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高速免费,加上行程比较近就选择了北海和防城港中间的钦州。
DAY1:柳州-酒店-钦州三娘湾
DAY2:钦州三娘湾-三墩公路-酒店-钦州老街
DAY3:酒店-柳州
从柳州东上泉南高速,这时车流比较大,直到转到宾钦高速,车才越来越少,一路开到景区里的酒店。景区免门票,只需要交10元停车费。
自家的民房改的酒店,装修和设施很新。位置方便,周边很多大排档,出门不远就可以看三只海豚雕塑。
预定的海景房,带有一个大阳台,在阳台上看到门前的大海。
酒店老板推荐的,就在酒店门口。因为在景区,价格还是有点小贵,好在食材新鲜。
当天中午,点了皮皮虾、螃蟹、花甲和鱼。4个大人,3个小朋友,吃到很满足。
晚上简单吃了旁边的猪脚粉,算是钦州的特色。和柳州的味道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可以选择要哪个猪脚。
酒店左转,一路上很多吃早餐的地方,主要是粉、面、粥。
第二天中午,找当地渔民买了3斤虾,5斤黄鱼找这家餐馆加工。虾不仅嫩,还很鲜甜,最后还剩下不少虾打包带走了。
三娘湾整个景区还是蛮大的,有沙滩、奇石,甚至可以出海观紫色的海豚。
退潮后,海滩渐渐显露出它退潮后的模样。因为淤泥比较多,其实走起来很困难。
早上和晚上的三娘湾人很少,很安静,很舒适。
近处的是母猪石,它旁边蛰伏着12块圆溜溜的小顽石,形似母猪带仔。
三娘湾,被誉为“中华白海豚之乡”。与酒店老板联系确认看到可能性不大,就没有坐船去看。
涨潮回不来了
等要走回去的时候,水已经涨到路上了。只能脱了鞋,走过去。
远远的观潮亭。
周边很多酒店,住宿不贵选择也多。
穿过观潮亭,这边的海滩要干净,沙子也更细腻,不足是更加热。
晚上的三娘湾游客很少,只有治愈的海浪拍打海滩的声音。静静地坐在沙滩上,耳边只有海浪轻吻海滩的沙沙声。
旁边的一个露营基地,可以租位置烧烤。
再往前走就是两艘仿古船,给人一种时代沧桑感。
三娘湾曾是三个年轻小伙子的家园,他们以捕鱼为生,共同生活在一艘船上,相互扶持。
每天都有很多渔民打捞上虾,鱼等在海滩叫卖,价格实惠,也新鲜的。
随便挖一个坑,就是养虾的好地方。
去海滩,最高兴的还是小朋友。
还好,这两天都是阴天,可以在海滩上一直玩沙。
三墩公路直插入海,尽头是造船厂。
因为路上有树遮挡,加上在修一边的路,风景不是很好,要航拍才能发现他的美。等到路修好了,这将是另外一番景色。
这边的黄鱼才5元一斤,比三娘湾便宜一半。
距离钦州老街最近的本地老牌四星酒店,设施比较旧,风景被前面一栋烂尾楼全挡住了。之前看评论说车需要停负二楼,后面咨询前台,车不多停负一也是可以的。
从一马路过来的公园巷何记糖水,这个时候早已经排起队了。
拿一个碗,选上自己喜欢吃的种类,付费后加上椰汁或牛奶,一碗自助甜品就出炉了。
种类不要选太多,不要装得太满。
钦州的老街,更是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踏上其中的中山路,一幢幢中西交融的骑楼建筑整齐地贯通成排,斑驳的外墙诉说着城市的历史记忆。
“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便是以前钦州老街兴盛繁荣的真实写照。
在老街,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故事。
踏入钦州书局三层,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时光交错的门扉。
那屋顶露台,宛如琼楼玉宇中的观景台。
远望,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历史遗韵的厚重交织在一起,尽显钦州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时代风采。
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
永福广场上矗立着刘永福的汉白玉雕像,作为广场的标志性景观,它不仅是纪念刘永福这位民族英雄的象征,也承载着钦州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之情。旁边就是刘永福故居,来得太晚了,时间充足可以走进去感受这段历史。
眼前这座气派的白色建筑,是苏廷有旧居,现在是钦州市政协文史馆。
整个全白色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仿西式对称设计,中西结合,是钦州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 。
沿着巷子一路走过来,依稀可看见斑驳的旧门牌,可以看到一米巷。
这个连接了占鳌巷与滨江南路不足1米宽的小巷,当地人亲切地叫它“一米巷”。
状元广场的状元墙上粘贴钦州197个姓氏陶片,在显眼的位置找到的自己的姓。
前面的钦河,也是平路运河的入海口,目前围挡进行改扩建。
方便吨位更高的轮船通过,原来的大桥在新建跨度更高的大桥。
轻拾步履,登上这座古雅的亭子。
凭栏远眺,紫荆花如云霞般肆意绽放,于微风中摇曳生姿。
这一抹抹艳丽的紫红,恰似天边遗落的绮梦。
三角梅迎风盛放,簇簇嫣红缀满枝头,与青砖灰瓦的老建筑相互映衬。
在一马路找了一路吃猪脚粉的地方,基本都没有营业了。刚好有一家桂林米粉店,就在这里吃了,并在周边要了一份烤生蚝(比柳州的要新鲜)和福鼎肉片。其实无名猪脚粉就在二马路,完美错过了。
钦州的海滩比不上北海干净,老街的历史胜于北海,总体上人比较少,适合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