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岭晒秋

作者:清河 显示图片


“篁”是竹子、竹林、竹园之意。篁岭字面意思是长满竹子的山岭。但到了篁岭,却没有看到大片的竹林,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很早以前这里确实有许多竹子,古地名叫篁里。后来明朝宣德年间曹文侃想为家族寻找一块地作为栖身之地。自唐末黄巢起义后,曹氏一族为避战乱从河南上蔡南迁,辗转徽州数百年,就没有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到了篁岭,他将筷子插入土中勘测风水,未曾想到筷子居然就地生根发芽,长成下方上圆的方竹。见此吉兆,曹文侃将家族搬至篁岭,至今已有580余年,繁衍子孙至四十四世。在清代还出了“父子尚书”曹文埴,曹振镛。曹文埴官拜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晋太子太保,引徽剧进朝入宫,被尊为京剧的鼻祖。曹振镛曾任道光帝老师,内阁学士,武英殿大学生,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晋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可谓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坐索道上山,路左边有“冒险森林”,进去看了一下,是一些游玩项目。到了村口,有一广场,有六个大字“来篁岭晒个秋”。前有一桌一凳,国伟兄坐在那里,像村长一样正在讲话,下面坐着我们的驴友,非常认真地听他一本正经的胡侃。
旁边就是“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过去是曹氏祠堂。导游正在讲曹文侃为什么选这里定居,有牛不挪步、柴堆不熄、竹鞭抽新叶、筷子生根发芽的典故。进入竹山书院,这个应该是曹氏子弟读书的地方,有桌有凳有算盘,几位驴友还进去过了一把打算盘的瘾。
然后就是看六顺堂的砖雕和竹虚厅的木雕。木雕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竹虚厅上面雕了赵子龙救阿斗,体现“义”、“勇”;关公送嫂,体现“礼”、“义”;九代同堂,现“慈”、“福”;状元及第,体现“智”、“仕”;周文王打猎,体现了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用人眼光;文王访贤,体现了礼贤下土,尊重人才,任用贤能的治国理念。
过了“爱国墙”就来到了“慎德堂”。慎德堂是进土曹鸣远为其父亲曹孜学修的宅第。然后上山至“晒工坊”。这里地势较高,可以一览篁岭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马头墙,歇山顶,飞檐角。但好看的还是挂在门前的玉米,晒在窗户外的红辣椒,颜色鲜艳,色彩明艳,这才是真正的“晒秋”。
“五桂堂”是曹希例育有五个儿子,寓意五子登科。在曹希例之前,曹家四代单传,他父亲曹永护经常做慈善,希望福及子孙。果然他儿子生了五个儿子,他的五个孙子又给他生了二十七个重孙,从此曹家人丁兴旺。五桂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砖雕门楼,鱼池庭院,前后天井,前堂后厅,左右厢房。二楼还有小姐房、公子房,夫妻房。站在二楼远望晒工坊,别有一番风趣。
走过怪屋,来到天街,天街上有许多传统民俗,古徽文化。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许多美食,小朋友最喜欢。买了许多小吃来尝,味道不错,价格不贵。突然间有一疑惑,这是全是徽派文化,包括饮食。怎么属于江西省呢?一查婺源在历史上一直都属于徽州府。新中国成立后,便于军事管理和行政统筹才划归江西省的。
来到垒心桥,这里是电视剧《欢乐颂2》的取景地。这里有一个溜索娱乐项目,小朋友想去,而我又超重,幸好歆然、天天两个小朋友也来了,她们也想去玩,于是他们三人去玩溜索,我则在下面等候为他们拍照。由于天雨,溜索停开,等了许久雨才停了,也看着他们飞速而来。
最后来到网红地“花溪水街”,溪水潺潺,薄雾绕水,鲜花满溪,小桥横卧,美女如云,宛如天上宫阙,真是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