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之青海篇:贵德中华福运轮

作者:远方诱惑 显示图片

2013年9月6日下午已是3点半左右,我们顺着沿河的公路慢慢走,充分享受着黄河岸边的闲适和风景。远远看到的白塔和高高的黄色的建筑就在眼前,公路右手是白塔,公路左手靠近黄河的究竟是什么地方,待我们走近,原来是一个叫作中华福运轮的景区,在网上曾经有人介绍。门票80元,虽然有点贵,还是要进去看一看。中华福运轮是2010年6月1日开工,耗资5000万元,历时两年在贵德黄河南岸精心打造的一处大型藏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观。它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中华福运轮主体高42米,其中筒高26.285米,直径为10.22米,底座高1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2012年4月28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落成,并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中华福运轮分为博物馆、倒影池、转经筒三部分,其中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依照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而设计规划的。景区的确建设的宏伟大气,尤其晚上的景观更是绚烂夺目。不过,我还是心存芥蒂,为什么我们要投巨资追求那个最大,新建诸多人造景观,眩人眼目,不啻让人感觉这是些政绩工程,应景工程。但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发扬和光大方面还是要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和褒扬。我们进入景区,最下面一层是博物馆,里面介绍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文物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从博物馆走出地面,有一个面积超大的倒影池,虽然不知它的设计理念来自哪里,抑或有什么讲究。但是转经筒倒映在池内的景象,确实让人感觉非同凡响。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那高耸挺拔的转经筒,金光闪闪,巍峨壮观,转动它大概需要20多人同时用力。我们登上塔下的底座时,由于只有我们两人,怎么推,它也岿然不动。但是在那里仰望它,俯瞰逶迤的黄河,却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感慨。远望贵德周围的山脉,横跨黄河的大桥,古城中兀立的玉皇阁,这里的景色已足以让你瞠目,让你惊奇。景区内游客不多,大概是那昂贵的门票挡住了游人的脚步,也难怪,要不,那巨额的投资什么时候能够收回呢。出了景区,在景区广场的对面,有一个木栅门,进去之后是一片湿地,有木栈道,走到木栈道的尽头,就到了那座白塔的后面,可以顺便游览白塔。去之前确实不知是何等名胜古迹,只是想看一看,走过路过,不可错过吗。等到了白塔,我们才知道,网上曾有介绍,乜那寺。该白塔也称乜那白塔,贵德白塔。乜那塔建于唐代,据口传记载,第四十一世吐善王赤祖德赞曾北征到此,于汉藏交界处建此塔,内储其发辫。清嘉庆十一年重建,并增鎏金顶,其造型与北京北海公园喇嘛塔相似,被称为青海第一塔。清康熙年间,于乜那塔南面建成乜那寺,塔即归寺管理。乜那塔位于贵德古城西门外黄河南岸的台地上,塔高30米,基座呈方形,五层,上筑砖包,边长18米。我们来到塔的正门,不需门票,就可进入。塔内供奉有千眼千手佛,周围墙壁上鲜艳的壁画,似乎才经过修饰。当我们上到第二层,准备跨上第三层的楼梯,下面的僧人突然唤我们下来,我们不明就里,下来后才知塔要关门,和尚也要按点下班。一看表,才4点半,很惋惜没有看完。外面的寺院也早已关门闭户。我们也不知走到哪里,看看没有什么人,顺着一条水泥路往里走,碰到几个摘梨子的当地老乡,问古城怎么走,他们指一指,还友好的给我们几只梨子,很好。梨子吃到嘴里,又酸又涩,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