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日漫游:一场随心而行的文化与历史探索之旅

作者:清风吹莎 显示图片

十一月上旬的天气总是这么舒适宜人,总想着安排一趟随心之旅。不想去太远,又不想去太多天,那么选择一个舒适的城市玩个3-4天那再合适不过了。经过几分钟的思考(ˇˍˇ) …嗯, 确实只有几分钟,决定去武汉好了,总的来说有这么几个理由——
其一,这座被长江汉水劈成三镇的城市,始终是我理解的"九省通衢"具象化存在。尤其看到中国铁路线路图上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蛛网,真的让我颇感震撼。
其二,崔颢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像根隐形的丝线,让人仿佛听见千年前的诗人正站在龟山上,用诗句为这座城市打下时空坐标。
其三,想看一看湖北省博物馆的旗舰展品——越王勾践剑!
其实不管理由如何,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本质是打工人与现实的温柔博弈。毕竟所谓打工人忙里偷闲的诗和远方,不过是把被KPI切割得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拼凑成想要的模样。

●Day1:2024/11/07(星期四)
福州武汉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EU1990次航班,07:20 - 08:55
★ 武汉博物馆
★ 古德寺
★ 黎黄陂路
★ 汉口江滩
★ 江汉路步行街
(🏨:武汉小栖美宿<江汉路步行街店>)

●Day2:2024/11/08(星期五)
★ 湖北省博物馆
★ 汉口江滩(夜景)
★ 黎黄陂路(夜景)
(🏨:武汉小栖美宿<江汉路步行街店>)

●Day3:2024/11/09(星期六)
★ 龟山公园
★ 晴川阁景区
★ 黄鹤楼
★ 昙华林
★ 开启夜晚闲逛模式
(🏨:武汉小栖美宿<江汉路步行街店>)

●Day4:2024/11/10(星期日)
★ 坐上绿皮火车返程啦
武汉福州
武昌站 - 福州站,Z391次列车,10:21 - 18:37

乘坐早班机的优势是可以当天早点落地开始玩耍并且价格便宜(那确实比福州到武汉走铁路的性价比要高得多),但是缺点就是要起的很早很早,人还没睡醒呢就被闹钟吵醒了,在睡眼惺忪中乘坐机场大巴前往机场。虽然时间挺早的,但是机场人也挺多的,还好来的早~~不过我也不想排长队, 好在现在很多机场都开通了自助值机通道,刷身份+打印登机牌+自主行李托运,一气呵成!
飞机按照原计划的时间顺利起飞,七点多钟的时间,感觉天还没完全亮透。在飞机起飞的过程中,我透过舷窗望去,东边云层里透出淡淡金光,像有人拿着毛笔蘸了金粉,在灰蒙蒙的大海上轻轻晕染。飞机越升越高,穿过层层叠叠的云被,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万米高空的蓝天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刚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看得人心里都透亮起来。







福州到武汉的距离并不算太远,因此飞行时间也就不到一个半小时而已。但在这不算长的飞行时间内还是安排了早餐,还挺不错的,刚好今天起了个大早又困倦,饿着肚子坐飞机呢。吃了还算不错的飞机餐后心情更是美妙,也不觉得那么困倦了。


嘿,你们看呀,今天的天气简直像被精心调过色——湛蓝的天幕上,几缕薄云慢悠悠地飘着,能见度高得连远处飞鸟的翅膀都数得清。当飞机进入降落阶段时,可以清晰的从高空俯瞰武汉的城市风光:中央商务区一排排玻璃大楼闪着光,像插在地上的水晶尺;鹦鹉洲大桥橙红色的桥身横跨长江,桥上车子排成流动的彩带;黄鹤楼藏在绿树中间,飞起的屋檐特别显眼;东湖边的汉秀剧场红得扎眼,像朵盛开的大莲花,连花瓣上的纹路都能看清楚,倒影在湖里特别漂亮。还有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格外抢眼,银白色的椭圆穹顶像半个巨型蛋壳扣在地面上,还有屋顶边缘的锯齿状设计,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既像未来飞船,又像某种精密机械装置。









飞机9点50分准时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我直接坐地铁2号线到汉口站,虽然天气预报说今天8到16度,但大太阳晒着还挺暖和,我赶紧把厚外套脱了,轻装上阵。
汉口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等站,也是武汉三大火车站之一。虽然我是坐飞机来的武汉,但是秉承着“来都来了”的优良传统,就想来看看这座中国最大欧式风格火车站,毕竟它是武汉铁路枢纽规划中“五主三辅”客站布局的“五主”之一。



了解一个城市从博物馆开始,所以武汉博物馆将作为我们正式开启武汉之旅的第一站。武汉博物馆是武汉市重要的文化窗口和艺术殿堂,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373号,开放时间是每周三到周一的9点至18点,每周二闭馆。
进入武汉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古黄鹤楼的画像,武汉博物馆比较出名的为商代的凤纹方罍青铜器、唐代的真子飞霜铜镜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该瓶画了4副图分别是林逋爱梅和、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


武汉博物馆里展示着这座华中都会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历代武汉人民的历史文脉与煌煌业绩,播扬着当代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与人文风采。武汉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4000平方米。对称形的建筑结构,层层叠起的外立面、自然粗犷的花岗岩贴壁及金字塔形三角玻璃顶,馆内中央大厅为网架玻璃穹顶。
武汉博物馆主要分为:武汉古代历史陈列、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历代文物珍藏展、古代陶瓷艺术陈列、明清书画艺术陈列等展馆。不过这趟的行程略为丰富,可能武汉博物馆主要以过来打卡为主,只是蜻蜓点水般逛了逛。但是啊,我必须说明下,武汉博物馆绝对是很值得来的。那么,就让我发一些拍的比较满意的照片给大家欣赏欣赏吧!




















来到武汉,抛开当地特色的美食不谈的话,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吃/喝的东西,那必须是茶颜悦色!!虽然说茶颜悦色发源地是湖南长沙,但我之前去长沙、重庆、南京旅游时候也都必须茶颜悦色,真的好喜欢他们家名字好听又好喝的各类饮品,以及他们家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小零食。我逛完武汉博物馆就去了附近范湖天街的茶颜悦色。这家茶颜悦色是武汉较大的店,非常开心的点了个苏珊冰淇淋和一杯一问三不栀奶茶。



茶颜悦色里琳琅满目的冲泡奶茶和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尤其是小零食们,就算不买,进来逛逛心情也会超级好。当然,买肯定要买一些哒,他们家有一些零食真的很好吃!






刚惬意地在茶颜悦色里喝喝奶茶逛逛零食,再买了一些小零食后心满意足地离开茶颜悦色,接着这就悠悠然溜达着去今晚下榻的民宿啦!我们今晚要入住的民宿就在江汉路步行街旁,是公寓精心改造的,我们定的房型还有阳台呢,我甚至满意,站在阳台便能欣赏到城市一隅的风光,增添旅途中的一份惬意。




在民宿稍事休息,欣赏着刚刚在茶颜悦色领取的各式各样的小明信片^_^



从酒店出来其实已经下午2点多钟了,之前在路边或茶颜悦色随意吃吃喝喝的点倒也不觉得饿,那么这会儿出来干脆继续在路边随便吃了点好了。接下来就正式开启下午的行程啦,我们先坐地铁去古德寺。从地铁站出来,距离古德寺还有一小段距离,打车不合算,共享单车懒得骑,那么还有一种很合适的出行方式,那就是——打个三轮车!哈哈哈!!!



各地美食真是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武汉看见了我们福建的小吃,嘿嘿!




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
古德寺的建筑风格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比如:南传佛教(缅甸)风格、哥特式风格、古罗马风格、希腊神庙风格、伊斯兰风格和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等,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古德寺的门票13元,这里除了中西方融合的建筑风格,还藏着一片令人心动的禅意果园——寺内错落种植着柚子树与柿子树,为这座融合东西方建筑精粹的千年古刹,添了几分烟火气的温柔。








从古德寺出来,我们直接打了辆车直奔黎黄陂路。黎黄陂路西起中山大道,东至沿江大道,全长604米,宽13至15米,胜利街至中山大道段为单向双车道,沿江大道至胜利街段为步行街。黎黄陂路相传由湖北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商人在汉口修建,故名黄陂路。到了民国35年(1946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黄陂路更名为黎黄陂路。
黎黄陂路两侧保留有17处旧租界的哥特式和洛可可式欧式建筑,以及一些红色博物馆。不过现在大多数老房子改的咖啡馆和文创店,确实挺有味道的。哦对了,黎黄陂那边也有茶颜悦色*小神闲茶馆,又喝了一杯买了点小零食。











说到黎黄陂路的标志性建筑,那不得不説到巴公房子。建成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武汉最早的高端公寓楼,主人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兄弟。巴公房子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用红砖砌成,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是当时汉口最大的高等公寓楼。巴公房子有“大巴公”(靠兰陵路)和“小巴公”(靠黎黄陂路)之分,大、小巴公各占一座,中部为三角形天井。整栋大楼呈三角形,尖阁三楼是一僧侣帽形的厅室,被称为“俄国缠头尖”。
其实我们第一眼见到这栋房子的时候觉得它跟上海的武康大楼挺像的,哈哈哈!这会儿有好多人在拍写真、婚纱照。不过……由于下午是逆光拍摄效果不是很好的样子。。。




逛完黎黄陂路我们往长江的方向走,就来到了汉口江滩。“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那是时光的刻痕,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与沧桑。江水缓缓流淌,带着岁月的沉淀,无声地诉说着武汉的故事。岸边的芦苇,在风中坚韧地挺立,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路遇江汉关博物馆,不过这个点儿了已经闭馆下班啦!





来到choc武汉巧克力馆,我们仿佛一脚踏入了一个被甜蜜魔法笼罩的梦幻王国。场馆内,那浓郁醇厚、丝丝缕缕的巧克力香气直钻鼻腔,瞬间把人紧紧包裹,让每一个毛孔都沉浸在这甜蜜到冒泡的氛围里,仿佛连空气都变成了香甜的巧克力味。






来来来,带你进入巧克力的奇妙世界,感受巧克力的独特魅力吧!





武汉的江汉路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江汉路步行街堪称一条繁华成熟的商业动脉,街内藏匿着数不清的有趣小店,每一家都像是等待被发掘的宝藏盒子。








就拿“脑壳有包”和“脑子进水杂货店”来说吧,这两家店和长沙那家知名的“脑子进水”如出一辙,主打各类价格亲民的文创好物。走进店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创意小宇宙,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物件,更棒的是,店里还准备了超多精致印章,任你随意加盖在心仪的物品上,仪式感直接拉满!我忍不住挑了好几张特色明信片,打算把这份江汉路的记忆带回家。







整条江汉路步行街全长大约1.5公里,真可谓“一步一景,一店一世界”,逛起来那叫一个过瘾,不过也着实考验脚力,等把整条街逛完,双腿都开始“抗议”发软了~哈哈哈!









偶遇一家宠物店,看见几只可可爱爱的小猫咪呀(*ΦωΦ*)





返回酒店的途中,我偶然路过一家邮局,突然想起茶颜悦色有定制款明信片,便兴致勃勃地坐下来,认真写下对朋友门的祝福和分享我的来旅途,随后将明信片投入邮筒,这才心满意足地回酒店歇息去了。.





站在公寓的阳台吹吹风,望着附近的都市霓虹。嘿,晚安朋友们!


早上的早餐,在民宿老板推荐楼下某个早餐店吃了特别…不好吃的早餐后(真的就不想吐槽了…那么请略过这段吧…)就马不停蹄前往今天的重头戏——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成立于1953年,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42757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6987件/套。




湖北省博物馆里的展品种类繁多,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那么在十大“镇馆之宝”之宝里,最出名的当属——春秋越王勾践剑。因此本段落我就专门来写越王勾践剑了。
上午差不多将近9点钟我们到达湖北省博门外,这会儿已经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了。排了十几分钟的队,终于刷身份证进入了。入馆后立刻冲上2楼,看省博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纹饰华美,锋利无比,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达的科技、艺术水平。该剑剑身铭文的字体被称为“鸟虫书”,铭文释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经考证,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从而确定了剑主人是越王勾践。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越王勾践剑馆内人非常非常多,得亏我第一时间挤到最里面kuku拍照。拍越王剑不能用自动挡拍照容易拍虚,得用手动挡慢慢调才能拍出好效果。














在越王勾践剑的展厅参观了一个小时才出来,不得不再次感叹道:越王勾践剑真不愧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其造型美观,真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铸剑工匠的高超技术。

湖北省博不仅有越王勾践剑,还有曾侯乙展厅、楚国八百年、梁庄王珍藏。所以参观完越王勾践剑,我们就开始参观其他展厅吧!
按游览顺序先逛曾侯乙展厅,曾侯乙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是周代诸侯国曾国的国军。曾侯乙所处的时代,群雄并立,百家争鸣,世界主要古文明都达到了巅峰,被称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轴心时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是当时人类智慧的实证。曾侯乙展厅展品介绍如下:
1、曾仲游父铜壶,该文物出土共2件另一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壶器形厚重,呈椭方形。壶盖饰一周镂空环带纹,壶身饰三周环带纹。壶冠及颈内壁铸有铭文:“曾仲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





2、曾伯文铜簋,本件器盖、器身以瓦纹、重环纹为饰,捉手内饰双身共首鸟纹。盖内、器内铸有铭文——“唯曾伯文自作宝簋,用赐眉寿黄者,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3、半环形龙纹铜钺,本件器身饰半环形龙纹,椭圆形器作龙首。不同于一般的斧形钺,它应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器型,往往为国君一级的贵族所用。



4、立鸟兽面纹铜罍,本件盖上立有一只昂首凤鸟,展翅欲飞。盖顶至圈足,均设四道扉棱。盖面饰兽面纹,角尖旋卷高出盖面,兽角下饰有蛇纹。双耳侧立兽首,颈部伸出全雕兽首,兽首均有象鼻。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龙纹,器底附有悬铃。





5、麻于铜卣,本件全器满花,以云雷纹为地。提梁饰蝉纹,提梁两端圆雕兽头作牛首。盖顶有菌状钮,盖面饰兽面纹。盖及器身有四条纵向扉棱。颈部饰龙纹带一周。腹部饰兽面纹,兽尾下两侧各饰一凤鸟纹。圈足饰蛇纹带。铭文大意是说麻于因为养马而受到赏赐,因此制作了用来祭祀父戊的铜器。




6、错金云纹铜鉴缶,本件是组合器,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器身满饰错金三角勾连云纹,并镶嵌绿松石、装饰风格繁缛。缶放置于鉴内正中。此组合器装饰精美、扣合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





7、铜鹿角立鹤,中国古代视鹤、鹿为神鸟、瑞兽,此件为鹿、鹤合体,是一种想象的吉祥动物形象。全器造型别致。除双翅焊于腹部、鹤身、鹤肥、鹿角、底板四部分均可拆卸组装。头、颈与鹿角均错金装饰,背脊与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已佚),吻部右侧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此件出土时置于主棺东侧,意在祈求以瑞鹤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引导曾侯乙灵魂升仙。



8、铜建鼓座,建鼓因鼓之贯柱而得名。建鼓过去仅见于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纹饰和石刻画像。本件是最早出土的实物。出土时鼓皮已朽仅存鼓腔、贯柱及鼓座。贯柱通高365厘米、鼓身长106厘米、面径74厘米。本件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制作方法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




9、阴鉴缶、铜过滤器,本件由方鉴、方缶两部分组成,缶置于鉴内合为一整体。放置时方鉴底部有一个活动倒栓插入自动落下,因定方缶鉴底由四个兽足承托。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终”铭文。铜过滤用于滤酒网代祭祀用酒多为“五齐”,即五种未经澄滤的薄酒,里面有糟粕,饮用时需稀释后加以过滤。





10、铜尊盘,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出土时尊置于盘中。尊是盛酒,盘盛冰可用于冰酒。尊盘采用了多种铸造工艺,其中口沿上的镂空纹饰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熔模铸造法。尊颈部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11、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于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曾侯乙墓出土,其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现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楚国八百年”展览设于南馆三层,占地2700㎡,展览以文化展为基本定位,分为“开疆拓土”、“礼俗百业”、“惊采绝艳”、“上下求索”四个部分,融新研究成果,凸显楚人精神,全方位展现楚国历史与文化。







吴王夫差矛全长 29.5 厘米。矛身有血槽、兽头,饰菱形暗纹,有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冶铸精良,是吴王夫差自用兵器,具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
吴王夫差剑传世及考古出土十余把,出土地点广。剑身细长,饰菱形暗纹,有铭文。为吴王专用兵器,反映当时青铜工艺高水平,是研究历史与冶金术的实物资料 。





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虎座鸟架鼓一般出土于高等级贵族墓中,是文献所记的悬鼓之一种,目前仅见于战国时期楚墓。鼓座有木和陶质两种,彭面应为皮质,多已腐朽不存。





博物馆惊现2400年前的咸鱼!!是的嘞,你看听错,是2400年前,原来只要躺平在湖北省博物馆,就可以成为事业“鳊”!在湖北战国楚墓发掘现场,考古人员们发现了这条2400年前的干鳊鱼,经检测显示这条鱼体内有大量盐,专家推测为腌制后下葬。
《楚辞》记录了楚人的食单。楚人的宴饮可分为饭、膳、馐(xiu)、饮几类。饭是谷物类主食,膳是用六畜为主的肉类菜看,是以粮食精制的点心,饮是酒浆果汁等各种饮料。其中提到肉食二十二款,野兽禽鱼占十六款十二种,其中又以野禽居多。楚地夏季闷热,口味上嗜苦、辣、酸、凉,又有“清馨冻饮,浆蜜勺”。烹饪手法有肠(ér)、蒸、炙、濯(zhuo)、炮、煎、熬等上十种。





梁庄王珍藏馆的主要文物有:冕冠、金盆、金盂、金箸、金匙、金茶匙、金耳勺、金镊子、金牙签、金锭、鎏金银封册、金凤簪、金累丝镶宝石牡丹花鬓钗、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香瓜簪、金级花钏、金镶宝石镯。































差不多参观完湖北省博物馆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不得不再次感叹下楚文化在这里鲜活呈现,从精美的漆器到瑰丽的丝织品,尽显楚人的浪漫与智慧。这一趟,与历史深情相拥,荆楚大地的辉煌,在心底久久回荡。

逛了大半天的博物馆也有点累了,从省博出来就回公寓休息休息,毕竟放空也是旅途中消遣的重要组成部分。休息到傍晚,随意吃了顿晚饭后就开启了今晚的行程。
优哉游哉的扫了辆共享单车前往汉口江滩,虽然说昨天傍晚已经去过汉口江滩了,但总得看看夜晚的汉口江滩是何种光景吧!
江风,带着江水的湿润与灵动,轻轻撩动着发丝,像是在耳边低语着江城的故事。沿着江滩漫步,感受着秋日夜幕下的丝丝凉意。身旁的芦苇荡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为这宁静的夜晚演奏着轻柔的乐章。抬眼望去,江对岸的灯光秀如梦如幻。高楼大厦的轮廓被五彩斑斓的灯光勾勒得美轮美奂,光影交织间,仿佛将整个城市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江面上,游船缓缓驶过,船上的灯光在水面上拖出一条长长的、闪烁的光带,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热闹与生机。













汉口江滩的夜晚,是喧嚣与宁静的交织,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找到了心灵深处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感动。



在汉口江滩被绚烂夜景惊艳了一把后,我们慢悠悠的散着步去了黎黄陂路。夜晚的黎黄陂路安静许多,没了白日的喧闹,但仍有三两游客拿着相机拍照,想来是忙完白天的事儿,晚上来赴这老街的文艺之约。暖黄路灯下,风格各异的建筑透着别样韵味,偶尔飘来隐约歌声,更添几分情致。





逛累了,我们打车回酒店,今晚的武汉夜游,还挺让人回味。

鉴于昨天早上那顿早餐实在让人大失所望,吃完后整个人都有点emo了。那么今天我们可不能再这么亏待自己了,我打开小某书搜罗附近美食,发现离得不远的六渡桥远东巷评价不错,当即决定去碰碰运气。坐上公交晃了两站路,一下车就钻进了这条充满烟火气的巷子。




巷口第一家就是江氏糯米鸡,这家摊位是专门做炸物的小店,油锅里翻滚的面窝正滋滋作响,金黄的外皮裹着热油,看得人食指大动。老板娘手法娴熟地用长筷翻面,炸好的面窝搁在铁架上沥油,油香混着姜丝的辛香直往鼻子里钻。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个面窝,刚拿到手就被觉得这个分量很不错,比我们福州的油饼大了一圈的样子,边缘炸得蓬松酥脆,中间还留着蜂窝状的孔洞。咬下去先是"咔嚓"一声的脆响,接着是带着姜味的软糯内里,咸香中透着微微的辛辣,层次感比普通油饼丰富多了。最妙的是这姜丝的用量恰到好处,既去除了油炸的腻味,又不会抢了面窝本身的风头,总之还是不错的!





站在巷子里边啃边看老板娘忙碌,铁锅里除了面窝还有糯米鸡在翻滚,旁边竹筐里码着整整齐齐的藕夹。想着明天早饭还能来换个口味,忽然就觉得昨天那顿难吃的早餐,倒成了今天邂逅美食的契机呢。

早餐过后,我们溜达着去了被两江环抱的龟山公园。这座形似巨龟的小山可不简单,既是武汉“龟蛇锁江”风水局里的关键一环,还藏着“晴川历历”的诗意彩蛋。
这座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公园,是武汉长江主轴的重要节。我们来到龟山公园,沿着青石台阶往上走,半山腰矗立着1981年建成的龟山电视塔,221米的高度当年号称“亚洲桅杆”,登塔俯瞰,三镇风光像画卷般铺开。塔影映在汉江里,和对岸黄鹤楼隔江相望,像两枚穿越时空的玉簪。








龟山公园的山顶观景台视野绝佳——脚下武汉长江大桥如银龙横卧,车流如织;远处黄鹤楼、晴川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逛完龟山公园,晴川阁也开门啦!我们刚刚龟山大桥上已经远眺了鹦鹉洲大桥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晴川阁吧。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地处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互为衬托;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重建于1984年,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









站在晴川阁的飞檐下抬头看,灰蒙蒙的天和江水搅成一团,雾气像打翻的墨汁,把远处的黄鹤楼和长江大桥都晕成了毛边儿的水墨画。虽没有晴天“一眼望穿天际”的透亮,倒见着江雾里船只若隐若现,像条白龙在云里游走。望着远处、吹着风,看着电视塔的尖顶发发呆,才发觉古今在这里悄悄连上了线。










参观完古韵悠悠的晴川阁,接下来我们要去武汉的知名景点——黄鹤楼!在晴川阁的对岸就是黄鹤楼啦,我们的计划是从晴川码头坐轮渡(大禹神话园航线)到长江对岸的中华路2号码头。我们在码头买了船票,一张10元。临近出发的班次是10点钟的,那就在码头附近溜达个十几分钟就可以出发啦!









我坐上船,没一会儿就开启了这趟横跨长江的小旅程啦。其实船程大概也就十来分钟吧,船就从晴川阁码头稳稳当当地驶向了黄鹤楼那边。坐在船上,优哉游哉的欣赏着长江两岸的风景,然后拍拍照。这边岸上,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现代感十足;那边岸上,老建筑隐隐约约,透着股岁月的沉静。
不过话说回来,今天这天气确实有点emmm,算是阴天。抬头往天上一看,灰蒙蒙的一片,没有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也没有洁白如雪的云朵飘着。要是能碰上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这长江两岸的风景肯定更好。但即便如此,这趟船坐得也挺值,就冲着这江风和两岸的景儿,也让人心情舒畅不少。























从游船下来,我们先来到黄鹤楼附近的仿古街。这片黄鹤楼外的仿古街是黄鹤古肆,位于黄鹤楼东南290米、白云阁以南120米处,是黄鹤楼公园内兴建的明清式仿古建筑群,呈东西向布局,坐落在蛇山山麓公园南大门东侧,是公园东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鹤楼坐落于湖北武汉武昌区蛇山之巅,濒临长江,是武汉地标。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历代多次重修,如今所见主楼于1985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唐代崔颢登楼题诗,让它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和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还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黄鹤楼建于1985年,门票是70元,其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60个翘角外伸。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等建筑环绕,形如黄鹤展翅,檐下正面悬舒同题“黄鹤楼”金匾。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体现了黄鹤楼的独特文化,使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完美结合。那接下来来介绍下黄鹤楼的内部吧!
一楼——这里有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











在参观黄鹤楼的时候,突然想到上个月(2024年10月)去的南昌滕王阁每上一层。在楼内逐层参观,当高度递增,视野便愈发开阔。透过窗户,近处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朴的韵味在砖石间流淌。同样的感觉,再往上到达了中间层,楼外的长江已经清晰可见。江水滔滔,船只往来穿梭,如一片流动的繁华画卷在眼前铺展。待登上顶层,极目远眺,整个武汉城尽收眼底。高楼大厦与古迹相互交织,现代与历史在此完美融合。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相接,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我感觉,这一层层的攀爬,不仅是高度的攀升,更是一场穿越时空、揽尽江城万象的奇妙之旅。








参观完黄鹤楼出来,步行大约300米的距离,便来到了白云阁。这座阁楼共有四层,颇具古韵。我登上白云阁,发现二层和三层都设有通向屋外的通道。站在屋外,微风轻拂,抬眼便能望见不远处的黄鹤楼,那巍峨的身姿在视野中格外醒目,此处拍照极为出片,每一张都能定格下这绝美的画面。
望着眼前景象,我不禁想起崔颢那千古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虽然无法确凿考证诗中的“白云”是否就指白云阁,但此刻,白云阁与黄鹤楼遥遥相望,这一方天地间,仿佛真的弥漫着千年的悠悠古韵,让人沉醉不已。









其实今天的整体行程还是蛮轻松的,主打一个随心而行。从黄鹤楼出来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随便吃了点午饭后找了个小店喝喝茶、发发呆、休养生息……哈哈哈~~然后接下来我们就去了昙华林啦。昙华林,=地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老城的东北角,北边邻近沙湖,以长江为其西邻,坐落在城墙内的花园山北侧和螃蟹甲地带之间,据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2021年10月1日,在昙华林最近一次改造后,老牌文旅地标:昙华林人文小镇于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广大游客。其实昙华林是一整条文创街区啦,街道两旁开满了各种年轻人喜欢的文创店。













昙华林还有一家茶颜悦色,来都来了,那必须进来看看呀!还是熟悉的茶颜悦色的味道,店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混合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让人瞬间放松下来。我精心挑选了几款自泡茶,想着既能品尝到不同风味,又能体验自己动手泡茶的乐趣。
付款的时候店员告诉我,购买自泡茶可以参与抽奖活动。我想着碰碰运气也不错。结果竟然中了价值99元的大奖!这个大奖里包含了好几种不同品类的茶,每一种都包装精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没想到,在这充满文艺范儿的昙华林闲逛,还能收获这样一份意外之喜,这趟茶颜悦色之行,可真是太值啦!










不得不再次说下,今天的行程确实主打一个随心而松弛。吃完晚饭后自然是开启都市夜景模式,不需要规划、没有目的,随意逛逛就好。
所以当夜幕降临,就如同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绸缎轻柔地覆在武汉城上时,我穿梭在夜色里,从不同角度寻觅黄鹤楼的绝美身姿,它似一位沉稳的历史守望者,在暖黄灯光勾勒下,轮廓愈发庄重古朴。
继续随意溜达着,我踏上武汉长江大桥,江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龟山电视塔如利剑般直插夜空,塔身闪烁的灯光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抬眼望去,黄鹤楼在不远处静静伫立,与周围璀璨灯火共同绘就一幅绚丽的城市夜景图,让人沉醉不已。















转眼间,三四天的武汉之旅即将画上完美的句号。起床后除了收拾行李,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早餐吃什么!我决定继续踏上了前往江氏糯米鸡的路程哈哈哈哈哈哈。依然是这家小店隐藏在繁华的街巷之中,却以其独特的味道吸引着无数食客。走进店内,点了一份招牌糯米鸡,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搭配着鲜美的馅料,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吃饱喝足后,我们踏上了前往武昌站的地铁。到达武昌站后,踏上了回家的绿皮火车。好多年没有坐过普列啦,这次重温旧梦,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我们今天要乘坐的是Z391次列车,武昌站9:51出发,18:35到达福州站。八个多小时的车程慢慢的摇回家,所以我们选择了硬卧,毕竟硬卧的价格也比动车/高铁便宜,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现下想到什么,我们就去执行。






随着火车的缓缓前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我闭上眼睛,聆听着火车与铁轨的摩擦声,感受着车身的微微晃动。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与家人一起乘坐火车去远方的日子。那时候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现在的我,则多了一份沉稳与淡然。卧铺车厢内,灯光柔和而温馨。我躺在狭小的床铺上,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与舒适。四周是陌生的面孔和熟悉的气息,这种感觉既孤独又温暖。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随着火车的节奏飘远。我想起了在武汉的点点滴滴:黄鹤楼的巍峨耸立、东湖的碧波荡漾、户部巷的美食飘香、江汉路的繁华喧嚣……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随着火车的缓缓驶入福州站,这趟美好的武汉之旅就真的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们拖着行李走出车站,望着熟悉的城市与人群,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与温暖。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什么,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们都将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突然想到我之前写游记经常用作结尾且有点俗套~但是却发自内心的话——世界很大,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但只要心里保持着那一份追逐梦想的信念,终将可以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嘿,附上一张本次武汉之旅在茶颜悦色买的+中奖的小零食吧!


——全文完,谢谢大家观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