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人生必须来一次 (中篇)

作者:闯 显示图片


出临济寺,怎么也找不到送我来的出租车司机了,山门前的一位老者说,司机可能又拉新的乘客去了。这怎么个话说,还没给人家钱呢!
山门前离着广惠寺塔不远,照了张塔景前往开元寺。开元寺离这儿不远,也懒得打车了,索性步行前往。
走到了燕赵南大街的阳和楼,楼跨街而建,立于高敞的砖台上,显的很壮观。
阳和楼始建于唐代,七楹单檐歇山顶,楼台正中嵌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写的“容膝”石匾,楼上的大匾题字“阳和楼”,背面悬“广大高明”匾,可登楼观赏正定古城风光。
阳和楼是古正定府的标志性建筑,位居正定九楼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和楼前有座“忠义千秋”题额的小门楼,由11踩斗拱撑顶,转角如花,非常漂亮。





走在正定大街上当然不能闲着,遇到入眼的风景就咔嚓几张。街两侧都是仿古建筑,牌坊高耸,银杏叶金黄,各种商店餐馆一家挨着一家。


将近开元寺,路边还有考古遗址现场,各个时期的地层标注的很清楚,这里遍地都是古迹!



步入开元寺山门,这座寺位于燕赵南大街109号,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解慧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奉敕改名“大云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今名。
开元寺由三门楼、天王殿、钟楼、须弥塔、法船殿等建筑组成,主殿在后,钟楼、须弥塔在殿前左右对峙,这种布局是唐代佛教寺院的典型实例,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元寺是正定古城的八大寺院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塔当然也不例外,看看塔的外观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和西安的大、小雁塔很像,所以又被称为“正定雁塔”。
须弥塔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年(636年),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座正方形的砖石结构的密檐式塔。塔高42.5米,基座1.5米,九级密檐层层向上,渐上渐收。第一层较高,下部一周由石质陡板构成,四角浮雕八力士像,孔武有力。塔正面开一拱门,门上有“须弥峭立”塔额。虽然塔内中空,却无阶梯通顶。以上各级正面皆开方门,四角悬挂风铎。塔刹由刹座、仰莲、覆钵、铜镜、宝珠、金属刹杆组成。此塔有浓重的官式建筑特色,是研究隋唐时期官式建筑的宝贵实物。









出开元寺前往天宁寺,顺手拍了张街景。无论是仿古商铺,还是仿古楼群,都与古城的古建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从开元寺走到天宁寺,北京也有天宁寺,全国同名同姓的寺院也不在少数。
正定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原名“永泰寺”,到了北宋改名为“天宁禅寺”。天宁寺已不存在,只有寺内的凌霄塔保存了下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霄塔俗称“木塔”,并不是全木结构,而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内中空,有旋梯可通,供游人登塔观赏古城风光。此塔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原名“慧光塔”。塔高40.9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塔。
凌霄塔塔基八角形,塔身一至四层是全砖结构,以上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开拱门或直撬窗,四至九层的斗拱和飞檐为木制。塔从第五层虽然开始层层内收,收分却并不大。
凌霄塔最有特色也最为珍贵的是内部的结构,从第四层开始,塔中心处竖立着一根直达塔顶的通天柱,依层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结构形式全国也仅存下这么一例,是极为珍贵也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从天宁寺参观出来,步行前往隆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