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东上西下一日游:览蘑菇奇岩,登天空之殿

作者:樱~枫fox 显示图片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s://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矮寨奇观深度游:大桥峡谷流沙瀑,德夯苗寨天问台@https://www.mafengwo.cn/i/24696035.html
**************************************************************************************************************

“黔山沅水”六日游到了第五天才进入主题。


从地图上看,德夯苗寨离同处武陵山脉的梵净山并不很远,车程170多公里,比我家到九华山还近。但民宿老板说他们家没有去过梵净山,看来一般老百姓没有游客的疯狂执念。在旅游界,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名头很大,是流量超过黄山、泰山的超级网红。

为什么这么红?看下面的网图,答案显而易见。梵净山能出圈,主要靠这个“红云金顶”,号称“天空之城”。但这是航拍照片,真要置身其上,不会获得这样的观景角度。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对梵净山趋之若鹜,“排队登顶看人头”成了常态。


我知道梵净山,完全因为小学时的《自然》课介绍了它的奇观——蘑菇岩。算起来种草整整40年,这回终于得偿夙愿。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点海拔2500多米。凭借地质奇观、珍稀动植物和“弥勒道场”这三大特色,荣膺世界遗产。它也是我去过的第41个世界遗产。


游梵净山,最大的障碍就是天气。盖因梵净山容易起雾,一年之中,晴朗天气寥寥无几,比武功山、三清山更过分。我感觉必须要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控场、城市气温达到40度时,梵净山才能获得稳定的蓝天白云。但那时也是最旺的旺季,光人多这一条,肯定受不了。所以我迟迟按兵不动。

偶然看了上海蜂友“宣帝”的梵净山游记,发现他是2024年5月13日(周一)上的山,前一天还下大雨,上山时却天气晴好。据他所说是在“一堆阴雨天中看到两天晴天”,所以就果断杀过来。可巧2025年五一之后,我看到从8号到13号的天气预报也符合这个特点,于是动了心。这次湘西黔东之行实际上是为梵净山量身定做的,德夯大峡谷、黔阳古城、芷江都是陪衬。

我的“刻舟求剑” 居然奏效了!10号下大雨,没买到11号的门票,12号(周一)上山,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复制了蜂友一年前的神迹。


梵净山属于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在沅江支流锦江(辰水)的上游。铜仁有高铁站——铜仁站,此外还有个铜仁南站,那个就远了,不必考虑。铜仁站对面就是铜仁旅游汽车站,有发往梵净山东门游客中心的班车,35元,最后一班是18:00。车程70多公里,用时至少一个半小时。


从吉首到铜仁本可坐高铁,但绕路,还要在怀化南转车,车费大约130多元,不合算。后来我发现,吉首汽车北站到铜仁有班车,一天两班,下午15:40发车,车费45元,心中一喜。


经过凤凰古城。本以为不过100公里的车程,两小时应该能到吧?赶18:00铜仁到梵净山的最后一班车不成问题。哪知我想得太美了,司机告诉我不走高速,至少要三个小时才能到。我靠,这可咋整?


司机很热心,说别担心,我来给你安排,保你明天一早就能上梵净山。18:40到铜仁站(汽车站已关门),之后他开着大车带我去找他认识的网约车,让它送我去江口县。网约车把我送到县城的“贵居梵韵酒店”,50多公里只收了我35元车费,估计是顺风车。


酒店老板是客车司机的表弟,给我开了间大床房,房费120元。我这次六日游住了五家不同的旅馆,他家条件是最好的。


江口县城还挺繁华。老板说他明天一早进山有事,可以带我去梵净山游客中心,太好了!


第二天(5月12日),早晨起来,又是个艳阳天,心中大喜!出去吃早餐,包子味道不错。7:20,老板开着货车带我直奔梵净山。


视频。梵净山外围的山都是喀斯特地貌,然而梵净山不是,后面再解释。

早晨有点晨雾,像一层薄纱缠在山腰上,美!

钻过莲花隧道,就快到景区大门了。江口县城离景区20多公里,老板开得特别快,不到20分钟就到。


梵净山分东门和西门,东门属江口县,交通便利,服务成熟;西门属印江县,很偏僻,交通服务都差很多事。所以一般游梵净山都是选择东门上东门下,民宿区靠着锦江,风景很好。如果昨天我赶上铜仁的最后一班车,就住在这儿了。


老板在游客中心把我放下,收了我20元车费,因为是顺风车,所以比较便宜。如果不赶时间,也可坐江口县城的公交车到景区。旅游当中会遇到各种计划之外的意外,然后会有各种奇遇,碰到热心的大客司机算是碰到好人了,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赶紧去窗口换纸质票,我事先在网上买门票预约的时段是7:40--8:00。工作人员看我急匆匆的样子,忙说别急别急,预约时间不是那么严格,晚一点也无妨。


7:52通过检票口,我才松了一口气。梵净山景区七点钟就开门,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游客了,多数是大爷大妈。别看不上大爷大妈,我很快就“年过半百”,即将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在梵净山山门拍张打卡照。来一趟梵净山不容易,碰到这么好的天气更是千载难逢,一定不能吝惜自己的笑容。


展示中心,顾不上看了。


“黔山第一”,梵净山的人气可以和黄果树一较高下,在贵州排前两名没有问题。


梵净山门票100元,针对不同人群有优惠票,例如2025年教师证就可以免票。可以上微信小程序“梵净山旅游区”网购,游客特别多,一定要提前几天买票!!!我买的是“东上西下”,优惠票(含双程景交车,不含索道),仅仅40元。预约时段是7:40-8:00,当然,可以晚点去,但不能晚太久。


什么叫“东上西下”?就是东门景交车、索道上,步行、景交车下山至西门。问题来了:怎么从西门回到东门?景区推出了东西门之间的直通车(去年还没有),同样需提前上网选好时段。我选的是17:00,车费60元,车程80公里,用时一个半小时。


基于西门偏僻,交通不便,以前游客只能放弃西线美景,被迫“东上东下”。直通车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还节约了费用,同时避开嘈杂的人群。

这样我的总费用为:门票(0元)+东门景交车(25元)+上行索道(70元,单买)+西门景交车(15元)+东西门直通车(60元)=170元,比常规的“东上东下”便宜20元。

过去也有少数游客不辞辛苦,“西上东下”,如上海蜂友“宣帝”,他就建议我不要放弃人少景美的西线。幸亏有直通车,既不辛苦,又满足了这个愿望。那么“东上西下”比起“西上东下”如何呢?我觉得有三个优势:
1. 总费用一样,路线一样的前提下,东门在交通和食宿上有巨大优势。
2. 索道上步行下,比步行上索道下节省体力,节省时间。
3. 从拍摄角度看,东上西下始终顺光,否则会一直逆光。

从东门登山先要坐景交车,一路森林茂密,溪水潺潺。可惜我不靠窗,没法拍照。路程挺远,车开了20多分钟才到索道下站。


缆车腾空而起,我和几个工作人员一节轿厢。梵净山的植被真是茂密。


看着下面重重大山的褶皱,有“一步登天”的感觉。


梵净山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地方,海拔很高,轻轻松松2000多米,超过三山五岳。

凤凰山露出头来,它是梵净山最高峰,但没有开发,只能远观。


好,左边红云金顶,右边老金顶,一起映入眼帘!


红云金顶孤峰突起,“金刀峡”将其一分为二,“双顶”各有一座庙宇,靠险桥连接。虽然离得很远,也能看见这个结构。


论海拔,老金顶第二,红云金顶第三。老金顶右侧还有一座山,那是蘑菇石所在区域。这三者构成一个“铁三角”。今天我要把铁三角覆盖一遍。

如果不坐索道,也可以徒步“钻树林子”,爬八千级台阶上来。当然严重不推荐。本人爬山是为了观景,如果步步皆景,爬一万级台阶也没问题;如果没有风景,一级台阶我也不愿意多走。和大多数名山一样,梵净山的精华尽在山顶,不坐索道想哪样?


缆车单程运行11分钟。


出站后,不忙行动,先看看山景。


旅游中遇到这样通透的天气,我今年是第一次。偏偏是在梵净山!虽然我常说:“三分靠运气,七分靠筹谋”,这三分运气却至关重要。


本来想先去红云金顶,因为它最热门,需要现场预约,去的越早越不用排队。可是我竟然没找到路!结果脑袋一热,被人群裹挟着走上“森林栈道”。


森林栈道是去蘑菇石的快捷通道。也许我更急于看到蘑菇石,而不是红云金顶吧,毕竟种草40年了。顺水推舟,呵呵。


这是什么树?如此妖娆!对于高海拔山岳,五月份才是生机勃勃的开始,树木新绿,犹如春天。


虽然置身森林,却不无聊,时不时能看见大山。


高山杜鹃!已经凋谢了一大半,还剩一点点,残存的花朵也很美。也许梵净山的花期在五一期间。


辛苦15分钟,走出森林,重新看到开阔的风景。哟,离老金顶这么近啦。


东南方向,群山连绵,山体如锥。


山脊线像大海的波涛。


西南方向,哇,红云金顶!天空之城!一柱擎天。背后是凤凰山。


我现在被黑色的变质岩包围了。这种岩石不会被水溶蚀,和喀斯特石灰岩截然不同。


梵净山的变质岩在八亿年前就形成了,众所周知贵州是“喀斯特海洋”,梵净山就是海洋中极为罕见的变质岩孤岛。


终于,在各种媒体中看过无数次的蘑菇石出现在眼前,我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到底还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了。蘑菇石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把积木搭错似的,上面的积木搭在下面积木的一半位置,另一半悬空竖立着。这般摇摇欲坠的可爱模样,亿万年来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顶住了风霜暴雪的侵蚀,顽强地屹立不倒。


一旦被世人发现,蘑菇石理所当然地成为梵净山的标志。这个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造型怎么看都不稳,但大自然自有精妙的平衡术。


其实哪有方形的蘑菇?也许它更像五花肉吧。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从天而降的顽石也能通灵,以不羁的姿态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除了蘑菇石,还有一块有名字的奇石——番天印,据说想当官的人会在此膜拜祈求。但握有此印的人有可能遭到反噬,在《封神演义》中它是广成子的看家法宝,翻手无情,专拍人脑门,被拍死的人死状奇惨。


这片区域是变质岩“奇石方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方形,横向纹理明显,像书册一样。


悬崖上凸出一角,是最好的观景平台,前眺红云金顶,后观蘑菇石。


上午九点多从蘑菇石这里眺望红云金顶,略偏西南,顺光。如果中午才到这里,那就逆光了。从这个角度只能看到金顶的侧面,看不到“金刀峡”,感觉它的形态像一头神兽。


下面的红墙黛瓦是“承恩寺”。不要忘了梵净山这个名字有佛教色彩,它是“弥勒道场”,金顶上面的建筑就是弥勒殿。弥勒佛选址在这里安家,太有眼光了。


同志们注意了:现在不能上网提前预约登红云金顶,必须在山上指定位置扫码预约,蘑菇石下就有码可扫。我扫了一下,排在400多号,走下去就差不多正好赶上。


但身后就是老金顶,还是应该先登顶老金顶才能节约体力。这一决定直接让我刚才的预约作废。


再看一看大船一般的悬崖观景台,还有“万卷书”巨石阵吧。



老金顶的外形有点像不规则的金字塔,由N多方形变质岩堆砌而成,从蘑菇石过去需先下后上才能登顶。看见下面的建筑了吗?那是“拜佛台”,回头走西线下山,要经过它。


下行至“九皇洞”,登老金顶有两条路,这里默认是出口。


入口在哪?还得往下走。


回看蘑菇石观景台,这样看更像一艘巨轮。


没想到要下这么深,几乎和拜佛台一样高了。


“万名洞”是登老金顶的入口,门口有一块文物——明朝的赐敕碑。这是万历皇帝晚年下圣旨而建,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续碑”,楷书阴刻,介绍了梵净山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古迹等内容。


万名洞洞门由岩石堆砌而成,据说金顶朝拜的信徒走到这里,会将刻有自己名字的小石片投进洞里以求赐福,久而久之,这里累积了万千姓名的石片,故名“万名洞”。


再往上行,台阶变得陡峭起来,其中一段坡度有七八十度,位于岩石夹缝之间。这一段是攀登老金顶最陡峭的地方,狭窄,只能一人通行。


上面罩着铁丝网,以防落石。


走过这段路,台阶就变成沿着悬崖曲折上行。


经过果然寺遗址。


这座寺院全是片石垒砌的,但现在只剩下倾颓的四壁残垣,没有屋顶。寺院有两殿,两殿内西面均有石龛小室,左边殿内石龛供奉石像两尊。


寺前有个观景平台,不过因为山顶的景色更佳,这里停留的人不多。


又见杜鹃,残花也有味道。


继续登山。梵净山的岩石都有节理状的线条,是经年的雨水冲刷和山风侵蚀的结果,而从岩石缝隙中生长出的植物,给山体披上了一层葱翠的外衣。


果然寺遗址已被我远远抛在了脚下,蘑菇石所在的巨石阵也漏出头来。



岩石下有“般若泉”。


爬老金顶挺费劲的,一身体力不用在这儿,难道用在索道下面的树林子吗?



由远及近,凤凰山、红云金顶、承恩寺、蘑菇石、果然寺遗址,很有层次。


这样看,红云金顶明显没有凤凰山高。我先登老金顶,而不是红云金顶,有一个好处:眺望对面是顺光。如果过了正午,就是逆光了。



西侧的山崖。


梵净山杜鹃的品种是“睫毛萼杜鹃”,这个名字很奇特。



经过40分钟的上行,10:05抵达老金顶的山顶。山顶平台不大,只有一座“燃灯殿”,居然还是简体字,可见它很新。


供奉的是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也就是燃灯古佛。而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则被供奉在红云金顶之上,这样两座金顶把佛的三生三世都膜拜一遍。2494米,这是游客所能到达的梵净山最高点,必须要打个卡。


终于站在最高点,那绵延的山脊线和苍翠的群山,以及突兀耸立的红云金顶,都在脚下。碧空如洗,风云变幻,这奇丽的景色真让人流连。俯瞰山下嶙峋的蘑菇石石阵,还有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果然寺遗址,这就是梵净山的原始洪荒之美。


再次感谢佛祖保佑,赐予初游梵净山的我这么好的天气。


西南方向一道深深的V形峡谷,两边的山像无数条刀片。回头我从西线下山要走右边的山脊。


老金顶西北边的山似乎不比老金顶矮,也是黝黑的变质岩。梵净山这种裸露的黑色岩石区域其实不算大,能近距离接触的只有新老金顶和蘑菇石。


燃灯殿旁边的大石头那么平坦,但禁止攀爬,我就不惹麻烦了。


视频,270度观景。

再来一段,把燃灯殿也带上。

发呆良久,该下山了。


前一段是原路返回,从果然寺遗址那里换了一条路下去。


路很狭窄也很陡,算是“一线天”。



走出“一线天”,面前是“万卷经书”,“经书”的缝隙中有另一条“一线天”,不过是断头路。


传说这些经书是唐僧取经回来时遗落的,呵呵,只管编故事吧。它不是佛经,而是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四周全是“万卷经书”,经书上面忽现“老鹰”。


这就是老鹰岩了,我觉得它也像点赞的大拇指。


老鹰遥望红云金顶,远处蘑菇石下的船形观景台也露出一角。


从这条路下去就是“九皇洞”,至此完成了老金顶上的环线游览。


再次经过蘑菇石,时候不早,10:55了,我赶紧预约红云金顶,这回只排在1931号,目前是1200号左右,还早着呢。


慢慢下山,缓缓向红云金顶靠近。


近观红云金顶,感觉它像一张人脸。脑洞再开大一点,像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国王,头上戴着王冠。登山路是一个环线,恰似一根项链挂在他脖子上。


这儿有一条岔路,通往拜佛台(左边),老金顶、万卷经书、蘑菇石观景台都很清楚。等游完红云金顶,我会走这条路去西门。


这儿安静,自拍一张,感谢佛祖保佑。


路边有梵净山珍惜动植物的介绍。但这么多人,鸟兽们肯定吓得不敢出来。



最珍稀的莫过于黔金丝猴,存世的只有700多只,梵净山是它的主要栖息地。我就更无缘一见了。


看见明朝某位梵净山出家的高僧的墓塔。



来到山脚广场。有大屏幕,还有广播,即时播报允许入内的号码,另外还有手机短信提示,呵呵,三管齐下,再要是误了时辰,那就是煞笔了。


我的号码还早,先就地吃午饭,再上个厕所,然后去“救治站”给手机充点电,最后进承恩寺转转。


寺院还施粥。


因为是新建寺庙,我没有深入参观。关于弥勒佛的道场,除了梵净山,还有浙江雪窦山、云南鸡足山也在争这个名号。雪窦山我去过,夏天丰水期瀑布非常壮观,是个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好地方。相比之下,梵净山的佛教色彩被优秀的自然奇观冲淡了不少。


12:15,终于叫到我的号码。出示预约成功界面,顺利进去,然后回拍承恩寺。


往上走一点,再次远眺承恩寺,后面山上的蘑菇石竟如此清晰,下山路也一目了然。


视频,从一丛杜鹃花下走过。开始的路很平稳,波澜不惊。

现在朝东北方向看顺光,如果夏天的早上登红云金顶,这一侧就是逆光。


西北方向,下面密密麻麻全是杜鹃,再早十天那就是繁花似锦。


堵上了!因为转角处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定时放人。须知总有人卡着要道无休止地拍照,拍你麻痹呀!


这里有个小观景台。其实对于视野开阔的梵净山山顶,无论哪里都是观景台。


我也不公德一回,从人群侧面的崖壁上自己开辟一条路,快速插到人群前列。谁叫你们挪动这么慢。


仰观红云金顶,这回是结结实实的逆光,不过还是拍出了它的险峻。


有点直上直下的感觉。嗯,比起江郎山的郎峰,它还是略胜一筹。


视频,工作人员左手撑着伞,右手举着大喇叭,时不时地调侃一下游客,希望他们动作快一点。这份工作不容易呀。

咱是边走边拍视频,动作迅速,绝不会影响其它人。都像我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堵?

道阻且长,手脚并用,这才是“爬山”。

下面一段视频较长,您慢慢欣赏,一直到“观音洞”。洞外有块小“飞来石”。

杨花落尽子规啼,千辛万苦上金顶。


进入“金刀峡”,不折不扣的“一线天”。


天开一线,难见青天。


拐了个弯,终于重见天日,看到了上面横跨裂谷的拱桥。


上一张航拍网图助兴。拱桥左侧是释迦殿,右侧是弥勒殿。


释迦殿前眺望凤凰山。


西边的峡谷,在老金顶上也能看到它全貌。右下角有座孤峰,很可能是宣传画上的“太子石”。这个太子是万历皇帝,传说他亲妈到梵净山修行,老金顶那个“九皇洞”就是修行之所。是不是因为万历下过圣旨刻过碑,民间就编排他和梵净山的故事了?


隔着金刀峡看弥勒殿。


过桥,来到弥勒殿前。新建的寺庙,我都没有进去看,我的兴趣点是殿前的飞来石。


弥勒殿前远眺老金顶,弥勒和燃灯,佛祖的来世和前世遥遥相对。我就想:我等俗人的前世和来生是怎样的呢?


俯瞰承恩寺,这可是不折不扣的航拍效果。


索道上站就在远处。


索道下站依稀能看到,东门则在极远的山谷里。



隔着金刀峡回看释迦殿。我忘了录视频,应该360度旋转一圈,把山顶“双峰并立”的景象展示出来。


释迦殿峰顶的另一侧,下面的“太子石”显露出来。


在峰顶转悠了好一会,下山!


下山走另一条道,从红云金顶的背面绕下去。


视频,下山不“堵车”。

张开双臂,拥抱金顶。


下山很快,回到承恩寺前。


休息一会,在文创店又买了两个冰箱贴,然后走上去西门的路。经过拜佛台,录了两段视频。

·此处不知为何叫“拜佛台”?怎么拜佛呢?

继续西行,基本上是平路。


现在清静了,前面的喧嚣瞬间消失无踪。


五月的梵净山一片葱绿。


这里也能俯瞰山谷里的“太子石”。


此处名为“滴水岩”,崖壁内凹,时有水滴渗出。


偶尔遇到“西上东下”的游客,问我离金顶还有多远。像我这样“东上西下”的极少。


经过一个小亭。


环顾四周,全是黝黑的变质岩山体。“万卷书”“万宝柜”比比皆是。

红云金顶真是梵净山地标,无处不在。



进入下坡路段。


边走边回看黑色崖壁。


我现在走的路,从拜佛台到西门,是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走过的路。

看看介绍。说起长征,感觉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比较受关注,二方面军存在感较低,至少我知之甚少。


前面是“万千亭”。


一亭之内可赏万千风景。

万千亭之后是长长的下坡路,路边时见杜鹃花。


新老金顶同框。


现在看红云金顶,比从老金顶看更像“天空之城”,因为开启了双峰并立模式。


下面有一段上坡,穿过“剪刀峡”,其实红云金顶也像剪刀。


过了剪刀峡,再穿过一片树林,视野重又开阔。


视频,若想远眺的山顶的黑色变质岩区域,还就得走西线。

零星的杜鹃花仍然让我心动。





又开始钻树林了,不过也有奇景,这是“十月怀胎树”。


九树同体,罕见奇观,就说梵净山的生态环境有多好吧。



密林穿行,如入黑巷。


路牌,离红云金顶这么远了,离西门——护国寺还有八公里呢,不过大部分是景交车道。


这一路走来,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并没有想象的轻松。当然,总体趋势是下坡。


又一个小观景台,继续眺望金顶。

杜鹃有粉白,有鲜红。


再看凤凰山,已经有了点佛头的雏形。



世事难全,花季、假期、天气,想面面俱到,怎么可能?具备其中两样已是万幸。


大半天都是万里无云,到了下午天空渐渐有了云彩。


总体来说,西线较为平缓,多数时间都是沿着山脊在走。


15:40来到西线景交车发车点。


不要急着上车,这里有个绝佳的观景台可不能错过。


万米睡佛观景台。


记得九华山也有个睡佛,这个显然更长。看看图解。


其实就是老金顶、蘑菇石、红云金顶、凤凰山连成一条山脊的象形。“横看成岭侧成峰”一点都不假。


宽屏来一张。


景交车在等人,还不错,凑了七八个去西门的游客,16:10发车。


16:30到达西门。


西门到东门的直通车司机提前给我打电话,确认我已经到达西门,然后把车开到门口,如下图。


还有半小时才发车,我到护国禅寺转转。和雪窦山相比,梵净山的寺庙低调很多,即使是新建。


17:00准时开车,车上只有我一个乘客,于是司机让我坐在副驾上,便于聊天。司机说:江口县人会吃,比较讲究生活品质,所以旅游做得好;印江县比较粗糙,对吃不讲究,所以食宿方面要弱很多。加上高速公路靠近江口,公共交通也照顾它,因此梵净山东门比西门繁华得多。


这一路风景还是很美的,夏花绚烂。

这大概是锦江的上游。


景区外从西门绕到东门有将近80公里远呢,竟然还走一段高速,从“梵净山西”入口进。


这是“杭瑞高速”。




视频,钻隧道。

要下高速了,再录一段。

从“梵净山东”出口下来。


不得不说,公路修得真好。


如果暑假能有机会,我都想带大猫小猫再来一趟。


车程一个半小时,18:30回到东门游客中心。东门游客中心停车场到铜仁站的班车19:00发车,好像既有正规的大客车,也有拼车的商务车,车费都是35元。

再过锦江。


车开得极快,20:05就到达铜仁站广场前。


铜仁站广场晚上热闹得很,跳广场舞的呼呼啦啦一大群。


铜仁站坐东朝西,背后就是山。


六日游的最后一晚,住在火车站北边的“云端酒店”,大床房才82元。


俯瞰站前广场,汽车站就在对面。


完美的梵净山“东上西下”一日游,是我2025年旅游人品的集中爆发,我常说某些出游属于“一次抵寻常一百次”,梵净山之旅就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