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净土寺(内有梁思成称“应县三宝”中的两宝)

作者:萤火虫 显示图片

全国叫“净土寺”的寺庙有15个, 山西省汾阳市、山西省介休市、山西省应县、河南省洛阳市、甘肃省天水市、江苏省泰州市、黑龙江省鸡西市、四川省大竹县、黑龙江省大庆市、河北省临西县、福建省周宁县、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浙江省台州市、吉林省敦化市。今天说的这座净土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的东北角。

应县净土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东北角。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3间,平面呈方形大殿设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划分9格,分别作成9个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






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金代原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用筒、板瓦覆盖,檐头镶以绿色琉璃。檐下斗拱四铺作,出琴面昂。角柱有显著的侧脚升起。历经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祯多次修葺,尚存原貌。扇面墙绘有明、清时期彩画。

大殿天花、藻井及天宫楼阁的混金作法,是金代少见的珍品。整个天花藻井的构图繁复,反映了金代室内装饰绚丽多彩的时代特点。天宫楼阁,既是精制的建筑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艺品,其仿木构建筑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形制,对研究金代建筑具有参考价值。

据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全寺之主殿,为金代原物。净土寺除大殿尚保存完好外,其余全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毁。2006年,应县净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土寺的大雄宝殿是金代建筑,两侧的地藏殿和观音殿则建于清代。







净土寺经幢只剩构件,也被保护在玻璃罩中。




大殿外是应县三宝之石狮,据梁思成考证为辽代遗存,他称赞:一对“披头散发“的石狮,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隋唐以后中国的石狮多为螺发,披发的很难见到。石狮高 0.96 米,原来立在净土寺山门前,与这里大部分建筑被毁的命运一样,也遭到过人为损坏,面部被捣毀。

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处的净土寺后,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那对披头散发、有些损毁的石狮仍然在庙内。



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那对披头散发、有些损毁的石狮仍然在庙内。











净土寺的山门上原来挂有一面木刻牌匾,上书三个楷书大字“净圡寺”。







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处的净土寺后,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那对披头散发、有些损毁的石狮仍然在庙内。

殿顶的天宫楼阁藻井,被梁思成形容为“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


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天花的一种装饰处理手法,民间多将藻井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而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则多做成八角(斗八)。之所以被称为“井”,是因为其结构纵横交错, 如井的形状,之所以有“藻”字, 则因为藻是水中之物,与可以汲水的井相合,有防止火灾的用意。此外,藻在古文中还有修饰、美好之意, 用藻字体现出天花装饰华美的特点。

净土寺大雄宝殿内的金代藻井极为珍贵。藻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多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多做成斗八藻井,藻井上装饰 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无论面阔三间或五间的建筑,大多只在明间正中采用一个藻井。净土寺大殿的藻井却布满三间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间为斗八藻井,正中金龙盘线,气势磅礴。两次间配菱形和斗四藻井。殿内三周和藻井平齐的墙头,都装有天宫楼阁。这种形制规模、制作精致的金代藻井是迄今所发现的孤例。



据介绍,八门九格指的是,藻井全为木质雕刻,在覆斗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梁分为9个格,即9个藻井,当心间的最大。每个藻井中心有一个红色圆心,藻井下用上万块小木块饰以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下层四周置平座,设栏杆,四面均开门,上三门,下三门,左右各一门,共八门。门牌坊精小的飞檐之上还饰有吻兽,造型各异,甚是精巧,上面四周天宫楼阁,廊屋雅致庄严,阁内壁板上绘有佛像。


殿顶的天宫楼阁藻井,被梁思成形容为“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



九个藻井全为木质雕刻,繁复精美,细看各不相同。最大的中央藻井,四周饰以天宫楼阁,中心为二龙戏珠。



一般建筑物只在明间正中使用一个藻井,净土寺大雄宝殿的藻井却布满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这里以房梁为界分为九个格,即九个藻井,中间的藻井最大。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据说圆心对应的下方位置最为祥瑞,更有传说这里刚建成时藻井中间那两条金色的浮雕双龙会在深夜飞舞,光照遍及大殿。藻井四周配以小木精工雕刻的楼阁,含星檐、斗栱、吻兽、栏杆、花雕、佛像、力士等构件种种,骑凤代表了佛界天国的美好景象!

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各个构件玲珑精巧,手法堪称变化多样,如此体量规模又保存完好的金代藻井,与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辽代天宫楼阁和晋城二仙庙的宋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我国最为精美的小木作实物珍品,这应县三宝之一的美名,果真不是虚传!





墙上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弟子、胁侍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刻画细致,技巧高超,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墙上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弟子、胁侍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刻画细致,技巧高超,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主殿大雄宝殿,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是金代保存至今的原物。单檐歇山顶,顶饰琉璃,虽然有部分褪色,仍可一窥当年之漂亮气派。檐上为斗栱铺作,斗栱疏朗,四周挑檐升起呈柔和弧线,端庄稳重。











净土寺的大雄宝殿是金代建筑,两侧的地藏殿和观音殿则建于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