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的襄阳保卫战,为死守襄阳城,最终郭靖、黄蓉夫妇一同战死襄阳,这段情节打动过无数读者,多年以后也仍我记忆犹新。因为要去武当山,襄阳与之毗邻,所以正好一路过去拜访这个铁打的襄阳城。
在襄阳还曾经叫襄樊的时候,年轻人中流传这样一个有趣又无奈的版本:我们襄樊就是那个襄阳撒,就是《射雕英雄传》里头郭靖、黄蓉镇守的襄阳撒,知道了吧。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平原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是中国文学史家公认的唐诗高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白居易等唐代所有著名诗人都有吟诵襄阳或涉及襄阳题材的诗歌。《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浩然的诗15首。知道孟浩然的人很多,但知道襄阳的人就少很多了。知道襄阳和三国,襄阳和孟浩然的就更少了。
【交通】
1.从北京有八趟直达襄阳的火车,15小时可到,硬卧254元。
2.每天从襄阳有十几次去往武当山的火车,2小时可到,硬座23元
3.火车站站前广场,有多路公交车从这里发车。
【吃住】
1.建议住宿在襄阳火车站附近,周围多家宾馆可供选择。我住在火车站对面的一栋大楼,里面被很多家私人旅馆分割承包。条件都差不多,单人间50元,双人间60元。卫生还行,有WIFI。
2. 襄阳的小吃品种很多,有油茶、清汤、米窝、油馍筋、牛油面、红油豆腐面、襄阳酸辣面、酸浆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
【游玩】
1. 一天的行程安排:襄王府、绿影壁--仲宣楼--昭明台--博物馆--北街--临汉门--上城墙--夫人城--坐船过江--米公祠。
2. 购门票套票50元,包含绿影壁、米公祠和夫人城3个景点。若分别购票则共计55元,也就便宜个5块。其他景点如仲宣楼、昭明台、博物馆不需门票免费参观。
3. 襄阳古隆中,在襄城区西门外,距襄阳城区13公里,有公交车512可直达,门票70元。据说里面没啥东西,比较坑,我没去。
在火车站广场乘1路公交车到襄阳南街下车,车费1元。沿马路走100米即可看到绿影壁巷口,巷口有座牌坊,很容易找。
往里走约300米到巷底,就能看到襄王府的灰色大门,这里就是襄王府绿影壁景点。
绿影壁在襄阳市襄阳城东南隅。系明代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塑于15世纪中叶。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壁石苍翠,故名“绿影壁”。绿影壁是中国罕见的大型雕刻艺术珍品,为明代襄阳藩王府门前照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称王登基。
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壁长25.1米,高7.1米,厚1.72米。壁面用绿矾石雕凿,白矾石镶边。此壁共雕99条龙,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传说原来绿影壁正中的宝珠,由九十九条龙看守。平常,人是不能接近的。远看只见九十九条龙上下翻腾,云雾滚滚。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百个人头、千担柴、才能把珠取下来”。
盗宝人听到这话,几天后用扦担挑了一担柴,走到绿影壁前磕了一百个头,然后点燃用扦担挑来的柴,烟雾大起,然后伸手取走了宝珠。等火熄烟散时,九十九条龙见宝珠被盗,也气死在绿影壁上,从此绿影壁上的宝珠位置留下了个大窟窿。
遗存的古井
古董文物啊
出了襄王府大门后左转向南走,经陈侯巷、陈侯小区, 即看到城墙,往城墙方向走就看到城楼,仲宣楼。位置是古城的东南角。仲宣楼免票
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整个仲宣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城墙外面就是宽阔的护城河了。
襄阳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好似绿色的巨龙环护着古城,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襄阳护城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襄阳护城河之所以这么宽,原因之一,源于襄阳悠久历史。
仲宣楼下,随处可见贴在墙上的古诗词,真是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啊
下了仲宣楼,向北走,再向东拐,就能找到昭明台了。
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樊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现为襄阳市博物馆。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
仰望昭明台
昭明台是可以登上去的,上面有一些仿古建筑
从昭明台上俯视襄阳古城
^^^^^^^^^^^^^^^^^^^^^^^^^^^^^^^^^^^^^^^^^^^^^^^^^^^^^^^
昭明台的下面就是襄阳博物馆,不用买门票,但需要拿身份证登记入内。
这个博物馆慢慢看的话也能花上1-2H,可看的东东不少,俺只挑几个喜欢的喷喷罐罐贴上吧
出了襄阳博物馆,往北,正对着就是北街,来这里的目的就一个字“吃”
北街上各种小吃、餐馆云集于此,两三天也吃不完。尤其是到了晚饭时间,小街上会有很多小吃摊子摆出来,类似夜市。我在这里吃的炒烤土豆,很香。
从北街一直走,就是襄阳古城墙、临汉门的所在
临汉门是襄阳古城的小北门。为清代双层重檐歇山式门楼。明洪武初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城楼上“临汉门”三字为明万历4年(公元1576年)之府万振孙所题。城楼内侧匾额“北门锁钥”四字为清顺治3年(公元1645年)知县董上治所题。1993年曾进行过修缮。基本上保留了临汉门原来的风貌。
老话说“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襄阳和樊城组成了湖北省的主要城市襄阳市。襄阳敢当“铁打”,号称“华夏第一城池”一说,自然有他的本钱。古城雄据汉水中游,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襄阳城原有六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上皆有城楼。万历4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现在,六个城门仅存小北门颇具气势,北临汉江,南通昭明台。
临汉门内,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
临汉门前是滔滔汉江
用购买的联票上城楼,看韩夫人石像,从城墙上一直走过去,在城墙东北角。
襄阳城墙,起初筑于汉初,略呈正方形。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
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序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领女婢及城内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赖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
明初在此扩建子城。长24.6米,宽23.4米,上嵌石匾,镌“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数通,其中同治年间(1862-1874)树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字样。
临汉门外的汉江码头上一直在用喇叭叫游客过江乘渡船,船费2元/人。对于常年生长在北方的我来说坐船过江觉得新鲜有趣,在这里坐了一个来回。其实坐船到对岸,上码头即是米公祠大门了。用之前的联票进入。
汉江泊船
汉江码头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芾《研山铭》,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颠不可及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其主要作品有:蜀素帖、紫金砚帖、论书帖、多景楼诗册帖、珊瑚帖、研山铭帖、三帖卷、向太后挽词、寒光帖等。
米公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
颠不可及
“第一山”三字是米芾的榜书杰作,千年来为世人所称赞,但屡遭翻刻。“第”字运笔极其流畅,一气呵成。远观,米芾豪迈的笔意在此尽显癫狂之态。细看,字体结构十分严谨、笔画间架极为得当、疏密配合恰到好处;“一”字则壮硕遒劲,多处露有飞白。米芾定是饱蘸浓墨,以快笔“刷”字而成。单单一横就变化万千,极显其笔下功力。三字中,笔画最多和最少的两字排在一起,但“一”字并不因笔画少而显得单薄;粗犷的“山”字稳重坚实,牢牢托起其上二字。
这是著名的琼花了,我来的时候花期早已过去,只见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其名曰:“聚八仙”。
琼花为扬州市花,昆山三宝之一。扬州最有名的当然是琼花了。琼花以叶茂花繁、洁白无瑕名扬天下。自古以来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琼花是中国特有的名花,文献记载唐朝就有栽培。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中国独特的仙花”。
琼花在中国的栽培过程中,曾几经摧残,历尽悲欢离合,这恐怕是其他花卉所未遭遇过的。根据记载,汉代扬州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琼花观”。
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王世充则因画出了琼花图被隋炀帝赏识,以此飞黄腾达。
琼花的寿命较长,扬州大明寺内一株清朝康熙年间种植的琼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依然繁茂,风姿如故,风韵仍不减当年。 琼花的美,是一种独具风韵的美。它不以花色鲜艳迷人,不以浓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红,琼花却花开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格外清秀淡雅;而每当秋风萧瑟,群芳落英缤纷,凋零衰败之际,琼花展示的却是绿叶红果的迷人秋色。其叶、其果,红绿相映,分外鲜艳,经久不凋,给萧瑟的秋色点染了艳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气氛。
米家山水
米氏故里
看完米公祠,我又坐船返回对岸,进临汉门到北街寻找美食。襄阳一日游到此完美结束。
其实在襄阳只用一天时间游览上述景点时间还是蛮紧张的,建议最好留出两天时间慢慢游览、慢慢体味....何况还有那么多小吃等着你呢
补充说明一下在襄阳的小吃哈
看到这家快餐店里小吃的品种很多,不贵,吃的人也很多
在襄阳吃了牛肉面、豆腐面、蛋花米酒、银耳汤等等本地特色。牛肉面和烤土豆,我让老板只放一点辣椒仍然感觉很辣、又咸,看来襄阳人口味很重哈,这个有点不适合我,其他还都感觉不错,尤其米酒、醪糟啊什么的是我最爱。在襄阳逗留时间太短就一天时间,未能一一品尝各个小吃,遗憾
后记:其实襄阳可看的东西还真不少,上面列出的8站一天时间可以转完。另外,襄阳古隆中名气大,但听说里面没东西门票却高达70元,所以没去。后来知道,还有鱼梁洲、广德寺、孟浩然墓也可以去看看的。
游完襄阳,就进入此行的重点--武当山啦
请看我的湖北行系列篇:
走进铁打的襄阳城(襄阳攻略)@http://www.mafengwo.cn/i/3115204.html(@http://www.mafengwo.cn/i/3115204.html)
问道武当山,五日慢游细品道家文化@http://www.mafengwo.cn/i/3158534.html(@http://www.mafengwo.cn/i/3158534.html)
写游记攻略不容易哦!工作量着实不小。看了我的游记若能对你的出行有帮助,那是我最高兴的事。
喜欢俺的照片,或是攻略对你有用,别忘帮俺顶顶哦
2014.7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