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晚,从平遥赶到太原。21日一早,前往晋祠。晋祠在市区西南方向,离市中心约25公里,从市区乘848、308路可到。我们由大南门站上了804路,耗时约一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下了公交车后,前往晋祠博物馆比较麻烦。晋祠游览区分为晋祠公园与晋祠博物馆两部分。晋祠公园的入口位于公交车总站南面,距离有300-500米之遥。进入晋祠公园后,还需走1.2公里才能到达晋祠博物馆的大门。这就给了许多揽活的黑车司机以可乘之机,他们大肆恫吓乘客:上去还有3.5公里,乘我的车,一会儿就到。更有甚者,有人居然说:”古代建筑有什么好看?来这里就是游山玩水的,上山看自然风景吧。“为了挣钱,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就差动手强拉了。
我们事先了解过情况,对黑车司机的虚声恫吓充耳不闻,径直进入晋祠公园。
晋祠平面图:
晋祠公园的北湖:
飞龙阁:
已近晋祠博物馆大门。晋祠座落在悬瓮山下:
晋祠博物馆的门票原价为95元,打八折后是75元。
沿中轴线向西进发,首先是水镜台,明清建筑。此为西侧的背面:
金人台上四个宋代所铸铁人,与河南登封中岳庙内相似:
最栩栩如生的铁人,因此周围游人也最多,找不到背景无人的时候。这尊铁人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个是清代补铸的:
对越坊:
”对越“ 匮是晋祠三大名匮之一:
两旁的钟鼓楼:
对越坊后面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的献殿:
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
献殿的上檐:
另一处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的”鱼沼飞梁“:
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
中轴线的末端是位列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首的圣母殿:
好不容易逮到了圣母殿前人烟稀少的时机:
宋代建筑虽然不像唐代建筑那般稀少,能保存至今,也诚属不易。每次看到这些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心中颇为感动。
圣母殿檐前的历代匮题:
正殿门前的对联:
绘画:
彩塑力士:
圣母殿内晋祠三绝之一的宋代彩塑侍女:
圣母主像,周成王及叔虞之母,姜子牙的女儿邑姜:
圣母殿南侧,晋祠三绝的另一绝:难老泉。
难老泉亭是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难老“二字的匮是傅山所书,为晋祠三大名匮之一。
正在喷涌的难老泉:
难老泉水汇成的池沼,非常清澈,与趵突泉差不多:
池水流出,成了小溪:
圣母殿北侧,晋祠三绝的最后一绝: 周代侧柏。
登封嵩阳书院的将军柏,树龄达4500年左右。晋祠的周柏虽然相对较年轻,但也属难能可贵了。
周柏的东北侧是善利泉:
水量不及难老泉。
善利泉再往东北,是叔虞祠,纪念”桐叶封弟“的主角,晋国的始祖:
叔虞祠前殿内的元代乐伎像:
主殿的叔虞像:
两旁的侍臣:
后殿:
叔虞祠东侧为昊天神祠,这是前院关帝祠的正殿:
昊天神祠正南的钧天乐台:
钧天乐台东侧的长龄柏:
再往东侧的文昌宫,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可惜未开放:
钧天乐台西侧的唐碑亭:
中轴线南侧的子乔祠:
天下王氏出太原,子乔祠是王氏祖庙。
由于时间关系,傅山馆、董寿平美术馆及南部的奉圣寺皆未去。
9:50左右进入晋祠公园,13:30左右离开。
告别晋祠:
来的时候坐804路,走的时候坐308路,在迎泽桥西站下,前往滨河东路的山西博物院。
迎泽桥西附近的太原街头:
据说太原、大同等山西城市,以前总是充斥着滚滚煤尘。到此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其蓝天白云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北京街头相似。与前两日在平遥和灵石时相比,也毫不逊色,应该是近年来大力治理环境的结果。
14:45左右,进入山西博物院。除了中国历史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之外,省级博物馆里,古代藏品较丰富的,要数山西、河南这两个。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翼城的枣园遗址:
运城市夏县的西阴彩陶:
襄汾的陶寺遗址:
夏代:
商代:
殷代方国遗珍:
灵石县旌介镇商代墓葬:
商人的酒器:
春秋时期晋侯墓地风采:
兔尊:
”刖人守囿“车:
著名的侯马盟书:
升鼎,盛放祭品的用鼎,又称”正鼎“:
赵卿墓车马坑:
胡人杂技表演:
由于时间关系,第四部分”民族熔炉“和第五部分”佛风遗韵“看得相当匆忙。第六部分”戏曲故乡“、第七部分”明清晋商“和四楼的艺术专题更是一掠而过。博物院16:45就开始清场了,要想从容看完山西博物院的常设展览,起码要一个白天,两小时时间是很不够用的。第七部分”明清晋商“,因为已经去过平遥的票号和灵石的王家大院,倒不必拘泥于在此细看。
17:10,疾驰的公交车经过迎泽桥上,北望汾河:
汾河的水也清澈了许多:
晚上,在柴市巷以北的食品街一角:
愉园大酒店:
更多游记请看:
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