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山有溶洞的河北兴隆

作者:我游我自在 显示图片

2013年的夏天格外的热,天津虽然不像南方的城市达到40度以上的高温,但是与往年相比,更加深刻地体会酷暑难当这四个字。2013年有两个中伏,8月中旬,虽然已经立秋,但是仍然是在三伏天,天气依旧很热。不过,即便是这样的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住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奔赴河北兴隆的热情,我们要去那里的雾灵山避暑。


雾灵山主峰停车场旁边矗立着的旅游示意图。雾灵山差不多是我们爬过的山中上山最轻松的一个,因为根本不用从山门一步一阶的走上来,直接坐着旅游车就能够一直开到雾灵山的主峰。途中也问过导游,是否可以不用坐车而是步行上山。导游说基本上来雾灵山都是坐车直接到主峰的,因为雾灵山从正门到主峰全程都是供旅游车行驶的公路,并没有铺设供游客步行的台阶。在半山腰的莲花池服务区,我们看到几个沿着山上的公路正在往上走的人,导游说他们肯定是住在莲花池服务区的宾馆里,早上起来在附近走几步溜达溜达。因为即便是从半山腰的莲花池爬到主峰也需要3个多小时,而且沿途并没有特别的景区或是景点,就是盘绕山间的公路。


雾灵山主峰景区的气不忿峰。因为忙着去拍照片,导游介绍这座山峰的前部分我漏掉了几句,只听到了后面的几句,好像是说这座山峰是兄弟两人,弟弟因为长得不如哥哥高,所以气得忿忿不平的,因此称为了气不忿峰。导游挺认真负责的,从一进山门就开始给我们做着介绍。其实她也不是正式的导游,是我们住的农家乐里的人,估计是老板娘的女儿或是侄女,外甥女的,因为看面相与老板年长得很像。回到农家乐,就和里面的服务员一起忙着上菜上饭。导游介绍的每一个景点都与一个神话故事或是传说故事有关。所以大家都开玩笑说,雾灵山除了神话和传说外还有与真正史实有关的典故吗?其实也不用质疑地陪,雾灵山不像泰山、黄山那样的名山大川,估计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没有名山丰厚的历史底蕴,自然要靠传说或是神话故事来吸引游客,估计有些传说是流传了一定的时间的,有些则是现代人刚刚创意出来的。


伏凌仙境。雾灵山在明代以前被称为伏凌山。站在这里眺望远山,确实是云雾飘渺,宛若仙境。雾灵山位于河北省的兴隆县,兴隆县隶属于承德市。

其实从天津到兴隆县的路程并不是很远,大约3个小时就能到达。我们差不多1点钟刚过就出发了。因为是转天才要去雾灵山,大家在路上还在讨论这么早就到了农家乐之后干点儿什么呢。车子经过黄崖关长城,我们都看到了黄崖关长城的停车场和售票口,不过没有远远的看到长城。大家还在讨论是不是可以先去黄崖关长城上游览一番,未果后还再商议是不是回程时可以顺道游览长城。过了黄崖关长城后,看到路标上写着兴隆方向,只不过60公里的距离,大家高兴地说这不再过一会儿就到了吗。没想到车子开出不多久,原本很好走的公路就开始变得坑洼不平了,而且是越向前开路面的情况越糟糕。公路是顺着山势而开,在副驾驶一侧的公路下边是一条溪流,溪流的水势不小,虽然关着车窗,但是可以清晰地听见水流的声音。这可能是和前些时间雨水较多有关。大家在车上还兴奋地辨认着路边林子里的柿子树,栗子树和核桃树,还有一片片的玉米地。远远地看到一个隧道,但开到近前发现隧道已经废弃,周围都像是一个大工地一样,地面被翻开,大吊车停放在一边。沿着隧道一侧的泥泞山路继续向前开,司机师傅是个非常乐观开朗的人,每说上几句话,都要开心的乐几声。虽然路面如此糟糕,但是他还是没有任何的抱怨,开宽慰大家这在他几十年的驾驶经历中算不得什么情况。后来开到一个要上坡的地方,看着前面好像都没有路了,这时候司机师傅也有些犹豫起来,同事中有下车去向路边走着的几个像是施工人员的人打听,上车后告知没错,就是继续向前开。正在这时,看到从对面的坡上开下来一辆车,更加确定了我们走的方向和路线都没有任何的差错。待这辆车驶过后,继续向坡上驶去,沿着山路转过几个弯,终于到达了比较平缓的路面上。后面的道路虽然依旧不是很平坦,但相比刚才从隧道到上坡时走过的那段路来讲好了很多。于是大家开始问司机师傅怎么选择了这条路。司机说旅行社的车队领导告知他就是走这条路的(后来等我们到了农家乐之后司机师傅给领导打电话,调侃说在那一段路上开车时都有些像是开过山车了,领导解释说以前走那条路非常畅通,不过最近两年没有走,不知道那里正在修路。我们开过那里的时候看到了路边写着整个工期需要24个月的时间,应该在今年年底就会修完的。不过从兴隆到蓟县的长途公交车还是走的这趟路线,我们这一道上就看见这趟公交车一路颠簸着开了过来)。车子驶过又一个隧道时,看到隧道上方有三个大字,青松岭。大家都说怎么这么耳熟呀,但是又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还是有一个上了些岁数的同事说好像是一部文革时期的电影《金光大道》里面的一个名字,有个人物叫钱广的,如果过青松岭是不打赶车的牲口三鞭子,牲口就会受惊(不过后来上网一查,电影的名字不是《金光大道》,就叫《青松岭》)。一路上耽搁的时间有些多,经过这里时已将近夕阳西沉,落日的余晖照耀在青松岭三个大字上,有了些许的落寞。历史的车轮是要滚滚向前的,违背时代发展的事物终究要被淘汰。


从主峰停车场登到山顶的平台,不过5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说登顶雾灵山是最轻松的一次爬山。在来雾灵山之前看看攻略时,差不多都可以从中看到在这里拍到的写有“燕山主峰”和“京东之首”大字的这两块岩石。不过因为是逆光,我们照片中的红字不是像实景那样的醒目显著。在这两块岩石前面还有一块在栏杆里面的巨石,上面竖着写着繁体的雾灵山三个红色的大字,下面注明2118米。


在主峰之顶看四面翠峦峻岭,远远望去,云飘雾渺,云雾山的得名恰如其分。


天气也是格外的晴朗,蓝天白云,看着格外地心情开朗。

在来雾灵山之前,有同事说到山顶很冷,很多人都租军大衣,让我们多带些衣服,我临上车时特地抓了件厚外套带上。不过昨天傍晚来到兴隆的农家乐之后,没有感到比天津凉快多少。农家乐的房间不是很大,而且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这让我们感到比天津的夜晚还要炎热。晚上热得实在睡不了时,我和同屋的同事拉开窗帘看看是否有纱窗,想开着窗户睡觉(我们下午放行李时没有看就出去了,等吃完饭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外面没有路灯,黑乎乎的,当时看了觉得没有纱窗,而且农家乐的老板娘还告诉我们这里晚上会很凉的,根本用不上空调电风扇,房间里也是提供的薄棉被)。不过还是没有发现有纱窗,我们又不敢开着窗户睡,着凉或者放进大队的蚊子来都是麻烦事。夜里热得我们辗转反侧地睡不着觉,我带着一把小扇子,始终在呼呼地扇着,估计是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转天问起其他同事,人家都说有纱窗,都是开着窗户睡到,半夜里还真感到有些凉,盖着薄棉被正好。只不过因为我们住的窗外紧邻着一条从雾灵山上流下来的溪流,一直在哗哗地响个不停,总以为是夜里在下暴雨,总有一种外面河水猛涨的感觉。


转天早上起来感觉室外的温度虽然比天津的早上要凉爽一些,但根本没有冷的感觉,看看外面晴空万里,大家都没有穿厚衣服,就是平时的T恤衫和休闲裤,有的同事还穿得像是去海边度假一样的衣服。到了山顶也没有感到丝毫的凉意。不过我们从停车场往主峰顶上爬的时候,看到从上面下来几个穿着军大衣的游客,有的里面还穿着运动短裤,外面倒是裹着厚厚的大衣,导游说这些都是夜里上山专门来看日出的。不过在往山上行驶的途中,导游告诉我们来雾灵山看日出,基本上80%的机会是看不到的。如果看到了日出,那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在主峰顶上拍了好多照片,不过就这么一个平台,实在也没有什么好多逗留的,于是大家就陆续下山。路过伏凌仙境的题字时,不免在这里驻足欣赏片刻。


逆光,看远处的在飘渺云雾下的重峦叠嶂还是很清楚的,不过近处的岩石上写着的“伏凌仙境”这四个字倒有些看不出了。


往主峰停车场走的阶梯上又看到气不忿峰,名字起得挺有意思的,不过这座小山峰,玲珑纤巧,看着倒是颇有情趣。

早上从农家乐出发后,沿着一条山路直接而上就开到了雾灵山的正门。我们住的农家乐不在兴隆县城里,距离县城开车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是从县城开过来去雾灵山的必经之路,我们住的是这条路上的第一家农家乐,这里也是从县城开来的一条公交线路的终点站。从这里到正门这段路上,走不了多远就是一家农家乐。我们住的这家农家乐的名字叫红梅寺农家乐,是以这里的村子的名字取的名。导游在车上介绍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很大的寺庙,因为寺中的和尚的眉毛都画成红色,所以称为红眉寺,这些和尚在当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大家在底下接茬说这还是和尚吗?),因为这是一座皇家寺庙,所以地方官员没人敢管,后来还是刘墉收拾了他们,将所有的干坏事的和尚全部就地正法了,寺庙荒废了,但是地名却流传了下来,只不过改为红梅寺村了。


这里风景不错,多拍几张。只不过一不留神就躲不开天空中的电线。


同事很有创意,说这电线像是在雾灵山上空铺展的五线谱。

坐回到旅游车上,我们向着下一个景点龙潭瀑布出发。这辆旅游车不是我们昨天从天津开来的那辆,是农家乐帮助找到当地的旅游车,车内的环境有些糟糕,不过司机是雾灵山当地的司机,对于从雾灵山上的路面情况是了如指掌的。因此坐在这辆车上,虽然车况差了些,但是大家对安全情况很放心。我们因为出发的较早,所以从农家乐到正门以及从正门沿着山上的公路走了一段时间都没有遇到一辆前往雾灵山的车子,只是在过了仙人塔后发现前面有一辆私家车在缓慢地行驶着。与云台山不同,雾灵山是允许私家车开上山的。这辆车开得很慢,又没有让路的意思,而且山路狭窄,我们的司机也不敢冒然超车,只能适当地按喇叭提醒前面的车子。过了有一会儿,前面的车子终于渐渐地向右边靠,没成想不是让路,而是索性就停在了道边。当我们的车子经过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昨天从天津开旅游车过来的司机惊呼了一声,原来发现这辆私家车中只有一个年轻的女士开车。当地的司机也很惊讶,说太佩服这位女士的勇气了。在山路上开车,走错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最要紧的是熟知地形,知道在那里需要拐弯,如何拐弯,遇到对面开来的车时怎样错车避让。当地的司机说,经常有这样的情形,游客开着私家车兴冲冲地上山,开到半路实在不敢开了,可以打电话给景区的车队,车队会派当地的司机过去代驾,当然是要付费的。果不其然,当我们过了莲花池服务区后不久,就看见刚才那辆私家车从我们身边快速地驶过,眼尖的司机发现里面的驾驶位置上已经换成了当地的司机了。


龙潭景区的风景,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下面瀑布水流的声音。

在去龙潭的路上导游就劝说我们一会儿到了景区后可以选择坐缆车往返。去龙潭是一路的下坡路,大约要走半个小时左右,然后还有原路返回。坐缆车用不了十分钟就可以直接到达龙潭了,而且往返的缆车票要比只买单程合算。我们这些人在以往的旅游中都有被导游忽悠地坐缆车的经验,所以一想到是下坡路并且只要走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大家一致选择了走下去。不过,一走才知道,这段路程根本就没有什么石阶而行,都是踩出来的山路,不时地要踩着有些晃动的山石走过,还要踏过地面是有些湿滑的青苔或是露出地面的树根。雾灵山的旅游也开发了好多年了,门票的价格也不菲,怎么还没有花钱将这段山路修整一下。或者,当地景区就是希望游客们乘坐缆车往返。不过,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到真有些在山中行走的感觉,要是一味的青石铺就的台阶或是平坦的山道,那在行走在山中的意境就找不到了。


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看到了龙潭瀑布。


瀑布不是很宽,但水流很猛,轰轰的水声在山谷中回荡。


瀑布上方的一块石头上有关于龙潭瀑布的介绍。此时不是初夏而是已经过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了,因此看不到大冰瀑。我们问过导游冬天是否有游客来游雾灵山的,她说很少,而且要缴纳防火费用。


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一块巨大的导游示意图,还有相关的景区介绍。有一个当地的老人就坐在这块导游示意图下的一块石头上,有游人站在这里举目观看示意图时,他就热情地介绍雾灵山的各个景点和游览的线路,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发现他是义务讲解介绍,根本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或是推销什么当地的特产等等。这位老人看着应该是当地的山民,来这里介绍是发自心底的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骄傲。


龙谭景区就是这么一个不大的地方,来这里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发现附近实在没有其他什么景点了。不过景色还是很美的。


在另一个角度拍照,前面这块大石头上有雾灵山三个大字,我们踩着潭中的石头小心翼翼地走到这块大石头旁边拍照。


游览了一会儿往回走时,刚才下山时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要走回去的同事都不做声了,大家一起走到缆车售票口买票后等待缆车。以前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时总在想上山多辛苦呀,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地,要歇一会再继续登山。下山就比较轻松了,只管看好路面往下走就是了。不过这次可能是因为下山时走的是山路,我们都格外地小心,因此感觉到很疲累,膝盖这时感到很疼。并且根据权威的说法,下山时膝盖承受的重力是上山时的7倍,所以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没有力气再上行800米回到停车场了。


仙人塔景区,前面就是仙人塔。

从龙潭到龙潭上面停车场的缆车是开放式的,可以很好地观看四周的景物,此时的游客也不多,所以一会儿就回到了停车场前往下一个景区仙人塔。仙人塔景区距离雾灵山的正门不远,所以我们开的车是下行。这时候已经是快到11点了,山路上开上来的车子明显见多,而且大多数是私家车。这都是在京津冀地区自驾游的游客,早上从家中出发,开到这里差不多正好是这个时间。与对面开上来的车相遇时,非常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和对当地地形的熟悉程度。好在我们的司机是当地人,太熟悉地形了,尽可能地给对面的私家车留出较大的地方让他们先开过去。

在车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今天在雾灵山游览四个景点:主峰,龙潭瀑布,仙人塔,还有十八潭。她建议我们游览完仙人塔后就不要去十八潭了,而是直接回农家乐午餐,然后下午去游览兴隆溶洞。导游说溶洞是兴隆一个很有名的景点,来兴隆如果不去游溶洞那是一个缺憾。我们问问十八潭的具体情况,她说就是十八个瀑布潭水,一路向下,可以直接走到景区的入口,没有爬山的路,基本上都是下行路或者就是山路,路面的情况比我们去龙潭的山路要好走一些。但是差不多要走上2个小时,这样就会耽误我们的中午饭了,而且回去之后也没有时间去游览溶洞了。经过大家的一致表决,我们还是决定要游览十八潭,溶洞如果去不了就算了,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还有个溶洞的景点。


到仙人塔景区的时候已经是11点40分了。仙人塔的来历在导游在早上进山后经过仙人塔景区时讲过,不过没有注意听,好像也是一个神话传说。不过确实又像仙人又像塔的山峰在雾灵山中很是显眼独特。


仙人塔景区的瀑布,这里的瀑布虽然落差不是很大,但是很宽,水势也大,这肯定与今年夏天多雨有关。在这里可以非常近距离的观赏瀑布,乱琼碎玉飞溅到脸上身上,非常的清爽凉快。


近观仙人塔。塔高48名,在周围的山峰中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貌。导游说摸摸塔身可以身体健康,祛除百病,所以大家走进了都用手去摸摸。在底部还有很多的小木棍,是游客用来插在岩壁之间的,这也是近来旅游时经常看到的一种小活动,为自己和家人祈求身康体健。


十八潭中的八音瀑。
游览完仙人塔后便开始行走在十八潭的山路上。十八潭就是在这条逶迤的山路上总共有3泉6瀑18个水潭,虽然名字各异,但是总体上看上去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这一队人马如同急行军一般,风风火火地向前走,连导游都有些奇怪:你们这些人怎么也不在这些潭水瀑布前照相了?因为一路上的景色大同小异,所以与刚才在主峰顶上和龙潭的拍照热情相比,自然要差了一些。


不过八音瀑还是非常值得拍照留念的。导游说之所以命名为八音瀑是因为水流到这里时落在下面的石头上,会发出不同音节的声音,因此命名为八音瀑。在这里取景拍照效果非常好,整个十八潭的行程中,大家只有在这里稍作了停留。


我倒是在其他的几个潭水和瀑布旁边拍了几张照片,但是我的相机是普通的卡片机,拍不出水流的效果。最满意的是这张照片,远远地看着前面上方的瀑布水流,能够感受到“清泉石上流”的山水和谐相处的意境。


这张的效果也不错。十八潭的名字起的有些牵强附会,这也是现代开发旅游景点的通病,不过走在这一路上,听着不绝于耳的水流之声,感受到山中的岁月静好。


路程中间的一块巨石。这一路上没有上坡路,只在有的地方有些下坡。路面虽然不像去龙潭的一路上那样又是石块又是树根的,但也就是踩出来的山道。导游说前些时候下大雨,这些山道被右边的水流给淹没了,怕出意外,十八潭就封锁了,不让游客经过。看来我们赶的时候不错,不过也有个小意外的发生。我们几个人因为在这块石头前拍照,有些落后于前面的同事。当我们走到前面时,忽然发现前面的同事都站在路边,还有3个沿着十八潭的山路上行的游客,其中一个正在给其他两个同事上药。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前面不知道是怎么原因,惊扰了路边树上的一窝马蜂,行走到此的人惊慌之余本能的反应就是快跑,没想到马蜂的攻击性这样强,一下子这三个游客中的两人还有我们的两位同事都被马蜂蛰了。尤其是一位女同事,手上被蛰了两下,腿上一下,已经跑到前面去了。我们站在路这边,听着那三个游客的诉说,也非常的惊慌,可是这是必经之路,根本没有可以绕道的地方。导游和我们中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们,一定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因为人要是惊慌起来一跑,很容易让马蜂也受惊,马蜂蜇人多半是因为受到攻击或是受到惊动的。我紧紧地跟在导游的后面,将身上的开衫裹紧,咬着牙往前走,连大气也不敢出,走出一大段,看到导游回头清点人数时,才知道已经经过了马蜂出没的地段,这才放下心来。我们后面的这几个人,只有一位同事在经过时被蛰了,不过很轻,旁边的同事帮助挤出了马蜂的刺。后来遇到前面被蛰的两位同事,手被蛰了两下的同事举着已经肿得像个小馒头的手,带着哭腔地向大家诉说刚才的情景。大家一边安慰,一边帮她挤刺。直到当天下午,她手上的肿才渐渐地消散,过了两天也就痊愈了。从十八潭景区走出后就来到了雾灵山的山门,出去后就可以上车返程了。同事看了一下表,我们走了1个小时零10分钟,比导游所说的2个小时几乎提速1倍。不过这个神速的代价就是从雾灵山回来之后看我们这一行人中的大多数走路都是非常6+7的样子了(这是一位同事发微信所说,大家深有同感)。酸疼的双腿几乎迈开步子都觉得很吃力,特别是上下楼时,更是哎呦哎呦地叫唤不停,两三天后才恢复正常。


吃过午饭后,看时间还早,大家就又想起导游所说的兴隆溶洞来。问导游如果去溶洞游览是否来得及,导游说没问题。其实我们住的农家乐距离溶洞很近,就在一条直线上,坐2路公交车只三四站就能够到达。下午3点钟出发,不到10分钟就到了。


来溶洞游览的游客也不少。导游告诉我们溶洞的游览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可以。


溶洞景区的大门。从这个“洞”字旁边洞门观望远方的风景。


大门旁边溶洞的游览示意图。


从景区大门到溶洞正门的一路上,路边栽满了果树,枝头上硕果累累。平常经常吃水果,但却很少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观看枝头上的果实。


溶洞大门内的景区游览图,好小呀,站在下面根本看不清楚,只能拍照后回来再看了。溶洞的管理非常严格。游客进入溶洞大门后,需要等一段时间(一开始还以为是要坐观光车了,后来才知道是为了控制入洞的人数,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然后有专门的导游带队进入景区游览。导游三令五申地告诫游客,为了保护溶洞内的各种钟乳石,洞内严禁使用相机手机进行拍照和录像。溶洞内的景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导游说全国溶洞很多,但是只有兴隆溶洞使用的是白光照明,而不像其他溶洞一样通过五颜六色的彩色灯光来打造各种各样的景观。参观溶洞就是观看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亿万年的生长而形成的姿态各异的钟乳石,根据造型的不同,溶洞的开发者赋予了钟乳石各种的命名,在导游的介绍下,大家一一观看,辨认,有的造型确实与其命名有几分相近,听着导游的介绍和启发,大家带着既惊叹又好奇的眼睛观看,欣赏。不过,洞内绝对禁止与钟乳石“一亲芳泽”,违者罚款5元到100万的警示牌子随处可见。导游站在高处看到有不自觉的游客在偷着照相时,立刻大声喝令停下,并且提醒大家溶洞内有很多的安保人员,随时在监控着游客的一举一动。保护钟乳石大家都很理解,虽然我们这一行人很爱照相,但大家都自觉的遵守景区的规定,留下了不能将洞内景观带回来慢慢欣赏的缺憾。但是在洞内,景区的管理人员却设立了专门照相的地方,背后就是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游客可以一个个地上前以此为背景照相。导游说这是景区为了弥补游客的遗憾而给游客提供的免费拍照,一会儿出景区之后可以去外面领取照片。这种免费拍照的忽悠在其他景区已经屡见不鲜了,无非是给你拍一张极小的照片,人物面目都看不清楚,如果想要大照片,就要花钱买了(出去之后领照片时果然如此,我们都选择了只要小照片,不助长景区的这种牟利行为)。如果想直接拍照,也可以,交一定的费用,可以让溶洞内的景区人员给你拍张照片,出去后就可以打印出来并有景区的标志,只不过数码照片的soft copy不提供给大家。保护溶洞内的景观都可以理解并且绝对支持,但是这种明显带有霸王条款的行为却令人反感,要是不让拍照,就索性都不允许拍照,为什么游客交了钱后,景区的人员就可以给大家拍照了,这不是明显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最为可笑的是,一直正义凛然地关注着是否有游客偷拍的导游在快出景区时,竟然站在一边,招呼着游客来求个签儿,一会儿出去时有师傅给大家解签,10元一位,这时候的导游已经不是刚才的样子,而是怯生生地用着渴望的目光看着从她身边走过一脸不屑的游客。





溶洞外面有人造的溶洞内钟乳石景观,供游客照相。还有溶洞博物馆,展出一些钟乳石的石柱,石笋,石瀑布等展品。


这是展厅内的一张巨幅照片,照片中就是我们刚才在溶洞中看到的景象。展厅内还有这个溶洞发现者的塑像。兴隆溶洞在2003年才被发现,到现在只有10年的时间。发现者是一位当地人,因为观察到在这块山上的积雪总是融化得最早这一自然景象,猜想山中定有些奥秘。于是花三年的时间,在山中挖出一条9米长的隧洞(导游介绍到这里时,我立刻想起了《笑傲江湖》被困在华山山腹中的日月神教长老开出一条隧洞的情节),当最后一下的敲击敲开岩壁时,在山中深藏了亿万年的溶洞奇观呈现在他的眼前。在溶洞内参观时,导游特别介绍了当初他挖开的那个洞口。就是这张图中的右上方那个三角形的洞口,那是一道开启了亿万年光阴岁月的门,洞中的奇迹是大自然在亿万年的岁月光阴中慢慢形成的。无法揣摩当初这位发现者看到洞中景象的惊奇,我们站在这里时,看到这自然的造化,无不感慨激动。


溶洞的大门。刚才来的时候太阳光线太强,想临走时再拍,不过站在这前面以其为背景照相时,眼睛仍然被对面的太阳光晃得睁不开眼。


兴隆溶洞景区的大门。


景区大门门口,风景独好,确实是天赐宝地,大自然将这神奇的自然景观赐予了这块土地。从景区出来后我们想走回农家乐,不过虽然信心十足,怎奈双腿不给力,走到龙潭已经是对我们这些平常缺乏锻炼人的一次挑战,又花了一个多小时的走山路走过十八潭,这已经接近挑战这一天的极限了,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到公交车站,去等候坐2路车回到农家乐。


从溶洞走到路边后欣赏路边的风景,下午5点钟,又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很美的水边景色。我们就站在对面的马路上等候公交车。因为与农家乐的老板约好是晚上7点钟吃晚餐,我们几个同事在回农家乐之后又去了一趟县城逛逛。县城很繁华,各种的专卖店铺在这里都可以看到。我们买了一个大西瓜,高高兴兴地回转农家乐,回去后就把它浸在农家乐的水池中,晚上吃冰镇西瓜。一路上经过路边的玉米地时,特别想向在地旁边乘凉的农户买几个玉米(我们想让农家乐在晚餐时上几个玉米,但是老板娘说我们告诉她晚了,她就是去买也来不及了。看到她的农家乐旁边不远就是玉米地,问她是否可以去买,她说那些玉米还没有成熟,人家根本不卖),不过很可惜,路上没有看到一块玉米地旁边有人,只好作罢了。


其实兴隆溶洞开发得还是不错的,向这片水域应该是人工挖掘的,湖光山色的景致让人一时不能猜出对面和旁边就是一片片的玉米或是庄稼地。晚上我们一直等到8点钟才吃到晚饭,都快饿晕了。因为这天是周六,京津冀地区好多自驾游的游客都蜂拥而至,昨天我们住的农家乐里只有两批游客,整个庭院里晚上只有我们这一队人马在乘凉,打牌。而这一天从傍晚开始,大厅内,庭院中都坐满了人,院子里的游客正在自带的烧烤炉上烤着肉串,一阵阵的香气让我们更感觉的饥肠辘辘。好在我们晚餐的菜量比昨天多出了不少,老板娘有些不好意思让我们等了这么久,加量不加价的让我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转天回天津,再也不走前天走过的正在修路的那条路线,沿着高速公路,一路畅行无阻地回到了天津。有雾灵山有天然溶洞的兴隆离北京和天津都很近,确实是夏天避暑消夏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