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九华山就是一座佛教名山。虽然也知道它属于花岗岩地貌,但由于黄山珠玉在前,因此总提不起关注九华山的兴趣。2008年以后,因为天柱山的缘故,禁不住想扫描整个皖南花岗岩山区,又加上近年来喜欢发掘文化名山的自然风景,所以从2010年开始逐渐深入了解九华山。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花台一带的花岗岩风景绝佳,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纷至沓来。从此以后,从另一个角度爱上了九华山。黄山、三清山的花岗岩峰林固然举世无双,但”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柱山、九华山、太姥山再加上传统的华山与泰山,才使我成为花岗岩地貌的狂热爱好者。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山岳,往往给人顶天立地、卓尔不凡的感觉。我一再认为,每一座山皆有其独特的风骨,自有其不可取代之处。虽然许多人喜欢将九华山与黄山比较,总得出稍逊风骚的结论,而我却坚持深度探访九华山,尤其是从天台到花台这一带的花岗岩精华地带,不容错过。黄山、三清山以峰林见长,天柱山以峰丛取胜,九华山花台一带的精华则是附着在山峰上的石林,当然也不乏奇峰。首次九华山之游,重点就放在了花台与天台一带。
2014年7月10日, 走了从花台到十王峰的九华山南段主脊线.一般的驴友更倾向于从天台走到花台,我起初也是这样计划的。后要改为逆向行走,原因如下:(1)九华山当时的天气不稳定,要妥善利用短暂的好天气.从自然景观的角度而言,花台优于天台,率先到达花台,更有利于观景.(2)如果从天台走到花台,再从花台返回九华街,要办理二次进山的手续,比较麻烦.而从九华街下到花台,再走回天台,则不必办理二次进山.(3)从天台到花台,从花台下山必须把握好时间,否则赶不上从花台索道下站开往柯村的末班车(很多网友说末班车是下午四点半,之后下山的人,花台景区的工作人员就不管了),从而也很难赶上从柯村开往九华街、途经花台路口的车.即便 能赶上,由于是中途上车,也不一定有座位.而反过来,早上从九华街下到花台路口,乘车很方便。在花台路口等从柯村开往花台索道下站的车也不难.下午从天台下山,由凤凰松到九华街的交通也是很方便的.
10日早晨7:25左右,上了从九华街开往柯村的第一班车,乘客只有我们两人.在柯村买的50元往返票,用于这次下山后就作废了.本来这张往返票还包括从九华街到凤凰松往返一次(单买要10元),因此也无效了.20分钟后,到达乔安村附近的花台路口下车,路边有很明显的"花台路口"标志.正好碰上一位工作人员也在等从柯村开往花台的车,向她询问,证实有车后,更加安心.不过车次比较少,大约等了15分钟才来车,车费为每人10元,10分钟后就到了索道下站。
8:10左右,花台缆车下站附近的小溪:
花台缆车下站外面的山谷:
下图似乎有些问题:图上显示,从花台往天台 ,大花台观景台在路线的左侧,实际上在右侧,而且距离也没有这么远。
至于有些网友说的,从柯村到花台索道上山,走到天台,只用买索道上行的票,不用买九华山大门票,这种途径也是行不通的.因为索道下站在验索道票时,也要求出示九华山大门票。
8:20左右,乘上了花台索道。在索道上看天柱峰,可惜东方云雾较浓,看不太清晰:
回首索道下站所在的山谷.索道是西北--东南走向的:
索道北侧的山岭:
更高处俯瞰:
天柱峰近了一些,仍然只能看到轮廊,山体表面的花岗岩都看不清楚.
进一步看北侧的山岭:
天柱峰方向 :
缆车前方左侧的奇峰阵列:
北侧的峰峦:
由于天柱峰一直处于侧逆光的方向,无法看清楚山体表面:
缆车南侧的插霄峰,白色房子是百岁宫:
近处花台峰上的奇石:
8:40左右,出了索道上站,不远处的指示牌似乎也有误,去大花台绝不止15米,起码有315米:
站在大花台观景台上向南纵眺,这会儿雾很浓,只能依稀看清楚近在咫尺的对面山头:
”仙人晒靴“(或称”地藏晒靴“)方向:
看网友的照片,大花台上原有地藏金身,但这次没有看到。花台不注重烧香,而提倡鲜花礼佛,这倒更加绿色环保。春末花台的高山杜鹃丛是非常绚丽的,夏天则只剩下绿色了。
当日天气为多云,在大花台观景台上的近一个小时里,一直起较浓的雾,根本看不清东面与北面的山岭.刚才在缆车上还能看见天柱峰的轮廊,现在灰濛濛一片,如天地初开.问了在大花台出售鲜花礼佛的禅师,答曰一年中能看到"天柱仙踪"的机会还不到一半,因为常常起雾。虽然不能近看天柱峰,并远眺九华山北段的主脊线,心中不免有些怏怏不乐。然而转念在佛教圣地,一切当随缘任运,不必勉强,很快就释怀了。拍下近处的花台高程碑,以资纪念。
9:35左右,走下大花台,向南边的天台方向进发,过不多时,雾气散开,可见”仙人晒靴“:
回望大花台岗:
大花台西北侧山谷中的奇石:
向北看大花台岗全貌:
岗下的一二怪石:
更远处回望大花台岗:
大花台越来越远:
西侧山谷中的花岗岩石林:
回望大花台以南的另一个山头:
前方的道路:
大花台以南的一个山头:
石长城:
快到清凉台时所见:
岔往清凉台的道路:
在清凉台尽头的观景台所见,左侧(南侧)的石峰:
该台比较险要,由几块圆石组成,而非平台,末端锁以铁链,前面(西面)是深不可测的山谷。
在清凉台看石长城:
来到小花台路口:
面对这些路标拍摄,通往小花台的路在背后:
在这个路口继续向北回望。从花台到天台,一路上都以向北回望居多;而从天台走到花台,则不必如此麻烦。
通往小花台的路,必须先上十余级台阶,尔后下坡。这是上到坡顶时所见,首先是前方的西南方向:
尔后是走过来的东北方向:
接着是通往天台的东南方向(本来九华山是略带一点东北--西南走向的,天台在花台的西南方向。此处因山路拐弯,倒变成在东南方向了):
下了数十米,便见著名的佛陀石:
佛陀头下方对着西北面的山谷:
俯瞰小花台:
远处是插霄峰上的百岁宫:
定海神针:
在一处平台看小花台岗:
” 定海神针“全貌:
” 定海神针“下面的深谷:
小花台东南方向的闵园峡谷:
插霄峰:
南面的山峰,这就是在百岁宫望过来时那个”V“字形的右边。
在小花台看北面山谷:
绝壁孤松:
远处的山尖是大花台:
小花台上空的鹰:
从小花台岗继续向西侧下坡,行走1个多小时可到达下闵园村。我们路遇的几位年轻人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而我们还要去天台,返身向上。
南面的山峰:
回望小花台:
此处是”梦幻石谷“,”V“字形的最低处:
”神鼠出山“:
这个名字忘了,似乎含有”马“字。
大象出林:
回首走过的路。从大花台一路走过来,虽然山路时有起伏,但大多数时间都在下坡。从这里开始要上坡了。据网友说,梦幻石谷与北面的大花台的高差为500米左右,而与南面的山峰高差为300米左右。我们向南上坡,感觉确实不难爬,而且很快就到天台了。
”大象出林“的最佳拍摄角度应在低于该石的下方,巨石下半部分被草木遮蔽,上半部分看起来就像大象的背。许多网友都拍到了,但我在台阶路上怎么也找不到这个点,又不想绕到树丛之中,姑且将整块巨石拍下来。
向南上了一段坡后回首北望:
这就是”V“字形的左边:
道旁的植物:
走过的小径:
在更高处向北眺望:
把石长城拉近了看:
向南上山,也有长长的陡坡:
上坡之后,北边花台一线看得更清晰完整:
在更高处纵眺:
下图中央是小花台岗:
远方最高处是大花台岗:
这时候依稀看到了石长城后面的天柱峰:
路遇一位父亲单独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他们是从闵园步行登上天台,再一路走过来的。小女孩基本上不用抱,全靠自己走。当我介绍前方还有一道较陡的下坡梯级时,小女孩仍坚持要自己走。果真无比
再翻过一道山岭,大花台越来越远了。
九华山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台到天台这一线的风景,再加上北部的天柱峰、狮子峰、天华峰、九子岩、莲花峰等区域,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时间的早晚、程序的先后而已。
隔着插霄峰看九华街:
俯瞰插霄峰:
已经能够看到天台索道:
天台峰东侧的石林:
接近天台,俯瞰中闵园村和闵园盆地:
南边远处的天台新索道:
天台寺的背面,远处为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
天台峰东侧的山岭:
西侧的另一批石林:
从天台寺看十王峰:
在天台寺俯瞰古拜经台和"大鹏听经" 石 ,可惜天空中云层增厚,能见度下降:
从十王峰俯瞰天台寺:
在天台通往十王峰的路上远眺西侧群山:
十王峰高程碑:
十王峰南面的山岭,阳光又稍稍露头:
东面山岭:
十王峰峰顶看天台寺:
前往古拜经台的路上看大鹏听经石 :
另一处奇 石:
南侧的怪石:
蜡烛峰:
回首天台寺:
一块重要的路牌。观音峰被人为地披上了袈
裟,显得不伦不类.加上到新索道上站并不顺路,下去之后,要走一些上坡的回头路,体力消耗较大,天色亦晚,所以干脆放弃了.
古拜经台寺,白色房子右侧有地藏的大脚印:
在古拜经台看”大鹏听经“石:
古拜经台与大鹏听经:
天台索道是东西向的,缆车上看南侧的山岭:
西面的万佛阁与插霄峰::
回看天台方向 :
这次较大的遗憾是,在九华山的几天都是多云或雷雨天气,没能像两天前在天柱山之时看到湛蓝天空下的花岗岩雄峰。无论在花台索道还是百岁宫缆车上站,都没能较清晰地目睹天柱峰的真容,在大花台甚至连天柱峰的影子都看不见。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多云天气,时不时会露出阳光,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多数花岗岩石峰就很不错了。至于蓝天,本属可遇而不可求,且留待下一次。
九华山的其余部分请看:@http://www.mafengwo.cn/i/3182488.html。
更多游记请看:
我的中国游——行程与游记目录:@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