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做过一些攻略,就知道富士山的官方开山时间是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也就是说每年只有两个月可以攀登富士山。但LP上也说一些人为了避免登山季的拥挤(山上小屋爆满、排队行进缓慢),仍会选择避开官方建议时间去攀登。
A君和我这次去日本是因为捡了个北京-名古屋的便宜机票。时间是6月25日至29日,还不到开山日,可是我们又很想去登,所以我们就带上所有的登山装备,去试试运气。如果不能上,备用方案是在河口湖休闲。A君和我分别有6000米和5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且平时会参加一些徒步活动,所以我们觉得富士山的海拔和体力对我们来讲问题不大,主要看天气和官方是否允许攀登。我们打算走大部分人走的吉田攀登路线(Yoshida Trail)。
6月27日从名古屋乘坐名铁(Meitetsu)的直达巴士去往河口湖(Kawakuchi-ko)。名铁巴士站在名古屋站的名铁大楼3层。去往河口湖的车每天一班,去程早7:10,返程17:00,往返票价7200日元, 路程约4个半小时。中午到达河口湖,天气多云,看不见山顶。我们把不需要带上山的行李寄存,乘坐13:50的公交车去往五合目(fifth station)。车票要在河口湖站内售票窗口买,往返2100日元,返程可在两天内使用。下图是我们当天拿到的巴士时间表,此表经常变化。
1小时后巴士到达五合目。路上开始下毛毛雨,海拔2305米的五合目则完全被雨雾覆盖,能见度极低。
我们需要立即决定是否上山,因为当天回河口湖的最后一班车在40分钟内发车。如果赶不上,就要住宿在山上,或打车回。打车大概要一千多人民币,比两个人住宿在山上还贵。同车有几个人都和我们一样,抱着试试的心态上来。在登山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热心的给予我们信息:
1. 官方不建议上山,但并不是不允许;如果决定上,登山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山上的救援站仍处于关闭状态;
2. 山上小屋有已经开放营业的,可以住宿,建议预约,不过由于当天登山者不多,估计不预约也有床位。
吉田登山线路图。有房子标志的都是沿途的小屋,旁边黄色的是小屋的名字。
各个小屋的预约电话
我们比较担心天气,雨虽然不大,但看起来没有要停的迹象。不过看工作人员的意思,雨倒是不太成问题,阻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冷,山上气温接近零度,登山者需要携带足够的保暖装备。
综合考虑了一下几方面要素(户外经验,平时的训练和体力储备,海拔适应状况,装备,天气),我们决定试一下。我们的计划是天黑之前上到7合目,晚上在山上小屋住宿;如果天气持续不好,就下撤。
我们的身穿的装备和随身行李包括:登山背包、防雨罩、冲锋衣裤、抓绒衣、速干衣裤、羊毛袜、抓绒手套、登山鞋、头灯(检查好电池)、墨镜(一直阴天下雨没用上)、手机、移动wifi(山上有信号)、现金、相机。我们在超市又买了两套雨衣穿上,又补给了一瓶饮料和一瓶矿泉水(可能是天比较冷的缘故,一直不怎么渴,上山下山我们两人一共消耗了3瓶水)、一包奇巧(路程中很好的帮我们补充能量,而且抹茶味的很好吃啊),2根香肠和2根玉米。开始上山。
大约有一小时,走到6合目。这一段路途都比较平缓,地面是火山熔岩灰,像煤渣一样,由于下雨,完全没有扬尘,也不泥泞。过了6合目,顺着防山体滑坡的钢架固定的道路向上,开始有点坡度。到达海拔2700米的7合目时出现冰盖,路面由煤渣变为岩石,开始变得很陡峭,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往后一路上基本都有路绳,如果看不见路绳了,说明走岔了。
一直下雨。过了7合目开始出现供登山者休息住宿的小屋。走到2900米,我们敲开一家叫鸟居庄(Torri-so)的小屋的门,想在这喝点东西歇歇脚。屋里进门就是榻榻米。我们站在门口,满身的水往下滴落。老板示意我们不要动,招呼来了一个讲英文的小哥儿。小哥儿说,如果只是喝东西,只能在屋外歇脚,只有住宿才可以进屋。现在是5点半,雨还在下,尽管穿着雨衣,身上也已经湿了,很冷;我们不知道如果再往上走,天黑前还是否还能找到营业的小屋。看看屋里温暖的火塘,我们决定住下。
食宿(晚餐)一人7000日元。怕把榻榻米弄湿弄脏,小哥儿找来一大块绿塑料布,把进门台阶那部分盖上,拿来干净毛巾把我们雨衣上的雨水擦掉,又给了我们一人一个超大的塑料袋,让我们把包、脱下来的雨衣外套全部放进去,一通折腾后,才允许我们脱鞋上榻榻米。难怪他们不愿让不住宿的人进屋,太折腾了。
我们所在的厅里大概40平米,周围有上下两层床架,有帘子遮挡,拉开帘子,里面是大通铺,上面整齐摆放着很多睡袋,一个挨一个。
我们把携带的干衣服换上,穿上保暖的抓绒衣、羊毛袜。刚换完,小哥就给我们端来了晚餐:咖喱饭配腌萝卜和腌糖蒜,外加一杯水。山上的物资都是山下运上来的,所以条件艰苦些,客栈的工作人员也很节省。咖喱饭里几乎没有肉,一点点土豆,大部分都是汤汁,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要求加一次。水不可以免费加,一人就一杯。我们又点了杯热巧克力。喝着热巧克力,吃上热乎乎的咖喱饭,体力迅速恢复。
他们提供的餐盘杯子他们会回收,我们自己带上来的食物的垃圾需要自己背下去。为了保护山上的环境,登山者需要为自己制造的垃圾负责。在这个海拔,使用厕所需要付出200日元,排泄物会被运往山下处理。如果不是这样的机制,每年有三四十万人攀登的富士山无疑会变成一个垃圾场。
吃完饭,雾忽然散开了,留下了最后一丝晚霞和山下小镇点点的灯火。
坐在火塘边,和小哥儿聊几句。他是附近镇上人,平时是摄影师,登山季时上山帮忙,做向导。我们说想在山顶看日出。日出是4点半左右。他根据我们今天的用时推算我们需要夜里12点半出发。看一下表,8点多了,去睡会儿。屋里的登山者除了我们就只有一对美国父女,大通铺随便睡。睡一个睡袋觉得冷。铺一个睡袋,盖一个睡袋,勉强入睡。
攀登富士山的3种计划
午夜12点,小哥儿把我们叫醒。外面虽然漆黑一片,但是天气非常好,暖和、无风、无雨。我们把不想带上去冲顶的衣物留下,包括雨裤(后来证明是极大的错误,山上的天气太多变了)。戴上头灯开始走夜路。
到八合目上下的很长一段仍然是时不时需要手脚并用的岩石路。虽然谈不上很危险,但是对于户外经验不足,没有走过夜路的人来讲,心里上还是比较恐惧的,尤其是前后几乎没有什么人。对于这样情况的攀登者,建议还是请个向导。我们很幸运,因为刚开始这一段天气比较好,暖和,有时我们感到很热,只穿一件速干行进,速度比较快。八合目的大部分小屋也都已经开张营业,为3天后到来的开山旺季做准备。
走了一个小时,岩石路又逐渐变为碎煤渣路,天气变得阴冷潮湿,突然下起雨加雪,还有一点小冰雹。我们到一间小屋的洗手间避雨,待雨小一点重新出发。休息的时候把玉米香肠吃了,补充补充能量。
之后的路由于雨的缘故一直到顶都不轻松,好在天色逐渐亮了起来。
我们比预计时间晚了十几分钟登顶了。只有那么几分钟,阳光撕开云缝,让我们一睹她的光彩,很快周围一切又被雨雾笼罩。
山顶上神社没开。看不清火山口的全景,只能看到一部分凹下去的盆地被积雪覆盖。雨雾和寒风催我们迅速下撤。在我们前后登顶的大概有十来个人。由于天气不好,几乎没有人去绕火山口一周。
身后的火山口被积雪覆盖。山顶气温低,手机掏出来就没电了。照片是单反拍的。镜头上都是雨水。
雨中下降非常困难,鞋袜全都湿透,每走一步都挤出水来。我们在8合目的一个小屋买了两杯热巧,休息了一下。他家进门不用上榻榻米就有一个火塘。A君自己的裤子不防水,湿透了(雨裤没带上来,后悔莫及呀),包里也没有可替换的干衣裤了,不得已又买了一套雨衣裤换上。看我们把鞋、袜脱下来烤火,老板就往火塘里添了些碳,也不多话。
下山的岩石路段太痛苦了。我们之前太轻视了这个山了,加上怕托运麻烦,没带把拐杖从北京带过来。虽然熔岩石不滑,但是下降时膝盖、脚踝压力都非常大;而且没有拐杖,经常需要拽着路绳下降,手套不防水,湿透了只能脱掉,光着手抓在冰凉的铁锁上。所以,无论天气如何,拐杖是必须的!
好不容易回到鸟居庄,拿上我们剩下的行李,换上相对干一点的衣服。因为不能上榻榻米,我们只能堵在门口收拾。老板、老板娘小眼神儿撇撇我们,跟小哥儿叽叽喳喳说了一通什么,语气显出不满。大概是嫌弃我们了。忽然感到这家老板挺算计。昨晚我们很冷,在火塘边烤火,他们也没有给我们加碳,倒是吃饭的时候催促我们,说我们用完了桌子他们要用。原以为这家人只是比较刻板、节俭,跟八合目那家一比较,才看出这家的势利。
最终我们于早上10点半下降到五合目。全程上升用了6个多小时,下降用了5个半小时,10个小时是在雨里走的,累瘫。Lonely Planet说的下降3小时,显然没有考虑进天气状况。
回到河口湖站,依然阴雨。我们到车站对面的旅馆洗了个澡,泡了个温泉。温泉在旅馆的顶层,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富士山。一个人七百多日元。旁边的粉招牌的小超市,买点东西可以坐在那儿休息,我们的行李之前也是存在这的,免费。
这样的天气能够登顶,我们感到很幸运。给自己寄一张明信片(河口湖站内超市可以买到邮票,车站门口有邮筒),换上干燥的袜子,舒服的凉拖,喝着凉爽的富士水,看着屋外的雨,回味一下路途的艰辛,享受一下目标达成的快乐,等着5点钟回名古屋的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