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濮院时尚古镇(二日游)

作者:商汤 显示图片

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性。即使是出游,大概也不能免俗。雷同的古镇看多了,难免会腻。

去年就想去看看这座据说集历史、人文、人少景美、家族传奇于一身、新开发的、规模超大的、并冠以“时尚”二字的古镇。拖到今年5月 26~27日,终于成行。

此行二天,宿于古镇临水之客栈,终于完成了从日出至夜深的一次完整游览。

撰写此文,目的有二:除了 200 余张照片 可以留念,写个游记,亦是对人生经历的一个记录,这是其一。留些照片和文字,以期对别人有所帮助,因为自己出行,也得到了马蜂窝上诸多朋友们的帮助,这是其二。

此文的标题,尽管称之为戏说,但其内容基本真实,只是文体风格可以使用的随意一些而已。至于文中的照片,全部是实时实景所拍。

注:
二天在古镇内的具体行程,由于平台设定中除了福善寺和待郎码头之外,均无一记载,具体景点可参见下面主文所列。

古镇南宋时,山东有位姓濮的老兄叫濮凤,原本是个朝廷的高级公务员。结果金兵南下,他跟着宋高宗一路逃难到江南。走到桐乡这块地儿,濮凤眼前一亮——嚯!这地儿河网密布,遍植梧桐,简直是“凤栖梧桐”的风水宝地啊!得,我这只凤不走了,这个官也不做了,就在这儿安家落户吧!这一住,可就开启了濮家与濮院古镇近千年的“纠缠”。




 
濮凤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北方人,一来就发现这儿的人只会种地养蚕,却不懂深加工。他大手一挥,把北方的丝织技术全搬了过来,教大家缫丝织绸。那时候的濮院还只是个叫“李墟”的小村子,愣是让濮家人折腾成了“永乐市”,意思就是“永远快乐搞钱”。

到了他六世孙濮斗南这儿,更了不得——因为拥立宋理宗有功,皇帝一高兴,直接赐他家宅第名为“濮院”,这个小镇就姓濮了,从此就叫濮院啦!看来,这名字还是皇帝亲自“带货”的呢!
 



到了元代,濮家的子孙濮鉴堪称“商业鬼才”。他在镇中心搞了个“棋盘街”,开了东南西北四大牙行,相当于古代的“丝绸交易所”。

濮家不仅低价收购农民的丝绸,还盖客栈、建仓库,把南来北往的客商伺候得舒舒服服。那时候的濮院,真可谓“日出万匹绸,嘉禾一巨镇”,连外国商人都扛着银子来进货。




最绝的是,濮鉴还搞了个“产业链闭环”——从种桑、养蚕、缫丝到织绸、销售,全被濮家拿捏得死死的,妥妥的“纺织界乔布斯”!
 



明清时期,濮绸更是成了“爆款”。啥叫濮绸?那可是“天下第一绸”!不仅被用来做皇家军旗,连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大旗都是用濮绸做的。那时候的濮院,家家户户机杼声不断,连空气中都飘着蚕丝的香气。

文人雅士也扎堆儿来这儿,杨维桢、宋濂这些大才子隔三差五就来搞个“聚桂文会”,喝酒作诗,好不热闹。濮家人还出钱建了翔云观、香海寺(现名漱芳禅院),把濮院打造成“江南三大名观”之一,香火鼎盛得很。



 
到了近现代,濮家人又玩起了“跨界转型”。上世纪70年代,濮院人瞅准了羊毛衫市场,虽说本地不产一根羊毛,却硬生生搞出了“无中生毛”的奇迹。如今的濮院,是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5万多家企业扎堆儿,连老外都得乖乖来这儿进货。

更绝的是,2023年开放的濮院时尚古镇,把唐宋建筑、明清园林和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成了网红打卡地。













每年的濮院时装周,明星、设计师扎堆儿,连巴黎时装周的经典款都搬来这儿走秀,简直是“古镇穿潮牌,越老越时髦”!





 不过,濮家人的传奇还在继续。你以为他们只会搞纺织?错!他们还搞起了文旅——香海禅寺(漱芳禅院)、栖凤桥、女儿桥等等这些古迹,被包装成“濮川八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最逗的是,连濮家老祖宗濮凤建的栖凤桥,都被编成了“凤凰栖息”的浪漫传说,成了情侣打卡的圣地。

而濮绸传承人冯继延,更是把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不仅恢复了失传的濮绸工艺,还带着作品登上了国际舞台,让老外们直呼“Chinese fashion,so cool!”。
 
从南宋的逃难官员到现代的时尚弄潮儿,濮家人用近千年的时间,把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中国时尚第一镇”。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从种地到秀场”的逆袭史,更是一部“传统与创新齐飞,丝绸与羊毛共一色”的传奇。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下次去濮院,别忘了在栖凤桥边喝杯茶,听听当地人讲濮家的那些“骚操作”——毕竟,这可是一个能把皇帝赐名、文人雅集、时尚走秀玩得风生水起的神奇家族啊!


前面已经讲过:濮凤刚安家那会儿,宅子还只是普通的江南小院。到了六世孙濮斗南这儿,皇帝大手一挥,赐他家宅第名为“濮院”。
 



而濮府的建筑那叫一个讲究。大门的七踩斗拱门头,比普通人家的房子还高,老远就能看见。进了门,庭院深深,假山流水,回廊曲折,活脱脱一个“江南小故宫”。最绝的是正厅,家族议事、接待客商、举办丝绸品鉴会全在这儿。听说当年濮鉴谈生意时,故意把织机搬到厅里,让客商看着丝绸从蚕茧变成成品,直接把“沉浸式体验”玩明白了!


元代的濮鉴,他在镇中心搞了个“棋盘街”,开了东南西北四大牙行以后,传承到了明清时期,牙行应时而变,身份改成了商业会馆。
 



濮商会馆更是成了“商业孵化器”,这里不仅有专门的交易大厅,还有客栈、仓库、茶楼,甚至连打官司的地方都有。





最逗的是,会馆门口挂着块牌子,写着“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结果里面全是精明的商人,把“诚信经营”四个字玩出了花——比如用濮绸裹着劣质丝绸卖,美其名曰“买一送一”!当然,这只是难得的白璧微瑕。



 
说到濮库,那可是濮家的“小金库”。原本是地下银库,储存着濮家历代的金银财宝。最夸张的是,银库里的银子堆得像小山,连老鼠都得踩着银子才能进去。









记得之前做会计,用的算盘好象只有 13 档的,而上图的算盘,恐怕是算大帐的,有几档?大家自己去数! 现在,银库改成了展览馆,用立体投影技术展示濮家的财富历史,游客进去仿佛置身于金银财宝的海洋,连地板似乎都是用铜钱铺的,踩上去“叮当”响,简直是“行走的ATM机”!


珍宝馆里的宝贝,那可都是濮家的“传家宝”。从宋元时期的丝绸残片,到明清时期的瓷器、玉器,应有尽有。


以前的富人家,讲究的都是“银不露白”“财不露象”,上图的小门面真的毫不显眼,但是,里面的乾坤可大着呢。进了这扇小门转入地下室,可见下图。


几百平米硕大的地下室,才是濮家的藏宝之地。下图中的建筑,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大家都以为是一座二层的楼房。其实,它是地库中的庭院,上面是地上的一层,下面是负一层。幸亏之前的银子是不用晒的,如果是纸币,在负一层晒钱也没人看的见哈。











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件明代的濮绸龙袍,上面绣着九条金龙,栩栩如生,据说当年可是给皇帝做的。



还有一个清代的翡翠白菜,菜叶上趴着一只蝈蝈,晶莹剔透,连须子都能看清,游客看了都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


濮家人不仅会赚钱,还特别重视教育和慈善。记得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

南宋时期,濮家就设立了私塾,免费让族中子弟读书。明清时期,更是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到了现代,濮家小学成了当地的名校,不仅教学质量高,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比如组织学生种蔬菜、养猪,然后义卖捐款,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
 
慈善方面,濮家更是“大手笔”。明清时期,濮家就设立了“义仓”,专门救济灾民。

现代的濮家商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家捐款,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最逗的是,有位濮家老奶奶坚持了22年的爱心茶摊,免费给路人提供凉茶,后来连小学生都加入进来,组成了“祖孙爱心团”,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就濮院景区而言,现在还有一支志愿者的服务队。


要说濮院最“年长”的打卡地,福善寺得算一个。这庙始建于南宋,比濮家定居这儿还早几十年。传说当年濮凤刚搬来,就看见破旧的寺庙上空飘着祥云,赶紧捐钱重修,从此福善寺成了濮家的“家庙”。






最绝的是寺里那两棵古银杏树,种于元代,到现在快800岁了,树干粗得几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秋天一到,满树金黄像披了件“土豪金外套”,落叶能铺半米厚,游客来这儿必做的事就是躺在叶子堆里拍照,美其名曰“沉浸式体验千年时光”。




 寺里的福善塔更神奇,七层八角,全用青砖砌成,没一根钉子却稳如泰山。传说塔顶藏着濮家祖先埋下的“镇寺之宝”——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卷丝绸佛经。



现在的塔成了“古代自拍杆”,登顶能俯瞰整个濮院古镇,运气好还能看见穿汉服的姑娘在塔下拍照,恍惚间以为穿越回了宋朝。最逗的是寺里的和尚,现在都用二维码收香火钱了,功德箱上贴着“扫码随喜,金额随意”,真是“佛系”又时尚。


紧挨着福善寺的漱芳禅园,是濮家专为文人雅士打造的“风雅会所”。明清时期,杨维桢、宋濂这些大才子来濮院,必被请到这儿喝茶论道。园子不大,却藏着“曲水流觞”的巧思——一条蜿蜒的小溪从假山上流下,文人把酒杯放在水面上,漂到谁面前谁就得作诗,喝个酒都这么卷,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搁这儿是“诗中自有下酒菜”!



 
园里最有名的是“听雨轩”,轩前种着几丛芭蕉,下雨时坐在窗边,听雨点打在叶子上的声音,比现在的白噪音助眠多了。据说濮家有位小姐曾在这儿写过情诗,把心上人比作“穿堂风”,结果诗稿被风吹到了隔壁,成了当地的“古代热搜”。

现在禅园改成了茶社,游客可以点一壶“濮绸香茶”,配着桂花糕,假装自己是江南才子,发个朋友圈定位“古代星巴克”,点赞量绝对爆棚!


翔云观可是濮院的“道教顶流”,在元代由濮鉴出资修建,大门匾额还是赵孟頫亲笔题的。传说观里的道士会“呼风唤雨”——当然不是真法术,而是他们观测天气特别准,当年濮家丝绸要外运,都会来这儿问卦。观里最神奇的是“摸鱼井”,井里真有几条红鲤鱼,游客来这儿都要伸手摸一下,说摸到了就能“年年有余”,结果把鱼摸得见人就躲,成了“社恐鱼”。







 明清时期,翔云观每年都办“聚桂文会”,文人道士一起吟诗作对,比现在的跨界合作还热闹。现在观里搞起了“沉浸式道教体验”,游客可以穿道袍学打太极,最受欢迎的是“算卦盲盒”——花20块钱抽个签,解签的道士操着桐乡普通话,把“事业运”说成“搞钱运”,把“姻缘运”说成“脱单运”,年轻人听了直点头:“这卦算得够接地气!


濮院不止濮家厉害,岳氏家族也是“学霸专业户”。明朝万历年间,岳家一下子出了三个进士,皇帝亲自赐匾“三进士第”,这相当于现在一家出了三个清北博士后,妥妥的“科举凡尔赛”!




岳家宅子的门楼比普通人家高一半,砖雕上刻着“鲤鱼跳龙门”,仔细看能发现鱼眼睛是用黑曜石做的,夜里还会反光,据说是岳家用来“镇学霸之气”的。




上图是岳府的内景图,接待小姐姐和我介绍:这座府第最后住的是岳家第二十八代,系在濮院改为景区时才迁出的。图片中笔力雄浑的毛笔字,系岳飞的亲笔书写诸葛亮《前出师表》的部分拓片。她还和我说:下午3 点,这里的古戏台有免费的皮影戏表演,可惜,我没有时间等待观看了。下图是岳府的戏台和院内建筑。




 
宅子里最有意思的是“科举体验馆”,游客可以穿古代考生的衣服,坐进缩小版的“号舍”里答题,题目都是明清科举的真题,比如“如何看待王阳明心学”。答完题还能拿到“状元证书”,虽然是塑料的,但发朋友圈足够装X了。后院有棵老石榴树,据说是三进士当年一起种的,现在每年结果时,当地有家长们会带孩子来摸一摸,求“考神附体”,石榴树被摸得油光发亮,活像个“学霸开光器”!


濮院最让人迷惑的景点,莫过于关王庙和关帝庙——听着像双胞胎,其实是关二爷的“双店营业”。




建在石桥上的关王庙,是老底子的建筑,建于明代,庙里的关二爷塑像穿的是红袍,手里的青龙偃月刀据说能“镇住商路平安”,当年濮家丝绸外运,商队必来这儿拜拜,比现在查导航还认真。最绝的是庙前的“磨刀石”,传说是关二爷磨刀用的,上面还留着刀痕,游客路过都要摸一下,说能“磨出好运气”。
 







关帝庙则是清代扩建的,规模更大,关二爷换成了绿袍,据说是为了“兼顾武运和财运”。关帝庙前的赤兔马,塑的很夸张,据说有八米高,不过却是白色而不是赤色的,猜不透有何深意?

庙里最热闹的是每年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会搞“大刀巡游”,几个壮汉抬着三米长的青龙偃月刀绕镇一圈,刀上的铜环叮当作响,比现在的街头表演还吸睛。现在两座庙都成了“武财神办事处”,做生意的人来拜关二爷,求“财源广进”,年轻人来拜,求“脱单暴富”,关二爷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怎么从“武圣”变成了“全能网红”!

如果说以上 12 个章节,已经叙述的是濮院景区的历史存续和核心景点,系以戏说为主要风格,那么,下面再变换一下为正说的其他必须补充的内容。

有许多人为了形容一个景区,常常会夸张地说:哇!这里好美,真的是一步一景。其实,那里真的有什么一步一景的地方。而在濮院景区,十步可一观,百步有一景却是大大的实在话,更况且,古镇大得很。上一些街景随拍供欣赏。





















濮院晚上古色古香的街道,特别是在寺湾街,其宋式、明清式的建筑,相伴着各色灯光秀,恰如古今时空的天作之合,让了看了欲罢不能。上几张夜景图。











上图中最下面这张照片,是本人在下榻的民宿客栈吃晚饭时随手所拍的街(河)景,照片能够显示的时间是:晩上7 点零5 分。约过 15 分钟左右,晚上的游船分别从游客中心码头和濮侍郎码头二个出发点开过来了,下面是我在傍边的桥上拍到的游船夜景。





游船上的帅哥靓女,身着汉服,载歌载舞,鼓声咚咚,真的也是少见的美景和佳音。据客栈老板介绍,夜间的游船表演一般是在二个出发点晚上7 点左右同时开船的经过这里的。





上图为濮侍郎码头傍的夜景。

濮院古镇的主要特色餐饮和商铺主要集中在这二条主街上,并且,这二条街是在漱芳禅院与濮侍郎游船码头二者之间的区域相联的。如果是步行,从游客中心直行不远即可到达。




特色餐饮店推荐:
宋宴餐厅、宋糕宋点、漱芳茶寮、腊烛街面包…

特色商铺推荐:
瓦舍说书、街酒铺、宋丽仙影汉服店、show 出星范换装店、简尚良品…

在这里只能表示一下歉意,因为有如下的原因没有介绍这里的具体特色餐饮和小吃:1.景区的价格比较高,2.本人所在的城市海纳百川,基本上涵盖了各地的名菜名点,3.以前本人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所以对饮食已不太关注了。所以,只介绍了上述看着确实不错的几家。作为补偿,下面增加一个章节。

桐乡三跳:地点一一濮商会馆的双面戏台
内容:三段毛竹板碰击而成的民间曲艺,唱者以桐乡方言演绎古今,弘扬“风雅桐乡”。

提线木偶戏:地点一一岳氏三进士第的戏台
内容:刻木作人,悬丝为线,上演一幕幕悲喜人    
生。

七八九音乐会:地点一一教堂广场
内容:三位多才多艺、有梦想追求的年轻人通过弹奏演唱进行表演。

流动的宋代-NPC 互动:地点一一寺湾街
内容:置身于南宋时期的繁华市井,击鼓开市,沉浸互动,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时间循环-沉浸式舞蹈:地点一一濮附马第广场
内容:时光流转,银杏见证。三代人对话间,叶落又新生,循环不息,述说时代变迁与坚守。

古风表演:地点一一寺湾街-坊间秀场
内容:抬头邂逅佳人,琵琶、长笛、国风舞蹈演绎轮番登场,体验一日梦回千年。

以上各种表演的具体时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景区无法明确固定。所以,只有出游到景区后,才能即时知道。


这些藏在濮院巷弄里的老建筑,与其说是景点,还不如说是会讲故事的"活化石"。

福善寺的银杏叶还在飘,漱芳禅园的茶还在泡,翔云观的道士还在算卦,岳家的石榴树还在结果,关二爷的庙前还在排长队一一它们就像一群会卖萌的老神仙,一边守着千年的规矩,一边偷偷跟上年轻人的节奏。

如果有朋友下次去濮院,记得去这些地方打卡,说不定摸完银杏树,你的"千年好运"就开始发货了呢!


服务中心>寺湾街>漱禅园>蜡烛街>福善寺>翔云观>珍宝馆﹥关帝庙>云想衣裳>北横街﹥濮商会馆>濮库>关王庙>岳氏三进士>北更楼>服务中心

注:
此顺序已经涵盖了景区的主要景点,其中的寺湾街和蜡烛街,属必游特色商业街区(含餐饮、食品和手工商品等),游记前面的许多街景照片特别是夜景,已经能够体现出来,并且适宜步行。

特种兵式打卡约需5 个小时,慢游则需一至二天。
如果入住在景区,则应以住宿点为起游点作相应调整。

附图片:


附图如下:(2025年5月27日)



从上海方向去
 
铁路:先乘坐高铁抵达桐乡站,上海到桐乡的高铁车次较多,车程约1 - 1.5小时。

公交:到达桐乡站后,可换乘公交游3快线直达濮院时尚古镇,车票2元,单程约40分钟。公交游3快线从桐乡高铁站发车的首班车时间为上午7点,从濮院时尚古镇发车的末班车时间为20点30分,每隔40分钟一班。
 
从杭州方向去
 
铁路:可以选择动车或高铁到桐乡火车站,杭州东到桐乡站约17分钟,票价21.5元。

公交:到达桐乡站后,可乘坐公交游3快线前往濮院时尚古镇。也可乘坐K284公交直达濮院,但可能需要换乘。K284路起点站首末时间为06:30 - 17:50,终点站首末时间为06:30-19:50,间隔高峰10分钟,低峰15分钟。另外,还可以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乘坐空港巴士到桐乡汽车站,再转公交K190到濮院国际男装城,最后换乘公交游3快线抵达濮院时尚古镇。

园内交通:可乘十几个人的电瓶车,平均约20 分钟一班,设站点约8 个,上站一次不 分 乘 几 站,均 为10 元,具体景区会视入园人数考虑电瓶车的开班密度。

在景区内设有 19 家风格各异的主题客栈,共计客房 245 间,它们沿水域河道分布,入住即可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具体的客栈名称和分布可以参见前面第 18章节的图示标注。

景区的客栈,价格比较贵,但是,也有好处:1.可以深度观赏晨景和夜景,不 受 出 入 景 区 的时间 限 止。2.电瓶车免费随意乘,并且可以免费到客栈附近站点接送客。3.免景区门票。4,提供一顿免费早餐。

希望本文对关注该景点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