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曾经多次去过@河北 @易县 的清西陵,那时20岁出头,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处于游山玩水的初级阶段,去过后才知道@河北 @遵化 还有个@清东陵 ,才想起来有过一部电影叫做《东陵大盗》,前些年就想去看看的愿望,得以在2013年11月4日的6人同行中实现……
@清东陵 ,位于@河北 省@遵化 市马兰峪西,东距@遵化 市26公里,西至@北京 125公里,是@中国 现存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之一。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 、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 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慈安、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共计埋葬5位皇帝、14位皇后、136为妃嫔以及皇子、公主等共161人。
@清东陵 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 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随着清王朝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发展变化,@清东陵 的营建活动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1661年(顺治十八年)入关第一帝顺治皇帝的@孝陵 开始营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营建神功圣德碑亭。该陵规模十分宏大,体系相当完整,成为@清东陵 陵园总体格局的奠基之作。
11月4日上午9:30京平高速—@蓟县 —@清东陵 ,2小时路途。 我们首先到达了乾隆皇帝的裕陵,穿过幽静的松柏古道,诺大的裕陵建筑院落出现在眼前,红墙、琉璃瓦,飞檐、屋脊兽,一条条的排水渠围绕着整个陵寝……
乾隆的裕陵位于@孝陵 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白银 170多万两,修建的时间来看算是比较快的,应该和当时的建筑水@平和 国力综合实力成正比吧!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乾隆皇帝可谓一生风流,看过不少描述这位皇帝的电视剧和故事,但不曾料到在这11月的深秋之时,在距帝都几百里的地方 — 睡莲竞相开放,流水倒影映伴蓝天,好一片风水宝地……
踏上金水桥,远看小碑亭—裕陵圣德神功碑亭,是典型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瓦覆顶,厚重的墩台四面各辟券门。亭内高6.64米的颂德石碑竖立在巨大的石雕龙跃之上,满文汉字两种字体。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撰写,文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亲书。此碑至今保存完整无损,字迹清晰。
巨兽碧玺所驮的石碑字迹清晰可辨,碧玺的獠牙和唇齿栩栩如生,小碑亭的藻井和画壁颜色清晰自然,只是有些已经残破了,要知道经过了2次大的战火洗劫,如今还保留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很欣慰了……
可惜小碑亭的全景照片忘记拍摄了,只好借用一张网络图片了,见笑……
透过小碑亭的门户远观裕陵大门和金水桥,正午的阳光异常灿烂明媚,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屋顶倒影投射在神路上,倍感悠长……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 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 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 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 ,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年轻时侯的乾隆真是英姿勃发,潇洒少年,那个女人不为这样的帅哥倾心呢?
我们6人的首张合影,红绿搭配,步调一致,不知怎的,连拍了2张,胡总管总是被帝寝明媚的金光封住了双目,成了虾米?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驾崩于养心殿,享年89岁。这样乾隆皇帝就是@中国 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享寿最高的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九月十五日,乾隆皇帝入葬@清东陵 裕陵地宫。庙号:高宗,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漫步金水桥,踏上隆恩殿。
隆恩殿是供奉死者的神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裕陵隆恩殿共有三个暖阁,值得一提的是东暖阁,清朝早期的帝、后陵隆恩殿东暖阁内存放一些陵图、古玩珍品等。
现在的裕陵隆恩殿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现在的裕陵隆恩殿成了一个图片展览室,进入大殿迎面的是@清东陵 大沙盘。左边悬挂着数张慈禧的生活照,真搞不懂?慈禧和乾隆有什么直接关系?右边是清朝十二位皇帝玻璃画像。
隆恩殿的屋脊兽—龙、凤、 @狮子 、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故宫太和殿为10个屋脊兽,据说是慈禧时代添加的叫做—行什,为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
每当天降大雨的时候,水大部分通过石阶和丹陛往下排放,其余的则通过四周龙嘴的排水孔和两个螭首排水,这螭首排水的加工绝对是技术活儿,遥想当年的紫禁城大雨之时,三大殿共计3000多个龙头喷水的壮观奇景。
穿过琉璃影壁,来到明楼下方,楼下古@柏林 立,排水渠道沟壑纵横,集实用、美观为一体,堪称建筑形式的绝伦之作……
穿过隆恩殿,即可看到明楼地宫的琉璃影壁墙,@石柱 望天吼、祭祀石五供,上下明楼的斜坡拱道对于参拜的人来讲,都不可仰视行走,上下坡都要低头……
裕陵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宝物都被当年盗墓军人破坏殆尽。
裕陵的地宫是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无梁柱。地宫由墓道、闪当、罩门、第一道门洞券、明堂、第二道门洞、穿堂、第三道门洞金和四道@石门 构成。
裕陵的地宫是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无梁柱。地宫由墓道、闪当、罩门、第一道门洞券、明堂、第二道门洞、穿堂、第三道门洞金和四道@石门 构成。
这个九券四门的地下宫殿里,展现给人们的俨然一个精美佛国世界。看来乾隆帝生前是@崇信 佛教,以至于其棺椁安放之处,灵魂的另一个世界里,是一座完整的佛教寺院布置,有山门、四大天王,还有八大@菩萨 、三世佛、五方佛以及二十四佛,佛塔、五欲供、神兽、@八宝 、法器、佛花点缀其中,加之洋洋洒洒经文咒语.这样都令后人相信,逝者的灵魂一定会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逍遥佛国天堂。
精美的四大天王雕像,由于@石门 敞开,遮住了另外的两个天王,佛像精美绝伦,堪称雕塑的极品,面貌、服饰无与伦比……
@石门 上面、侧方的墙壁、地宫的顶部尽皆佛像的浮雕,@石门 上方由于采取了玻璃镶嵌式的保护,无法亲手触摸,也有了反光,拍照很是困难,顶部刻有很多满文……
地宫中2道门两侧分别有佛教中的五欲供浮雕……
回望两重@石门 、@石柱 ,地面上可见拱门石,墙壁两面都有精美的浮雕……
漫步明楼马道,上到了制高点远眺整个裕陵,正中南北中轴路分明,气势恢宏,身后宝顶巨大,两侧马道宽敞,环走四周,背靠昌瑞山,阳光普照,风水绝伦啊!
大约游览裕陵1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到达了西侧的乾隆皇帝妃子的墓葬群,也叫做裕陵妃园寝,这里埋葬着乾隆皇帝最为宠爱的36个皇妃。最为瞩目的就是那广为传说的香妃墓了,香妃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也留下了很多民间传说,但是我发现这里的建筑除了明楼,其他房屋的屋脊兽都脱落了,不知为何?
流传最广泛的是悲剧版本,香妃原是@新疆 回部的王妃,乾隆帝在@平定 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时被抢进皇宫。因为她不用搽香抹脂身体就能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所以称为“香妃”。香妃不仅体有异香。而且天生丽质,所以乾隆帝特别喜欢她。可是香妃忠于故主,矢志守节,身藏利刃,时刻准备杀死皇帝,为国为夫报仇。皇太后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皇帝被害,故将香妃赐死。乾隆帝闻讯,悲恸万分,遂以妃礼厚葬香妃于@遵化 的@清东陵 。
另一种说法是,香妃是为民族团结作出过贡献的人。当初香妃家族是为感谢清廷协助@平定 部落内乱,报答君恩,才将香妃送入皇宫的。入宫那年,香妃仅有22岁,尚未婚配。进宫之前,她曾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在京城为她修建具有维吾尔族和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第二,必须把她的哥哥@图尔 都也接到@北京 去;第三,她死后,要把遗体送回故乡@喀什 安葬。这些条件乾隆帝全答应了。香妃死后,乾隆皇帝化符前言,果然把她的遗体运回了故乡安葬。如今在@新疆 @喀什 确有一座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墓地,当地人把它叫做香妃墓。在该墓地的庭堂里现在还摆放着一乘当年运送遗体的驮轿。
其实透过这里的地砖、屋瓦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感和兵乱的浩劫中他显得是那样的脆弱,那么我们的文物保护单位就任凭他在风雨中凋零吗?
香妃的明楼还是很正统的,可以想得到当年乾隆皇对他是多麽的宠爱,这个大清国中的唯一的维吾尔族皇妃在历史中留下了醉人的传奇故事……
@清东陵 中几乎所有的帝王、妃子的地宫和墓陵都被盗墓贼所掠夺,香妃墓也不例外,进去之后他的装饰与风格及其简约,墙壁上看不到任何浮雕和其他装饰。
1979年10月2日下午,一座妃子陵墓月台前的石踏跺处忽然出现一个大洞。经过申请,10月6日文物工作者开始正式勘察地宫。第一批进入地宫的人有6个人,徐广源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从洞口放下一个长木梯子,上面留下几个人守候洞口,大家依次而下。由于地宫里积存有十几厘米深的灰浆,大家就沿着行进的方向,每隔半米左右摆放一块大砖头,再让洞口上面的人递进几块脚手板,搭放在砖头上。这样边走边搭,一直铺到了金券内的棺床下。
徐广源不死心,在地宫内的各个角落继续搜寻,仍然没有结果。于是又抄起一把尖锹,站在棺床下的脚手板上,在灰浆里慢慢试探。突然间,尖锹触到一件硬物,于是他双手伸进灰浆,将此物慢慢捧出。在场的人都目不转睛,尔后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头颅骨!”大家纷纷凑到徐广源的跟前,盯着他手中的头颅骨。这枚头颅骨的发现,意义非同寻常。它无可争辩地证实香妃就葬在@清东陵 ,而非@喀什 。通过对头颅骨的鉴定,可以进一步证实她的民族、年龄……
这就是网络流传的用香妃头盖骨经计算机3D扫描而制作出来的香妃画像,天啊……和我们见过的清宫中流传下来的皇后、妃子、福晋的照片和画像比,甚至我想到了慈禧的照片……真是天壤之别啊,怪不得风流皇帝乾隆对他是如此宠爱!
在香妃的明楼两侧排列着其他35个妃子的墓葬群,据说附近还有一个妃子的地宫已经打开了,可以参观,我们没有寻找,我想进去看的名堂应该没什么了!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容妃病逝,终年55岁。临终,她把后事安排得很有条理。她把几十年来在宫中所积存的物品,分赠给各位妃嫔、佣人和家乡的亲人们。因容妃信仰伊斯兰教,故她的棺木上刻有《古兰经》的经文。
纵观整个香妃的墓葬群,其实还是很庞大的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让他在这座墓葬群中独树一帜,也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