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便让俺有了朝拜国清寺的念头。
虽说现在各大平台都有攻略,但是俺依然觉得,攻略作为参考为佳。提前查看相应的攻略,有一定印象,不至于懵门,但是攻略不可完全复制,旅行跟随自己的心,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心出发。每个人也都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线,和自己的遇见的。
动车➕网约车 到达提前预订好的民宿
电动车➕私家车 完成大半天的朝拜之旅
平台选择农家民宿,提前电话与老板沟通,毕竟是第一次来,位置也不能完全确定,但是电话里,能感受到老板的朴实和真诚。
出行搭子,一个佛娃,一壶茶。
天台山的茶,带仏气的茶。
到达天台山已是傍晚,提前订的农家民宿,网约司机按照路线开到了小巷子里,村子里没有路灯,但很多店开着。即使是傍晚,也没有恐慌感。到了以后,感觉像回到了村里的大姨家。小路比较窄,会觉得有点偏后的位置,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感觉,可是你要相信你自己,自己选择的,就要认为他是不错的,心态自然也就平稳很多。
要保有一种心随境转的态度。到了以后同店里老板老板娘聊了一会儿。老板一家是本地村民,把家里房子扩建装修,是当地几个村子,第一个得到政府支持,第一个审批下来的。经营三年多,开始很赚大米,现在卷起来了,铺天盖地的后起之秀,也让老板开始焦虑起来。俺这热情劲上来了,便把自己的心得经历分享给了老板……总之做服务最根本就是保持自己的真心,真心不变,用心不断,一定会被认可和拥有支持自己的客户群体的。
月亮分外明亮,一定是知道,丫来了,丫来了。
地图提前搜索保存。
整理一下,23点准时呼呼,这一晚住都很轻松,以往总是多梦的我,反而没有梦了。
枇杷树,结了果子。
明月深知我的心,天空云也知我的意。
就这样与凌晨三点半的国清寺相见了。
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在这里就不分享了。当我们要想得到某些东西,是要翘起脚来,想办法才可以的哦。
佛教讲任何事情都讲因果,但是最初的因最难了,要碰上因缘,还要你自己的善根成熟、发现了,才能发起这个善因。但是发了心、遇到了挫折,不论经过多少劫、多少年、多少代都没有关系,只要这个种子种下去了 到了一定时候它会成熟的。《华严经》这么记载,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点灯~智慧与光明的象征,破除愚痴与烦恼。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是广修供养中的一种事供养。
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愿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菩提心灯,大悲为油,大愿为炷,大智慧为光,当愿众生,圆满觉悟,离苦得乐。
明灯万盏照彻三千世界,心莲万朵供养十方诸佛。一盏盏灯照亮了世间的黑暗,也划破了心中的无明,点燃每个人内在的菩提心,与慈悲相应,庄严世间。
古印度的时候,佛教里面没有烧香这一说法。为什么要烧香呢,因为在密林里面修行,防止蚊虫。还有防止僧人身上有味,怕阻碍和别人交流的,所以点香。
传到中国,烧香是对三宝的供养。敬香是表法的,也是敬心的,有心,心香一支或三支足够了,能把所有人所有事都表达够,不存在六支还是九支甚至一大把的说法。如果我们烧香抱着太多的贪欲,妄想,邪念,就算把香厂搬来烧了,佛菩萨也不会有感应的。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或者一支香就行,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感受和解读,也是通过师父的教诲所感所得。
这个大香炉,在特殊的年代,有特殊的需要,需要国清寺对外统战的时候,从北京调过来70多件文物之一,上面有“圣寿无疆”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贺寿的时候,送的礼物。母亲信佛,为了表诚心,乾隆皇帝,让当地的善男信女募资共同捐助的香炉,还有吉祥八宝,三个狮子滚绣球,还有一切捐款人的名字。
初见隋梅
转眼功夫大雄宝殿的门关上了。
寺院开门时间:7:00-16:00
九开间的宽阔空间,建筑形制是庙宇建筑里比较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式。匾额上“大雄宝殿”这四个字是原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这四个字特意设计成竖写的形式,是为了体现国清寺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寺院。“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如同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
国清寺的汉白玉石狮,是一件很珍贵的清代文物,其实这汉白玉石狮原来并不是国清寺里的物品。它能出现在国清寺,还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的。国清寺是隋朝的开皇十八年建造的,也就是公元598年。从开皇十八年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这么久远的历史中,国清寺经历了很多次修建。寺宇建筑,就是清朝雍正十二年重建的。到了解放以后的期间,国清寺遭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寺里的佛像和法器几乎完全被毁。幸运的是,国清寺的寺宇保存了下来。
自己给自己拍了一张,此行唯一的一张。
这是从正大门进来经过的竹林
又走回到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两棵大树,左边茂密无比,右边则在“治疗”
妙法堂,是国清寺讲经说法的地方。天台宗在佛教里比较重视讲经说法的教派,所以作为讲堂的妙法堂就是这座寺院一个很重要的建筑。因为天台宗的推崇的佛教经典是“妙法莲华经”,这座讲堂也得名“妙法堂”。
清晨的国清寺几乎每个院落,都可以看到师父扫地的身影。
铛铛铛铛,这棵古梅树就是隋梅啦,是名副其实的隋代古梅,是当时的国清寺方丈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栽下的。它从国清寺建立一直生存到现在,一千多年来始终见证着国清寺的荣辱兴衰。人们都说古树也通灵性,在某一时期国清寺受到破坏,隋梅也几乎死亡。国清寺得到重修以后,经过寺院僧人的精心呵护,这棵隋梅也重新绽放出了勃勃的生机,到现在,它每年还能结出大量的青梅果。已经有1400多岁的青梅结出的青梅果,还被称做“长生不老果”。1964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到国清寺,当时他就被这棵隋代青梅的灵气感动了。于是郭沫若先生还特意为这棵青梅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坐在梅亭里赏隋梅,真是惬意。
初见隋塔
智者大师院里的杜鹃花开的格外好看。
智者大师院子里面的一棵树,似乎在告诉我们,时刻要学会低头,谦卑。
此时此刻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看到的一切。。。
国清寺的天台宗不仅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还是韩国天台宗的发祥地。所以韩国天台宗信徒也和日本天台宗一样,把国清寺看做是本教的祖庭。这座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是1995年的时候,韩国天台宗信徒为了报答祖庭的恩德修建了的一座纪念堂。中韩两国天台宗上的渊源是从宋朝开始的。天台宗在宋朝传到韩国以后,一直在韩国传承到了现在。
看了半天,不知道怎么读前面两个字,请教8年前带队茶游学认识的大学国画老师:本然老师(河北廊坊人)。
老师说,字是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授王镛先生所书。
又看到一位扫地师父。
这座经幢是日本天台宗支派日莲宗信徒在1986年捐资建造的。上面刻着的“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这九个大字,是日本日莲宗祖师日莲上人的笔迹。经幢下面刻着“知恩报恩”四个字,是赵朴初会长的手笔。两个“恩”字,前一个大后一个小,这个特殊设计的意寓是给的恩大,报的恩小,意思是恩德永远都报不尽。
为什么会选择这三品在经幢上呢?因为没有完整读诵过《法华经》,可能这三品是核心内容吧。
大雄宝殿开门了
这位师父是香灯师,寺院里起来的最早,最忙,最辛苦的师父。看到师父打扫大雄宝殿的庭院,不忍再打扰,便拍下了背影。
阳光出来了,照着隋梅,照着香炉,照着可爱的小狮子。
别人可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转好了,拜拜就走了,俺在这里,感觉一整天都是不够的。收获很多很多,提前了解的历史典故和路线介绍,只会让自己有个大致方向,走进国清寺才发现,真的需要慢静静的看,慢慢的走,才不枉此次朝拜之旅。
这是罗汉堂的后门。
罗汉堂是1991年建造的,“罗汉堂”这三个大字,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的书法。罗汉也叫“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随着佛教的发展,罗汉的数量也发生了几次变化。在印度佛教里,罗汉只有十六位,后来佛教传到了中国,十六罗汉里又加上了降龙和伏虎两位,变成了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一般是指佛祖圆寂以后,留在世间弘扬佛法的五百弟子。天台山石梁的方广寺是五百罗汉的总道场所在地,期待下次再去。这里的每一位罗汉,他们不仅表情不一样,好像性格都不一样,可能是自己道场的原因,就很俏皮。其实是五百零一位罗汉。
济公和尚总是最调皮,在五台山普化寺有他上梁的造像。在这里确实来晚了。。。济公(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南宋时期著名的佛教禅宗高僧,以癫狂不羁、行侠仗义的形象广为人知,被民间尊称为“济公活佛”。济公生于浙江天台县,原名李修缘,出身官宦之家。少年时出家于杭州灵隐寺,拜住持慧远为师,法号“道济”。大家常听到两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是后面才是要我们明白的,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的形象融合了佛教智慧与民间英雄色彩,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癫僧”代表,至今仍深受喜爱。
凡是玻璃罩起来的,一定是好东西。
大家仔细阅读就好了,国清寺一定是你来了还想来,没来也想来的还院。
佛教在汉末就已传入天台山,智者大师入天台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被尊为“东方释迦摩尼”,国清寺成为天台宗的祖庭,天台也因此被比作佛教发祥地灵鹫峰,有“即是灵山”之誉。天台还是禅宗重镇,“五家七宗”在这里都有过传承历史,至唐中叶,遗则在桐柏山盛传牛头禅创佛窟学,普岸弘扬临济宗,建万年寺。天台寺观棋布,仙释睦居,成为了无数人神往的圣山。
伽蓝殿,一般供奉的是关公。嘿嘿,国清寺伽蓝殿里供奉是护法神王乔,一身道士的打扮。这是因为王乔也是道教里的一位得道仙人。王乔就是王子晋,他是山西太原王氏的始祖。王乔是西周时期周灵王的太子,后来因为劝谏周灵王获罪,被废去了太子的名号。被废去了太子名号的王乔,就开始学道修炼了。最后他修道成功,跨鹤升天成了神仙。道教里他被封为右弼真人。因为他成仙以后负责管理天台山的桐柏,所以人们也叫他“桐柏真人”。到了南朝末年,佛教天台宗又把王乔吸纳为护法神。于是在天台山寺观里,就普遍把他供奉为山神土地。其实,这种“王乔信仰”就是天台山佛道关系密切的集中表现。唐朝时期,王乔信仰还跟随最澄传到了日本,形成了日本“山王—实神道”这个教派。
每当看到南无观世音菩萨的佛号,
是不是总能触动你的心。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乾隆御赐的御碑,一个上面记载的是雍正末年重修国清寺的内容,一个上面记载的是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历史。
在放生池旁边写上“南无观世音菩萨”,也点出了这里是积累善心的地方。民国书法家王震先生的手笔。
鱼乐国就是国清寺里的放生池。放生池是佛教场所很重要的一个设计。佛教认为人类杀生的罪业非常深重,只有放生才能减轻这种罪业。天台宗的开创者智者大师,就是中国大规模放生活动的倡导者。他一生在各地建造放生池有上百处。所以在天台县境内的很多寺院,都有智者大师建造的放生池。“鱼乐国”这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写的。
清心亭~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这副对联化用了唐代王维和常建两个人的写景诗名句,写出了鱼乐国如诗如画的美好,还暗示人们要清心寡欲,常做善事。。
茶室还没有开门。
国清寺大门开了,大门开了。
寺山门上方写着“国清讲寺”四个大字的匾额。“讲”字就说明这座寺庙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寺院。因为根据注重的内容不同,寺院分成好几种。比如重视修禅的就叫“禅寺”,注重清规戒律叫“律寺”。国清寺比较注重通过讲经说法来研究佛法,所以叫国清讲寺。还能欣赏到一幅对联,上联是: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写的是国清寺悠久的历史和它深远的影响。下联是: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写的是国清寺清幽秀美的风光景致。
国清寺的山门方位就是一个很讲究的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大门方向一般都要设计成坐北朝南的,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庙宇殿堂。可是国清寺的山门却是往东开的,这是国清寺设计独具匠心的一个体现,首先,山门朝东,可以让国清寺这座规模比较大的建筑,能有更大的空间承受人流的集散。南面的空间本来就小,还隔着一道涧水。山门朝南,就很难给国清寺提供足够的场地。山门朝东的第二个原因,是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在寺庙的东北方向。智者大师不仅创建了天台宗,还在天台山建立了十二道场,这些道场也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北方向。山门往东开,体现了拜谒祖师的意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东方一直都是吉祥和希望的象征,因为太阳就是从东方升起的。中国也自古就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国清寺的这座朝东的山门,当然也暗含着这个吉祥的寓意。山门朝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们来到国清寺,总是先看见照壁再看见山门。这就形成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这种设计效果,就是江南园林建筑里的含蓄之美。
照壁上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大字。这幅书法是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写。这个“陏”字,它是个古字。赵老在题字的时候特意用了隋朝时期的写法,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国清寺是一座隋朝建的千年古刹。
这四个字就是佛教天台宗的基本教义。分析一下这四个字是怎么体现天台宗教义的。“教”指的是教理教义,意思就是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观”,指的是观心观法,这个意思说的是天台宗的修持方法“止观”,也就是实践。“总持”是根据梵语里“陀罗尼”的意思翻译过来的一个佛教用语,这个佛教用语原来的意思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这四个字通俗的解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四个字也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就是因为天台宗能够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它才能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以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照壁上的书法,是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国画家王震先生在1935年题写的。
丰干桥,宋朝的时候建成的,为了纪念唐朝国清寺的得道高僧丰干而建的。
这路廊是为了纪念唐代的诗僧寒山和拾得建的,寒山和拾得是唐朝有名的两位诗僧。寒山原来是一位想要通过科考走上仕途的文人,可惜因为他的身材外貌没有达到唐朝录取官员的标准,所以在科考落榜之后,觉得没脸回家的寒山,就出家为僧了。拾得是国清寺高僧丰干捡的一个弃婴,所以取名叫拾得。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化身。关于寒山拾得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下面在分享。
“五峰胜景”和“万松源处”这两块匾额,生动的点出了国清寺的地理环境和景观特色。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禅宗的名言,最初出自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体现了禅宗“以勤为本,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在国清寺可以看到一处景象,师父们的背篓,师父们要农忙,秋收劳作。
七佛塔,七佛在佛教里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和在他出现之前就已经成佛的六位佛陀,因为这七佛都已经入灭了,所以这七位佛陀也叫过去七佛。七佛塔上方的那块方形墓碑。是唐朝一行禅师的衣冠冢。一行禅师曾经到国清寺拜师学习算法,当时他对国清寺特别留恋,表示很希望一直住在这里。所以后人就建了这座衣冠冢来纪念他。
走近隋塔的小路上,看到这只可爱的小狮子。
这座古塔之所以叫隋塔,就是因为隋文帝为了感谢智者大师的受戒之恩建的,所以这座古塔也叫报恩塔。虽然已经很古老了,可是它在这一片苍翠树木的映衬下,还是显得特别的雄伟。塔身上那些星星点点的青苔斑点,就是这座古塔历史悠久的最好见证。隋塔的建筑形制是六个面,塔身分九级,整体高度是59.4米。隋塔的这个高度,在浙江省现存的古塔中是最高的。它原来的塔身是砖木结构的,建造者特意设计成了空心楼阁式。但是因为年代太久远了,塔身上木结构的飞檐和斗拱都腐烂了,只剩下中间的塔体。虽然飞檐斗拱已经没有了,可是隋塔的雄伟壮观的风采却一点也没有受影响。在民国初年隋塔进行整修的时候,人们从塔里还取出了7方隋代的线刻佛。
霞客古道是一条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命名的历史步道,主要依据《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旅行路线规划而成。这条古道串联了徐霞客一生考察过的众多山川、河流、人文景观,是融合历史、文化、自然于一体的经典徒步路线。
天台山霞客古道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载的重要路线之一,徐霞客曾三次游历此地,并在游记中盛赞其“山水奇秀”。
一行到此水西流碑。
人们常常会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国清寺门前却有一道景观就叫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到此水西流这个名字里的一行,指的就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一行。一行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还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在天文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他编写了一部叫做《大衍历》的历书。当时他曾经到国清寺向达真和尚学习历法里面的推算法。当他千里迢迢来到国清寺的时候,正赶上北山下大雨。大雨造成了东涧水流猛涨,加上狭窄的河道,不能及时泄洪,就出现了东涧的水向西涧倒灌回去的奇特现象。后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虚心求学的这段佳话,就在丰干桥畔立下这块碑。
流通处在很不起眼的位置,商品不主动推荐,主打随缘。询问其中一位大哥,有没有灯油,大哥说没有了,我又问是卖完了吗?大哥问我要做什么,我解释给他,因刚刚在大殿,师父让我添油,敬香,我想买来再送到大殿。。大哥说,那没有关系的,寺院里多的是,师父们用不完的,我们就不卖了。。。
这是我见过最庄严的客堂。
看到一位喇嘛师父,来到国清寺。
茶室开门了。
这片田地也是国清寺的寺产,同时这也是国清寺的一大特色。这个特点要从国清寺的佛教天台宗说起。天台宗的教义之一就是强调农业和参禅一样重要,也就是说天台宗的信徒修行和劳作都是平时修行的必备功课。那么,天台宗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开始流传以后,不久就拥有了很多信徒。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许多分支。天台宗就是佛教和中国本土实际结合以后,创建出来的第一个教派。天台宗的创立者叫智顗,他是南朝人。智顗曾经给晋王杨广授过菩萨戒,所以他后来被尊称为智者大师。公元575年,智者大师来到天台山隐居修行,而且还在天台山建了十二座道场。国清寺就是其中的道场之一。国清寺是隋开皇十八年(598)正月二十日,晋王杨广派遣司马弘根据智者大师亲手绘制的蓝图兴建的,到现在它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国清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传承,但是寺庙里得僧人还是保持着最初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国庆是的古朴真切,或许只有你来过,才师最好的理解。
这是住店老板家的庭院,有菜园子,有鸡,有鸭还有大鹅,还有一排排漂亮的小花花。
老板娘精心准备的,特别说明,因为老板去接我回来的时候,老板娘就开始做当地的特色饼“糊拉肽”,杂粮粥,咸鸭蛋,现做的外皮会更加香脆,回到房间再下来,变成了两盘子,是老板娘又做的,让我再尝尝。吃什么对我而言,都不重要的。。。用心,让人体会到,就能打动。所以,你来,我推荐的。
老板原是在上海做五金生意的,国家政策好了,房租还要重建,所以便回到家乡,很纯朴实在。昨晚聊天得知我还想要去智者塔院,高明讲寺,刚好他今儿得空,可以载我去。我个人觉得,妥妥的超值选择。为什么呢,老板从小生活的地方,他来给你讲解,会更加真切。
这盘山路,真得有本地人的车技才可以。
沿着国清寺的山路上山,九曲十八弯。
又见霞客古道,如果还有机会再来,必须登山杖,大草帽,冲锋衣,登山鞋。。。装备上,徒步一次。
日本的茶文化源于中国浙江。
是日本留学僧将中国的茶叶、茶种带回家乡后,日本才得以接触茶道。在对日本进行茶文化输出的漫长时间中,最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茶种和茶叶,最澄还将茶文化、饮茶活动带到了日本。
最澄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将中国茶叶带到日本的历史人物,自他以后,陆续有遣唐僧将中国茶叶带回日本,茶文化也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饮茶之风因此在寺院和日本皇室间盛行。
请大家记住,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天台山的茶,带有仏气的茶。
老板带我准备出发的时候,把他的老婆孩子也一并带上,因为他们也没来过,老板也是很久前才来过的。
车子也直接可以开进去,我们提前停下来,走了一段小路,只有我和老板一家人来,我在后面跟着我走。大家知道的,我喜欢爬山,喜欢户外,会觉得同大山大自然在一起,静静的走着,能使内心清凉,心无杂念,这是在城市里混凝土,钢架结构中感受不到的。
采一点放在手里,搓一搓,满是茶香。
塔院门口的绣球花,迎接每一个到来的人。
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东土释迦”智者大师肉身塔的所在地。
肉身塔用青石制成,连座高约7米,镂刻精细。2层6面,每层雕刻杆、枋、柱、斗、拱,第一层正面佛龛设智顗坐像。殿壁列天台宗17位祖师画像: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道邃、行满、广修、物外、元诱、清竦、羲寂、义通、知礼、慈云、传灯。
门口:禁止拍照
刚好寺院午饭时间,师父看到便问,吃饭了吗?赶紧吃饭。本是不想吃的,因为看看开的店路,真的也很费劲。。。师父说,再不吃就收起来了,快去吃。斋堂里面人还挺多的,做的菜也是色香味全。
之前在云南大理的寂照庵好像是用过,时隔很多年,再用茶粉洗碗,再次感受到环保安全且健康。
都是劳作的工具
黑板报写的工工整整。
释迦再现四个大字,落款是:“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荃就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曾国藩的弟弟。。。。
真觉讲寺,是光绪九年阳月住持敏曦重题,
门联曰:真经宣讲大千界,觉世宏开不二门。
照壁上题写着”即是灵山”四字,意思是天台山即是灵山,是对天台山的赞美
坐在院子里,看到了“嘟嘟”,“嘟嘟”是他的名字。竟然和去郎木寺看到过的一只长相一样的。或许是佛菩萨时刻提醒自己,要念念不忘上师三宝佛菩萨的恩德。
智者塔院,又名“真觉讲寺”,俗称“塔头寺”,位于天台山北麓金地岭和银地岭衔合部山坪上,距国清讲寺10公里左右,有“塔头风”之称,“塔头寺的风,高明寺的钟,国清寺的松,万年寺的柱,华顶寺的雾”,为天台山寺院五绝。
在师父的茶室里喝了一泡茶。
高明讲寺位于天台县城东北10公里的幽溪之旁。离国清寺约8公里,与智者塔院相距1.5公里,开车感觉不止1.5公里。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亲手创建,初名幽溪道场,后改高明寺。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高僧传灯大师重建。
照壁四个字:正法久住
高明讲寺的正门,最显眼的莫过于”高明讲寺”四字,是清代大名鼎鼎的康有为所题,其中的”明”字不是”日月”之”明”,而是”目月”之”明”(即“朙”),是汉字的一种古体写法,属于篆书或金文字形的遗留。这种写法在书法、碑刻或宗教场所中较为常见。
古来大德求取真经,来之不易,定要加倍珍惜。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有富的,有寿命长的、有寿命短的,有些你看他很冤枉,明知道那事不是他做的,硬安在他头上了,这不冤枉吗? 他过去冤枉别人,今生来还报了。若是知道三世因果,知道过去,平等、平等~~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事。如果你学佛法学通了,你感觉世界没有不平,是真正平等。自作业、自受报,有什么不平的?谁加给你的? 你自己加给你的。——梦参老和尚
老板说这是可以歇脚的地方。
五菱走天下,哪里都不怕。当地人有一句话,高明寺不高,太平村不平。这个也只有来了亲自感受了。
这几朵小花在国清寺里面,啦啦啦,又回到了国清寺。
雨花殿也叫天王殿,国清寺的天王殿要叫雨花殿呢?“雨花”的意思是法雨天花。法雨天花这几个字的意思得用一段故事来解释。相传国清寺建成以后,寺里的灌顶方丈曾经开筵给人们讲解一部叫《妙法莲华经》的佛经。当方丈讲到精妙之处的时候,前来听讲的人们就感觉到,听方丈讲经就好像天上降下的法雨落到了心里。所以这里就取名叫做“雨花殿”。有“法雨天花”意思的雨花,就是用来形容国清寺这个以讲经为主的寺院,会让人感受到鲜花雨露一样的洗涤和滋润。
大雄宝殿后面的竹篓,都是师父们劳作的搭档。
药师殿里供奉的就是主管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根据佛经的介绍,东方琉璃世界是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药师佛两手结定印,还托着一方宝塔。这方宝塔象征着药师佛的功德。在佛教里,药师佛的功德是很大的,他不仅是横三佛之一,还和手拿日轮的日光菩萨、手拿半月青莲的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东方三圣”的寓意是“日月升于东方,以其光明普照众生,使他们得到康乐幸福。
观音殿是1986年由美籍华侨捐资兴建的。观音在佛教里一直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观音菩萨手托日月,表示她拥有无边的法力,会十八般武艺。“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这种观音像有五级十一面,下面的三级面相慈悲,称做“善面”,第四级面相凶恶,称作“恶面”,最后一级是“佛面”。观音菩萨展示出了三种面相,大抵意思是无论善人还是恶人,只要一心向佛,苦心修炼,最后都能成佛。在观音像的背后,是她为了解救世人苦难而出现的32种化身。
这可能是我见过国清寺最可爱的导游了,让大家站在这里看,这样说的,游客朋友们,这是是国清寺的特色亮点,大家仔细看,仔细看。他人就走了,把一群游客就在这里。过了一会儿举着他的小旗,说到,在池子里,有一只大娃娃鱼。。。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佛教净土宗信徒,口诵阿弥陀佛,临终一心不乱,便会获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常念:阿弥陀佛
尊重寺院要求,不能拍照,就记在心里。把路标拍下来,日后回忆也是一样的。
国清寺的住持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丰干、寒山、拾得被人们称为 “国清三隐”。
国清寺三贤殿里供奉着:丰干,寒山,拾得。国清寺和中国佛教的许多著名人物相连。佛教名僧寒山,拾得,济公均在国清寺出家。三贤殿边上挂有一段寒山拾得的对话,据说这段对话可以看成是“和合文化”的思想内核,主要精神在于和为贵,不争,以德报怨。
唐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一次云游,去赤城山,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急忙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丰干禅师见他可怜,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僧人抚养。
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僧人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几年光阴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厨房帮忙,择择菜,烧烧火,好替僧人们减轻一些生活压力。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件怪事,每次干活总将一些剩菜剩饭收集起来,放到一个竹筒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
寺院里的茶室,给我的小佛娃萌萌也留下一个纪念吧。以后还要带着她朝拜更多的圣地。
快要走到出口处,仍是不舍的回头又望了望。
在寺院经历中,这里真的是最好的道场。能切身体会,多一点时间停留在国清寺,不需要说什么,静静的坐一坐也好。
2元公交车,少走一段路。
茶是日日必备。
咖啡嘛,目前也同样成为必备之一啦。
要离开国清寺看到摆摊卖香烛的大姐,也是最佛系的大姐了。
手机即将关机,询问服务台以后,先问我,有没有充电器,我说有的,便让俺到重点旅客休息处充电。如果没有,我想工作人员也会想办法帮忙的。一天的时间每一处感受都是那么让人感动,所以我给此篇游记标题:让人感动的国清寺
婆婆世间本就不圆满,可是来了天台山,像标题一样,或许你也可以感受到圆满。
真心特别强烈推荐,有机会来国清寺拜拜。
大家仔细阅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