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京第二弹,河北,邯郸,响堂山

作者:不会开车爱旅游 显示图片

河北第二弹,千年邯郸:不逛公园的悠闲两日游
时间2025.3.5-3.6
交通:北京西⇔邯郸东,响堂山景区大巴
住宿:丛台希尔顿欢朋(近美乐城、邯郸市博物馆)
       2025的目标:每两个月给自己找一个目的地,出去散散班味,第一站河北邯郸。去年去过定州(保定)和正定(石家庄),前两站主要看的是塔和寺,这次的主要行程看的就是石窟,再打卡河北的另外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Day1   北京西站—邯郸东站—响堂山—邯郸市区
     响堂山离邯郸市区比较远,要过来的话就只有三种方式:自驾(包车)、赶火车、景区大巴。坐景区直通大巴感觉是性价比最高最省心的了。全程40块钱,站点接送,景区门口停车,不需要自己操心,游览时间也是足够的。提前一天在微信小程序上订票,会有人联系并加群,景点门票也可以在车上买,比单买要便宜。
     从北京西站出发,高铁8:08到邯郸东,景区大巴8:30发车,时间充足,衔接刚好。在车上睡一会儿,大约1.5小时车程先到了北响堂石窟,预留三个小时的时间,下午1:30发车去南响堂。
现在淡季,人很少,还是推荐去买观光车票的,总价40元,一个是上山确实枯燥,另外最主要还是要把时间就给看石窟,路上的时间能省就省吧
     北京到邯郸的高铁其实很方便,基本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走,我是想着第一天辛苦一点,第二天就可以在酒店好好睡个懒觉吃个早餐,所以把重头戏安排在了第一天。
     大巴先到北响堂,直接上山。
     北响堂是北齐高氏的皇家石窟寺,一共三个大窟,最壮观的是大佛窟。佛像高大尊严,背光华丽,雕塑精美。推荐来看石窟之前看一下B站的直播录像《云上龙门,牵手响堂山》,有响堂山的研究专家一处处讲解,我是一边听一边逛的,身临其境,耳中所听,目中所见,穿越千年。
北响堂大佛洞





       大佛洞是正中塔柱式结构,三面开龛,后背留狭小通道。正中的大佛高大尊严,身后层层背光,祥云火焰里面镂空雕刻串珠卷草,七条龙在火焰背光中穿梭而过。佛衣成阶梯状铺开,莲座侧面可见北齐的尖角莲花立体饱满,而前方的莲瓣雕刻相对扁平,也是大佛的身前曾有修补的证据。



   


   正门侧壁浅浅雕刻的供养人像,从发型来看应该是一男一女,在大佛石龛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不起眼。当年的贵族功德主,就在千年的时光外浅浅回眸

       大佛洞侧面的博山炉。石窟中各处博山炉的形象很多,但是打开的确实只此一例,在其他各出古建也是从所未见,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向,且作记录吧。

      常规的佛窟装饰都是金刚力士,但是大佛窟正中柱四角装饰的都是畏兽的形象,这种形象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多用于镇墓用,也许正因为此,史学家才更确信大佛洞是高欢陵寝吧



    传说中的高欢灵柩所在地,就是这个洞口,看纪录片里面已经空空荡荡,不知道是野史不靠谱,还是早被人劫盗一空



响堂的火焰宝相花图样在这里也是随处可见,火焰纹中是摩尼宝珠,庄重中又满富异域风情。响堂山石窟中处处都体现着佛塔崇拜,上方的火焰宝珠作为塔刹,下方浅雕的线条勾勒出覆钵式佛塔,中间开窟主体作为塔身,最下方须弥座,两旁刻柱。



   
  大佛洞是完工最早的洞窟,里面的的菩萨姿态也是最生动灵活的。这座脚尖点地,左腿微屈,腰肢轻摆,初露唐朝体态丰盈曼妙之美,但之后的造像又恢复了相对平板的姿势,可能审美也是在曲折中向前,大佛洞的菩萨也是当时工匠的创新尝试吧



北响堂释迦洞
     释迦洞的外立面保存相对完整,能看出当初大概仿佛寺的形制。外面有柱,柱顶还雕刻了斗拱的样式,估计以前还会有土木制的房檐。外间充当山门,供奉金刚力士,内间为大殿,供奉佛祖菩萨




      历经前面的火焰纹,灵动且气势磅礴,大叶的芭蕉卷叶纹和串珠纹也是北齐特色。层层宝光层层图样,色彩艳丽雕刻精美,规模和细节丰富程度是比不上云岗石窟,但能看出来风格一脉相承又富有特色新意。




      释迦洞的菩萨看起来站姿更为庄重,但相对也死板了些,就像前面所说,虽然大概成型时间相似,但不同工匠的审美理解不同,成像时也就体现着不同的姿态,也是时代审美曲折向前的证据。





    响堂山石窟比云岗更好的地方就是光影了,云岗的人总是太多,石窟的设计也是暗的,这样更有益于彩绘壁画的保存,但石刻佛像出现在光下的一刻,似乎更能体会那些关于时间,慈悲信仰的力量

      北响堂刻经洞
     北响堂最小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窟(单指北齐所制,不包括后面朝代所开的洞窟)。形制由中央塔柱式演变为帷幕式,佛像进一步缩小,由中心移至洞壁正面,上刻帷幕,形制比起佛塔,更像佛堂供台。上桌的人数也更多了,由之前的一佛二菩萨,逐渐变为佛,菩萨,弟子,金刚力士七位。也正是因为形制改变,这个窟开始有了藻井。饱满的莲花在中间,四周四角有肥硕的蕉叶纹和火焰宝珠装饰,立体生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放一张很喜欢的力士头光,在刻经洞外间,头颅已经遗失,但宝缯飘扬向上,头光中心莲花纹,外饰攒珠,再外是一圈植物纹样,最外是串珠纹,层叠有致,配色和谐,雕工精巧。看起来比窟中主位佛像的头光还要精致优美。

    




    刻经洞的石壁各面上都刻着经文,排列工整字迹清晰,可惜对石刻书法艺术实在是一窍不通,只是在光透过缝隙,打在佛像上,照着千年前的文字刻印,可想在那个动乱荒诞的年代,如何孕育出一丝不苟的虔诚和孤注一掷的疯狂。




     从北响堂下山,路过常乐寺遗址。大门紧锁,据说在进行改建工程。隔着门缝和玻璃远远望了一眼。近日刷到三世佛在加盖子,有点遗憾,有点丑,感觉很不北齐。访古还是要趁早啊

     南响堂整体较小,是北魏权臣高阿那肱 主持开凿的,据传是为邀功献媚之做,规模宏伟远远不及北响堂的皇家石窟。但造像纹饰更有小而精致的感觉。这里有南北响堂唯一一尊有手的佛像。这边岩石的材质更加坚硬,雕刻出的佛手圆润饱满,力量感和美感兼具,因为石材的缘故,还能看出细微的皮肤纹路,甚至能感受到皮肤的温度





     南响堂的洞窟四壁刻平者多,可能当初也是想刻经用,但毕竟北齐王朝太短命了,可能刻经事业搁浅,但平整的四壁给后人留下了发挥的空间,洞窟里除了中心柱外还有很多小像,下面这幅就是一幅完整的浅浮雕北齐形制覆钵样佛塔,塔刹上系着绳索风铃。这种还是很难得的,毕竟千年过去,木石塔身可能都残缺不全,当面的装饰也只能从这些图样上得见了




     这尊佛像也是很有特色,中间的主佛足踏莲花,两脚中间却雕刻一张脸孔,不知道是人面还是罗刹,口中长牙又像是神兽神王,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传奇说法。

     南响堂最喜欢的是这幅飞天藻井。中间是莲花,东南西北四方合有一组两尊飞天,或舞蹈,或奏乐,飞天线条流畅姿态曼妙。每组的两尊飞天之间有一个宝相花的装饰,分别表现了种子、萌芽、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结合飞天流动飞舞的姿态,整组藻井又似乎构成了一幅圆融流动,生生不息的轮回图景。




     对了,如果要买文创的话还是推荐北响堂出口的商店,比较全,还能买到南响堂飞天哦
   DAY2  邯郸市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螺母,或者涡轮叶片。我也算看过很多博物馆了,这座的外观算是压迫感比较强且没有美感的了



      佛像展区很大,以北朝佛像为主,毕竟依托响堂山和常乐寺。最喜欢的其实是这尊无头胁侍菩萨,身子呈现一个曼妙的s曲线,飘帛璎珞轻灵,胸腹皮肤的褶皱,微微突起的小腹又有写实之美




    最出名的微笑佛像,其实本尊特别小,约莫也就一拳多大。五官用笔简约,线条很少,但却勾勒出了丰富饱满的面孔,唇边还有两个酒窝,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微微笑的。而且笑得很慈祥,很正,不像有些塑像换个角度看就带些许诡异,这一尊从哪里看都是满满的安全感。





     邯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战国鎏金嵌玉三龙形饰。由上至下共有三部分嵌合。最顶上是一只昂首伏虎,虎首高抬,虎口大张,里面含着一颗红玛瑙珠,对天做吞吐状。中间是玉龙,垂首蜷尾向下,首、腹部、尾部与下方的青铜质龙相连。最下方是青铜龙,昂首,拱背,向上卷尾,三点呈为支座,整体造型力量感十足

    镇馆之宝都不配单独一个展柜,它的邻居是战国红玛瑙玉带钩。一整块大玛瑙整个雕成,不得不说布展是有点东西的,刚刚好可以和上面的红玛瑙珠呼应上了。



     汉朝熨斗架上的瑞兽天禄。坐在架子上圆滚滚懵嘟嘟上千年的打工人。憨态可掬圆润可爱,长得还像个哥斯拉。邯郸博物馆!用这小东西做个抱枕好嘛?一定会买的!






    东汉的鎏金大爵酒樽+承盘也是重量级的展品。大酒樽是见过的,但是完整的带承盘的整套确实是第一次见。这尊上面有三只昂首挺胸的凤鸟,下方有的三只足做成了三只蹲距状的熊的造型,熊身镶嵌玛瑙松石,承盘与之一致。中间身上绘制神山走兽,仙人王母,做工精美

     下午火车回京,再下期天津,蓟县,独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