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城子古村,最新出行简示。2013年11月
(一)地理位置
城子古村,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距泸西县城25公里,属泸西县永宁乡。整个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面积55.59公顷,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芙蓉山(又名木荣山),后枕金鼎山,小江河蜿蜒流过。相传彝族白勺部的先民们选中这里,曾用一棵树的枝叶搭建了二十四间土掌房,住了二十四家人,于是便长久地居住下来,生生不息。明朝成化年间土知府“昂贵”,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衙门,改白勺(城子村旧名)为“永安府”,使这里的土掌房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府城格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村民世代和睦相处,相亲相帮,形成了淳朴友善的民风。其原因不仅在于土掌房冬暖夏凉的实用特色,更在于土掌房建筑的不设防延生了人心的不设防。城子村往南1.2公里是老钟山,奇秀峻峭,内有白勺飞瀑,小江之水自此而入。百米之内,轰鸣之声可闻,一年四季,烟雾蒸腾可见,冬季尤甚。瀑布落差80多米,幅宽约20米,为两叠结构,在目前已知地下瀑布中,当为世界之最。在瀑口,“瀑卷流云”的奇特景象,如果机缘巧合,你也能偶遇。小江之水出于山南,宛见一村,名“小江寨”。村前河水悠悠,四周标青点翠,人家十多户,不知可为中国最小村寨?自此而下,豁然开朗的是“苗岭壮谷”的另类梯田风光。如果你痴迷于桃花源的传说,那么你到武陵源去吧;如果你是后现代主义,那么城子古村就是你梦语呢喃的世外桃源。
(二)自然状况 城子村的地势略低于县城,东经101°12′-103°14′,北纬24°,海拔870--2334米,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最高气温31℃,最低0℃,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无霜期为300天,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城子村依山傍水,水资源十分充足,村庄前有护城河,由东向西注入南盘江,为村子提供了充足的灌溉、饮用、沐浴等生产生活用水,这里的森林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及针叶林(松树、沙松)为主,常绿灌木也较多。政府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栽了不少桉树、杉树、果树、麻竹等经济林木,山上森林植被覆盖率为28%左右。
(三)经济状况 城子坐落在200多米高的南、北飞凤山坡,东临龙盘山,西接玉屏、笔架山,北对木荣山,后枕金鼎峰。城子村作为泸西县永宁乡最大的自然村,一是地盘大,二是人口多。占地约61.54公顷(中间五空地),由彝族传统院浇式土掌房组成,一座连一座,一层重叠一层,错落有致。全村分为老村和新村两大组成部分,2010年,全村共有农户717户,人口2696人,劳动力1300多人。古村现有人口1493人,总户数381户。居住着汉、彝、苗、壮4个民族。耕地2000多亩,并有大面积山林主要分布于村庄西面,呈台阶状分布,土壤属酸性沙土。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等,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小麦为主。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9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57元。随着2009年城子村旅游的发展,城子村卫生、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得到发展,农村面貌日益改善,200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特色村,确定为“云南省文联文学艺术创作基地”,荣获“亚洲民俗摄影之乡”称号;2011年被评为“红河州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所有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泸西城子古村素有云南最美乡村,云南布达拉宫,云南最佳摄影地等美誉。
从昆明出发,沿昆石高速,一小时左右到达石林风景区前的大转盘,再往西桥方向走转上九乡、阿泸古洞的二级路,约一个小时到达泸西县城,进入泸西县,跟着城子古村的指示牌,开过26公里的山路后就到达了城子古村,全程约3小时。
进入古村每人收取古村参观保护费,50元一人(由乡政府收取,个人认为有些贵)
由于我们到达时间已是傍晚(收保护费的都下班了),直接吃饭了,古村内就两家吃饭的,一个叫古村家宴,一个是城子第一农家乐,消费不是很便宜,一盘大肉50元,一碗土鸡60元,小菜约10至15元一个。(虽村民民风质朴,但开馆子的村民还是有些经济头脑)提示:这里的红米酒挺好喝,度数也不高,但酒量不好的千万不要主动让店里的服务员小妹敬酒,那可是满满一碗酒抬过来,你一边喝她还一边提个壶向里加酒的。
冲菜炒饵丝
煮带皮红豆,没吃过吧
土鸡蛋,这黄的
多少年未见的荞丝
农家香肉
城子古村旅游发展还较为落后,虽政府2007年已有意向规划,但现还没有专门的客栈或酒店,旅游配套还跟不上,村子也较小,穿平底鞋约1个小时就能走完全部村落。穿高跟的就不好说了,村中有些青石板路坡度甚至超过50度。我们因到时较晚吃完饭只能借宿农民家了,每人30元。
夜晚的城子古村,打上灯光,看上去很美,梯田式的建筑,泛出布达拉宫的气势。因政府自2000年规定不许新建砖房,只许修建或修缮土掌房才得以保持大概原貌。但经济条件稍好些的人家都到村头或村外重新建盖砖房了,故村中居住人员多为贫穷的中年人和老人,村里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更没有什么酒吧,咖啡吧,唯一的,就是村头那小广场上的泸西健身广场舞,但音乐播放起来,我们却不由自主的跟着笨拙的扭动。
第二天一早,约5点多,村里的公鸡就开始打鸣,此起彼伏,村民也开始陆续起床,拿上扁担去山背后的水潭挑水,那是一幅多么质朴的景象。我们被这环境所感染着,也早早起床,本想起来看日出,但天气不好,雾气太大,没看成。陪着我们住家的大伯去挑水,一路家家户户房檐上,房顶上晒着包谷,金灿灿的,甚是好看。同时也得知,这里的村民,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玉米,晒玉米,磨玉米面。
中午了,我们该离开了,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再来感受这份宁静,这份质朴,这份城里感受不到的气息。也许待我再回时,这里已是旅游旺地,满口忽悠的村民,满村叫卖的旅游记念品,左林右立的客栈与酒吧。希望的希望我再次到来时配套好些了,但千万不要像商业的丽江古镇。
泸西城子古村,带上你的家人去感受那遗落的村庄吧,那里是摄影、写生的天堂。也许,云南再无几处如此古老。请各位看客见谅我的随意,因为有太多人的游记写得比我好,我的所有图片来自手机拍摄,没有长枪,更没大炮,只为展现最为朴实,最为原态,如果我的手机图你都能为之一动,那何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