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印度尼西亚语:Jakarta,别名椰城、巴达维亚、雅京),印度尼西亚原首都、新特区和最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特区雅加达。
位于爪哇岛西北海岸,城市面积约7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56万人,而包围周边城镇的大雅加达地区,居住超三千万人。
雅加达历史悠久,早在14世纪就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当时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华侨称其为椰城。约在16世纪改名为雅加达,意思是胜利和光荣之堡。
1527年6月22日,万丹王国在建设这座城市时将其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为凯旋城,简称雅加达,这个日子也成为雅加达正式建城的日子。1596年,荷兰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621年把雅加达改为荷兰名字巴达维亚。1942年8月8日,日军侵占印尼后恢复了雅加达的名称。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成立,定首都为雅加达。
标题已经足够说明。
中央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独立广场西边的独立西街,建成于1868年,是印尼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欧式的白色建筑。馆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铜大象,为1871年暹罗王拉玛五世来访时所赠,故博物馆又称大象博物馆或象屋。
博物馆中设有金银饰物室、青铜器室、货币室、古物展览室、史前展览室、木器展览室、民俗展览室、东印度公司陈列室等,其中包括30万年前爪哇猿人头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国青铜时代的鼎和鬲、中国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币、爪哇岛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苏门答腊岛独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戏、木偶戏道具等。
独立广场位于雅加达中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为独立之意),在印尼有着天安门广场般的地位。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
广场北为总统府,东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国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馆;东边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有一座音乐喷泉。
雅加达独立清真寺(Masjid a1—Istiqla1 fi Djakarta) 又称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度尼西亚国家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
雅加达老城位于印尼雅加达北部,面积为1.3平方公里,是雅加达城市发展的历史起点。该区域保留了荷兰殖民时期的建筑群,核心区域设有法塔西拉广场及殖民时期政府建筑,其中法塔西拉博物馆(印尼历史博物馆)记录了当地历史变迁。区域内还包含雅加达著名的唐人街,展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位于雅加达市区以东约26千米处,1975年建成。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园、纪念塔、购物中心、露天剧场、缆车、火车、水上脚踏车等各种实物的模型,相当于印尼的缩影。
公园中央设有巨型印尼群岛模型图,四周园地划分为27个区,代表印尼的27个省区,如中爪哇区、巴厘区、雅加达区等。每个区内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并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游客还可乘小船游览印尼各岛。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影像中心、少年宫和儿童乐园,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园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筑物是金蜗牛全景式电影院,每天定时放映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等全景电影。
民族纪念碑
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市的象征,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公园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这座石碑高137米,顶端有一个用35公斤黄金制成的火炬雕塑,象征着印尼的独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纪念碑旁还有喷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完整深度的城市游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