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从一个城市抵达另外一个城市,目的不是为了游玩, 闲暇时间你是在酒店赖床?还是在饭店或其他地方买醉?近年的我一改昔日之风,学会了在城市游走,利用可掌握的时间走街串巷看看这座城市的面貌,或参观下博物馆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又或浏览下网红打卡点并品尝美食......总的说来脚步不停向前行进。
都匀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与黔南州的平塘县、贵定县相连,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交界,东与黔东南州的丹寨县相邻,东南与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接壤。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都云洞”得名,自唐代后曾多次设置州、府、司、卫、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名都匀。195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都匀被确定为州府所在地。
都匀对我来说不陌生也不熟悉,不陌生是因为曾在2011年和2016年两次自驾贵州时都曾路过都匀,不熟悉因为路过时除了在市内有过用餐未作其他停留。下面将我这次在都匀停留4天期间用图片记录的足迹呈上。
18日晚从所在城市乘列车次日早抵达西安,由于列车晚点已赶不上原预定的8:08西安北----都匀东的高铁,地铁到达西安北随即登上了8:50西安北----成都东的D1917次,你还真别说复兴号的商务座要比一等座舒适很多,座椅放倒后基本可以躺平。
成都东下车后直接换乘前往都匀东的D1815次动车,4个多小时候17:13抵达都匀,入住杉木湖边的广纳.湖畔酒店。
推开酒店的窗户,不再是向北方一样带着风沙的空气,而是一股清新气息的瞬间涌入,目光所及是一片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田,如金色绒毯般铺展在大地上,在阳光下闪耀着明媚的光泽。花田边的水塘波光粼粼,似撒落了满河碎银,令人心旷神怡。
错落有序的白墙灰瓦建筑,在田园风光中显得格外宁静。不远处,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峦拔地而起,山上绿树繁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屏障。山的另一侧,几栋高楼大厦矗立其间,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城市与田园交融的画面。
这般景致,既有田园的宁静柔美,又不失城市的现代气息,让人在喧嚣与静谧间寻得一份难得的平衡,路途疲劳也在这瞬间得到了洗涤与安抚,不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稍做休息在和当地朋友前往“黔南印象”用餐,餐后漫步西山大桥和石板老街。
始建于1966年的西山大桥,历经风雨洗礼,见证了“山水桥城”都匀的沧桑巨变。几经改造的西山大桥现桥面为4排车道,两边是两层亭台单檐歇山顶楼阁,不仅可供行人休息,还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中间为双重檐歇山顶形式,风雨桥及塔亭屋脊均带有屋脊牛角,这些桥亭的设计融入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座桥梁的独特魅力,电影《无名之辈》在此取景。
石板街位于都匀市区广惠中段斜坡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街两头各配一对石狮,街口及半坡建有古式门楼,街道两旁房屋皆以古典风格建造。
民国时期拆古城墙石料铺砌而成的路面,在文明路与民族路之间由南向北依山升高,平面呈S形,全长312米,宽10米,路面由1万多块青石铺砌而成。
1992年,石板街经维修改造,房屋随着街道蜿蜒上升,整条街道古朴典雅,金碧辉煌,是贵州省南大门都匀别具特色的仿古建筑群。
在石板街上,见到了水族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马尾绣。马尾绣是用马尾作原材料,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中间部位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2006年,马尾绣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主要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地,中国境内水族的人口约为49万余人,民族人口数量排在20多位。
石板街北侧坡上原为古城城门,原石板街路段曾是明清时期通往广西方向的必经之驿道。
清晨推窗,一幅宁静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远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阳光斜斜地洒落,给大地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辉。山脚,错落的房屋在光影中明暗交织,诉说着岁月的安宁。近处,静谧水面倒映着岸边的景色,树木的轮廓在水中清晰可见。目之所及,皆是清晨独有的静谧与清新,让你随之沉醉。
早7:30沿着黔南大道向西北方前行,踏上去往杉木湖的路途,行至贵州饭店附近,目光瞬间被这片绚烂吸引。满树玉兰花在晨光中舒展,粉白花瓣似绢帛裁就,层层叠叠簇拥着鹅黄的蕊,于虬枝间或绽或苞错落生姿。
清晨的都匀杉木湖,宛如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卷。澄澈如镜的湖面,将湛蓝天空、悠悠白云、连绵山峦与错落的建筑一一收纳,天水一色,静谧而深邃。
错落的现代建筑与连绵山峦形成如诗如画的倒影,建筑的硬朗与自然山色的柔美在水中交融,如梦如幻。
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静静地伫立在水中,与湖水的静谧相得益彰。岸边植被在晨光中透着生机,远处山峦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似轻纱轻覆,更添几分朦胧之美。
此刻的杉木湖,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既有自然的清新活力,又有人文的悠然诗意。没有城市的喧嚣,唯有湖光山色的悠然,让人感受到清晨特有的清新与诗意,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放缓,只余下这一片天地的静谧与美好。
从杉木湖旁的高层住宅“题西林壁”俯瞰杉木湖,脚下排列整齐的“题西林壁”别墅群错落有致,道路如丝带般穿插其间,一路之隔的杉木湖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倒映着周边的绿树与天空,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之下,一幅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画面,传递着都匀这座城市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生活气息。
海拔1738米的·螺丝壳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市西15公里,为斗篷山的姊妹山,因山形酷似巨大的螺丝而得名。螺丝壳峰峦叠嶂,峡谷纵横,有高达100余米壮阔的天落水瀑布,也有深约300余米奇险的杨家冲峡谷,更有四方潭高山瀑布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的奇观。
我们前往螺丝壳没有看到网络图片的瀑布和峡谷,这个因《陈情令》取景吸引了大家到这里这里游玩赏景之地,当地的朋友也没有深度游玩。在只修路但尚未开发的螺丝壳山上,问了摆摊者告诉我们的前往峡谷和瀑布的路线还是蛮难走的,商务车也是无法前往,因此推断他人拍到的美景应属于户外徒步路线。于是螺丝壳变成了美食之行。螺丝壳山顶人家就在上图
中部路边的那处建筑就是。
几座以茅草为顶的低矮木屋的门口红色灯笼,一旁的木桌、木架、石墩和干草堆,这幅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画面,讲述着山顶人家简单而纯粹的乡村生活。
不过这里的鸡鸭味道真的不错。
餐毕离开了这座盛产大名鼎鼎的都匀毛尖产地——都匀螺蛳壳山。
三月正是春茶开采的时节,在螺丝壳没有找到可以体验采茶的地方,朋友又给联系了团山的老板,说可以上我们体验下,于是采茶之旅开启了。
茶叶中的特级茶一芽一叶的明前茶,现在正是采摘时候。
刚摘下的茶叶呈现出娇嫩的绿色,外形纤细仿佛鱼钩,看上去细腻而精致。手中的嫩芽一点点积少成多的。
看到了茶花但没闻到香味。
这是我一个半小时的劳动成果,老板说一个采茶工管吃管住每天80元。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山上是采茶人繁忙的身影。
都匀毛尖是高山茶,团山、螺丝壳的山中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正符合茶叶生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因此长出的茶品质极高,均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之八“茶之出”有过记述,及至明代,都匀毛尖成为贡茶,深受崇祯皇帝的喜爱。老板加工茶叶的房间
都匀毛尖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只需要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焙干五道工序便可完成,其实每道工序都极其讲究,差之毫厘味道就会大打折扣。老板正在将我们4人一个半小时的劳动成果加工成茶叶。
条索卷曲、白毫显露、香气清嫩的毛尖茶叶,饮上一口回味甘甜,沁人心脾。可加工好的茶叶只有这一点点,4个人一个半小时采到茶叶还不到几钱(一两等于10钱)
,这时才知道搞清楚采茶工一天基本采茶都在一斤以上,80元是采每斤80,特熟练的可以采3斤多。
来到团山秀丽风景的茶山,体验都匀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在茶园里品一盏香茶,感受惬意与从容。
茶山周边的环境还是很有看点,偶尔在这里休息几天体验下田园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若经常来就有点费鸡,你看四个人围着小桌吃着鸡喝着酒,一只鸡几乎被吃个精光。
午餐后回到杉木湖边漫步,感受都匀市民的周末生活。
周末杉木湖边的公路边停满了车辆,行人三三两两,穿着舒适的衣物,或漫步、或赏景,享受着自然与闲暇,一位小哥惬意地坐在折叠椅上,小桌边的脚架上挂着风铃,小桌上的音响外放声量恰好的音乐,一边喝着茶一边玩着手机,享受独处的悠闲时光。
微风轻拂,湖面涟漪轻漾,似无数细碎的光羽在闪烁。
在都匀东站候车室看到深河桥的抗日雕塑,回想着都匀停留的日子里,酒店窗外的景致,都匀的湖光山色,夜晚熙攘的石板街,朋友陪伴下的美食,皆成了心间的温柔印记。特别是周六离开都匀前的杉木湖,湖畔行人悠游,车辆错落有致,自然的清新与生活的烟火气在此交融,更是展现了都匀独有的闲适与活力。带着行囊踏上归程,心中满是眷恋,却也明白,都匀的美好已镌刻进记忆深处,再见!都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