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内,没有哪个非省会城市博物馆,有如此多的珍贵文物,而洛阳,简直超过了一众省会,因为洛阳有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打破5000年历史顺序,依据受欢迎程度、同时代文物合并介绍馆藏珍品,并扩展介绍洛阳的相关历史背景。
📍二楼珍宝馆。20世纪80年代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是其中最大的佛像面部残件,嘴角微微上扬,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温和和蔼的亲切感,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也被称为“北魏的微笑”、“洛阳的微笑”。
📍一楼河洛馆,高17cm,出土于洛阳宜阳县马窑村北魏杨机墓,头梳双髻、饰以花钿、颊点朱砂、并肩而立,因姿态可亲,寓意好姐妹、好闺蜜而成为网红展品,每天都有身着唐装汉服小姐姐来此排长队,与玻璃柜里小小的展品合影,恍惚穿越了时空,太火了。
📚洛阳相关历史: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洛阳,洛阳作为都城共42年。北魏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孝文帝积极推进鲜卑人的汉化、发展经济和文化,把洛阳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北魏时期崇佛之风盛行,也是那时起开凿龙门石窟,修建了皇家寺院永宁寺,是当时洛阳城内最宏伟的寺院之一。公元534年,永宁寺木塔在雷雨中被雷电击中引起火灾,大火持续燃烧了三个月,导致塔基毁损。考古队员在1979年的永宁寺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北魏的微笑”这尊泥塑佛面像📚
📍二楼珍宝馆。三彩黑釉马通高73厘米,1981年出土于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合葬墓,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艺术再现,全球仅存两件的孤品。工艺特点:需反复上釉和精准控温才能烧成黑色,据介绍釉色烧制需精准控温至1250℃±10℃,失败率高。
与三彩黑釉马一样,这件也是出土于洛阳,根据墓志铭可知,跟骆驼一样,它的主人安菩同样是从西域而来。安菩是西域安国人(一般认为是安息国),他跟随父亲归顺大唐,因骁勇善战保卫大唐边疆,被封为定远将军。
骆驼高88厘米,头向上昂起,嘴张开嘶鸣,背上垫花毯,双峰间搭精美兽面托囊,囊的前后有丝绢系着干粮袋、瓶子、肉块。漫步前行的骆驼,形象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外贸情形。
📚洛阳相关历史:公元618年, 唐朝建立,洛阳称为东都,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公元690年,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登基,改国号周,自立为武周帝,封洛阳为神都。武则天在洛阳称帝15年,上承贞观之治,下接开元盛世。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天堂、明堂、上阳宫等多个富丽堂皇的建筑,继续开凿洛阳石窟,著名的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就是那个时期开凿的。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改封号为则天大圣皇后,还政于李唐,同年逝于洛阳。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基本釉色多为黄、白、绿三色而得名。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
📍二楼珍宝馆,三国时期,和田玉的极品,纯净无杂色,抛光如镜面。和田羊脂玉琢制,通体无纹,杯壁仅厚0.3厘米。体现魏晋极简美学,与曹操“薄葬令”相呼应。
📚洛阳相关历史: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曹操生前即便已是“无皇帝命行皇帝实”、即便包括孙权和他儿子在内众多大臣劝进,仍“不愿放在火上烤”,一直尊汉。曹丕在曹操死后数月就取代汉献帝称帝,改汉为魏,称魏文帝,定都洛阳,都洛46年,后史称曹魏。公元266年2月,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正式灭亡,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开启了中国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一楼河洛馆,通体彩绘,仿印度傅傅塔,微观神兽世界,有龙猫狗虎羊雀蝉龟等三十余种神兽,枝头羽人亦惟妙惟肖。这件珍品也见证了洛阳作为都城最辉煌的历史。
📍一楼石刻馆,青石整雕,高1.9米、重8吨,融合狮虎之威与双翼造型。是迄今出土的最大汉代圆雕石刻,展现厚葬文化与石刻艺术巅峰。
📍二楼珍宝馆,洛阳1987年出土。
📚洛阳相关历史:西汉灭亡后,刘秀以汉室宗亲身份起兵,击败王莽新朝与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恢复汉朝,后人因洛阳在西安东面,称前汉为西汉,后汉为东汉。洛阳作为东汉都城长达196年。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时代,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这个时期的洛阳是绝对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史料记载,公元140年的洛阳人口超过百万。也是在东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官办寺院,被誉为祖庭、释源📚
📍二楼展厅。因造型与Labubu神似而受到关注,它是西周马具中重要的装饰件,既为装饰,也具防护功能。
📍二楼珍宝馆,西周早期青铜器,俗称洛阳鼎。高36cm,四面及腿部均饰兽面纹,云雷纹衬底,是古代诸侯的王者勋章。
📚洛阳相关历史:西周的都城历经变迁,早期为周原(今宝鸡岐山、扶风一带),后迁至丰京(今西安西南),最终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周成王营建洛邑(今洛阳)作为东都,主要用于控制东方诸侯,但并非西周主都,而是辅都功能。
西周的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分封制与礼乐制度,奠定了中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大多数作品也是来自西周各地。更为广泛流传的《周易》,本为占筮用书,其经文主要成于西周时期📚
📍二楼珍宝馆,商晚期青铜酒器珍品,器身满布兽面纹,母鼓铭文揭示商周联姻史。1963年洛阳 出土。
📚洛阳相关历史:商汤灭夏后迁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印证了其都城地位。遗址分早期小城与晚期扩建的大城,布局对称,拥有宫城、府库及排水系统。所以,商代洛阳是商朝时期重要的政治与经济中心,该区域承载了商代早期的都城功能与农业文明发展。盘庚迁殷前以此为都。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中国各地大量出土的甲骨文和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印证了这一有文字记录的重要历史。商朝三大青铜器代表为后母戊鼎(镇国之宝,国博)、四羊方尊(臻于极至,国博)、妇好鸮尊(商晚期艺术巅峰之作,两件,分存国博及和豫博)📚
📍二楼珍宝馆,公元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的文物,1973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士。
这个位置原本是展示更为著名的“夏代乳钉纹铜爵”,同样是二里头出土的夏代珍贵文物,同为我国现存最早青铜酒器,但更精致,装饰更多,高22.5厘米,腰部束收,三足细长,腹部饰乳钉纹。展现了夏代青铜铸造技术,被誉“华夏第一爵”。如今已被调整到新建的洛阳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展出。
📚洛阳相关历史: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实际是由氏族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国家,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因夏朝没有文字,曾被质疑夏的存在。而从陆续出土的遗址和青铜器,逐渐得到了考古界和史学各界的认可。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二里头博物馆参观📚
📍二楼宫廷馆,清代,6米高,重4吨,不用一颗钉子的巨型“积木”。原藏于北京故宫慈宁宫,1973年调拨自此。三层八面结构,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每个里面都供奉一尊鎏金菩萨,十分精致。
📚洛阳相关历史:洛阳在清朝政治地位下降,自北宋后不再作为都城,失去政策倾斜资源,明清仅设为河南府治所。随着经济中心南移,洛阳城逐渐落后,清末洛阳景象已经完全看不出它隋唐宋元时期的繁华📚
司马光七言绝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定都于此,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但不是最早和最长),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荣誉的城市。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中国四大发明均诞生于此,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祖跟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