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载重逢海气清,滩涂云影旧时情。
北岐潮涌金轮起,半月村深古意萦。
沙软滩平鸥鸟戏,庙幽榕老客心倾。
东风又拂东海岸,留得烟霞梦里行。
机缘巧合,时隔三年我又踏上了霞浦的土地。看看这个以滩涂海景闻名全国的小城,有什么新的变化,也补上原先没有欣赏到的一些美景。
北岐距离霞浦县城仅5公里,是游客看日出的集中地。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到边上的松山海堤上看日出,人少景美,海面宽阔。
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浪尖,静静凝望海天相接处那轮红日缓缓升起,是一幅金红交织的壮美画卷。
早起的渔民在平静的滩涂上讨小海,收获着辛劳和喜悦。
太阳跳出海平面,我们又前往了北岐村,看到另一种日出的光影变化。
这里的停车场停满了挂全国各地车牌的车辆。不过进村的路口道路很窄,只能单行道,高峰时段难免堵车。
半月里畲族村位于霞浦溪南镇,因村居形似月牙儿而得名,有近300年历史,是纯畲族聚居村。
进入村口古寨门,就感受到一股沧桑的气息。
村口的这几棵百年的老榕树很夺人眼球,它们盘根错节,枝叶繁茂。
龙溪宫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建筑面积508平方米,宫中供奉着畲民信仰的神祇。
畲族民间博物馆由村民雷其松自费创办,馆内收藏了1600多件畲族文物,是了解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不过进入参观要取得主人的同意。
博物馆一楼厅堂宽敞明亮,悬挂着《畲族家风》《畲族家劝》《畲族家训》3块牌匾,体现了畲族重视家风家训家劝的文化传统。馆长还为我们表演了雷氏牛家拳。
畲族妇女为我们演唱山歌。
一楼的后厅展示了生产生活器具,陈列着畲族民众过去使用的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二楼通过场景复原、实物展示等方式,呈现了畲族民俗活动的场景和用品,如婚床、花轿、祭祀器具等。
畲民还现场表演了织布等技艺。
馆内三楼展示了各种精美的畲族传统服饰,有色彩鲜艳的凤凰装,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场合穿着的服装。
下浒沙滩位于下浒镇的外浒村,是霞浦的四大沙滩之一。
沙滩长1600米,呈半月形,沙质细腻,风浪较小。
这里也是原先乘坐渔船前往北礵岛和西洋岛的古码头。
沙滩周边的卧龙康养文旅酒店很有规模。
城区里府前路的街心大榕树还是那么茂盛,榕树边上当年的百货大楼却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福宁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5年),为闽东境内第一座城隍庙,但近代经历坎坷。
1990年,部分万贤村老人自发成立福宁城隍庙筹建组,筹集资金百万余元,按照原有的庙貌重建落成。
福宁公园里似乎多了一个摩天轮。
九大馆的白天人流量少了许多。
夜色下的太康路海鲜一条街,还是那么人潮涌动。
这次重访霞浦,又走了一趟东海一号景观路,下尾岛因涨潮还是没能游玩海蚀洞。
积石村码头、海尾角和大京沙滩景色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丹湾观景台建于峭壁之上,三面环海,视野开阔,可俯瞰绵长蜿蜒的海岸线。
两个白色矩形玻璃屋组成游客中心和咖啡屋,现代感十足。
榕枫公园有着童话中美景,再次体验了老农牵牛和村姑赶鹅的场景。
五天的重访行程匆匆而过,美丽的霞浦山水已牵魂,想着还有什么理由说服自己,还有再访的机会?