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光与烟火之间邂逅霓虹 ~清凉消夏这么玩·泰国游

作者:莲花 显示图片

         

        傍晚七点,曼谷的暑气仍未散去。唐人街的霓虹招牌次第亮起,繁体字与泰文交错,金店、药铺、小吃摊挤在狭窄的街道两侧,空气里弥漫着烤鱿鱼的焦香和鱼露的咸腥。  

        "耀华力路"的招牌下,老字号海鲜酒楼人声鼎沸。二楼靠窗的位置,一盘咖喱蟹端上桌,橙红色的酱汁裹着肥硕的蟹腿,配着热腾腾的泰国香米饭,辛辣中带一丝甜。隔壁桌的潮州老华侨抿着茅台,用潮汕话高声谈笑,跑堂的小弟穿梭其间,托盘上的蒸笼冒着白汽。  

       走出酒楼,夜市已进入高潮。路边摊的炭火映亮商贩的脸,燕窝糖水、猪杂粿条、榴莲糯米饭……每走三步就被香气绊住脚。一个戴草帽的老太太蹲在巷口炸香蕉,油锅滋滋作响,她抬头冲我笑笑,缺了颗门牙。  

      唐人街的夜晚没有佛寺的肃穆,只有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次日清晨,大皇宫外已排起长队。各国游客穿着租来的泰式长裤(入口处严禁短裤),在烈日下缓慢挪动。检票口的工作人员机械地重复:"Cover your knees! Cover your shoulders!"  

        踏入宫门的瞬间,刺目的金光扑面而来——佛塔、廊柱、神像,全部贴着马赛克般的金箔与彩色琉璃。玉佛寺的尖顶直插蓝天,仿佛要把尘世的仰望都引向云端。游客们举着自拍杆仰头转圈,像一群被金光催眠的陀螺。  

        导游用流利的中文讲解:"这座佛塔用了十八吨黄金……"话音未落,一个欧洲背包客突然中暑晕倒,人群骚动中,救护人员抬着担架匆匆赶来。而玉佛殿内,那尊翡翠佛像依旧垂目微笑,对尘世的喧嚣无动于衷。  














       脱鞋踏入玉佛寺主殿,凉意瞬间包裹脚底。翡翠佛像高踞金色佛坛,不足一米的高度却透着不容逼视的威严。信徒们跪坐合十,游客们压低快门声偷偷拍照。  

       一位穿白衣的老僧盘坐在角落,闭眼诵经。我学当地人跪坐下来,忽然发现佛的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那半垂的眸子都像在直视你。殿外导游的喇叭声、孩子的哭闹声渐渐淡去,只剩下自己的心跳。  

        十分钟后,工作人员开始清场。走出殿门,热浪重新裹住身体,恍如隔世。  




        午后避开人潮,打车去了鲜有游客的王孙寺(Wat Rakhang)。这座临湄南河的古老寺庙安静得能听见风铃叮当,主殿外墙褪色的壁画上,飞天乐伎的颜料已斑驳剥落。  

        后院有棵三百岁的菩提树,树荫下散落着几十尊破损的佛像——断臂的、缺头的,都被僧人们细心收集在此。一个小沙弥蹲着喂流浪猫,橘猫蹭着他的袈裟,发出呼噜声。  

         河对岸突然传来货轮的汽笛,惊起一群鸽子。老住持在廊下摇着蒲扇,用简单的英语说:"这里很久没有外国人了。"他指向佛堂后的经书柜,"郑王(拉玛一世)年轻时曾在此隐居学习。"  

        黄昏时分,坐在河岸石阶上看渡船往来。卖椰子的小船靠岸,船娘用长竿递上来一颗冰镇椰子,插上吸管。甜水入喉时,远处大皇宫的金顶正在夕阳下燃烧,而这里只有湄南河的波光轻轻摇晃。  













       是日傍晚,我们搭上湄南河的观光游船。与芭提雅的喧嚣不同,这里的河水浑浊缓慢,两岸是破败的水上木屋和金光闪闪的佛寺,穷奢极欲在此诡异共存。  

        游船缓缓前行,夕阳将河水染成暗红。导游指着远处说:"那边是缅甸方向。" 我眯眼望去,只见天际线模糊,并无硝烟。但手机新闻推送却跳出最新消息——"泰缅边境冲突升级,已有平民伤亡。"  

        船上游客大多欧洲面孔,举着香槟对着落日拍照。一对德国老夫妇安静地坐着,老先生忽然说:"五十年前,我在越南战场见过这样的落日。" 他的妻子握紧他的手,没说话。  

         天彻底黑下来时,游船靠岸。码头的夜市已人声鼎沸,烤鱿鱼的焦香混着芒果糯米饭的甜腻扑面而来。战争?在这里,它只存在于新闻标题里,而现实是热腾腾的食物、廉价的啤酒和永不熄灭的霓虹。  




       回酒店的路上,出租车经过民主纪念碑。夜幕中,纪念碑前的学生集会刚刚散场,几个年轻人还举着标语牌站在路灯下。司机调大收音机音量,泰语新闻里蹦出"大选""抗议"等词汇。  

"Don't worry,"司机咧嘴笑,"Bangkok always like this——temples here, protests there."  

        车窗外,嘟嘟车闪着霓虹灯呼啸而过,711便利店的白光里,穿校服的少女正挑选着饭团。寺庙的金顶、街头的标语、夜市的炊烟,在这个城市里如此理所当然地共存。  

        睡前刷手机,看到白天的照片:玉佛的金光、唐人街的红灯笼、王孙寺的断臂佛像。朋友评论:"真悠闲啊。"  

         我放下手机,想起老住持的话:"曼谷就像湄南河,水面是现在,水底是过去,永远流在一起。"  


💡 王孙寺(Wat Rakhang)是曼谷少有的静谧古寺,郑信王(泰国民族英雄)曾在此修行  。

💡 大皇宫需注意着装(遮肩膝),建议早8点前到达避开人潮  。

💡 唐人街推荐"TK Seafood"或"银都鱼翅酒楼",咖喱蟹和烤大虾必点。



         清晨六点,曼谷素万那普机场的电子屏滚动着航班信息,CNN新闻台在角落的电视里无声播放着泰缅边境交火的画面——军队集结、硝烟弥漫,死亡数字在字幕上冰冷跳动。而这边,飞往芭提雅的航班值机柜台前,游客们打着哈欠,行李箱里塞着泳衣和防晒霜,无人谈论战争。  

         空乘微笑着递上湿巾,机舱里冷气充足,窗外云层如棉。一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乌塔堡机场,热浪扑面而来。接机的泰国司机用蹩脚英文闲聊:"缅甸那边打得很凶咧,不过芭提雅嘛,永远safe!"他咧嘴一笑,金牙闪光。  

         车窗外的风景从荒芜的军事基地逐渐变成彩色广告牌,再变成海滨公路。远处,一艘艘游艇停泊在蓝得发亮的海面上,像玩具般整齐排列。战争?听起来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东方公主号停在芭提雅湾,白天看不过是一艘普通的白色游轮,入夜后却成了霓虹闪烁的狂欢岛。  

        登船时,人妖舞者已在甲板列队迎客,浓妆艳抹,腰肢纤细,高跟鞋踩得木质甲板哒哒作响。游客们举着手机蜂拥而上,闪光灯此起彼伏,像一场荒诞的朝圣仪式。  

       船舱内,长桌摆满海鲜——泰式酸辣虾、炭烤鱿鱼、生蚝配柠檬,冰镇啤酒成排垒起。舞台上的表演者穿着亮片比基尼,随着电子乐扭动,台下中年男人们举杯哄笑,有人掏出钞票塞进舞者的衣领,引来一阵尖叫。  

        邻座是一对来自广东的夫妇,丈夫喝得满面红光,妻子低头刷着抖音。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边境在打仗,男人摆摆手:"关我们什么事?来玩嘛,开心最重要!" 他的妻子附和着点头,眼睛却没离开手机屏幕。  

        游轮缓缓驶离码头,芭提雅的灯火在身后渐远。甲板上,几个俄罗斯游客醉醺醺地唱着歌,海风裹着咸腥味吹散烟酒气。这一刻,战争像是遥远的幻觉,而眼前只有无尽的金粉浮华。  

         舷窗外,芭提雅的灯火如常闪烁,全然不闻泰缅边境的炮火声。同机的游客们早已按捺不住,嬉笑着讨论夜市的生腌与酒吧的霓虹。

        游轮浮在碧波上,甲板上排着长桌,尽是些虾蟹鱼贝,红红绿绿。舞池中,人妖们扭动着腰肢,金线缝制的衣裙在灯光下晃眼。一肥胖男子搂着"她"的腰,"她"便顺势倚过去,引得众人哄笑。酒杯相碰,酒液四溅,竟像是血。

        邻座两个商人模样的,一面啜饮着威士忌,一面谈论边境的战事。"不过死了十几个……""横竖是缅甸人……"他们举杯,冰块叮当作响。

         夜深了,海风裹着咸腥味拂过。回望那灯火通明的游轮,俨然一座浮动的孤岛,载满了醉生梦死的人们,漂在暗沉沉的海上。而远处,真正的鲜血正渗入泥土。
















        东芭乐园像是迪士尼与热带丛林的混合体——大象表演、民俗村、兰花馆,一切都被精心设计成"泰国风情"的样板戏。  

        驯象师用铁钩指挥大象作画,游客们鼓掌欢呼,却没人注意象腿上深深的勒痕。民俗舞蹈表演者笑容僵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日复一日。最热闹的是鳄鱼表演,驯兽师把脑袋塞进鳄鱼嘴里,观众席爆发出惊呼和掌声。  

       午餐在乐园的餐厅解决,一盘绿咖喱鸡、一碟炒空心菜,味道寡淡得像是专门为游客调配的"安全版"泰餐。隔壁桌的小孩哭闹着不肯吃,母亲哄道:"乖,吃完带你去骑大象!"  

        回程的出租车上,电台正播放边境冲突的新闻,司机调大了音量,又很快切回了流行音乐。"烦死了,"他嘟囔着,"打仗影响生意啊。"  



















         离开芭提雅的那天,机场电视依旧在播报新闻——边境交火已造成数十人死亡,难民开始涌入泰国境内。而候机厅里,晒得通红的欧洲游客正忙着给行李箱绑上免税店的包装带,中国大妈们比较着谁买的乳胶枕更便宜。  

        飞机起飞时,我从舷窗最后望了一眼芭提雅——湛蓝的海、密集的酒店群、蚂蚁般的游艇。这里像一座精心设计的乐园,门内是醉生梦死,门外是烽火连天。  

        三个小时后,回到广州,手机自动连上网络,社交媒体跳出朋友的消息:"去芭提雅玩了?真羡慕!" 我盯着屏幕,突然不知如何回复。  

         最终,我只回了一个笑脸。  




        这篇游记试图呈现旅行中的割裂感——当我们沉浸在享乐时,世界另一端的苦难是否只是背景噪音?芭提雅的光鲜亮丽与泰缅边境的残酷现实,像是平行时空的两种存在,而我们,选择看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