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天气跑!终于再见湛蓝的大海,福州七日看海之旅

作者:白杨 显示图片

一场完美策划的旅行,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变成了追题天气之旅,周边哪个城市有太阳,就临时出发去哪个城市,一切都是为看蔚蓝色的大海。也正是福州,才能让旅行计划有这么大的容错率。




第一天:福州长乐王母礁——烟台山公园
第二天: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西湖公园——福建省博物院
第三天:厦门中山路——八市——沙坡尾——鸿山公园
第四天:平潭看海——镜沙——长江澳
第五天:平潭环岛游
第六天:东庠岛一日游
第七天:泉州——珞珈寺——返回成都。




福州被称为「有福之州」,西面是群山,东面是大海。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站在长乐的防浪堤坝上,是风与浪的问候。穿梭在三坊七巷,是与历史名人在时光中的另一种邂逅。
沉浸在林则徐纪念馆里,虎门销烟的功绩永镌历史。漫步西湖公园,虽没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却有福州独木成林的榕树,而福州也是因为遍布城市的巨大榕树,被称为「榕城」
福州旅游也正式开始。

从地图上看长乐机场会发现距离福州市区较远,大概一小时车程,但会有晚于航班一点时间的交通车,所深夜航班也不用担心去福建市区的问题。长乐机场西边便是蔚蓝的大海,至少从地图上看。




大海是什么颜色,完全由天气决定,走在围垦堤坝的岸边,有一处傲岸独立的礁岛“王母礁”。王母礁上供奉着一尊装饰华丽的妈祖金身,至今已经六百余年的历史。


而在礁岛的最高处,伫立着一座高达8米的妈祖石雕巨像,它与莆田湄洲岛、台湾的妈祖石雕巨像遥遥相望。小寺庙却有点像西游记动画片中孙悟空幻化的房子。眼镜、嘴巴,鼻子,像极了呆萌的人脸。



沿着河堤一直走到尽头就是海螺湾,极目远眺一个像小火箭一般的建筑,便是此行的终点。



沿途还遇到「hi miao」的广告牌,因为天气的原因,整个堤坝上游客零落,阴霾的天空和浑浊的海水也让想看海的期待低到了谷底。



密密麻麻的防浪石有些还长着绿色的苔藓,难以想象涨潮时海水竟能延伸到这里。




走到海螺湾的时候,风渐渐大了起来,整个沙滩边就三个工人忙忙碌碌让这里更显得孤寂。我俩也走进沙滩想捡一点贝壳,结果啥都没碰到。





临走前,在路边吃了一碗重庆人卖的鱼丸,汤鲜鱼丸却不好吃。鱼丸包着带有咸味的馅儿,吃几个就觉得闷人。



这个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走几步路就能碰到名人故居。竖着的是商业,横着的是历史。


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其中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主街中间就是那棵爱心树,巷子里则藏着各种惊奇,更值得闲逛。


初到福州就被一簇簇挂在屋檐与墙上的红色小花吸引,它们不经意的出现在市区各处。三坊七巷尤其密集。

石丐茶铺,炮仗花爬满了整堵墙,对面就是林则徐纪念馆。红墙之内便是林则徐里纪念馆。



我们是从光禄坊开始游览,建筑特色明显白墙青瓦,其间夹杂着一些民国风格的建筑,既有商铺也有私人主住宅和名人故居。如果是私人住宅,门口会有醒目的标识。



福州不愧是榕城,独木成林的榕树,枝叶繁茂,让街道上的天空只留下一点鱼肚白。福州全城能有如此规模的榕树宋代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蔡襄和张伯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据说当时达到一种「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以至于才有现在的后人乘凉。比如福建博物馆、西湖公园、烟台山公园多有苍老茂盛的大榕树,甚至还有绞杀榕。如果在成都这是难以看到的景色。


三坊七巷不走主街,其实游客并不多。不像宽窄巷子任何时候都人头攒动,这里更加静谧更加自然,抬头满眼皆新绿,这是我很喜欢这座城的地方之一。


从这条把天隔出一块缝隙的小巷子穿过,就能回到主主街,全程拿着地图走,偶尔遇到乘着伞的游客与步履匆匆的本地人。



不自觉脑中会萦绕着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恰巧那天是雨天,没遇到丁香姑娘。


虽是沿海,建筑的风格却有苏杭的影子。可惜那棵「桃心」树,渐渐失去了初心,仍是这条街上最受游客宠爱的风景。






炮仗花给三坊七巷的白墙青瓦增添了许多俏皮的气息。大概有这几个位置
官巷:很有江南巷子的感觉,炮仗花开到屋檐上
文儒坊:巷子的尽头、塔巷:炮仗花从墙上垂下
石丐茶铺:炮仗花爬满了整堵墙,对面就是林则徐纪念馆。要是天气好,会更加好看。






我尤其喜欢屋檐上的精美雕刻,像是一幅幅精致的相册挂在了家家户户的屋檐。




福州是座富有生命感的城市,榕树上长满了各种蕨类植物,一片春意盎然。



早题巷, 因为《与妻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小巷。

俗称枣泥巷,在光禄坊东北侧,南北走向,南起光禄坊,北通三官堂,是一条短巷。特殊时期一度改名前卫路288巷。巷子宽1.5-2米。

清末辛亥烈士林觉民遗孀陈意映听闻林觉民就义后举家搬到早题巷,在这里她收到了辗转送来的感人肺腑的林觉民绝笔《与妻书》。

该书信现在保留福建省博物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也是我去福建博物馆看到得唯一个,个人觉得有意义的展览品。在博物馆那里会提到。




三坊七巷福州旅行必打卡。

此次来福州从人文情感来讲,非常期待历史课本上的那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三坊七巷里文儒坊有他母亲陈帙的家。
林则徐纪念馆在三坊七巷的入口,旁边是林则徐小学,所以馆内会看到很多学生。

纪念馆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林氏后裔及门人集资兴建“林文忠公祠”,也是福州古厝的代表建筑。



纪念馆很大,展览馆按照林则徐的人生轨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一厅一厅层层递进,比历史课本上可生动太多。

馆内遇到一位本地导游给他的游客介绍林则徐,当提到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虎门禁烟时,神采飞扬,声洪如钟,充满了自豪。


院内的庭院假山绿水相间,环境十分优美。纪念馆逛累了在里面小憩一会儿,十分舒服,除了老年旅行团的游客多点,整体游览感受很不错。









纪念馆内有一个清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用的陶火药缸,缸外表十分普通,历史价值却很高,遗憾当时被这架铁炮吸引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其中最出名的是杭州西湖,而福州这座1700年被称为福建园林明珠的西湖公园也位居西湖公园前列,有江南园林的别样风采。


在晋太康年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断桥的后面就是福建省博物馆以及美术馆。

宋代赵汝愚题“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西湖的公园和成都人民公园有些相似,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湖上泛舟、饭后赏花,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




初春时节,恰好赶上桃花盛开,落英缤纷,地上一片粉红



西湖公园比较大加上天气不好,我就大概逛了下开元寺和假山园林。


绿化植物以当地植物为主,结合假山瀑布,高低错落,乔木灌木措配,色彩丰富。公园里独木成林的榕树很多,我想要是晴天去,肯定更加宜人了。




这是我见过最「水」的省博,临时展比常展更多,那天运气也不佳碰到二楼「古代文明之光」在维护,能看的展览更少,难怪是不是需要预约的博物馆了。


博物馆门口看到的长满各种寄生绿植的大树,枝丫蔓延,张力十足。


博物馆的大门像是「福」字的一半,看起来也有些岁月的痕迹了。



除了临时展「宋词里的福建」,没什么太多看点,展览文字描述的连篇累牍与摆放稀少的展品,对比鲜明。除了德化白瓷与《与妻书》。



《与妻书》是清末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被誉为20世纪最美的情书。当时讲解员给我们读一句讲解一句。仅是开头的词句就令人万分揪心:

意映卿卿,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他不负添天下人,唯独负了深爱的她。在这封信中,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意和对祖国的爱意。忠爱无法两全的他,在小小的方巾上谱就一阙千古绝唱。





对《与妻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央视的纪录片《国家宝藏》第四季有对它的讲解以及真人宴演绎。


福建博物馆还有与妻书的文创冰箱贴。


来厦门完全是因为平潭那几天天气不好,为了打发时间看看厦门这座老牌旅行城市。来厦门之前,没提前做攻略,大概搜了几个景点,尤其环海路的景色让我着迷,可惜天气原因,让我又爱又恨。
从福州出发到厦门,上午还在下雨,一到厦门站太阳就出来,放好行李立刻跑向海边。无意中去到一个海鲜市场——八市。




看到了虾扯蛋,也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海鲜,虾的种类多得我数不过来。






真是在市场中挑花了眼,于是买了一些捞汁小海鲜,花螺、海蜇皮、虾以及钉螺。看着红油很多,其实并不辣,味道比较一般。
而且钉螺我们吃不来,用牙签挑不出肉,用嘴吸也不行。



街上密密麻麻的小吃,看得人眼花缭乱。
牛肉丸面是我在厦门遇到的最适合我口味的小吃,牛肉丸劲道,汤汁好喝,除此以外尝试了其他很多特色小吃,通通踩坑,外地人的美食荒漠了。


从八市出来后,天气风云突变,太阳淹没在云层中,于是我们放弃海边,去了「沙坡尾」打卡了厦门各角度的双子塔。这个角度是在一家咖啡厅的时位置,也是去沙坡尾的道路之一。




沙坡尾,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确实有一海湾,但水质不好,闻起来甚至有点奇怪的味道,再加上老旧的建筑与摩登双塔的强烈对比,让这个海湾(或是水潭)更像一个「贫民窟」。


走到沙坡尾的正街,骑楼林立在马路两边,各种精美的小店铺出现在了眼前,比较像是成都的玉林巷,主打一个文艺。属于可去可不去那种景点。


在街上发现一家做萌宠木雕的店铺,差点忍不住剁手买一个纪念品,被我家那位制止了。






整个景区最多一个小时逛完和绝大多数城市的商业街差不多,区别就是沿海城市有骑楼。

没想到厦门还有这么一个环境清幽的公园,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公园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像阶梯般宽的石门,上面刻着「鸿山公园」四个字,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另一个就是从寺庙进入。


从阶梯往上,大概有5-6层楼高,沿途会路过几户人家,当时我也纳闷,公园里面怎么会有人家,不是我来错地方了吧。


继续往上爬,来到一处平台,往前远眺厦门双塔以及海边的船只,如果天气好,看到的大海就是蓝色,那该是一幅多么漂亮的景色。


明末清初,这里是郑成功屯兵的山寨,叫嘉与寨。半山巨石上还刻有“延平郡王园”五个摩崖大字。



沿途遇到的一个喵喵,很亲人,希望是周边住户养得而不是流浪猫。



站立西坡,视线略过高低不同的房屋,尽头处便可以看到鼓浪屿,是难得的观赏角度。
如果你去厦门,一定要在这座公园以不同的角度看看这个海滨城市。




到达平潭的第一天天气多云,在网上订的名民宿也没那么好看了。我们是住在北部湾附近,推开窗就能看到大海,3月的平潭是淡季,游客少,天气也多变,一到晚上海风刺骨袭人,下午偶尔露出1-2个小时的太阳。


平潭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长乐区和莆田市隔海相望,南近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风车海是它标志,也是属于它的浪漫。


第一站我们去的镜沙,租了一辆电瓶车,时隔两年又一次看见大海,那银色的波涛轻拍着黑色的礁石,那风车在风浪中气定神闲,按着它的节奏不急不缓的转着。


镜沙也因为黑色火山石与细软的黄沙形成的鲜明对比而被称为小冰岛,我觉得像是冰岛的钻石海滩吧。




退潮时,走到临礁石边,听着涛声看着潮起潮落,只能待一会儿,云层遮住阳光的那刻,就立刻能感觉到冷风的刺骨,吹得人头皮发麻,尤其是傍晚海风更甚。所以平潭游玩选择第一永远是租车自驾,一天租车的价格比电瓶车贵不了多少。




镜沙黑洞是一个礁石洞穴,洞深大概有5米,从洞内往洞口拍,能看到远处的风车。
一到洞口立刻被排队拍照的人群吓到,一位来此取景的摄影师「被迫」帮一群游客拍照,指点着她们的摆拍动作,然后在莺声燕语的夸赞中迷失了自我。直到我们离开,他还在那里帮着拍照。




从高处看镜沙,就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这些黑色的沙滩。



从镜沙再往北就是长江澳风车田,密密麻麻的风车插在沙滩中是欣赏落日的好去处之一。
再往前会到一处几乎无人的沙滩,沙滩上是各种白色的小贝壳,一踩就碎。


唯一可惜的是云层太厚,未能等到橘黄色的浪漫风车海。


第二天平潭迎来了晴天,天空碧蓝如洗却仍觉得海面朦胧,似乎笼罩着仙女的白纱,这是来福建第4天第一次看到晴天。淡季出门游客少,碰到坏天气的概率也很大,都是相对的。

大概9点30与左右,在民宿租了一辆电瓶车一天48元,流水码头距离风车澳距离不算太远,租车价格却相差很大。

从流水码头出发,穿过北港村,来到个人很喜欢一个地方——芦苇荡(渔屿村)。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悬崖与大海,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满眼皆是湛蓝。


悬崖边上还特意放置了一条长凳供游客打卡。唯一的缺点就是风太大,尤其这里还处在风口上。待了一会儿,忍受不了大风的吹袭,我俩便又去了镜沙沙滩,看看在晴天下景色是否更好。













穿过北港村时在电瓶车后座上随意拍了一张。

近距离得看到了风车,不由得惊叹,它们是如何被安装在茫茫大海中,造福百姓的同时又成为了平潭这片海的特征。


第二天的平潭之行,因为日落结束于闻浪关。如果是骑电瓶车,在这里必须坐景区的交通车才能继续往北,自驾开车不受影响。


而我们到这里已经快5点,便决定在此等一场难得的海边夕阳,事实证明这也是继西岛、武功山的落日,我看过的最美的落日。

5点30左右,夕阳把湛蓝的海面染得金黄,浮光跃金,星河璀璨,在远处看到有一对恋人走在橘色的沙滩上。

这一幕像是电影中的浪漫情节,「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海浪翻涌,涛声依旧。
此刻男孩倾斜着身子,虽仅是身影,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爱意。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落日归山海,山海藏深意。这是属于我镜头下的海边落日。

 「走,我们也去拍一张类似的照片吧」我对我家那位说到。
「怎么拍呀,都没人帮我们拍这样视角的」,「而且阳光已经照不到那个角度的沙滩了」

最后我俩在海边人碰到一组拍婚纱照的情侣,请了一位工作人员帮我俩拍了一张在海边夕阳下的合影。


落日跌进迢迢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被染成了深金色。退潮的滩涂是落日最忠实的画布,波纹褶皱处,金色与湛蓝在沙滩中折射出光谱的乐章。



在夕阳下漫步,踩在刚被浪花打湿的柔软沙滩上,时不时需要注意脚下那进退无律的浪花,被落日余晖晃得眯着的双眼,两人渐远的背影,这便是我喜欢的浮光跃金的大海。



落日的另一边是未被夕阳笼罩的海面,渔船打捞着最后一缕金光,回到了它的港湾,落日在渔船回家的方向,收起了光芒。


最后我俩离开了海滩,寻到一处礁石,看着橘红色的太阳一点点跌入地平线。回去的路上念叨着「来平潭看到这一趟的景色,已经值了」

去仙人井之前提前在网上搜了下评价,大概是喜欢拍照的可以去,不喜欢拍照的别花钱。

所以我俩没去这个景区,而是沿着仙人井北部转了一圈,然后回到流水码头。完全跟着地图走,从居民家的小巷子穿过,沿途引起阵阵犬吠。



我们先是到了一个村子,看到俩个人好像在礁石滩上捡什么东西,走近一看是在捡各种小海螺,我俩也加入帮着他们一起。



在仙人井北部能看到一座大岛屿,那便是东庠岛,平潭北线是风车海,南线是沙滩,所以北线风光重合率比较高。





大海最美的时刻是黄昏之前的那段时间,光线变得柔和,大海由蓝绿色变成了更深邃的深蓝。渔船归港,港湾变得拥挤,普通的街道也因为黄昏时分充满浪漫,变成了通往大海的街道。





流水码头归港的船只

东庠岛,福建省海坛岛东北部岛屿,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岛,拥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沙质细白的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以及带有当地特色的石头厝。

与平潭岛相比,这里更加纯粹与原始,没有摊贩,没有大同小异的小吃,只是大海与宁静村子。


关于如何上岛:在平潭流水码头买船票,15元一人
首班是早上7点,我选择的是9点,建议住在流水码头附近。具体出发和返回时间看截图。船上几乎都是岛上村民。




上岛后可以在东庠岛码头租一辆电瓶车,大概30元一天,如果当天返回建议坐14:00东庠到平潭的船。

东庠岛有3个景点,左边是孝北村,中间是葫芦澳,右边是东霞村。


东霞村是一个面朝大海的小渔村,三面依山,一面傍海,村里的房子都是保持完好的古老石厝房,大部分房子都是面朝大海。游客稀少本地人也没看到几个。



许多人家推开窗就是风车海,对我们游客来说这是景点,对当地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就仅现在诗里,多待几天也就腻了。








最美的风景还是在路上,在去往孝北村的路上会路过一段蜿蜒的公路,看到山与海相接的景色。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景色丝毫不输国外。




这段沿海公路在围挡处留了几个缺口,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风车海,但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





沿途还发现一个无人的沙滩,比较适合听浪发呆








地图中间是葫芦澳,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山上的礁石处真有一个石制葫芦。

这里是一处靠海的山崖,视野很好,远眺大片的风车海,视野下方便是黑色的礁石海滩,在这里感受到了海阔天空。缺点,海风很大,头发都吹麻了也需要注意安全。







最后一个景点是东霞村,主要看灯塔,灯塔比较难找,骑到村子后还需要走一段山路,所以我们仅在东霞村逛了逛。在这里转角可能就会遇到通往大海的路。他们都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









对于泉州,印象很深,尤其是西街。由于天气原因原本想在泉州待两天,结果变成一个半天。
在泉州、晋江与石狮之间选择了后者,看看李现打卡过得海上佛国。


早上的天空湛蓝如碧,让我立刻喜欢这座小城。



至于到了寺庙立刻惊呆了我的眼睛,到寺庙大概10点左右,景区游客很多,几乎每个热门打卡位都有人排队,游玩体验不是太好,再加上大海方位是逆光,海面发灰,整体拍照效果并不好。傍晚光线会好很多。





更好玩的是海洋公园下面的礁石浅滩,能近距离的感受浪打礁石,许多人也在此钓鱼。




拍珞珈寺拍全貌需定位石狮海洋世界,从沙滩步行过去大海10分钟。
而且我住在德辉广场附近,直接坐的公交5路去,只花了1元。主要也方便去机场。


在福建待了这么多天,除了海鲜粥我俩确实没发现特别好吃或是适合我们口味的食物,从到福建的第四天开始吃连锁餐厅,从平潭回到市区就在商场吃饭,我俩不约而同的说「福建真是一个美食荒漠」,仅针对我俩这几天吃的食物而言。

①牛肉丸面
这是厦门吃的第一份小吃,汤汁味道浓厚,牛婆丸口感劲道,面条一般,不是太入味,但比起我后面吃得沙茶面个人觉得更好吃。值得推荐。



②捞汁小海鲜
钉螺、海蜇皮、海螺、鱿鱼,这一份大概30多块,具体记不太清楚了。路过八市,被各色捞汁小海鲜所吸引,好奇口味买一份尝试。红油不辣也不香,也就增加一个颜色。海蜇皮的口感爽脆弹牙,钉螺不知道如何下嘴,用嘴吸、用牙签挑,都没把螺肉从那像钉子的螺壳里挑出来。咀了一下味道,没吃钉螺的命。


③蚵仔煎
海蛎煎和柯仔煎,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都尝试了下。
海蛎煎:街边卖的海蛎煎难吃,蔬菜的含量太多,加上海蛎味道本身比较淡,除了一点海鲜的腥味,基本吃不到海蛎的味道。后面去餐馆单独点了一份,裹着满满海蛎的蛋饼,当唇齿咬到小海蛎时,像是吃了生蚝。建议尝试。



蚵仔煎有番薯粉浆、蚵仔、蛋加蔬菜制作而成。加了番薯粉,口感变得黏糊糊的,番薯的味道遮住了其他食材的口感。感觉在吃番薯粉。不推荐。


④姜母鸭
曾是宫廷御膳,姜母鸭起源于泉州,是一道闽南传统菜。厦门中山街也有很多卖姜母鸭的店,我家那位特意挑选了一家网上评价很高的姜母鸭,选了一个90+套餐,一份姜母鸭、两份沙茶面。

首先不难吃,鸭肉金黄、鸭皮颜色更深一些,入口带着很浓的生姜味,或许是鸭子较肥吃几块就腻了。但福建人吃得很香。外地游客谨慎尝试。



⑤沙茶面
沙茶面吃不惯,别看汤汁上浮着红油,味道却很清淡,甚至还有一丝微微的回甜。这对于成都人来说怎么忍受的了。外地人谨慎尝试。


要说在福建吃的最美味一顿饭,那得属这家海鲜粥了,两人点了一个套餐:一份捞汁鱼肠和痛风蟹锅粥。第一次在沿海吃海鲜粥,超乎我的预期,膏黄蟹肥,味道鲜美醇厚。



海鲜粥是当着你的面现场制作,首先加各种炒料去腥,然后大火烹制,途中工作人员会说:可以拍视频哦。


把粥从热气腾腾的锅里盛一勺到碗里,香味扑鼻而来,蟹黄入口鲜美,没有一丝腥味。两个人吃完一锅粥。唯一缺憾,吃完饭后,浑身都是海鲜粥的蟹味道,堪比吃火锅了。



地址:定位福州市烽烟起海鲜粥即可。


捞化,福州一种特色小吃,更形象可以叫做捞米粉。高汤辅以各种海鲜(浇头)小食,搭配着兴化米粉,原汤化原食。讲究的是先喝汤、就汤吃面,浇头是原味,可以蘸着蘸料吃。
一进店很闻到一股很浓厚的咸鲜味,直扑脑门。我点的是蛏子、鱿鱼、虾以及卤蛋。海鲜个头大,腥味重,没有按照老板的建议先喝汤,而是先吃浇头、再吃面,最后尝了一口汤。就像是在螺蛳粉店吃螺蛳粉一般,一直有一股味道相伴。谨慎尝试。





地址:三坊七巷衣锦坊附近

花生汤,福州品尝的另一种小吃,也是在三坊七巷附近,吃客多。推荐花生汤和芋泥。
花生汤里的花生煮得很糯,喝起来有种甜甜的牛奶香味,入口丝滑,口感有点像核桃花生奶。



芋泥,口感绵密,微甜,入口糯叽叽的。
另外像藕粉、绿豆汤就非常一般。推荐花生汤,它家的招牌甜品。




福州,整体来说是一座适合旅行的城市,市内免费景点多,周边有山亦有海,相邻城市之间的交通行程也方便。是一个值得慢慢体验的宝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