面对称布局。四层通高的大门廊,采用中式穿插枋,通天柱,柱头为云纹浮雕。”——侯继尧,《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四大学馆季座机电学馆,一字型平面,1953年投入使用。时任东工建筑系王耀副教授(毕业于天津工商。1956年随建筑系、土木系迁入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14208平方米,大草坪西南】


        【接续在机电学馆南侧的何世礼教学馆,馆名由张学良亲自题写。】【何世礼,香港富商何东三字,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曾任张学良副官,澳门赌王何鸿燊堂叔。】





       【(七)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1956(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北)】【侯继尧设计,校内其他作品还有学生第三宿舍】





 【采矿学馆】【“平面呈L型,折角处设入口和塔楼,将南北轴的短翼与主体等高(四层);外观造型采用西式体形,用中式细部处理。塔楼顶部四翘角运用中式大层顶正脊的“正吻”的变体;入口门廊的壁柱采用“依柱”用中式穿插枋冲天柱式,柱头用麦穗雕饰,取得了体形完整、比例适度、精微优美的艺术效果。”——侯继尧,《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L型平面,1956年投入使用。时任东工建筑系侯继尧讲师(【1927~,辽宁沈阳新民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后随东工建筑系、土木系迁入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东北工学院四大学馆唯一一位还健在的设计者】)设计,11315平方面,大草坪东北。】



 


【采矿学馆柱间浮雕】



     【“入口门廊的壁柱采用“依柱”用中式穿插枋冲天柱式,柱头用麦穗雕饰,取得了体形完整、比例适度、精微优美的艺术效果。”——侯继尧】
         【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L型平面,1956年投入使用。时任东工建筑系侯继尧讲师(【1927~,辽宁沈阳新民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后随东工建筑系、土木系迁入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东北工学院四大学馆唯一一位还健在的设计者】)设计,11315平方面,大草坪东北。】


【人物】【侯继尧教授(1927~今)辽宁沈阳新民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后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北工学院四大学馆唯一在世的设计者。】【曾获开国纪念塔设计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东北工学院采矿学馆、学生第三宿舍为其作品】


  【此为网络图片】





             【(八)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西翼——汉卿会堂】【以老校长张学良的字命名】




 【汉卿会堂正门】


 【汉卿会堂后门的东北黑松】


 【汉卿会堂后门的“拓荒牛”雕塑】


 【汉卿会堂西面的留学生宿舍】



       【(九)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东翼——刘长春体育馆】【纪念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学生、中国冲击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东北光复后刘长春成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所以东大、大工两所985高等院校,均设有刘长春体育馆】



 【刘长春体育馆,何振梁题词】



 【刘长春塑像,北为体育训练馆】





【(十)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其他建筑、雕塑】


 【东大(南湖校区)中心花园】


 【东大(南湖)校区中心花园南的新主楼,略似高级饭店的外观并不令人感觉成功】
 【西为机电学馆,东为冶金学馆】



 【中心花园内的彭达烈士像。彭达时为东北工学院大三学生,为保护从“奉天工业大学”校址陆续前往南湖校区办学的东北工学院而牺牲,当时东工在后来的沈阳工业大学铁西北院区办学】


 【每个实力不错的高校,貌似都有邵逸夫先生的助学爱心——逸夫楼】



 【学生活动中心,科学家钱伟长题词】



 【东大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雕像】


 【东北大学南门,近沈阳母亲河浑河城市段的沈水湾公园】



【参观路线】【(一)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主校门(北门)和校园平面图牌】【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冶金学馆】——【(二)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原主楼(70年代沈阳十大地标,今信息学馆)】——【(三)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宁恩承图书馆】——【(四)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首座——冶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南)】【刘鸿典设计,校内作品还有主校门】——【(五)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亚座——建筑学馆1952(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北)】【黄民生设计】——【(六)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季座——机电学馆1953(中心花园大草坪,西南)】【王耀设计】——【(七)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四大学馆末座——采矿学馆1956(中心花园大草坪,东北)】【侯继尧设计,校内其他作品还有学生第三宿舍】——【(八)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西翼——汉卿会堂】——【(九)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大草坪东翼——刘长春体育馆】——【(十)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其他建筑、雕塑】




【东北大学旧址(北陵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辽宁省府、省军区占据,我进不去,只能从网上下张平面图以弥补)


 

【东北大学旧址之一的汉卿体育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残破不堪亟待爱护。可参《
造访东北大学原址之一的汉卿体育场》,@http://www.mafengwo.cn/i/2853706.html  】
【位于陵东街体苑小区附近。可以乘坐地铁至2号线“北陵公园”站,沿@泰山  路沿东北方向走到泰山路与陵东街交界处,然后沿陵东街向南,在陵东街中部西侧可见。从地铁战至汉卿体育场,需要步行2000多米】
国保单位东北大学原址一部的汉卿体育场,旧时东北乃至全国最大体育场遭破坏两周年亟待修复。......
【详情可参,@***?vid=8L2nyyrNAkX  】
【详情可参,@***#p=9970J37E4G8F0005  】





 



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罗马  马蹄型运动场,曾举办过东北首次中日@德国  际运动会



 



标语上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长杂草的地方曾是@沈阳  体育学院重金打造的高质量塑胶跑道



 



可以充当射击孔的垛体通风口。“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语录人冯—迪特里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



 



  Valter brani Salarevo萨拉热窝巷战似的墙垛体内



 



古@罗马  风格的外饰






 



 体育场东墙外已沦为自由市场



 



 古罗马风格城堡般的墙垛



 



 古罗马斗兽场般的兽头



 



周围日益成长的无特色小区是否会成为其命运



 



2011年八一九被开膛破肚的痕迹清晰可见






 体育场东墙外的货车紧密刮蹭体育场外部墙体








【参考文献】【cf.侯继尧,《追忆恩师刘鸿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