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财洞俯瞰@五台山 核心区寺庙群
上善财洞
“善财洞晤善财 我之外皆我师”
本来在回@五台山 之前,已经想好要先走访@龙泉 寺,以@龙泉 为首篇文章来介绍佛国世界@五台山 。可是变化永在计划之外,端午小长假的前一天(5月30日)下午,回到生我养我的@五台 县台怀镇,这里是@五台山 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当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太原 是35度的气温,而在这里,气温适宜,微风拂面、杨柳刚发出新绿,青草红花、蓝天白云,让人沉醉。即便是三伏天,@五台山 也不会高于28度,无愧于避暑圣地的称号。“偷得浮生半日闲”,当天无有他事,就近走走,便一路步行到了少时常玩耍的地方——黛螺顶山下的善财洞。
善财洞分上下两院,现分别由当地及南方的僧人主持,两寺相距几百米,上善财洞昔为@五台山 十大黄庙(喇嘛庙)之一,建寺于清朝,是传说中清朝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不过关于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五台山 还有两处:镇海寺、古清凉寺),其山墙上曾有顺治抒写的《归山词》墨迹,惜已毁坏。
关于顺治出家,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顺治并非在二十四岁亡于天花,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于@五台山 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 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至于其出家的原因,则是因为爱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掳献进宫的@江南 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选择@五台山 修行,则是因为梦见董小宛在那里。这种说法的有关记录,主要存在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当时著名才子吴梅村写的一组《清@凉山 赞佛诗》,诗文影射顺治在@五台 修行,并用“双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于吴梅村的诗素有“史诗”之称,而他苦恋着的,是与董小宛齐名、才高气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这一切,又可以在@五台山 找到相关的附会。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茆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这些书用语录及偈语的形式,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1660)十月中旬于宫中,由@湖州 (@浙江 吴兴)报恩寺和尚茆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已剃度要出家的顺治,在茆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 琇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茆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面对顺治帝的提问——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 琇回答,他们是悟立佛禅,而现在从出世法来看,最需要您在世间护持佛法正义,护持一切@菩萨 的寄身处所,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正是这段规劝,最终令顺治帝蓄发还俗了。
“顺治出家”是清宫三大疑案之一,事实上,顺治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的子刻,逝世于养心殿。病因可能是天花。他的遗体在四月十七日被火化,骨灰存于“宝宫”内。据@中国 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清圣祖实录》卷九记载,该“宝宫”在康熙二年四月二十四日(1663年5月30日)黎明,被起程移奉孝陵,在六月初六日的戌时,同孝康皇后和端敬皇后的宝宫一起,被安放在地宫的石床上,并掩上了@石门 。
由此,关于顺治帝在二十四岁这年离宫出家@五台山 、朝廷以其病逝为托词的猜度,不过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传奇故事而已。当然《归山词》也是后人伪作,不过其诗词可以一看。
顺治皇帝《归山词》
天下业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 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最难
聊为山河大地主 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天 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 黄袍换却紫袈裟
吾本西方一纳子 为何流落帝王家
来时欢喜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我是谁 生我之时谁是我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鸟飞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江山 一局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 秦吞六国汉登基
穿过红墙边的林立的各色工艺品零售摊点,走到了“大智路”碑亭,@五台山 是文殊@菩萨 的道场,文殊@菩萨 以智慧著称,而山顶上的黛螺顶供奉有五方文殊,善男信女、香客游人多愿步行于大智路、登临一千零八十台阶,朝礼五方文殊,祈福增慧。
在半山腰,只见一座三孔的山门矗立其间,上有“善财洞”三个大字,两侧对联:“悬崖险峻森声低 奇洞幽深佛性高”。三孔山门很像古代的衙门,在@五台山 也不多见。
上善财洞依山而建、古寺瑞象、浑然天成。现存有康熙年间始建的大雄宝殿、文殊殿、华严三圣殿各三间,山洞两处:观音洞、善财洞,历代皆有高僧在此静修。
由于上善财洞背倚黛螺顶,面@临清 水河,处在地势险峻的悬崖绝壁间,居高临下别有美景,从此可以观赏@五台山 核心区寺院全景。上院的悬崖上的“善财洞”,供奉有善财童子法像,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
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 之一。《华严经》记载,福城县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善财童子本不爱财,向文殊@菩萨 请教如何增长智慧,文殊@菩萨 让其参访善知识。受到文殊@菩萨 教化,萌发四方参习之愿,先到南方胜乐园拜问智者功德云,又到@海门 国拜问智者海云,依次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最终在普贤@菩萨 的开示下成就了@菩萨 行愿。观音@菩萨 是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二十七位老师。后人多认为善财童子是观音@菩萨 的肋侍,其实他是一位得佛道的大圣人、大@菩萨 。佛经中称为"@菩萨 童子",将后可补佛位。由此足可以说明"善财童子"的果位之尊,这也成为佛教用来宣扬“即身成佛”的例证。
上善财洞主要是为弘传"善财童子"法像而建,走近位于寺后的天然石洞,此洞即是“善财洞”,透过外置的殿门可见,整面墙壁上贴满金光闪闪的小小善财童子,在自然光下熠熠生辉。后面洞窟中,供有善财童子法佛,头梳两髻的童子微笑着向每位来者作合十作礼。
三人行必有我师,而善财童子眼中,“我之外皆我师”,其境界更高、更广、更深。能在善财洞晤善财童子,明心见性、因缘殊胜。
善男信众行走在朝礼文殊的大智路上
上善财洞山门两侧对联:“悬崖险峻森声低 奇洞幽深佛性高”
文殊殿供奉有带箭文殊
六字真言转经筒
难识善财真面目,只缘深在“善财洞”
外来的喇嘛 参访“善财洞”
上善财洞的山门在@五台山 是独具特色建筑
从上善财洞远观@五台山 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