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庆都不会随大流去外面看人头,一般都挑附近的景点走走,这次也不例外,选了石谷解。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仙游 很多景点未走过,另一个就是冲着它的字号---“闽中第一峰”去的。行动表明一切, 在秋收的季节里让我们走进户外,走向山野,去寻找那瑰丽隽永的村寨、对视清凉豁达的高山、感受圣洁悠远的净地、触摸空灵温润的森林吧.
石谷解赋: 夫石谷解者,闽中胜地,@莆田 屋脊。
官称石谷解,蜚声@福建 ;
俗谓三摩倚,扬名前溪。
座落@仙游 ,扼@福泉 之咽喉;
隶属西苑,削@凤山 之旧籍。
载松柏以自茂,来云雾而蒸奇。
任怪石之嶙峋,随悬崖而峭极。
挂涧流以洒玉,蓄寒潭而碧洗。
挺芝草于林下,饰顽石以苔衣。
在网上查的线路(Km):@仙游 -大济5-度尾16-西苑乡28-@凤山 42-仙水洋48-石谷解54,大清晨,我们就从@莆田 出发了,这一路都好走,但车开到溪头村往山里后情况就开如复杂,待后续。。。
出行人数:8人,自驾游。也打听了公交车路线:@莆田 至@仙游 的快运班车出发(大概40分钟的路程),再转@仙游 至@凤山 的班车(约两个小时),但是@凤山 到溪头村还有一段距离的,没有车,所以最后选择自驾行。
跟想象中的一样,沿途竹林繁茂,虽是初秋,仍是一片翠绿,极其养眼。在爬石谷解山时,沿途森林繁茂,巨石嶙峋,溪流清澈。石谷解的岔路很多,上下山的路线也很多,且很多路是少有人走过的,建议下次去登石谷解一定要请当地人作向导,否则你会迷路在山上。但是你如果你记住了沿着山溪蜿蜒攀爬而上,那就是对的,或是如果溪流声听不见了,不在左手边上,那说明走错路了,这是后话。
车子在一个分岔路口时被一个右手边的前溪村石碑给误导了,不能往右前行,往右顺着石碑进去的是前溪村,而不是溪头村,所以这一个要特别注意了,往左手边再前行,才是正确的方向。前溪村口的一块田地,不知道为什么会是红色的。。。
就在不知所措,或以为车子只能停在这里,从这往上爬时,一个老人家出现在阳台上,知道我们要去的是石谷解,立马说错了,这还没到呢。苦B吖,还好是开车,不用人走路,就是开车的人多辛苦了些哈。
在他们问路的同时,我在附近转悠了下,发现一个好大的南瓜,估计可以吃三五个月差不多。
一个小孩也许是被我们的声音吸引了,也出现瞅瞅是啥个状况,看不到,还会搬个椅子站上去,真个聪明的孩子。
估摸着从刚才前溪村再到溪头村,要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们要爬的是这座山对面的山,也就是村落后面的山,你看不到的嘿。
沿着这条小路上去,就开始向石谷解进军了。石谷解处于@仙游 、@德化 、@永泰 三县交界处,冬季的石谷解,满坡衰草和枯木,山坡背阳面,裸露的石壁表面固结着厚达20厘米的冰块,纯净透彻,终日不化,应该是每晚的露水累聚而成。冬天爬上山顶的难度系数会更加强些.
溪头村,站在水泥桥这头拍的溪头村村口。
村里用石头砌成的菜园子
石缝里长出的绿色植物
村里小有小庙,庙前晒着刚收成的稻谷,想吃无添加剂的,不是转基因的,这个绝对可以有哈。
到达时正当中午时分,原来我们要爬的就是眼前这几座山吖,必须翻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你怕了吗?反正我不怕,嘿嘿,因为我就是最后一个,还能有谁比我更慢的吗?
村里的房子都是土房子,用土磊起来的墙,屋。。。整个溪头村除了在这个有锅的地方有信号外,进山里再也别想用手机联系上人,所以切记一定要跟紧组织,跟紧党哦,否则吃亏的可是自已吖,一会你就知道啦。。
拍个门牌纪念下
经过村里一个祠堂,因为我们想着当天上,当天下,时间已经是很赶了,据说爬得快的来回也要四五个小时,当然不包括当地人,那可是健步如飞吖,一会就会把你甩得远远的,所以不敢花时间认真看里面的内容,主要还因为这点对我来说不重要
穿过祠堂门口,看外面的地界,很小是不是?所以千万别当进底之蛙,不要以为自已能看到的就是所有的事物了,还有很多其实是自已根本没有了解到的。
村民家门口的什物,村里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都是老人,不过一看到我们,不用你说,他就知道你是要去石谷解的,会叫你找个人带你上去,说真的,这点还真是要听,因为山里的岔路很多,走着走着就有可能失散了,不听晚上留宿在深林里,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匆忙间抬头一看,一排的玉米,中午吃的是干粮,真想能喝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羹。从@仙游 进来后就别想要吃什么啥了,除了干粮还是干粮,而听说村民家,除了南瓜饭还是南瓜饭。
这个是什么瓜?葫芦?不对,还长着尖尖的小刺,那是什么呢?
村里的小学,里面除了可以当教室,还能当餐厅,活动室,一个校园该有的这都有了,守门的阿姨说现在已经没有学生了,都到外面上学去了。
墙上还挂着赖宁的照片,这个出生于1973年,在1988年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的学生,曾在1990年代作为整个@中国 学生学习“见义勇为”精神的榜样,进入21世纪后,他似乎正逐渐被淡化。赖宁精神中过度宣扬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被认为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不相符。据报道,一些学校已将赖宁的画像从墙上摘下。早上在车上还听着相关的事。。。
登山之旅开始了,一开始我就是最后一个,原因之一也是边拍边走,这也成了我后来在半路上跟大队人马失散的原因。
路上的小磨茹,不知道能不能吃,看着颜色挺鲜艳的。
一根曾经枯萎的树上长满了绿色小植物
山里这样的松柏很多,应该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长在枯树上的小磨菇,山里磨菇可真是多吖,下次可以过来露营野炊,可以现摘现吃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看到路边上的登山棍了吧,姐这回可以一用了,虽说有@大树 为你遮阴纳凉,可脚底下的路不好走吖。
沿着山溪蜿蜒攀爬而上,可见大小几个深潭常年泛着幽蓝。
这颗从石缝中长出的@大树 就在溪流边的右手边上
山上长满了野菊花,清香清香的。
过了这个溪,为了拍照,开始掉队,走错了路,没有沿着左手边的溪流声走,右手边的路也很好走,所以我相信有很多人走错这条路了。也正因为这样,可以拍到一些很漂亮的磨菇。
山路很陡,坡度至少有60,这时候已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了,但却还能听到声音,方向已经不一样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空旷的地方,有着微弱的信号,可是对方的电话却打不通,因为忘了他们的手机是没有信号,其实那天也就我们一组人马登山,路上再也没有遇到其他人。山里的景色很原生态,植被很好,没有被过分开发的深林就是这般好。
这样的路是完全无正常的路可走,只有边开路边上行,很刺激很辛苦!
秋天的枯叶,肥沃着土壤,孕育着明年的春天。
很清翠的松柏,绿油油的象把伞,亦象座金字塔。
植被
这些个磨菇漂亮吧,一层层的,怎么越看越象灵芝呢?当时怎么就没想到摘个带回来看看呢?
在这里向导返回路找到我们,熟悉山路的山民就是不一样,知道你会走哪条路,还能走远一遍再回头来把路再走一遍,殊不知,到这里已经是汗流侠背,脸上的汗真是如雨下吖吖吖,向导的斗笠跟镰刀,镰刀是用来开路和给大伙劈拐杖用的。
找到我们的向导,把我们领到岔路口就让我们在这等她,她再返回去接原来顺着溪流走在前面伙伴们,在等人的同时,又发现了以前小时候吃的野果,酸酸甜甜的。
自带的水果--@仙游 特产柚子,水份多且甜。
向导就是从左边这条路下去接人的,我后背是继续登顶前行的路。
终于上来了,原来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先上,还是小小年纪厉害吖,左腿边的裤子都湿了一大半,估计是整个人倾斜摔在@水里 ,哭得跟泪人似的,可见顺溪流的路也确实不好走呐。还好@都安 全到达,在这里集合时有人建议走不动的,可以在这里等着,可最终大家还是一致决定一起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深山里头没有一个人影,又没有信号,万一到时候回来时找不到人怎么办?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哦~~~
小样的,真厉害,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第一哈。
看到前面那块大石头时,以为快到了,其实。。。其实还没有。。。一路上大家都用快到了来互相鼓励,团队精神吖。。。
回头看看后面的山,我都比山高了,耶
右边望去才知道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需要我们去爬,奋斗吧。。。
与天空接轨了,到了吗?想得美呢,上这个山头还是继续翻过另一座山。
看到了吧,右前方远处有座山,中间有条被开出来的路,翻过这个山头就差不多到了。
可我们还是得爬上这座山才行吖,从12点开始爬山算起,这会大概已经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了,而且还是大中午时分开始行走,在上了这座山后,大家稍做休息,吃点东西朝着即将到达的顶峰奔走,山顶路还算好,但大大小小的石头多,所以还是得留点神,别再摔了哦。
上山下山再上山。。。
山上的天气变化很快的,刚才还是艳@阳高 照,一转眼就开始起雾了,大片的雾往山头蔓延过来。
有些地方都没有路,一边走一边开,小孩已经在向导的带领下全领先,不见影子了。
山上的树都只剩下没有叶子的树干和树枝。
最左边那快石头,是我们刚才经过的风动石,其实山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石头,但是怕下山时间来不及,所以没有细细一个个留心,从山顶到这里又是过了半个小时时间。
山上开着野山茶花,不过不多。
于下午准3:30到达顶峰,闽中第一高峰,等我们到达时,又看不到小孩子们,所以原来想在山顶合影计划就取消了,一怕拍照时间耽隔,二怕赶不上前面的人,说不定又会迷路呢,这会可没开始那么好,会有人再来山顶领我们回去了。取张石头留影了哈,虽然只有一个光秃秃的石头,我们可是爬了3个多小时的路才到的。山顶上风光好,但风也大,一身汗的最好不能在这多停留,以免着凉。山顶有一巨石盘驼,眼前@千山 万壑尽在脚下绵延,登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石谷解顶峰非常漂亮, 留影吧,不留可惜了,用照片记录我的来访。一路没有边走边看,所有的细节就留给以后吧,石谷解,我还会再来的,希望下次能在这露营一次。
山上还有很多牛粪,这群牛证明了牛确实也爬上了石谷解的山顶。
3:48开始下山的路
眺望眼远处跌宕起伏的山峦,匆匆太匆匆,我们来了又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第一次我们会合的地方, 开始兵分两路, 因为沿着溪流走, 据说有好几个瀑布, 景色也很漂亮, 既然都来了, 怎么能错过, 所以这次我走回了原先他们走过的路, 另一些人则由向导带着走大路先下山.
大家是顺着溪流而上, 我是顺着溪流而下, 水往底处流吖...不一样的景致. 到溪边已4:30, 近黄昏, 微微的秋风中感受着水流的清澈,看着那浓浓淡淡的草色树木,望着那远远近近的山峦,心中就好象洗尽了尘世间的喜怒哀乐,洗尽了一切的纷争。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大自然而不太喜欢@大城 市的原因之一. 下山的路跟上山不一样, 因为沿着溪边, 所以危险性还是有一点的, 要时刻注意脚底下的苔藓, 不能打滑, 否则就会摔个全身湿.
秋天的水位已退了许多,水流也不如春天那么湍急。但有些地方还得淌水过去, 一不小心, 鞋就会湿了. 但是心情是好的, 就一切都好. 正因为好心情,所以没有人发觉自已湿掉的鞋或裤脚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水蛭,直到吃饭洗澡时才发现中午顺着溪流上山的那些人,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迹,因水蛭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伤口流血较多,而且清洗后又会源源不断地流出血。
奇怪的是为什么下山时走同样的路的我们就不会有这种状况发生,推测为正午温度比较高,水蛭可能都在那个时候出来活动的缘故吧,只能这样猜测。小时候在田地里会遇到水蛭,大人总是用唾液就把水蛭去掉,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听老驴友说用高度烈酒或者食盐洒在裤管、衣袖上有效果,因为水蛭比较怕这两样东西!不过个人认为烈酒还好办,可是食盐就不好操作了,很难黏附在衣服上嘛!另外,一旦被水蛭叮咬,在之后的处理中千万不要用创可贴,那样很容易坏伤口!水蛭与蜂蜜接触后约1小时即死亡,如果你有随身携带蜂蜜的话。
一些相关的水蛭防护知识:发现蚂蟥已吸附在皮肤上,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食醋、酒、盐水、烟油水或清凉油涂抹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蚂蟥脱落后,伤口局部的流血与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引起特殊的不良后果。只需在伤口涂抹碘酒预防感染即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所以户外活动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有准备尚好,没有准备也要临时想办法怎么处理才好。
常年被水流冲得泛着幽蓝的石头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瀑布有好几个, 这个是比较大, 比较高的瀑布, 这若是春天再来个@日照 啥的, 虽然没有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但前两句:@日照 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用上是绰绰有余
在大瀑布旁,这时候要是有一曲@江南 丝竹,古筝或者是古琴《高山流水》或《梅花三弄》,铮铮淙淙的,在这样潇潇的秋风中应和,那是何等的美妙、何等的绝响!
光线渐暗, 太阳已经真正下山了,此时已是六点时分, 我们已经走了整整六个多小时的路. 肚子开始咕咕作响. 一路上几个人开始盘算着下山怎么找村民杀只鸡或鸭, 煮锅汤, 再来份热气腾腾的米饭, 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想归想, 回到村里, 一片寂静, 听不到鸡鸭声, 天真正开始暗了, 想想还要砍柴烧火, 不能用煤气, 不能用电烧水, 这么多人, 一身臭汗, 那只鸡或鸭就暂时留在这, 下回来吃吧. 好在有车, 可以边走边找吃的地方, 不行可以开到县城, 干粮还能抵挡一会. 此去县城最快也要1个半至两小时,山路又是晚上。不用开车的倒好,可以车上休息眯一小会再下车把肚子填饱。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晚上6点半左右, 我们离开溪头村, 车过了石桥, 别了石谷解, 别了溪头村, 原始而瑰丽, 自然而朴实, 宁静而淡泊, 深琢而安祥的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