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理之大理凤仪镇

作者:yeah86 显示图片


 
与大众旅游区别开,我喜欢一个人安静慢游,不愿凑到人多的景点去,所以选择了大理凤仪镇,因为从地图上看路程一小时多,算是比较短的。交通工具本来想选择骑单车,后来决定直接坐公交车过去,从古城坐8路公交车到火车站换乘5路公交直接到凤仪镇下车。路途中古城至下关方向可在车上看看苍山风光,下关市区就没什么值得看的风景了,三四线城市,大同小异,没有多少白族特色的建筑。凤仪镇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没什么可值得玩的,但对于少数与寺庙、建筑感兴趣的同学们还是值得来转转,如下列出可去的地方:赵州城遗址
白马庙
定西岭光复碑
法藏寺
董氏宗祠
千人冢
真静庵
江西村本主庙
小江西村本主庙
小江西地母庙
芝华法真寺
雨花寺
飞来寺
上锦场本主庙
下锦场本主庙
辛铺村本主庙
北川塔
塔桥
凤仪文庙
凤鸣书院
凤仪城隍庙
武庙
南街文昌宫



凤仪城隍庙,凤仪“城隍庙”据史考,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是古“赵州”的重要历史见证,凤仪城隍庙是中华多元文化在凤仪地区地综合反映。 





由于历史的原因,凤仪城隍庙历经风雨。风度兴衰,一九九六年东街老年协会奉政府旨意:管理和使用城隍庙,当时的城隍庙已不像往昔的城市隍庙,庙内:“城隍”等诸多神像不知去向,庙于断壁残垣,院内杂草丛生,眼前一片荒芜。

历史的回归,时代迎来“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振兴,人民物质生活提高,随这带来的是人们精神文化不断发展的需求,作为反映中华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城隍庙”,在各地恢复传承。风仪城隍庙也顺应历史发展,在上级政府、东街一、二社、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逐步修复。

2000年重修城隍庙大门,1998-1999年重塑“城隍”、“判官”等神像,2004年重塑“踩马神”。

2007年1月在镇政府支持下,收回了被出卖多年的原城隍庙现小广场用地,大理市人大拨款3万元,东街一、二社各拨款1.5万元,在大青树下修成了花园式的“休闲娱乐小广场”、“长生桥”、荷花池及城隍庙外院整平麻石铺装工程。形势的发展和要求2007年8月,新建后殿厨房、厕所及大殿地面铺装工程。2007年12月重新彩画装修戏台楼。2008年7月镇政府拨款2万元,东街一、二社各拨款1万元,维修城隍庙内院南边九间危房。

2009年1月重修城隍庙大照壁,2009年8月翻修大殿屋顶,彩画门面,安装大殿楚石栏杆、新修厨房、戏台楼梯、内院地面麻石铺装、重塑“黑白无常”等神像。经十余年,特别是近三年来东街老年协会适应形势需要对古庙、古建筑,本着“修旧如旧”,凤仪城隍庙已大部分恢复原貌,给人的感觉是环境清新优雅,气氛古色、古香;一出三进的大院落,宽敞明亮,院内松柏、花树常绿,凤仪地区唯一的一棵百年大青树巍巍、挺拔;和谐优惠的环境,成为凤仪地区独具一道亮丽的历史文化景观,各地香客游人不断。

从城隍庙出来左转进入菜市场,本地的新鲜蔬菜应有尽有,水果也很丰富,就地买了苹果和桔子随走随吃,味道很正。

镇上其它地方如同全国各地镇子一样,没有很大区别,不同之处就是随性的转着,只要看见老的建筑就进去探个究竟。



凤鸣书院,这建筑看似非常古老,但大门关着,从外面看好象是学校占用了,里面究竟是啥样儿看不到,觉得门口这路灯放的位置实在是太逗了,就不能往左或是往右移一下吗?非得安装在这个位置!
从网上查到的信息,凤鸣书院的前身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大理市凤仪镇,西门外凤山脚下。即(现在的大理三中),学校内还保留着清代复修的建筑物,前为大门,仿白族民居门阙。中一间楼阁,歇山顶,檐下设斗拱,入门为照壁,照壁两边有路,正对照壁西约6米的地方有泮池,中建方亭,有亭的这个院子名‘凤苑’,再西为中殿,有三间房,单檐硬山顶。后为大殿,亦为硬山顶,面阔14米,进深10米。总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书院依然保全完好,格局古朴又显得神秘,虽然少了朗朗的读书声,但还是感觉一股书香味从远处飘来,是乎在告诉我们它曾经的辉煌和它悠久的历史。

下面这个东岳庙就有意思了,凡在人间做恶死后到了地狱都有很惨的下场!凡是在世时都要尽量做善事,不要把坏事做的太多,否则下了地狱会有回报的!!!






 
 
凤仪文庙

据云南省《文物古迹大全》载 “凤仪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明宣德十年(公元1453年)、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及至清康 熙十年(公元1671 年)和清末多次重 建。现存大成殿及两厢房、大成门、崇圣祠。












凤仪民众教育馆门楼

由于时间关系,当天必须赶回大理一品格客栈,所以只有下次再有机会再来慢慢感受了。
大理一品格客栈


在大理一品格客栈边休息边品茶,边回看当天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